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喜和闹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68&run=13

新婚当天晚上,人们还要到喜主家去道喜和闹房。
本地民风纯朴,互帮互助。村里谁家有了喜事,如娶媳妇,生头生孩儿,考中秀才或举人(现在孩子考上了大学)村邻都
要到家来祝贺一番,叫“道喜”。晚饭后,各家至少出一人,到街上等候聚伙到喜主家来。请了“家堂”的,先给“家堂”磕
头,没请的就给“喜主”(爷奶或爹娘)磕头,主人让些烟茶,备有酒席的,就喝杯喜酒,但时间不宜过长。
“新房只管闹,三天没老少。”外面道喜,喝喜酒时,闹新房也就开始了。有外来道喜的年轻人,也有家族内该闹的人,
都到新房闹新娘,同新娘开玩笑取乐。如果摆上酒席叫“闹房席”,也叫“团圆席”(席面有自备的,也有娘家送来的),就
更热闹了。
筵席设在新房内,主席有新郎新娘并坐;其他就是嫂子、小叔、小姑和侄儿侄女们作陪。长辈不能入席。这桌席面就是边
吃边喝边取乐。大家尽情地拿一对新人开玩笑,如行“酒令”,猜谜语,一班人都是“通气”的,合起伙来专意让新人入套多
吃多喝。例如“击鼓传花”、“拉鼻子”和“摸宝贝”等酒令,使他们怎么也躲不过去喝酒,而且一次就是双盅。除了让多喝
酒,还要变着名堂让俩人学“猴上树”,即把一片肉或苹果吊起来,让俩人登上凳子去咬;学“狗舔碓”:一个盘子里盛着花
生米,一个人端着,让他们用舌头去舔,做不成功就要罚酒。这样,外面喝喜酒,里面闹新房,吆五喝六,欢声笑语,灯火通
明,一直闹到深夜,名副其实是喜气盈门。
有人考证,“闹房”这一婚俗,早在汉魏时代已经形成,意在增加喜庆气氛。关于闹房,还有两则有趣的传说:
其一,“坐一夜一顷地”,是说新媳妇第一个夜晚不能睡觉,坐一夜就有“一顷地”的福份。当然谁都愿意享这福,但是
苦夜难熬,特别是新婚之夜。所以娘家就备办些酒菜送去,让人陪着吃喝玩乐,度过这个不眠之夜。到人们玩了半夜散去,新
媳妇十分疲惫,就说:“坐半夜,不坐了,五十亩地就够了!”
其二,跟嫂嫂学本领。传说从前有一塾师高先生,有个儿子书画文章都好,远近闻名,未婚媳妇也是精通诗文的有名才女。
高先生一则想显显儿和媳的才华,二是想让女儿跟哥嫂学些见识,于是就在儿、媳的新婚之夜,请来诗书名流,设筵于新房之
内,以庆新婚为题,安排了个热闹场面……这样,邻里竞相效仿,久而久之便成为“闹房”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