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8&rec=89&run=13

又叫“棒虚”、“杆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据传,由明太祖朱元璋的谋臣刘伯温发明,传到民间已有600多年的历
史。这种行当本小利大,是旧社会穷人谋生的手艺,但技术性强,工序多,要求高。
吹糖人有两个关键性技术。一是熬糖稀,主要原料是小米、大米(或玉米)、大麦芽等,把米淘净入锅,添上适量的清水,
熬到一定程度,再加大麦芽,继续加温,直至达到浆糊状。然后倒到特制的淋缸内,置于支架上,架下放上缸或盆,象淋醋一
样淋下稀浆。淋完后将稀浆倒入锅里,加热熬成糖稀。熬糖稀要掌握好火候,恰到好处,老了嫩了都吹不成。糖稀熬成后倒在
磨光的石板上,冷却成固体,切块,备用。使用时再用特制的小锅加温,使稀块成为能立态的糖稀,艺人便可操作使用。二是
吹糖人,这是艺人最保密,学者最难学,外行人看了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技术。艺人从不断加热的小锅里取点糖稀,手舞足蹈,
嘴里念念有词,两手把糖稀上下左右拉动,拉长了变短,短了再拉长,留出个长蒂,放在嘴里慢慢吹气,两手操作造型,要鸡
吹鸡,要狗吹狗,要马成马,要猴成猴。技术高超的艺人,可吹出数十种动物,而且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往糖
稀里加些色素,吹出来的飞禽走兽五颜六色,活灵活现,更加逗人喜爱。
我县长兴集乡黄杨寨村邢氏先人邢书贵,早在清咸丰年间学会了吹糖人的手艺,并以此养家糊口,代代相传。解放前夕,
邢家十六、七人都操此业,有的走村串巷,有的赶集上会,有的在城里租房设铺。当时,邢家在河南开封小南门设铺吹糖人,
生意相当红火,收入颇丰。解放后他们分得了土地,纷纷弃艺务农,唯有六十多岁的邢津义、邢雨合二位继承了这项绝活。而
今干此行当的人越来越少,是急待抢救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