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印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8&rec=84&run=13

民间印染起源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解放后由于工业印染技术的进步,民间印染逐步衰落。
传统的民间印染以天蓝为主色,是从草本植物蓼蓝中提取的“靛”染成的。这种颜色简朴、素雅、清爽,女性服装、家中
装饰多用此色。男装则以白黑为主调。到了明代,蓝色印染有了较大发展,开始出现蓝底白花的花卉图案。图案是用皮革镂刻
的花版(经过桐油浸泡)制成的。先将花版平铺到白布上,然后用刮刀把石灰和豆面合成的浆糊,通过花版刮漏到布上,晾干
后,将布投入染缸内加热染色,染好后晾干,搓掉石灰豆面,蓝底白花的图案便清晰可见。这种印花布又分两类:一类是做衣
服的,多用菊花、梅花、桃花等小花朵图案;另一类是做褥面、门帘、包袱、床围的,多用牡丹、芍药、松柏等大型花卉图案。
随着印染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印染花布的广泛使用,图案的花样逐步多元化。到了清代,我县多处染坊印染花布从简单的花
卉增添了鸟兽、人物等,且图案清晰逼真,深含寓义。到了晚清,又产生了彩色印染,其工序为:将同一图案镂刻成多个花版,
分别用几种不同颜色的染料,分层次先后套印,成品花样繁多,而且色彩谐调、鲜艳、厚重、热烈,极富装饰性。综观历代民
间印染,其图案内容丰富,有龙凤呈祥、金玉满堂、凤凰牡丹、八仙祝寿、童子戏莲、喜鹊登梅、水上鸳鸯、耄耋富贵等,寓
意深远。在用色上,亦有其独到的审美观,多用大红、二红、杏黄、翠蓝、老紫等色进行搭配,使色彩对比强烈,象征日子红
火,和谐美满。
清末民初,随着洋货的输入,洋布逐渐代替土布,民间的印染开始滑坡。以后,随着纺织、印染工业的进步,几近绝迹。
但上千年的民间印染技术,却成了我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将列入非物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东明健在的民间印染老艺人虽然
有20人之多,但由于市场需求特少,多不操旧业,改做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