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00&run=13

【商业服务业网点的发展】到1986年末,山东省城市商业服务业的网点已发
展到27.8万个,从业人员7.1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26.3倍和4.1倍。城镇人口
每千人拥有网点11.6个、服务人员29.8人。随着商业服务网点的发展,群众生活
长期存在的吃饭难、住店难、理发难、买东西难等问题有所缓和。
山东发展城市商业服务业网点的主要措施:一是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
大中小并举, 以发展中小型网点为主。 1986年,青岛市增加的网点中,国营占
2.7%, 集体占15.1%, 个体占82.2%。济南市新增网点1万余个,其中国营占
1.4%, 集体占1 6.4%,个体占81%,合营占1.2%,这些网点90%以上是小型
网点。二是发展新网点同旧城改造相结合。省政府鲁政发(1986)66号文件规定:
新建工矿区和城市综合开发区,要把商业网点列入计划,同时兴建;非综合开发
区新建居民住宅, 要拨出7%的面积作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用房,或拨出相应
的投资和材料, 交由负责商业网点建设的部门统一安排、 统筹建设。济南市自
1985年以来,兴建和改建了顺河街,天成路、舜井街等13条商业街、33条生活服
务街。改造后的商业街,增加了网点,改变了面貌,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三
是实行国家兴办同发动社会力量兴办相结合。青岛市对部队、工厂等部门办的商
业服务业网点,在政策、原材料供应、税收等方面与国营一视同仁,调动了这些
部门的积极性。 1986年全市发展社会网点446处,占全市网点总数的20.8%。济
南市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外地客户进城经商办店。1986年末,在济南市区开业的外
地客商已有345户, 引进资金3900万元。由于各级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
施,有力地扶持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山东省城市商业网点建设逐步趋向合理、
方便、经济和实用。

(宋昌斌 霍永胜)
【城乡市场繁荣】1986年山东省城乡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全省社会商品零
售总额达320.3亿元,比1985年增长14.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9.5%,城
乡市场的特点是:
一、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逐季上升,城市增长高于农村。与1985年分季相比,
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13.9%,三季度增长18.1%,四季度增长17.8%。
全年城市(包括县城)零售总额为150.39亿元,比1985年增长23.6%,农村零售总
额169.9亿元,比1985年增长13.20%,城乡市场形势是,上半年市场比较平稳,
下半年明显活跃。

1986年主要商品社会零售量

┌──────┬──┬───┬──────┐
│品名 │单位│数量 │比1985年±%│
├──────┼──┼───┼──────┤
│猪肉 │万吨│37.6 │+23.7 │
├──────┼──┼───┼──────┤
│鲜蛋 │吨 │69176 │+3.8 │
├──────┼──┼───┼──────┤
│食糖 │万吨│37.5 │+17.7 │
├──────┼──┼───┼──────┤
│棉布 │万米│43465 │+3 │
├──────┼──┼───┼──────┤
│棉化纤混纺布│万米│14554 │-18.5 │
├──────┼──┼───┼──────┤
│电视机 │万台│81.9 │+6.6 │
├──────┼──┼───┼──────┤
│其中:彩电 │万台│22.7 │+56.4 │
├──────┼──┼───┼──────┤
│录音机 │万台│49.2 │+28.4 │
├──────┼──┼───┼──────┤
│洗衣机 │万台│26.5 │+13.6 │
├──────┼──┼───┼──────┤
│电冰箱 │万台│5.1 │+9.8 │
├──────┼──┼───┼──────┤
│电风扇 │万台│123.2 │+30.8 │
├──────┼──┼───┼──────┤
│自行车 │万辆│229.5 │+21.7 │
└──────┴──┴───┴──────┘

1986年城市职工和农村家庭每百户主要耐用商品拥有量

┌─────┬──┬─────┐
│品名 │单位│数量 │
│ │ ├──┬──┤
│ │ │城市│农村│
├─────┼──┼──┼──┤
│黑白电视机│台 │73 │19 │
├─────┼──┼──┼──┤
│彩色电视机│台 │26 │3 │
├─────┼──┼──┼──┤
│电冰箱 │台 │11 │ │
├─────┼──┼──┼──┤
│电风扇 │台 │98 │12 │
├─────┼──┼──┼──┤
│收录机 │台 │53 │6 │
├─────┼──┼──┼──┤
│洗衣机 │台 │56 │2.4 │
├─────┼──┼──┼──┤
│照像机 │架 │9 │ │
├─────┼──┼──┼──┤
│自行车 │辆 │193 │141 │
├─────┼──┼──┼──┤
│缝纫机 │架 │79 │58 │
├─────┼──┼──┼──┤
│机械手表 │只 │224 │134 │
├─────┼──┼──┼──┤
│电子手表 │只 │57 │ │
├─────┼──┼──┼──┤
│木钟 │只 │ │81 │
├─────┼──┼──┼──┤
│大型家具 │件 │ │212 │
└─────┴──┴──┴──┘

(宋昌斌 王积陈)

二、 各类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1986年全省消费品零售额261.6亿元,比上
年增长15.2%,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58.7亿元,比上年增长9.1%,低于生活资
料的增长幅度。与全国相比,生活资料增长幅度与全国基本持平,生产资料增长
幅度比全国低5.3个百分点。
三、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全面发展。1986年全民、集体(包括供销社)、个体
商业零售额, 分别比上年增长13.4%、9.3%和14.7%;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
售额增长37.8%。不同经济类型的增长幅度与全国相比,是两高两低。即:全民
所有制商业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增长幅度分别高于全国1.3和8.9个百分
点,集体商业、个体商业增幅分别低于全国3.4和7.7个百分点。
【商业体制改革】省商业厅于1984年10月将省属40个日用工业品二级站和10
个肉联厂,全部下放所在市,改革了等级批发体制,取消了原来的“三固定”模
式(固定供应范围、固定供应对象和固定调拨倒扣),大中城市建立了一批工业品
贸易中心,使批发体系由封闭型变革为开放型。同时,把百货、五交化、蔬菜副
食品等省公司改为厅属管理处,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国营小型商业饮食服务业开
始推行“改、转、租”。大中型商业企业开始推行各种形式的内部经营承包责任
制。1985年,全省国营商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1986年,山东省城市商业体制改革遵照“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方针,
主要针对因政策不配套而影响改革进展的突出问题,重点进行了有关政策措施的
补充、完善工作:一是适当提高商业、粮食、供销及其它商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折
旧率。二是国营商业经营工业品的批发和零售企业,从1986年6月1日起,可按不
超过工业品进货额的0.5%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 在税前列支,专户储存、专款
专用。三是商业企业的仓库、冷库、货场、车船以及加工、包装、装卸、修配、
检测等设施,在保证完成正常经营业务的前提下,可向社会开放,这部分收入免
征调节税,并可提取适当比例作为奖励;四是商业企业购置小型设备和零星修建,
投资在5万元以内的,可向银行贷款,税前还款,5年内还清,不计入固定资产投
资规模。五是继续放宽了对国营小型商业企业的政策,如:转为集体所有制的小
型企业,其偿还金税后列支,交商业主管部门,偿还年限各地自定,偿还期间免
交占用费;租赁给集体和个人经营的企业,租赁费税前列支,交商业主管部门,
以业养业;转为集体和个人租赁经营的小型企业,其新增资产分别归集体和个人
所有,企业可以向店内外集资,实行合股经营,执行集体企业分红的有关规定;
以劳务为主的理发、浴池、修理、饮食服务(省规定扩大到服务零活加工)等小型
企业,实行全额提成工资或超额提成工资,在税前列支,不属奖金范围。
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实行,有力地推进了商业体制改革。至1986年末,
山东省国营小型商业企业实行“改、转、租”的共3536个 (占小型企业总数的58
%)。其中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的占82.4%;转为集体所有制的占7.3%,租赁
经营的占10.3%。一部分小型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入股,实行了合股经营。以劳务
为主的饮食服务小企业普遍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提成工资制, 青岛市还选择了6个
蔬菜零售商店进行了提成工资制试点,效果较好。
小企业放开后,县管理型公司先后转向经营服务型。如烟台市17个纯管理性
公司中已有5个转为经营实体, 7个进行了职能转变,减少管理人员208人,减轻
了基层企业的负担,强化了行业管理和服务。
大中型商业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和分级分权管理。济
南、青岛、淄博、烟台市先对22个大中型商业企业进行了经理负责制试点,取得
经验后,又在44个企业中加以推行。1984年下放的40个原省属批发站,已有36个
实行了内部专业划细,划分为178个专业经营科(部) ,初步实行了分部核算,提
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对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

(王琪 张德和)
【全省商业局长会议】 1986年4月16日至22日,在济南召开了全省市地商业
局长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市场安排、商业体制改革和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
服务质量等问题。会议针对菜、肉、蛋市场放开后,出现淡季蔬菜价格波动较大、
粮价上涨引起部分产区宰杀母猪、仔猪价格下跌等情况,强调要切实安排好市场
供应,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城市近郊提供的蔬菜不少于需要量的60%,国营
经营量达到全年社会消费量的60%,价格低于上年或不高于上年;二,既要防止
生猪生产下降,秋后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又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好上半年出栏
集中的问题, 要求各地尽量多储备一些冻肉,省里确定储备1万吨;三,工业品
市场安排在抓好主要商品的同时,要重点改善小商品供应。会议指出,要继续巩
固发展已进行的各项改革,大力推进横向经济联系,试办新的商业形式;要进一
步加强商业职工队伍建设,努力抓好理想纪律教育和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逐
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制度;强调抓机关带行业进一步端正商风,严
格执行《关于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试行规定》,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王琪 宋昌斌)
【调整蔬菜、肉类产销政策】1985年山东省放开蔬菜、生猪价格,实行有指
导的议购议销。1986年,省商业厅根据产销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经过调
查研究,提出了产销政策的调整意见,会同省农业厅、财政厅、粮食局、物价局
等部门,联合报告省府,经省府批准,以鲁政发[1986]50号、59号文件连续通
知,《通知》强调,对蔬菜,要按各城市人均常年菜田不少于四厘的要求,落实
菜田种植面积。严格控制征用菜地,如确需征用,要征收菜田建设费,并落实新
菜田。安排好菜农口粮和生产资料供应。菜农生活用煤、用于蔬菜生产的化肥、
石油等要纳入当地计划,按国家牌价供应。吃平价粮的菜农,必须完成国家规定
的蔬菜交售比例和合同定购任务。由于产销政策理顺,全年城市蔬菜上市总量达
81万吨, 比1985年增长16%, 品种增多、细菜比重扩大、质量提高,价格降低
7.8%。 对生猪要严格控制宰杀母猪并运用平价饲料粮保护母猪。为缓解热季出
栏集中的矛盾,对未成肥的克郎猪可预付部分平价饲料粮,合理安排交售时间。
对合同定购的生猪实行保护价收购(每公斤不低于1.40元。)国营食品经营单位要
落实联销计奖卖肉责任制,以鼓励扩大经营。通过政策指导,国营商业努力搞好
旺储淡销,出栏高峰期6月末库存8.8万吨,达历史最高水平,从而满足了旺季农
民出售的要求,没有出现卖猪难问题。同时为扩大淡季投放,稳定市场备足了货
源。

1986年山东省生猪产销情况

┌──────────┬──┬──┬───────┐
│项目 │单位│数量│比1985年增长 │
│ │ │ ├───┬───┤
│ │ │ │数量 │% │
├──────────┼──┼──┼───┼───┤
│全省生猪出栏 │万头│1520│172 │12.6 │
├──────────┼──┼──┼───┼───┤
│商业(包括供销社)收购│万头│939 │76 │11 │
├──────────┼──┼──┼───┼───┤
│平均毛重 │公斤│101 │-10 │-9 │
├──────────┼──┼──┼───┼───┤
│商业(包括供销社)销售│万头│415 │49 │19.7 │
├──────────┼──┼──┼───┼───┤
│商业厅系统调往省外 │万吨│21.5│-3.4 │-13.7│
└──────────┴──┴──┴───┴───┘

(王琪)

【商品流通领域的横向经济联合】1986年商品流通领域在广泛发展横向商品
交流的基础上,涌现出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如批发公司与生产厂联营联销
利润分成;商业企业为生产厂特约代销提取手续费;商业企业向生产厂带料加工
或监制收购,大中型零售企业集团联购分销;商办工厂与乡镇合资办厂等。至年
末,商业厅系统商业企业与工、农、贸、乡镇联合形成实体性企业20个,联营销
售额达4207万元, 实现利润119万元。其中跨省联营企业7个,销售额642万元。
在各种联营企业中,商工联营8个,销售额1839万元,利润104万元;商商联营企
业6个,销售额1739万元,利润9万元。同时横向联系进一步发展,商业厅系统全
年从省外生产企业直接购进商品11.1亿元,比1985年增长19.3%,加上从省外商
业调入16.9亿元,已占工业品进货总额的45.2%。多种形式的横向商品交流,已
成为商业企业扩大经营的主要途径。1986年商业企业从自己扶持的生产基地购进
商品5.2亿元,监制商品收购3456万元。商商联购商品8394万元;联销商品2.1亿
元,其中与工业部门联销1.2亿元。为各行各业代销商品5.5亿元,其中为工业部
门代销肥皂、缝纫机、自行车等共4.8亿元,比1985年增长1 3%。

(王琪 王积陈)
【商办工业】山东省商办工业,主要有屠宰和肉类加工、生化制药、糕点、
糖果、调味品、豆制品、果汁、饮料、商业机械等行业,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工
业体系。198 6年末全省共有商办生产加工企业388家,固定资产(原值)7.2亿元,
职工7.1万人,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三,利税总额1.1亿元,占
全省食品工业的3/4,居全国同行业第二。糕点、酱油、食醋产量均为全国第一;
肉制品产量为全国第三,生化制药产值为全国第三。
1986年,加强了商办工业的技术改造,全省共下达技术改造项目97项,投资
总额为1.1亿元,年末完成投资额6057万元,占当年投资计划(6971万元) 的86.9
%。当年竣工项目65项,分割肉、肉制品等主要产品新增生产能力10万吨,产值
2.6亿元,利税3526万元。
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和评优创优活动。11月份召开了全省商办工业技术交流会,
5 00多家企业和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展出2300多个品种。通过开展评优创优,
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名牌优质产品。1986年获得国家银质奖1个,
部优质产品奖6个, 省优质产品奖12个,获全省儿童生活用品优秀新产品奖11个
(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 ,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2个,青岛沧口酿造厂食醋车间
QC小组获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1986年商办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吨

┌────┬───────┐
│品种 │产量 │
├────┼───────┤
│糕点 │128070 │
├────┼───────┤
│糖果 │17096 │
├────┼───────┤
│冷饮 │30691 │
├────┼───────┤
│酱油 │258144 │
├────┼───────┤
│食醋 │49526 │
├────┼───────┤
│豆制品 │26251 │
├────┼───────┤
│罐头 │8034 │
├────┼───────┤
│蛋制品 │3234 │
├────┼───────┤
│白酒 │116 │
├────┼───────┤
│生化制药│2077万元(产值)│
├────┼───────┤
│酱腌菜 │37178 │
├────┼───────┤
│肉制品 │335235 │
└────┴───────┘

(宋昌斌 胡广华)
【商业对外经济贸易】为了适应商业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要求,省商业厅于
1986年3月成立外经处, 负责组织协调全省商业系统的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一年
来主要开展了五项工作: 一、先后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位客商进行洽谈,并
和国内外36家经济贸易机构、团体开展了通讯往来,加强联系。二、以肉制品、
速冻蔬菜、芦笋、果汁、饮料等作为商业利用外资、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重点,
编制了“七五”期间商业利用外资计划和1987年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的对
外合作项目计划。三、从国外引进设备54台(套),开发糕点、糖果等新产品46种,
年增产值3000万元、 利润400万元。四、扩大商办工业产品出口。全年共有28个
厂家的33个规格品种供应出口, 出口额达1.4亿元,换汇3350万美元。乳山县黄
海花生制品厂与外贸部门联营, 年创汇达10 00万美元。胶南县肉联厂注重产品
质量,赢得了香港客商的赞誉和“以质取胜”的奖杯赠品。五、为发挥山东烹饪
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 借鉴兄弟省市烹饪技术劳务出口的经验,同6个国家和地
区的有关客商,就组织山东烹饪技术劳务出口和在国外合资、合作开办餐馆事宜
进行了商谈。10月份,与美国费城中华文化社区中心,签订了派出厨师参加春宴
表演的协议。

(宋昌斌 郭刚)
【工业品贸易中心】1986年省委、省府鲁发15号文件指出:工业品批发贸易
中心主要在大中城市兴办, 县城可以搞批零兼营的综合批发市场。 经过整顿,
1986年末全省工业品贸易中心只保留11处,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横向商品交流
的日益活跃,这些贸易中心得到了较快发展,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幅射能力不断
增强。如青岛市工业品贸易中心,有展厅4600平方米,仓库8000平方米,设有百
货、文化、交电、针纺织品业务部和工业服务部,青岛市各国营批发站、批发公
司常年租用场地,设专业商品部开展经营,若干工业企业也经常设专柜经营或展
销。 1986年各商品部销货额9401万元, 贸易中心自营业务销售5862万元,盈利
286.4万元。为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1986年开始兴建1.7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
楼。济南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仓库6000平方米,场内设有
18个大型交易厅, 1986年9月承办了全国工业品贸易中心第二届商品交易会。参
加交易会的有26个省、 市、区共72家工业品贸易中心、2 000多个厂家及商业企
业,带有货源20多个大类,5万多个花色品种。交易会4天成交额达20亿元。

(王琪)
【济南市形成多层次多成份商业服务网络】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济
南商业进一步深化了流通体制改革。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
增加到4.62万个,比1985年增长8.6%,其中市区1.72万个,增长8.5%;从业人
员达15.02万人, 比1985年增长10.1%。在网点总数中,国营、集体、个体所占
比重分别为3%、17%、80%。农贸市场扩大到314处。外来投资办店的达400户,
比1985年增加100户,总投资2800多万元。
商品交流方式灵活,逐步扩大了订购、选购、议购、议销、工农业自销的范
围和比重。建立了商商,商农、商工多形式的经济联合体,普遍实行了厂店、村
店挂钩、 农工进店联营;建立了各类贸易中心,货栈和批发交易市场102处,发
展了市内、省内、国内多层次的横向联合经营网络,与鲁西10市、县联合成立了
流通协作委员会,协作区商品成交额达13.1亿元;与全国27个省、市、区的1000
多个工商企业建立了固定的联合经营关系。这样做的结果,使商品流向大致趋于
合理,外地名优产品和当地产品购销兴旺。

(刘伟)
【端正商风提高服务质量】1986年,全省商业部门把端正商风,提高服务质
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各地普遍开展了“查、摆、论、找、订”活动。
排查出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有,零售企业服务态度上的冷、硬、顶,
副食品企业出售商品中的假、缺、涨,饮食服务企业的脏、乱、差,批发企业的
硬性搭配。针对这些问题,各级商业部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一个一个地研究
解决, 并制订了检查的标准。二是制订下发了5个行业的参考性规范,使服务质
量有了章法和标准。 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规范和实施细则,并在285个
企业进行了试点,在2700个企业进行推广。三是加强了监督检查。上下结合进行
不打招呼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各地普遍建立和完善了群众监督
制度,设立了公平秤、公平尺、照蛋器、意见簿、监督电话等,让群众监督商业
服务工作。 四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8月27日至29日,在济南天桥宾馆召开了全
省端正商风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省委副书记陆懋曾检查了济南市场,省
委常委、企业政治部部长杨兴富到会讲了话。与会代表介绍了端正商风、提高服
务质量的情况和经验,座谈交流了抓商风、商德的作法和体会。通过这些活动,
商风有了初步好转。

(宋昌斌 张盛恭)
【德州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自1984年起,德州市狠抓了第三产业,具体做
法是:
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第三产业摆在了重要位置。在抓工业生产
基地建设的同时,考虑到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枢纽、信息中心、科技教育
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的建设, 各方都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提供优惠。
1986年, 第三产业产值达到1.6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0.6%;从业人员
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增长到33%;用于第三产业的基建投资比重增长到32.5%。
二、大搞网点建设,广泛建立流通网络。德州是物资集散地,交通方便,流
动人口多,为此,市里决定以投资少,见效快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为突破口,国
营、集体、个体一齐上,建立四通八达的流通网络。1986年已组建服务中心和经
营联合体12个, 各类服务网点5498处,从业人员达4.2万人,城乡每千人占有网
点204个,服务人员154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3亿元,比1985年增长8.6%。
三、 发展集市贸易,繁荣城乡经济。恢复市郊传统集市3处,市区农贸市场
扩大到21处。共投资125万元、占地6万平方米,修建了营业室、防雨棚、售货台,
为经营者提供了方便。1986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738万元,比1985年增长16%。
四、增加生活服务项目,减轻职工家务劳动负担。在发展第三产业过程中,
德州市注意发挥各个层次的作用,积极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难题。粮店增加了熟食
和糕点;街道办事处普遍办起了托儿所、早点部、代销点,开办了服装加工、鞋
帽制作、理发、洗染、轧面条等服务项目,扩大了就业门路,减轻了职工家务负
担。
五、发展第三产业,注重城市改貌。德州市把发展第三产业与旧城改造相结
合,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实行统一征地、设计和拆迁,谁有钱谁投资,谁建设谁
受益。1 984年以来,新建网点830个,面积16万多平方米,翻新修饰沿街营业用
房1万多平方米,新建3个大中型贸易中心,11个小型商业区,18个骨干商业、饮
食服务企业,使德州市的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

(德州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