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种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9&run=13

全县900多个村庄,大多分布在黄河东岸、南岸。其组成形式看,各村村民姓氏不同,建村先后也不相同。
从姓氏上分,村庄可分为同姓村和多姓村。
一个村里由一姓建村,以后也基本没有外姓,都是同宗同族繁衍至今,即为同姓村。本地大部分村庄在建村之初都是这样
的同姓村,所以以姓氏和人名命名的村庄最多。
同村居住着几姓居民,可称多姓村,这样的村庄很多。这些村庄中有的是建村时就有多个姓氏,如四义寨为明朝时李、文、
郭、张四姓同时迁来建村,协商了村名四义寨。六合村为张、梁、赵、沈、吕、岳六姓共同建村。十家庄也是十姓共同建村。
但大多数村庄开始时是同姓村,后来迁进的姓氏多了,或者后进的人丁兴旺,发展迅速,就形成了几个姓氏的多姓村。这样几
姓同居的村庄,村民一般能和睦共处,互相帮助,但个别村有时也有人为各姓利益互相敌对。各姓氏的居民都依靠本姓集团的
势力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如果“胳膊肘儿往外拐”,就会受到本姓其他成员的责难。现在是法制社会,一般各姓之间关系都比
较和谐融洽,极少出现家族和家族间打架斗殴的事件。
从建村先后来分,村庄又可分为早期居住村和明清及以后的迁民村。
早期居住村很少。由于黄河沿岸开发很早,先民们建村时间早,据考证本县窦堌堆古文化遗址距今已五千余年。但是自古
以来连县城地址都一变再变,村庄的变化就更为频繁,有记载的在元朝以前建的村庄现在只存39个,其余都为明朝以后所建。
据统计明朝移民、屯田共建村535个,占全县村庄的58%。这些迁民多数是明代从山西迁来。另外,还有26个营,为彰德卫(安阳)、
怀庆卫(沁阳)的驻军屯田点。清顺治十六年(1659),这些屯田点转为民产,成为地方的村庄,其成员祖籍多为江南诸县。东明
还有36个屯,多是山东胶东及山西的村民奉命屯田所形成的村落。明朝后期和清朝时期的新建村共300多个。这些是从本县其他
村庄搬出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