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09&run=13

【科技发展概况(1949-1986) 】建国37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
科学技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1.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科研机构。建国初期,只有山东省农业实验所、中央水
产试验所、 青岛果树实验场等几个科研机构,技术力量薄弱,试验研究手段落后。1
950年, 山东省农业实验所改建为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并充实加强了力量。1958
年12月又扩建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至1960年,全省县以上科研机构发展到148个,
职工1.07万人,其中科技人员4464人。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我省科研机构又有较
大发展,1979年县以上科研机构发展到539个,职工2.48万人,其中科技人员9887人。
在这些机构中,中央属19个,省属74个,市地属150个,县属296个。经过几年调整整
顿, 1986年,全省县以上科研机构发展到399个,职工3.1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5万
人。
2.科学技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79年,全省有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23.6万
人,1986年发展到33.4万人,增加了近10万人。科技人员文化程度有很大提高,研究
生和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显著增加。
3.各级科技管理机构不断加强。1957年12月,山东省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成立。
翌年,各市(地)、县都先后成立了科委。“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科委均被撤销。
1968年成立了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科技组,1971年改为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生
产指挥部科技办公室。1977年恢复省科委。同时各市(地)、县科委都先后恢复,从而
形成了健全的科技管理体系。1986年,科技管理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全省58%的乡
镇配备了科技助理员,有91个乡镇建立了科委。全省的市、县科委系统已有2772人,
比1979年增加66%,干部成份有了显著变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88%的市、县科委
主任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水平。这些都为做好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4. 科技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山东的科技三项费用由1973年的1
800万元增加到1983年的2540万元,每年平均递增3.5%。1984年达2800万元,1985年
达3180万元, 1986年达到3600万元。三年中平均年增加353万元。据1983年底统计,
山东拥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316台, 价值2000多万元。其中进口的155台,国产的161
台。
5.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建国以来,山东广大科技人员围绕着经济建设的重大
科学技术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78年以前的29年中,取得
科技成果5000多项。1978年至1986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7708项,其中获国家奖励的
134项,获省级奖励的150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17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505项。
这说明山东科技人员有比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这些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
显著。 仅据获得山东1986年科技进步奖的274项科技成果统计,推广应用后累计经济
效益32.281亿元,增产粮食10.42亿公斤,增产棉花459万公斤,节煤253万吨,节水4
万吨,节电1600万度,节约木材4万多立方米,创汇节汇达4025.8万美元。
【科技体制改革】1986年山东省的科技体制改革,认真贯彻了中央“巩固、消化、
补充、改善”的方针,坚持与经济、教育体制改革同步配套进行,在以下四个主要方
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试点和展开工作进展顺利。按照中央部署,职称改革先后
两批在96个单位进行了试点或展开,到1986年底,已下达限额指标8704名,其中高级
职务2958名,中级职务5746名。高教、卫生、科研三个系列第一批展开的16个单位,
有两个单位已聘任结束,其他14个单位和第二批展开的45所高校也基本完成了高级专
业技术职务的评审。
2.科技拨款制度改革开始起步。主要是抓了科技三项经费和科研事业费改革。在
三项经费改革方面,一是加大了经费有偿使用的比重,省及市(地)、县科技项目有偿
使用的经费占新上项目当年经费的1/3。 省计划内全部或部分有偿使用的项目占1983
年以来经费有偿使用项目数的56%,有偿经费占新上项目当年经费的22%。二是广开
经费渠道,强化了科技投资。省科技经费比1985年增加13.2%,科技贷款在1985年寥
寥无几的情况下增加到3674万元, 还间接利用社会资金1.1亿元。三是建立科技开发
基金,增强了科技开发实力。省、市(地)、县三级科技开发基金年终达2077万元。为
搞好科研事业费改革,成立了省级科研事业费划转小组,进行了科研事业费底数的调
查和划转的各项准备工作。
3.技术市场稳步发展。山东技术市场在“放开、搞活、扶持、引导”方针的指引
下,不断向多层次,多形式,小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为农村,为乡镇企
业服务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全省已建立技术贸易机构200多处,64%的县建立了技术
贸易机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易活动。泗水、滕县、寿光等县还建立了农村技
术交易体系。据统计,1986年全省技术市场成交项目5500多个,比1985年增加58%,
成交额9600多万元。
4.科研机构改革迈出了新步伐。通过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扩大科研单位自主
权的暂行规定,全省259个市(地) 以上独立科研单位已有56个实行了所长负责制,占
21%,绝大多数实行了对内课题承包制、对外技术合同制,进一步健全了各种规章制
度, 调动了科研人员面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据对154个科研
单位和23所大专院校统计,1986年共承担研究课题2745个,其中横向的1118个,占课
题总数的41%,比1985年增加14%;承担技术服务项目2334个;技术咨询项目2599个,
分别比上年增加82%和2倍, 通过技术服务和承担横向课题,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科
研条件得到改善。 这154个科研单位,1986年共组织事业费收入4745万元,其中纯收
入1338万元。 全省有44个研究所实现了事业费自理,另有27个单位核减事业费186万
元。
【组织科技攻关】1986年,山东省科委在继续抓好“六五”科技计划结转项目的
同时,本着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滚动安排的原则,开始了“七五”科技发展计划的
组织实施。一年中全省安排科研项目2612个,其中省计划649个 (结转416个,新上23
3个) ,市(地)732个,县(市、区)1231个。由于各级加强了计划管理和检查指导,80
%以上的项目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当年任务,执行情况好于往年,截止1986年底,全
省共取得新技术、新成果2107项。其中,重要科技成果1337项,不仅重要成果的数量
比1985年增加了20%,而且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省科委直接抓的十项重大攻关项
目,取得可喜成果。机械基础零部件方面39个攻关课题全部完成,有11个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22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86年山东有3项发明获国际发明奖,9项获全国第二次发明展览会奖励。专利工
作也有新的进展, 到1986年底,山东已受理专利申请1369件。据对其中176件专利抽
样调查, 已实施的107件,占68%,其中43项实施后,新增产值1.64亿元,利润2500
万元。
【省人民政府部署星火计划】3月4日省科委在济南举办了1986年星火计划预选项
目汇报展览。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昌安,省委副书记陆懋曾,省顾委主任苏毅然,省
委常委周振兴,副省长马世忠、卢洪、马长贵、马连礼,省政府顾问张敬焘、朱奇民
等领导人参观了展览。参观展览的还有,省直有关部门和参加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
分市(地)县负责人。
展览分三部分:(一)技术开发示范项目。包括海淡水增养殖、棉副产品综合加工
利用、粮油果蔬加工及保鲜,地方土特产及民间工艺品生产,建筑材料及室内装饰以
及为大工业配套产品生产技术开发等7个方面的50个项目。(二) 振兴地方经济成套生
产装备技术开发项目10项。(三)人才培训计划。计划在“七五”期间共培训农村技术
骨干和经营管理人才15万人。 预计这批项目完成后,其直接经济效益为:年产值3.8
5亿元, 利税1.1亿元,创汇近3000万美元。同时可建立起各类人才培训基地200个,
平均每年培训3万人。
省政府领导人参观展览后,接着召开了省长办公会。省科委副主任赵光明汇报了
全国星火计划工作会议精神和山东省贯彻的意见。 会议认为,省科委提出的山东198
6年星火计划, 指导思想明确,注意发挥了山东资源、技术优势,市场广阔,经济效
益大,符合山东的实际情况,对展出的60个预选项目,表示原则同意。
为实施好这个计划,省政府领导要求财政、银行等部门要给予支持,各有关经济
部门要把执行星火计划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基建项目结合起来,广开渠道,多方
集资,保证星火计划的实施。
【星火计划实施】根据国家科委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山东把组织实施
星火计划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1985年至1986年,围绕海淡水增养殖、农副产品加
工、畜禽养殖及产品加工、建材及建筑技术、乡镇企业成套生产设备和为大工业配套
产品技术开发等方面, 先后安排落实星火计划项目336个。其中,国家和省级63个,
市地级80个,县(区) 级193个,总投资8100多万元。据对国家和省安排的63个项目匡
算,完成后可实现产值2.6亿元,利税8000万元,投入与产值、利税之比为1∶5∶1.3。
为配合星火计划的实施, 全省建起了65处技术培训点, 培训了提高型农民技术骨干
7.1 8万人,普及型28.86万人。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星火计划的效益已经初步显示出
来, 有6个项目完成或达到阶段验收。枣花蜜酒生产技术开发项目在山东第一个通过
了国家鉴定。
【市(地)、县科技工作】1986年4月5日至6日,省科委和省科协联合召开了市(地)
科委、科协主任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地方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加强市县
科技工作的具体措施。省科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下发了《县(市、区)科委工作
职责》、《乡镇科技助理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两个文件;确定以蒙阴、章丘、嘉祥、
掖县、平原、诸城、滕县为科技工作试点县,并先后在诸城、滕县召开了专门会议,
研究试点县工作。各试点县以改革的精神,为搞活县级科技工作提供了经验。1986年
底在全省2750个乡镇中,已配备科技助理员1581名,占应配数的58%。有91个乡镇建
立了科委。 民办科研事业蓬勃发展,全省已建立民办科研所170个,技术服务咨询组
织发展到1600多个。一年中,科委系统培训了32万人次;为加快技术推广和科技普及,
建立了科技示范乡301个, 示范村1200多个。各级科委共引进推广新技术3400多项,
增加产值19亿元。不少科委还重视了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实体建设,既搞活了科技
工作,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并改善了工作和生活条件。淄博市科委直属四个事业单位,
热情服务,微利收费,一年收入50多万元。
【科技工作宏观指导】1986年,省科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新观念,
转变作风,服务基层,多办实事的要求,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宏观指
导。
1.抓科技立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工作中遇到的新
情况、 新问题,省科委先后组织500多人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修订或制订了《关
于科研单位改革的暂行规定》、《山东省科学技术保密实施细则》和《山东省民办科
技组织管理的暂行规定》等17个规定、办法,经省府批准印发的有8个。
2.抓重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科技工作。省科委根据省政府提出的“总揽全
局、部门负责、主动协调、服务基层”的要求,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组织力量为
省委、省政府开好沂蒙山区、海岛、东平湖、南四湖、黄河三角洲的现场办公会作了
大量准备工作,提出了依靠科学技术振兴地方经济的具体措施与建议,受到了各级领
导的重视。会后,省科委又及时地抓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较好地发挥了科学技术
在振兴地方经济中的作用。
3.抓软科学研究,为科学决策服务。围绕各行业的发展方向,区域开发和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1986年新上课题15个,安排经费67万元。由省科技发展
战略研究中心承担和主管的12个课题, 去年完成了8个;其中东平县发展战略模型受
到省领导的称赞。为推进软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省和各市(地)科委筹备成立了“山
东省促进科技发展研讨会”,建立了以调研为主要内容的例会制度,摸索了联合有限
科技力量,提高研究效果的形式。全国软科学座谈会后,省科委及时组织了传达贯彻,
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对山东软科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
出了加强山东软科学研究的意见。据统计,1986年山东有1000多人从事软科学研究,
开题500多项,研究内容之广,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之紧密都是前所未有的。
4.抓科技普查,初步摸清了山东科技系统的情况。按照国家科委的统一部署,省
科委组织了2900多人,从1985年11月开始,对全省各类科研机构分期分批进行了普查,
组织编印了《全国科技普查资料汇编(山东册)》、《山东省科技普查资料汇编》,撰
写了科技普查分析研究报告,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获国家科技普查二等奖。
【科研生产联合深入发展】山东省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打破条条块块的限制,面
向社会、面向生产,组成各种形式的科研生产联合体。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底全省
已建立科研生产联合组织385个。 这些联合组织是建立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由
短期到长期,由松散到紧密,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①长期技术协作。由科研单位或
高等院校与工厂签订长期技术协作合同,不断将成果转让给工厂,并派技术人员到工
厂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使工厂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如省化学所,与鲁南化工仪器厂建
立技术协作关系,将他们研制的两种气象色谱仪转交给工厂生产,使这个厂的产品质
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值、利润逐年增加,累计获利达1000万元。②联合开发。即
由研究所与工厂签订合同,联合开发中试产品,这既解决了研究所中试条件不足和中
试产品不够完善问题,又使工厂能提供部分产品解决社会急需。如济南市机械研究所
为了将步进功率电机用于旧机床改造,与济南水泵厂联合成立推广微机改造旧机床新
技术开发联合体,预计可改造旧机床300台,产值达420万元,双方既可收益,也为济
南地区用微机改造旧机床闯出了路子。③技术资金双入股。即科研、教学单位在与工
厂联合中,除技术入股外,还投入少量资金,实行共同管理、共同开发新产品、共同
承担经济技术责任。如省科学院生物所与济南历下区亨通工业公司建立的饲料添加剂
厂, 研究所派6名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其中两名兼任副厂长,还投资10万元帮助
工厂购买设备, 1986年生产饲料添加剂3-5吨,产值达50-100万元。④跨行业跨地区
技术开发。 如山东工业大学已与省内外建立3个科研生产联合体,与3个市、7个县签
订长期教学科研协作合同,先后转让技术成果和进行技术服务72项,受到企业的欢迎。
他们与淄博市罗村电机厂建立的联合体,生产三种新型陶器刀具,形成生产能力每年
产值达80万元,利润40万元。
科研、教学单位与生产联合,不仅搞活了企业,而且自身也增加了经济收入,增
强了自我发展能力。据山东15个科研改革试点单位统计,1985年总收入为1620多万元,
较上一年增长49%; 其中纯收入506万元,较上一年增长66%,比改革前的1983年增
长1.5倍。
【科技扶贫工作】 1986年全省各级科技部门主要在3个方面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一是围绕发挥山区、湖区、海岛、黄河三角洲等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安排了一批科
研和技术开发项目。省计划安排了21项,总经费312.2万元,其中1986年拨款171.5万
元,占新上课题总经费的16%。安排星火计划项目17个,投入经费1422.3万元,占星
火计划总经费的17%。 为10个贫困县各增拨技术开发补助费3万元,增强了这些县的
技术开发能力。二是组织30项量大面广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临沂地区专门召开
现场会,在10万亩果园推广了穴蓄肥水盖地膜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三是同省
科协组织了由35个科研单位、高校的近百名科技人员参加的科技扶贫团,深入沂蒙山
区进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另外,省专利局、省科技情报所组织专利、
情报信息服务“大篷车” ,到沂蒙山区送资料,放录音、传信息,共展出专利技术4
00多项, 各类技术资料、样品1000多份,参观人数2万多人次,并与一批中小企业建
立了长期服务关系,受到群众热情欢迎。
【软科学研究】1986年底,山东以从事软科学研究为主的机构有72个,其中独立
研究机构46个, 非独立研究机构26个,这些机构有研究人员9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
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厅局级职务的研究人员达61人, 占6.8%;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和
行政县团级的研究人员214人,占23.8%。另外,还有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89个,
各级各类咨询服务组织392个。 近几年来,这些软科学研究机构和咨询服务组织,紧
密围绕山东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在预测、战略、规划、政策和可行性研究
等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1983年4月,省科委安排下达了1986年--2000年科技
发展前景的调研、 预测和政策研究共35个项目、230个课题,省直各部门、高等院校
和科研单位2000多名专家和管理干部直接或间接参加了这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调查
研究,基本上摸清了山东主要行业和技术领域的现状,以及国内外的水平和发展趋势,
找出了山东与国内先进省份的主要差距,提出了山东省及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目标、
重点及重大技术政策,为制订“七五”科技计划、行业经济计划和到2000年的设想,
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统计,1982-1986年,全省共完成软科学研究课题1200多项,其
中获国家奖励8项, 获省级奖励37项,这些研究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和优化方案,其中有些成果的应用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清县运用
系统工程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后,第一年就取得14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依据南四湖的
资源调查所制定的规划实施后,第一年就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蒙阴县山区开发总体
规划实施后,1985年农业总产值比开发前增长62%。为期七年的全省海涂海岸带调查,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海域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石臼港选址的研究为国务院决策提供了
可行性方案。实践表明,在现代化建设中,软科学研究已显示出重大的作用。
【科学器材供应服务工作】省科学器材公司1976年成立,现有职工52人。已由初
建时期的每年财政拨款25-30万元逐步过渡到了自负盈亏,并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176
万元,流动资金286万元,年经营额在1000万元左右。
1986年,在科研物资器材指标紧张的情况下,该公司从事元件、器材工作的人员
多方筹集、合理安排,基本保证了计划供应,全年进货1330万元,销货1310万元,超
额完成了计划指标,并开展了售前检验、帮助安装、上门维修等业务,筹备成立了电
冰箱、稳压器、复印机3个维修服务网点,全年共检验各种仪器500台件,比1985年提
高2.5倍,维修各种仪器142台套,为1985年的5.6倍,使价值200多万元的仪器,重新
恢复了应用, 受到用户的好评。他们还举办了3次小型技术交流会,其中与日本沃斯
特、 美国贝克曼公司联合举办的两次交流会,参加的单位达75个,听讲人员600多人
次。
【全省科技普查】 根据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1985年11月至1986年8
月,省科委组织力量对各级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
各级科技管理机构、科研生产联合体、民办研究与开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等状况进
行了科技普查。通过普查,广泛采集了“六五”期间山东省科技活动的总量和结构数
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开发利用,经过分析研究和描述,客观地反映了省内研究与开发
机构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分布、行业优势;科技队伍的结构、规模和素质,各类科技
活动在学科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分布;各种资产、经费、装备的状况等。这次科技普查
工作,共组织各级科技普查小组747个,人员2900多人,共取得400万个数据,编印了
《全国科技普查资料汇编(山东册)》、《山东省科技普查资料汇编》,撰写了科技普
查分析研究报告。在全国科技普查总结表彰大会上,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对山东科技
普查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授予全国科技普查二等奖。
【国际专利计算机检索终端建立使用】1985年10月,山东开始建立使用国际专利
计算机检索终端。该终端能够检索1963年至1984年德温特公司编制的《世界专利索引
(WPI) 》。该数据库包括美、英、日、德、法、苏及中国等31个国家,2个组织(欧洲
专利组织和世界专利组织) 所申请的专利。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国际专利检索终端一年
多已检索400个课题, 为教学、科研、产品开发、科技成果鉴定,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资料。其中经该终端检索查新的两项科研成果,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分别获得
金牌、银牌奖。专利检索在山东是一项新的工作,省科技情报所检索室的人员边实践
边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省科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