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东明县委东明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9&rec=203&run=13

中共东明县委东明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2015年1月30日)

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结
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扩大粮食高产创建规模,按照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的原则,在普及常规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农机农艺融合,重点落实小麦
普浇越冬水、玉米适期晚收、深耕深松、宽幅精播等增产关键措施,建设东明集10.3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和武胜桥5.7万亩高产
创建示范方。整合涉农项目,总投资7300余万元,用于项目区基础设施与原有设施的维修。确保粮食总产稳
定在14.7亿斤以上,力争实现粮食总产“十二连增”。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2.推进特色农业集群发展。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为引导,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产业。聚集现代生产要素,
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园区,形成一批高集中度产业集群,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油用牡
丹、林下经济、现代渔业园区、有机农业等新兴产业,整合提升各类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形成区域带
动效应,建设一批高效特色农业专业乡、专业村,重点抓好7个乡镇和44个村的示范试点。
3.加快发展牡丹产业。加快牡丹种植基地建设,提高牡丹种植质量和效益,推动牡丹种植基地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重
点建设成方连片10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形成支撑牡丹龙头企业发展的产业基地。加大牡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按照“抓大
壮强、择优扶强”的思路,加大对牡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形成“龙头+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整个牡丹产业发展。
4.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紧紧围绕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这“一个中心”,抓住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这“两
个关键”,强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带动、科技化支撑、特色化突破、品牌化引领、生态化保障等措施,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
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养殖小区,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加
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在稳定畜产品供应的基础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
事件,保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建生猪、鲁西黄牛、青山羊养殖大县。
5.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积极争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实施项目,组织实施好已争取项目的建设,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规范生产行为,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率。健全农业投入品控制体系,实
行高风险农药定点经营和农药经营告知制度。积极推进县级质检站建设,提高农产品检测能力。积极探索可追溯体系建设,开
展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可追溯管理试点工作,开展“三品一标”质量全程可追溯试点。
强化政府法定责任,健全县乡监管机构和队伍,切实保障监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提高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
力。
6.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依托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引导各
类经营主体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抓好基地建设,走规模化种植、
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的发展路子。大力培育和推广区域品牌,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和批发市场、
行业协会等认证品牌、申请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加强对传统品牌、地理标志农产品、老字号企业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7.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培植1家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业集团。加快发展节约型农药和生态循环
农药,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清洁农业生产新技术。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完善农技推广体
系,建立农村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一体化服务新模式,鼓励各类经营服务组织承担农技推广任务。深入实
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制定职业农民认定标准,出台职业农民扶持政策。
8.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巩固提升小麦生产机械化品质,积极发展以玉米联合机收为重点的玉米生产机械化,着力发
展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和粮食烘干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和宽幅精
量播种、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还田、农村节能减排等节本增效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新技术,努力提高农
机化对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201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
9.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耕地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残留污染防治、秸秆综
合利用、畜禽粪污治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六大工程。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污染
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倡导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发展1个大型规模养殖场和农场结合的典型。充分利用秸展秸秆“过腹
还田”.实施绿色通道工程、水系绿化工程、高标准农田林网提升工程、生态示范村创建工程“四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2015
年,补植完善8万亩。林下养殖5000亩。搞好渔业综合开发,不断拓展渔业发展空间,重点搞好黄河滩区、沿黄河大堤区域万亩
渔业综合开发,2015年,力争荒洼地流转3000亩,开发养殖水面3000亩。力争到2020年,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
机质含量提高0.5个百分点。
10.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加快传统市场升级改造,重点打造城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和产地市场.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从事农产品冷藏、低温仓储、运输的优势物流企业,在产区或销区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配送中心,
大力支持鲜活农产品的运销,提高农产品流通规模。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
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二、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1.以增加“三农”投入促增收。强化政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支出责任,继续增加和优先保证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出,重
点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重大改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结构调整、农业可
持续发展、农村民生改善,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投入,搞好平原水库、雨洪资源利用、中小河流
治理等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积极
争取政策资金,增加农业机械化投入,把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和经济作物机械作为补贴重点,减少农民群众劳动强度。统筹整合
涉农资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实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探索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
模式,鼓励公共资源与非公共部门资源混合配置。
2.以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增收。大力发展
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二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农村历史、文化、自然、生
态等资源优势,扶持发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大众化的乡村旅游业,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推动城乡一
体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之间的要素合作,构
建以产权为纽带、以合作制为指导的经营体制,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新模式。
3.以扩大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促增收.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培训农民工5000
人,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转移就业1.6万人,就业创业率达85%以上。农民工工资提高到合理水平,同工同酬落实到位。稳
定就业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
保险参保率达到40%以上,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2.3万人以上。就业服务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
庭实现动态消零,农民工创业率不断提高。
4.以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促增收。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大宗农产品保持合理生产规模,让农民从农产品
价格中得到更多收入。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建立部门会商制度,完善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调查,定期发布全县主要农产品
市场信息,使农民适时规避市场风险。发展农产品期货贸易,发挥其价格形成和导向作用。继续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
善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建立粮食、肉类等重要商品商贸企业代储制度,开展蔬菜、生猪等目标价格政策性保险试点。
5.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促增收。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让农民从政策和补贴中得到更多实惠。继续实施种粮
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提高补贴的导向性和效能。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扩大节水灌溉设备购置补贴范围。实施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
策。
三、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1.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扶持普通农户发展农
业生产。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健全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
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至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给予重点扶持。
2.创新集体经营方式。充分发挥现有集体经济组织为承包农户服务的作用,积极探索新的集体经营方式。鼓励有条件的村
组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将土地折股量化,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配。土地整理部门优先安排整理资金,整理规划
要充分尊重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意愿。引导农民通过自营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
股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出资、相互持股,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营主
体。
3.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营。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拓宽服务领域,发展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于一体的合作
经营,指导合作社进行年度报告公示,完善合作社定期报账制,接受工商、税务、农业等部门的审核和监管。开展农民合作社
示范社创建活动,年内新增10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评选100家县级规范化合作社。政府安排的农民直接受益的投资项目,优
先由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承担。将政府补助形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等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健全农村合作经济体
系,在乡镇或专业区域引导同类产品的农民合作社发展联合社,在县城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会或产业协会。
4.鼓励发展企业经营。支持经营大户、农民合作组织、私营企业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优势特色产业同
步发展,扩大产地加工规模,提升加工水平,提高附加值。鼓励有实力的农业企业灵活运用资本运营手段,推进跨区域、跨行
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上下游产品加工的联合与合作,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集群。建立健全重点龙头企
业动态管理机制。鼓励资本下乡,壮大农业产业。
5.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鼓励围绕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拓展服务范
围。大力发展农业托管服务,推广供销、邮政、烟草等系统发展基层服务组织,支持发展既不改变农户承包关系、又保证有人
种地的托管服务模式,鼓励农机合作社、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深入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
化服务试点工作。推动有经济服务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向农村延伸服务,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用。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
服务试点,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推动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创新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支持政策,推动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
向“三农”倾斜。深化农村信用改革,牢牢坚持立足县城、服务“三农”的定位。拓展邮政储蓄银行农村金融业务,引导村镇
银行、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普惠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实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支持银行金融机构发行“三农”
专项金融债券。发挥农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增信功能,为涉农企业信贷融资提供支持,到2015年底,发展1家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
融资担保公司。推动和支持涉农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
7.推进供销合作社和国有农(林)场改革。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
力为根本,以强化基层社和创新联合社运行机制为重点,推进政事分开、社企分开,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
务机制,把供销社打造成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支持基层供销社和农村社区开展社村共建,发展社区经济、社
会服务组织。支持基层供销社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深化农场企业化、股权多元化改革,创新经营管理体制
和市场化经营体制。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明确生态公益功能定位。
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继续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年底完成扫尾
工作。年内初步建立起县、乡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县、乡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调解委员会和办事机构。
2.积极推进农村其他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小型水利设施确权登记颁证,明晰产权归属,明确管理权和使用权,落实管
护责任。开展水权产权确权登记,按照行业用水定额和论证许可审批有关规定,通过办理取水许可的方式确认水权。积极推进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工作,
有效保障农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的合法权益。
3.落实农村产权抵押担保等权能。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水域等各类产权抵押贷款,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
销贷款试点,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推广以蔬菜花卉大棚、农产品订单、农业知识产权为标的物的新型抵质押担保方
式。县政府专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扶持政策,设立政府财政资金主导的担保机构或风险补偿基金。开展小型水利设施产权、
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试点,争取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4.推进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以建设县域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为主。坚持公益性为主,不以盈利为
目的;坚持公开公正规范,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有序进行提供保障;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好现有服务作用;坚持稳步推进,注
重完善和发挥综合功能。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
5.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准确把握国家、省政策走向和改革进程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
部署的试点任务,积极争取试点政策,借鉴先进经验,逐步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范围,依法厘清流转方式,统一
设定流转条件,严格限定流转用途,合理分配流转收益,审慎稳妥地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
五、认真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
1.认真落实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落实《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的有关要求,按照2013
年完成的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编制,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常抓不懈,步步
推进,把蓝图变成现实。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启动建设前,所在乡镇(办事处、开发区)要提前编制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
详细规划。已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的村庄,要加强宅基地的管理和审批,严格控制农房建设的标准和规模,最大限度的降低农民
房屋拆迁造成的损失。
2.突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城镇聚合性社区、村庄聚集型社区和各类型新农村,都要把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
心放到优先位置,按照每千人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建立公共服务、经营性服务、互助性服务“三位
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引领农村聚集发展和特色发展,推动农村社区化服务与管理全覆盖。有序推进
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化管理。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库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掀起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高潮,同步推进水厂和管网建设,实现城
乡供水同源、同质、同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农村坑塘”治理工程,恢复其蓄水抗旱、防洪排涝、生态
调节功能。年内70%的建制镇驻地建设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污水收集管网逐步完善;所有农村新型社区
都要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研究提出经济、节能、环保、采暖效果好的农村供暖方式,利用企业余热集中采暖、天然气供暖、太
阳能与燃气壁挂互补采暖、区域性锅炉供暖、地(水)源热泵供暖、碳纤维地暖等方式,逐步解决农村冬季供暖问题。在符合
上级资金补助政策范围内,尽可能地优先安排农村新型社区的道路建设计划,为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由“
村村通”实现“村内通”,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强化监督,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效
益最大化。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保证农村交通安全畅通。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年内新建农房4000户、改造危房600
户。
4.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程,年内完成10万平方米以上的校舍标准化建
设任务。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积极扩大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所占比例,年底占比争
取达到55%。按照国家及省有关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优惠政策,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推进落实中等职业教育生均
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搞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今年新增乡镇综
合文化站示范点2家,新建提升农村文化大院50个、农村文化广场50个,完善提升农家书屋70家,新建数字农家书屋15家。加快
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
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性项目建设,探索建立乡镇政府职能转移目录。
5.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以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为目标,完善全县乡镇(办事处、开发区)驻地、城乡结合部、国
道省道沿线及农贸市场垃圾治理;完善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密闭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积极探索垃圾中转站运营保障
机制;完善保洁队伍,配置转运车辆,2015年,实现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村镇全覆盖。建立健全“户集、村收、镇中转、县运
输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区域清扫保洁的管理、服务制度,创建清洁舒适、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城
乡环境。
6.搞好社会化精准扶贫。乡镇要筹建扶贫开发专门机构,落实县、乡、村三级负责的原则,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加
强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构建扶贫信息系统,将全县贫困户脱贫需求与帮扶单位、个人的帮扶意向对接,实现
信息互通。推进“百村万户工程”。继续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对所有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建立健全“整
村推进”扶贫工作体系。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积极推进34个省级重点贫困村,18个省派“第
一书记”村的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实施。选择一批规模以上、带动脱贫能力强、热衷参与扶贫事业的市县级扶贫龙头企业,给予
适当贴息。选择贫困村相对集中、生产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试点。推动金融机构向贫困乡镇和社区延伸,
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实施财政扶贫互助资金的村,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
千斤”的作用。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鼓励贫困户利用农村旅游资源直接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鼓励行业、社会各界积极参
与扶贫开发,完善社会扶贫激励机制,落实社会扶贫相关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
六、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1.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适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求,加快地方涉农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工作。强化基层执法队伍,
合理配置执法力量,积极探索农林水领域内的综合执法。健全涉农行政执法经费财政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探索
建立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工作模式,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救助体系。开展“法
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
2.完善民主公开制度。健全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民主决策,规范村民代表会、民情恳谈会、社区议事会、社
区监事会、民主听证会等议事程序,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健全完善村级
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内容,规范村务公开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健全
完善村委会成员定期述职、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保障群众的监督权。
3.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居)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正确处理党
的领导与村(居)民自治的关系。明确村级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村级重大事务、日常村务管理、
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依照法律法规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落实好法律法规赋予村民群众的各项自治权
利。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设计,健全村民群众对村务实行有效监督的机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其发展村级经济和参与村级事
务管理的作用。
4.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以“乡村文明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形势政策宣
传教育,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普及提升、乡村儒学讲堂、道德模范、山东好人评选表彰
等活动,凝聚起向上、崇善、爱美的强大正能量。加快农村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农民个人、农户家庭、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
诚信档案,建设农村诚信社会。
5.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机制、“严打”长效工作机制、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
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机制。积极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对农村的渗透破坏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社
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完善农村多渠道解决争端的机制。深化农村平安建设,推进农村视频监控全覆盖,实现全县城乡网格化
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建立健全适合农村治安特点的治安防控网络体系,积极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充实基层警务力量。
加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综治办、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巡逻队等自治组织。通过财政支持、有条件的集
体资助、逐步扩大治安保险在农村的覆盖面和村民在“一事一议”范围内自筹等方式,解决群防群治组织运行所需资金。
七、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1.落实党委、政府抓农村工作的责任。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负责同志
要亲自抓“三农”工作,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创新领导方式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
理“三农”问题,把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要强化对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评估,形成谋农、抓农、促农的长效
机制。
2.落实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全面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书记抓
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责任体系。加强基层党建考评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访
展评考”科学评价机制项目细则和分值,增强基层党建导向性。要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优化党的组织设置,加强新兴领域、重
点群体党建工作,着力扩大党在农村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要以加强经常性作风建设为主线,建立整改落实长效机制,巩固
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3.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要充实力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切实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要拓宽农村基层干
部来源,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深入实施“一村一名
大学生”计划,加大从村(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加强“第一书记”选派工作。整合培训资源,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
部现代远程教育,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增强他们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
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
4.搞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后的工作。要搞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后续各项工作,加强对新班子成员的培训教育和
管理,以县党校为主阵地,搞好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培训工作,着力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在全县开展优秀村级服
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村级党组织在发展与稳定中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服
务型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农村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关心爱护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推进农村惩治和预
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处理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指导村、社区“两委”完
善新农村发展规划,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本领,更好地担负起新农村建设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
的部署和要求,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全县农村改革发
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