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般食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37&run=13

过去一般家庭生活水平不高,饮食结构比较单调,为了使食物好吃一些,使人增加食欲,人们不断在食品上变些花样,增
加些色香味,这样就产生了千差万别、品种繁多的食品,进而形成了一种乡村饮食文化。
蒸烙的面食有:
1、馒头:俗称好面馍,白面馍,现在食用最为普遍,是面食中的主食之一。过去只有在麦收之后短短的几天和过年的时候
才能吃到,老人如果能经常吃到白面馍就是享大福了,人们都想吃白面馍,盼着麦子成熟。俗话说:“吃了新麦,死了不亏。”
亲戚来往,都要用篮子(本地叫元宝篮)装几个或十几个馒头当做礼物。腊月二十三后,农村就陆续开始蒸馍,人说“二十六
蒸馒头”,这次蒸的馒头和其他包子、枣花之类,能吃到正月十五甚至二月二。如果放了这么多天馒头还很完整光洁,就说今
年一年日子要过得顺顺溜溜。如果馒头干裂开了花,就说馍馍都咧开嘴笑了,今年一年日子肯定能过好。馍馍是小麦面加上酵
母经发酵后蒸成的,本地卖馍的馍铺也很多,馍铺和各家各户做馍方法基本相同。蒸馒头用的酵母,本地造法独特,是在夏天
瓜类成熟的时候,用一种甜瓜制造。这种甜瓜也叫面瓜,皮呈黑绿色,只要一成熟,皮就爆裂了。瓜又甜又面,没牙的老人很
喜欢吃。把面瓜的籽、皮去掉揉烂,与面粉、曲和在一起,做成馒头大小的一块。然后用新摘的苘麻叶包裹严实,再用麻批子
(苘麻纤维)缠起来,一个个挂在梁上或屋檐下晒不着淋不着又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它慢慢发酵、膨胀变干,就成了面瓜曲。
用时解开麻批、揭开麻叶,切下一点擀成面,掺进搅好的面糊里,放于温暖之处,第二天面糊就发起来,这叫“酵子”。把“酵
子”倒进面粉中,用温水和成面块,盖在盆里,放于温暖之处,等发好后拽成剂子,一个个揉成馒头,放笼内蒸熟,就可以吃
了。
2、卷子:把发好的面揉成粗粗的长棍形,一段一段切开放进笼屉里蒸熟就成了白面卷子,比做馒头省事。把发面揉好擀成
大圆饼子,切上段葱花,撒上细盐抹上点油,摊抹均匀,卷起来一段段切开蒸熟就是葱油卷。擀一层白面饼,上面再加一层杂
面饼(由高粱面、豆面、瓜干面等混合)卷起来切开蒸熟就是花卷,俗名“花里虎卷子”。卷子平常吃着方便,但过年时不吃
卷子。因方言“骂”叫“卷”,说是过年吃卷子挨人“卷”。
3、枣花和花糕:枣花是用发面(白面)加枣做成。把发面拽成小剂子,搓成手指粗半尺长的面条,用筷子或木棒竖向压两
道沟捏一捏,再使它弯三个弯,每个弯处放一枚红枣,放好用筷子在中间夹一下,就成了三个花瓣二个叶片的枣花了。蒸熟的
枣花很好看,过去一般是过年过节给孩子吃,或走亲戚时用。
做花糕是先擀一个大圆薄饼,然后做很多枣花,把它们按花的形状挤在一起摆在圆面片上,放于大锅中蒸熟。花糕很大,
一层笼屉只能蒸一个。它不是平常吃的食物,一般只有两个用途:一是在春节给神摆供;二是在出嫁闺女时,用新脸盆或“拍
子”端着随花车带到婆家,安放在新房内,看热闹的贺喜的随便掰着吃。据说这花糕大人吃了健康,小孩吃了成人(好养活)。
4、烙饼:烙饼是用死面(不经发酵的面)做的,烙饼用的工具主要有鏊子(铸铁制的三个短腿的光滑微凸的圆平面)、翻
批子(一个扁木条,前端圆)、轴子(也叫小擀杖)。烙饼需要两个人,一人擀,一人烧鏊子。擀的人巧用擀杖,只见擀杖旋
转,面片翻飞,擀得又匀又薄。然后用小擀杖顺势一挑,把圆面片搭在鏊子上。烧鏊子的左手往鏊子底加柴,控制火势,右手
舞动翻批子转动着面片。等到饼在鏊子上烫的起了很多小泡,就用翻批子挑起,一翻,“啪”的一声,另一面又搭在了鏊子上,
一会儿,面片上鼓起了大泡,就成了烙饼,烧火人用翻批子把热饼挑到馍筐中。烙饼可卷起来单吃,也可卷入辣酱、大葱、蔬
菜等等,吃起来松软可口又很筋道耐饥,一般都很爱吃。如果家中突然有客光临,来不及发面,就把鏊子一支,烙饼待客。解
放前,八路军一到哪村,妇女们就支起几个鏊子,热热闹闹,劈哩啪啦,很快烙起一叠叠烙饼,给自己的子弟兵充饥。
5、月饼:东明人自制的农家月饼,形状美观,味道香甜,历史悠久。方法是把发酵好的面拽成剂子,擀成一个小饼放上红
糖、豆沙,包起再拍成面饼,放进木刻的模子中,印上吉祥图案或“喜”、“福”、“寿”字样,没有模子的就用苇管沾红色
在饼面印几个小红圈当图案,做好蒸熟,走亲戚时当礼品或八月节时自家人吃。
6、杂面窝窝:这是过去一般农民的主食,有红薯干面的,有米面的,有高粱面的,多数是七升高粱混合三升豆磨成的杂面,
加一种本地熬制的糊涂碱蒸出来的。这种窝窝越嚼越香。人常说:“碱面窝头蘸辣椒,越吃越上膘。”“窝头里面掺豆面,给
个白馍都不换。”诚然,这是平民百姓的感受,富人老财是少吃的。吃饭时窝头就好象盛小菜的碟子,装上些小菜,掐上两个,
端起碗就可串饭场子去了。如今,还有卖杂面窝窝的,不过是大家天天吃白面馒头腻了,尝个新鲜罢了。
7、杂面卷子:以豆杂面为主,与白面卷子做法相同。
8、杂面角子:用杂面擀成皮,包上馅子,两手托住一合一捂,就成了角子了。角子馅一般不用什么好菜,野菜、萝卜丝、
红薯叶、粉条等都可以。角子既能当饭又能当菜,吃着方便,是穷人家的饭食。
9、菜窝窝:在面里揉进菜(只要能吃的,什么菜都可)加点盐。蒸法同杂面窝窝。
10、蒸菜:说它是菜肴也可以,是面食也说的过去,在东明农村最为常见。什么荠菜、榆钱、槐花、葛花、咪咪蒿、灰灰
菜、扫帚苗等等,只要能食用的野菜、家菜、地里的、树上的含水量少的叶、花都能蒸。把菜和面拌在一起,摊在锅中的笼布
上,加热就可蒸了,熟后加盐用蒜泥一拌即可。现今比较知名的饭馆里依然有蒸菜一味,别看它很土,但比鸡鸭鱼肉还受欢迎。
只不过现在是吃腻了好东西,偶尔尝尝新鲜。过去吃蒸菜是穷苦之家无粮无米、弄些杂菜、聊补无米之炊、填饱肚皮罢了。过
去的蒸菜也就是加点自熬小盐、加点蒜汁,可现在的蒸菜又是佐料,又是小磨香油,能不好吃吗?
11、豆馅馍:俗名“忽乱儿”,用煮熟的红薯、小豆、枣揉在一起做成豆沙馅。用小米面发酵后作成皮,把豆沙馅包上蒸
熟就是豆馅馍。平时一般不蒸,只有在过年时蒸一些,调剂一下食品花样。
12、粘窝窝:把黍面和切碎的枣揉在一起蒸成窝窝。趁热吃又粘又甜。
13、粘糕。正月十五元宵节,把蒸熟的粘面捏成一个个小灯碗,在里面放上豆油或棉油、再放上棉花捻子,晚上点着放在
每个房门及大门口,叫放灯盏。灯息之后把这些灯碗收起,还可再做粘糕,把熟粘面加白面揉到一起。滚成粗粗的条状面块,
放在案板或“拍子”上使其自然发酵。二三天后,切成一片一片的放于油锅里炸或煎,熟后就是粘糕(年糕),粘糕又好吃,
又有年年高的口彩,所以年年都做点。现在散灯盏都改用蜡烛了,年糕还是照吃不误。
14、扁豆糕、豌豆糕:这两种食品在东明境内很常见。做法是在石磨上把扁豆、豌豆磨成豆瓣去皮,放在水里泡胖后摊在
锅里箅子上,蒸熟切成块,吃着又甜又面。现在种豌豆、扁豆的少了,但市面上还有人卖,老年人特别喜欢吃。
油炸食物主要有:
1、丸子:丸子是把面掺上剁碎的白菜帮子或萝卜、豆芽之类,加盐搅成糊状,然后团成丸子放油锅中炸,有白面的、绿豆
面的。红薯丸子则是把红薯煮熟弄碎掺面粉做成。丸子可干吃,也可烧丸子汤或做菜,是东明人餐桌上的常见食品,只是一般
不能用于招待客人。
2、油条、面托(又叫油馍头):每逢小的节日,如二月二、端午、六月初一等,东明人都习惯吃油条、面托。其做法是把
面粉和发泡剂和成糊子、醒好,用筷子挑起一块块放入油锅内,熟后可食。面托用平底锅炸。这种油条、面托的做法同其他地
方和成面块,切拉成条放油锅中炸的方法显然有独到之处,在当地很受欢迎。
煮的食物:
1、饺子
“舒服莫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东明以前叫“扁食”,是过年或冬至时吃的,现在是家常便饭。
2、米汤、米饭:是农家最常吃的家常饭,由小米加水熬成,再加些绿豆或南瓜、红薯之类熬在一起就更可口,而且又滋补
又去火。米汤多在早、晚饭时喝,米多些水少些就可熬小米饭。普遍认为小米饭最养人,产妇月子里离不了,在过腊八节时也
是喝枣米饭。
3、糊涂:糊涂即是粥,是由高粱面、玉米面、小米面、红薯面、大米面等煮成的。糊涂中可加进胡萝卜、红薯、南瓜之类,
有稀、有稠,挡渴挡饥。做糊涂饭是把面加水搅成糊状下到锅里的开水中,再烧开就行了。东明的玉米糁糊涂很好喝,几乎家
家离不了。
4、面条:有杂面条、白面条、豆面条、鸡蛋面条等,味有咸有甜,加不同的材料成不同的面条。
5、“蛤蟆蝌蚪”:又叫“面鱼”。用各种面都能做,过去一般用高粱面做。把面和水倒在锅中边煮边搅,使其变成稠糊涂,
趁热倒在“蛤蟆瓢”上,蛤蟆瓢又叫“面鱼勺”,是用秫秸篾子编的大勺子一样的东西,又像一个短柄羽毛球拍,上面编成一
个个六边形的孔。热乎乎的稠糊涂倒进瓢里,一手端着瓢,一手用拳震动端着瓢的手腕,糊涂就从瓢的孔中漏下去,下边放着
冷水盆,漏下去的糊涂到冷水中就变成一个个像蝌蚪又像小鱼的面蛋儿,所以叫“蝌蚪”或“面鱼”。把“蝌蚪”从冷水中捞
出,倒入筐中控净水,舀到碗里放上醋、蒜汁、香油,喝着温软滑顺、清凉爽口。过去在青黄不接时,高粱还未熟透(滚白米后),
人们就迫不及待地扦下穗来,做这种食品吃。
现在街市上仍有卖这种食品的小吃摊,人们为尝个新鲜,经常光顾,生意好得很。
6捻捻转儿:是一种无奈的食品,却也是一种好吃的食品。过去人们常说:“好过的正月,难过的二月,面黄肌瘦的三月,
东倒西歪的四月。”到了农历四月,青黄不接,穷人饿得见神见鬼,要死要活,这时离小麦成熟还早,就是生长期短的大麦,
也才“有仁”(刚灌满浆)。人们把刚有仁的大麦穗割下来,搓下麦粒,在热锅里紧一紧(使水仁的麦粒更硬一点),然后在
石磨上磨一遍,大麦仁就变成了筷子粗细的一个个长条。把这些长条条下到锅里熬熬喝,又当汤又当饭。现在的人丰衣足食,
不用再吃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