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天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65&run=13

又叫拜花堂。这是迎娶中最热闹的场面,是在充足的准备之后按步骤进行的:
车或轿来到男家,新人下轿前要男方先递上婆家的“下轿礼”,再由人看着婚书单高声宣读下轿面向何方,忌某某某三相,
属三相者,回避!然后由迎接女揭开轿帘,搀扶新娘下轿。
新娘一下轿,由抻布人赶紧把布或口袋抻在地上,免得新人鞋沾地,这叫“不让新娘过早得地”,先给一个下马威。如果
用布袋,新娘要先看袋口是否朝向自己,如果是,就将口袋一脚踢开,因这是故意要自己难看,让自己往气布袋里跳。如果不
是,就沿着行走。
接着是骑鞍过幸:在捶布石上放上织布机上的“幸花”,“幸花”上放上马鞍,一并放到门槛上。新娘进门第一步必须从
上面跨过去,叫“骑鞍过幸”,表示一步跨进了幸福、平安之门。
当新娘“骑鞍过幸”的瞬间,等候在门内的撒钱人立即抓起大把大把的“喜钱”(青铜钱九枚,后来以“分币”代替,麦
麸三把,红枣一把,干草棒儿和红绿纸屑若干掺合而成)照准新娘劈头盖脸地撒下来叫“撒喜钱”。刹时,喜钱、红枣、麸皮、
彩屑乱飞!抢拾喜钱和红枣的人满地乱抓(相传喜钱戴在小孩头上成人,喜枣吃了不生杂病),看热闹的人也一拥而上,大门
口人们拥拥挤挤、热闹非凡。“撒喜钱”表示喜从天降,钱多,子多,福多。
这时,早就等候在香案前的老公公(没有公公由叔、伯代替)看见儿媳妇进了门,立即端起香斗,照着媳妇上上下下晃上
几晃,好象作魔法似的。香斗就是平常量粮食的斗,在里面放上红高粱,插上织布的杼、称重量的秤和一面铜镜,再在里面插
上香。(图19)
有关“香斗”传说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周公与桃花的神话故事。周公(不是西周时的周公旦)与桃花原是天宫玉皇大帝身
边的两位仙童,因男仙童屡犯天条逃往下界,上帝曾多次派天兵天将去收他回天界治罪,都被他预知逃脱。后来又派女仙童下
界,转生成桃花,与他配为夫妻伺机降服。不料又被他识破,当迎娶时,便是用迎香斗施法,不但破坏了桃花收服他的计划,
二人反成了美满夫妻。另一传说是:公平莫过于秤称、斗量。以大斗作香炉,里面盛满红高粱,红高粱既高又红,代表吉祥,
把香插在其中,代表“烧高香”,斗里插的织布的杼,代表把一生千头万绪的事都理顺并收拢进来,秤和铜镜代表夫妻的心要
象秤那样平稳无邪,并用镜子照一照以端正各人品德。古铜镜也有照妖避邪作用。有关迎香斗的解释还有很多,如秤平斗满啦,
三媒六证(镜)啦,十分贴心啦等等不一而足。
接着就是拜天地,看拜天地的不分男女老少、辈份,即使外来人路过,也要挤过去看看。满院子挤个水泄不通。新娘被伴
娘搀扶、护卫着,好不容易来到香案前,若有鼓乐班子就要大吹大擂起来。现在有人用音响代替。有礼相(主持人)开始喝礼:
吉时已到,请新郎新娘就位成礼!……若无鼓乐礼相,也得按顺序进行。众人把一身礼服、披红戴花的新郎簇拥到新娘身边,
推着拉着绕新娘正转三圈,倒转三圈,叫“磨性儿”,说是把媳妇性子磨下来,日后就不怕老婆了。转完后女东男西,对着香
案往正北站立。女居“上首”,一辈子只有这一次机会。现在农村仍沿用此俗。
男女就位后,点燃香烛,燃放鞭炮,奏响鼓乐,新人要先拜天地,再拜父母,然后对拜。新郎主动磕头;与此同时,新娘
也被按倒在地,跪下磕头。按跪(贵)按跪(贵),不按不贵。所以新娘在拜天地时多是立而不跪,并非不想跪,是想图个吉
利。
这一拜,就象心中发下了宏誓大愿:白头偕老,永为夫妻!
拜过堂后大家就热闹一番,一些大伯大叔大娘大婶拿着锅灰撵着新郎的父母抹黑脸,抹得象戏剧里的黑脸包公或黑李逵,
又有些青年拉起新郎打夯墩。引起一阵阵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