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8&rec=76&run=13

石刻含碑碣及各种石雕艺术品。其石刻碑碣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特殊纪事形式。主要作用是记述历史,颂扬功德,寄托
哀思,抒发情感,褒贬世事等。刻石文字的起源众说不一,但商代石簋断耳上的字和周代石鼓大篆均可为早期石刻文字的代表。
唐宋时代的刻石文字留下了许多书法名家的墨迹,清康、乾时期,御书石刻冠历代之首,都是石刻珍品。碑碣的发展走过一个
曲折的历程,三国、两晋时期,当政者禁民间刻碑。唐、宋时代碑碣繁盛,而且碑体向高大发展,装饰也渐豪华。除碑碣之外,
石刻还有各种神像、石人、石狮、石马、石羊和浮雕等艺术品,元、明时期,大型的石坊雕刻、建筑雕刻也相继出现。我县现
存的石刻大多是立在寺院、庙宇之中,明、清时代的居多,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1)《说佛碑》。该碑是我县元初翰林学士王鹗为求子立于沙窝庙内的,为元代杰出书法家赵孟頫书写,书体宗法“二王”,
用笔圆转遒劲,自成一家。现收藏于县文物管理所。
(2)北宋石像。
(3)大屯镇谷庄村玄天庙中明嘉靖年间的石雕神像。
(8-9)孙敦化墓的墓碑、石坊、华表、石人、石马、石羊等。
孙敦化是今马头镇东寺村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山西河道、山东布政司分巡辽海东宁道右参议等职,其墓
地在该村西北2000米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2)重修濮水桥纪念碑和古濮水桥一角。
据《东明县志》记载,濮河在杜胜集(今马头)西北,由袁长营经袁旗营、赵官营等村,东北流向,与洪河合,抵张秋等处,
转而入海。后因黄河多次泛滥,濮河被淤垫消失。
前些年袁旗营村民取土,于村东挖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重修濮水桥纪念碑,具体地记叙了当年维修濮水桥的情况,
该碑高1.7米,宽0.64米,现存于袁旗营村,保存完好。在纪念碑出土处,发现濮河大桥遗迹,两孔,宽6.5米,桥孔的直径2.3
米。
(23-24)为城关镇大鱼窝村的玉皇庙记碑,该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占地数十亩,当年大殿、廊房数十间,院内苍松翠柏,
香火旺盛。明万历八年立碑。此碑现存该村村内。
(25)张公墓碑。为明天启元年正月十六日所立省祭官张公之墓碑。该墓碑在本县小井乡张安寨村东南100米处。因张氏家
谱遗失,其事迹无从查考。
(26-27)郭公墓碑。此碑高1.85米,宽0.76米,背面文字剥蚀严重,不可辨认。正面字迹清楚可识:万历二年(1574),
明故省祭官郭公墓,其四子皆太学生。据白佛寺村郭氏称,郭公是明万历年间从山西迁来定居的始祖。此碑现存小井乡白佛寺
村东。
(28-29)玄帝庙碑。为 刘楼镇春亭玄帝庙碑,此碑高2.4米,宽0.92米,明万历年间立,当朝吏部主事王永光撰文,现
存该村玄帝庙内。
(30-31)刘庄村玄武庙中的明代残碑。为大屯镇刘庄村玄武庙中的明代残碑
(32-33)重修祖师庙碑。为马头镇苏寨重修祖师庙碑,此碑高0.86米,宽0.52米,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十九日重
修苏寨祖师庙时立。河南按察使陈其猷撰文,山东布政司分巡辽海东宁道右参议孙敦化篆额,山西太原府东平县知县张尚友书。
现存马头镇苏寨村西北祖师庙院内。
(34-35)为沙窝乡八里寺村于明代重修开元寺碑记。现保存于该村。
(36-37)乔良屯大路寺明代残碑。为武胜桥乡乔良屯大路寺明代碑刻。
(38-41)明隆庆6年(1572)重修东台寺碑。为东台寺于明成化元年(1465)重修碑记,时 任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刘辅撰
文。及明隆庆六年(1572)再次重修后,时任兵部尚书石星、户部侍郎穆文熙,进士袁癸等题诗于碑上。此碑现存菜园集乡东
台寺村。
(42-43)王中立墓碑。王中立明万历年间任江南淮安府正堂,告老还乡定居现在东明集镇荆台集村,去世后葬于该村东北
300米处,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立墓碑。
(44-45)陆圈镇顾庄草塔寺纪念碑。均为陆圈镇顾庄、黄路口附近草塔寺碑记。
(46-47)为张氏孝坊。据《东明县志》记载,东明集镇葛岗村杨元贡之妻张氏,十七岁夫亡,张氏恪守封建妇道不嫁,孝
敬公婆,和睦邻里,甚获佳誉。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受皇封立坊。此坊高3.5米,宽2.5米,至今保存完好。
(48-49)奉直大夫纪正纪念碑。陆圈镇纪庄村纪氏始祖纪正,因随燕王朱棣征战立功,燕王即位后敕封百户奉直大夫。其
后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二月立碑以纪念。现存该村纪氏祠堂保存。又因原碑石质较差,剥蚀严重,其纪氏族人照碑的
原样复制一通。亦保存于纪氏祠堂。
(50-51)为段士卓墓碑。段士卓(1697-1780),系东明集镇东段庄人,清乾隆年间任校尉。其子段致和、孙段廷鉴、
曾孙段德辉均为举人。因此,段氏家族荣满乡里。段士卓去世后,后人于清道光七年(1827)立碑纪念,碑高3米,宽2米,厚
0.15米,碑帽双龙腾云,碑文阳文正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52)武状元吴德新墓碑。吴德新,字广业,系本县城关镇刘坟村人。清道光年间先中举,后会试,皇上钦赐一甲武状元。
任皇宫乾清门一等侍卫,赐花翎。道光末年(1850)春,奉命赴江南镇压苗民起义坠江后不久殒命。朝廷敕赠二品顶戴。
(53)武德骑尉杨豪练功石。此石系清咸丰年间制,重230斤。现存城关镇任营村。
(54)憨龙章志石。此石为马头镇前寺村清御前侍卫憨龙章用过的志石,重240斤,高60㎝,宽26㎝,同治年间制。
(55)“五老会”清代浮雕石刻。该图取材于王辟之《温水蒸谈录》卷四。现珍藏于东明文庙大殿内。
(56)“高山流水”清代浮雕石刻。该图取材于《列子·汤问》。现珍藏于东明文庙大殿内。
(57-60)为清代浮雕石刻。
此组浮雕为古代建筑物构件,构图匀称,技工娴熟,具有鲁西南一带民间质朴、纯厚的雕刻风格。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物价
值。
(61-64)此组石砚,石馨均为清代石刻。
(65)“下马碑”(近代重修)
城关镇唐庄村唐氏五世祖唐守身,明万历年间历任巨野、嘉祥县令。晚年告老还乡,收李化龙为义子,教其读书识字,后
李化龙一举成名,在任兵部尚书时,上书皇上为其义父敕封立碑。皇上恩准,碑文中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一步三叩,
三步九躬,官民同样,永立千秋”句,故称此碑为下马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