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286&run=13

九流原指先秦时期学术中的各种流派,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载《汉书·
文志》。
民间所谈的九流是旧时所指各种行业的人。
民间有顺口溜说:
鹌鹑、戏子、马溜猴;
割脚、剃头、拧灯笼;
男盗、女娼、吹鼓手。
显然,这是专指一些“下贱”的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地位最低下,为人所瞧不起。
把社会中不同行业及从事不同行业的人按好和坏、高和低分而列之,又可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这
三九二十七流,才能算比较全面地把社会上的各种行业及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囊括进去。
上九流歌词:
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
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庄田。
所谓的“上九流”是当时社会上公认的高尚行业和高贵的人。
佛祖包括佛教中各位著名的神佛,比如:如来,即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
弥勒佛:释迦牟尼的弟子、接班人。
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文殊、普贤、地藏、观世音。
仙:包括道教中的各位著名神仙和本土民间流传的各位神仙。如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以及上八仙、中八仙、下
八仙等。
皇帝:指历代所谓的“真龙天子”,现称“封建帝王”。
官:指朝廷、官府的大小官员。
烧锅:指过去开酒坊酿酒的人。在古代,酒是用来供祭祀、宴宾客的,饮酒者多是“高贵”的人,因而酿酒业十分发达。
“烧锅”是当时酒坊的代名词,因为蒸酒要用锅来烧。
当:指做“当铺”生意的人。典当,在旧社会里,是一种以抵押变卖物资为主要经营方式的买卖。百姓家碰到急需用钱时,
便拿上家里的物资到“当铺”去“押当”,换取比物资实际价值少得很的“当押费”(钱),待有了钱时,再拿着“当票”前
去“赎当”。“赎当”时除还回原“当押费”外,再另支一笔“寄存费”。如过期不赎者(当票上开有期限),就被处为“死
当”。所“当”之物就归“当铺”所有,可任意处理。所说的“放帐不用讨”就是指这种生意。
商:指各种从事经商贸易的买卖人。
过去不同于现在,现在几乎是人皆经商,遍地是商。在过去的乡村里,五里没个集,十里没个会。农民们所需的日常生活
用品多是自给自足,从事买卖、经商的人不多。人们把生意上的事情看得比较神秘,俗话说:“十年(读书)能进个秀才,十
年学不会个生意人”。所以只有在集市上才有开花店、布店、粮行、杂货店或蒸馍卖饭的人。不要说出远门,经“大商”,即
便一些较小的买卖,一般农民也做不来。而且商人生活水平一般都高于农民,因此,把商人都看得高,把他们归到了“上九流”。
客:指离开本土,客住他乡,从事某种职业的人。
庄田:指的是拥有田地,雇人耕种或出佃,以农为业的人。
中九流歌词:
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
五流丹青六流匠,七僧八道九琴棋。
举子:指“科考”时考中的“举人”。唐制为各地乡贡入京应试之人的通称,意为“应举之人”。到了明、清两朝,则为
乡试考中者之专称,作为一种出身的资格。当时的读书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考中“举人”、“秀才”者,就算有了前程,
可以戴“顶帽”、穿“蓝衫”、登“朝靴”(清朝官服)了,见官不下跪,不呼“大老爷”,高人一等。再高了就到“进士”,
可以居官了(居官便成为上九流);考不中者终生为“儒生”或称“童生”。
医:指医生,或称“大夫”,过去叫“郎中”,当地称“(看病)先生”。过去的医生,没有“中、西”医之分;药也没
有“中、西”药之分。医生全是中医,药也全是中草药。会看什么病,就称什么“先生”。如会看疮,就称“看疮先生”;会
看眼病,就称“看眼先生”;会栽花(种牛痘)就叫“栽花先生”;治杂病的,称“脉理先生”等。什么仪器也没有,诊病多
以“切脉”(品脉)为主,病情确定后,再开药方,病人吃的中草药叫“汤药”。除病很慢。
风水:指看风水的先生,也叫“阴阳先儿”、“风水先儿”,属阴阳家。“风水先儿”专为人们相看宅院、坟地等。民间
有一种认识:谁家过得好,人财两旺,出了官,就是他家的祖坟埋到了“风水宝地”,或院盖得好,门户安得好;谁家的日子
过得不好或接连出横祸,就是“坏了风水”,要从坟上、院子上找原因;有的人为预防不测,在建新院、埋新坟之前,就找来
“风水先儿”先来看看风水。有的人常在风水上疑神疑鬼,一旦家里出了毛病,不是怨坟没埋好,就是怨院子没座好。常有“穷
挪门,富挪坟”的情况发生;有的人不相信风水,就说“不怨门,不怨坟,就怨家里出了没福人”。所以风水是信则有,不信
则无的东西,看风水也是冷一阵热一阵的冷热货。
批:指的是“算命先生”。算命先生也叫“批八字”,也称“问子平”,属阴阳家。
“算命”这一行历史悠久,它起源于祖先们向自然、图腾乞求平安和幸福,于是有了“巫神”和“占卜”术。这些“巫术”、
“占卜术”自然是不足信的东西。春秋时楚王重“巫师”轻忠臣,致使屈原抱石投江。所有向“巫师”乞求未来的帝王,都以
失望或绝望而告终。然而算命术却莫名其妙地越来越兴旺起来。唐朝士人李虚中编了一部算命专著,说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的
出生的年、月、日、时来决定的。后人又把这年、月、日、时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就成了八个字。所以算命又叫“批八字”。
为纪念发展李虚中学说的徐子平,凡算命人又叫“子平”。过去盲人多学算命,叫“学艺”,以此作为糊口的资本。盲人看不
见,只凭记忆批“八字”,也叫“批子平”。因此传授中师徒的辈份差距很大。同是算命先生,有敲云牌的,有敲铁板的,有
打卦板的。据说敲云牌的职位最高,是秀才或举人,敲铁板的是童生,打卦板的是白丁,职位最低。其实并非真是什么举人、
秀才、白丁,而是说资历的深浅。
算命人自己说能算出人过去和未来的吉凶祸福,并有“未卜先知”之明,“趋吉避凶”之术。但人们却说“瞎子的口,无
量斗,算福没有算祸有”、“顺杆爬”、“瞎呱嗒”。尽管明知如此,一旦遇到不测或难以决断的事,有些人总还是愿听听算
命先生的瞎“呱嗒”词,求点心理安慰,叫“财去人安乐”。
除了批八字,还有其他的算命术,如“麻衣相”、“手相学”、“马前课”、“六爻课”、“测字”、“灵鸟叨卦”、“圆
梦”和“奇门遁甲”等等。各有各自的一门“谱语”和“术法”,是阴阳家的专门学问。
丹青:指的是能书(书法)擅画之人。“丹”为红色,“青”为黑色,书法和国画主要靠黑红二色而成(不止二色),因
此,把“丹青”作为书画的代称。历朝历代,“书”和“画”都是文雅之物,称为墨宝,有的有收藏价值。若是名家的书画,
越古老价值就越高。凡名家的真迹,价值无法估量时,就称“价值连城”或“无价之宝”。
匠:指的是做工为匠的人,称工匠,俗称“手艺人”。就是靠手艺吃饭的人。过去没有机器操作,一切用具全凭手工制造,
所以手艺人包括面很广。从金、银、铜、铁、锡、泥水匠到竹、木、草、柳和棉花制作等,样样都需有手艺人。他们给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僧:指“和尚”。他们住庙院、向神佛、穿袈裟、剃光头、念“阿弥陀佛”,也叫“出家人”,这些人身入空门,一辈子
不娶妻室。
道:指“道士”,也叫“道人”,他们住道观、只敬神,不敬佛,穿道袍,不剃光头,念“善哉、善哉”。也叫“出家人”,
其中一派可娶妻。
僧、道、尼同属出家人,他(她)们以寺、庙、庵为家,叫“脱离红尘”,每日烧香、颂经、拜佛求仙,以善为本,以修
炼成神、成仙、成佛为目的。他们维持寺庙和神像的清洁,侍奉香客;生活靠“布施”、“施舍”和“化缘”为主。庙寺如有
庄田,就自食其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佛门善地”应一心向善,普渡众生,不问俗事。但是他们的一部分人往往是俗
心难改,打着“善旗”、包藏祸心,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琴棋:指琴和棋两种娱乐工具。属文人雅士的玩艺儿,代表的是文人。
“中九流”大部分是属于流动性比较大的自由职业者。他们走江湖,卖技艺,活动于社会之中,渗透各阶级之间,为民间
做出了不少有益的事情。
下九流歌词:
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
五流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糖。
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业的人。巫术多画符、念符以“符力”驱邪。有南“巫”北“师”之别。也叫“南符”、“北
神”。“神”就是“端公”、“师婆”,他们在为人治病时又说又跳,叫“跳大神”,但有的也画“符”、念符,使南北融为
一体,花样百出。
他们自称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通阴阳、使神法、驱鬼怪、降妖魔;能求仙丹、取妙药、讨仙水、医人百病等等。神乎
其神。在过去,这些“神术”广为流传,几乎村村都有。古有“小巫见大巫”之说。往往是“大巫”吃,“小巫”看,但是有
些小病小痛不值得去请“大巫”,“小巫”就可捞点油水了。就如同现在的大医院和小卫生室、名医和一般卫生员相比是一样
的道理。不管男巫女巫、大巫小巫都干的是以巫术骗人的勾当。
娼:指以“卖身”为业的女人,称“妓女”、“娼妇”,也叫“堂客”、“半掩门”。按为娼的方式,可以分为明娼、暗
娼、坐娼和游娼。明娼即公开在家里招引“嫖客”或有“请”必到,出门卖身的娼妇。暗娼即暗设窝点,偷偷勾引嫖客,暗地
里以身卖钱者;还有些良家妇女或有夫之妇,暗地结交情夫,偷偷地往来,并不图钱者,世人也视其为“娼妇”,叫她“半掩
门”。坐娼即“妓女院”,俗称“窑子铺”。持有当时政府批准的“营业执照”,有门面、有招牌,有“老鸨”(相当于经理);
妓女多属鸨母出钱买来的少女,在“妓院”内接嫖客为“老鸨”挣钱。游娼:指走街串巷的“歌妓”,既“卖唱”又卖身。也
有自行出门寻找嫖客的卖淫者。
梆:指打更巡夜的“更夫”。更夫敲梆报时,兼管防盗。这些更夫多来自社会上的无业游民。
剃头:见《商业贸易》。。
吹手:指的是“吹鼓手”。其实“吹手”和“鼓手”是两家(班)人,“吹手”是吹喇叭的,“鼓手”是打鼓的,因为两
班人爱在一块伴奏故称“吹鼓手”。现在叫“唢呐班”。“吹手”也叫“响器班”,班里以喇叭为首,居中而坐,两边笛、笙、
梆、锣围绕喇叭一起伴奏。少者四五人,多至六七人为一班。“鼓手”俗称“打鼓的”,独门独桌。演奏时,鼓桌设在响器桌
的旁边。打鼓人只有一个小扁鼓,鼓上有带,把鼓带挂在脖子上,鼓悬胸前,跟着响器自敲自擂,相伴而奏。合称“吹鼓班”。
吃饭时,“响器”一班一个桌,“鼓手”独自开一张桌;每桌馍三十个,菜十大碗,“鼓手”桌一点也不能少,吃不完带走,
钱也是一样,他一个人顶“响器”一班人的费用。所以一般人家办事,都只用“吹手”,而不想用“鼓手”。往往在事前只请
“响器”,不请“鼓手”。吹手、鼓手虽不是一班,但是一行,到办事的当天,吹手多会暗地通知鼓手,鼓手不请自到,掌柜
(主人)一般也就认了。也有的想把鼓手撵走,不给他设座位,但鼓手撵而不走,站在吹手旁边照样敲打。吃饭时,主人照样得
给他开桌。
有句俗语说:“王八抢街─乱市啦”。“王八抢街”中的“王八”指“窑子铺”老板。他们决不上街抢东西。“抢街”的
是“鼓手”。每逢过了腊月二十,集会上卖年货的就多了,赶集会的人也多了,市场上很乱。在这当儿,“鼓手”就手拉一条
布袋,满手、满脸黑灰,沿街在卖年货摊上,乱抓乱拿,嘴里不断说着“给点吧,二叔”、“叫过年吧,大爷”……边说边拿,
但是他到每个摊上也不多拿,总是拿点就走。买卖人也明知是怎么回事,拿就拿点吧,因为跟他争吵起来没什么光沾。对于争
吵,“鼓手”不但不怕,反而更加来劲,应拿少,偏拿多,让走也不走,故意招人围观,一则耽误你的生意,二则让邻居反对
你。纵然打他骂他,也一不还手,二不还口,还总是“爷啦、叔啦”地叫你。叫归叫,但是挖苦和作贱的话还是相当刺人的。
死皮赖脸、软磨硬缠,直到让你丢尽了人,让他拿走了东西为止。
当“鼓手”的没有平辈人,见男的叫叔、叫爷,见女的称姑或奶。任何人对他都管叫“二小”,他都满口应承。因而“官
二小”是“鼓手”的代称。所以,在本地排行老二的,也都不愿让人喊他“二小”;故意叫人“二小”,是骂人的玩话。
戏子:即现在所说的“演员”、“艺人”,有成就的还称“艺术家”。过去叫“戏子”或“唱戏的”,也包括曲艺、杂技
等这一行的人。
旧社会的“戏子”虽然为人们增添了欢乐,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但是仍被视为“下九流”中的最下层。他们在社会
地位上还不如“娼妓”。达官贵人老拿着那些精湛的艺术当“玩物”,不把戏子当人看待,而当猴耍。说什么“有女不嫁鳖吹
手,有儿不娶戏子猴”。
叫街:指的是“乞丐”,外号“扛大门”、“查大户”的要饭花子。常言说:“要饭不为孬,丢棍一般高”,“穷没根,
富没苗”。在旧社会,人在一时的困难之中,掂起棍来要几天饭吃,是常有的事。但是“要饭棍”也不是容易掂的,不是常要
饭的人一掂起要饭棍来,就觉得矮人半截,不敢见人。走到门前,给点就走,这是“不常要饭的”。“要上三年饭,给个县官
都不干”。是说不种地、不纳粮、不怕老鼠倒囤粮,光吃现成的;冬天住地窑(暖)夏天瓦屋凉儿;到了饭时,他便伸伸懒腰
说:“该上啃子啦,看看去,哪家孩子孝顺,给做点可口的”!当面大爷大娘地叫,背地里想法骂人。吃饱了肚子随便游;天
不怕,地不怕,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这是穷人自我解嘲。其实,要饭花子个个都满肚子苦水。
要饭的要法也不一样,可分为:叫街的、掂棍的、扛挎篓的、打莲花落的、拍骨头板的、写诗的、还有开刀的等。他们的
总名叫“乞丐”或“花子”,但又各自为一门,各门有各门的标志与要饭方式:
叫街要饭的:多是“爬子”和“痿子”,即脚不能行走的残疾人,也有瞎子领着小儿女的。他们走不到门前,只有蹲在街
上,大爷、大奶地叫喊,有时还要声泪俱下,唤起人们对他们的恻隐之心,施以钱或馍饭。
拉棍要饭的:“拉棍”是要饭人的标志,“棍”是防身武器。常说:“巴结有钱的,狗咬挎篮的”,要饭人不但拿根“要
饭棍”,还要挎个“要饭篮子”。狗看见这些人就咬得特别厉害,男要饭的站在大门口、二门外叫喊还好一些,尤其女要饭的
要亲自跑到内院去要,要不拿根护身棍,狗是真要咬的。
扛挎篓的:“挎篓”就是用条子编成的一个长圆形大篓子,又长又深,上面安上个大木系儿,行走时挎在背上很得劲。他
们把要来的馍饭装进篓子里,拾些破衣烂鞋、柴草等都装进去。俗话说:“要饭的不偷鸡---死一式”!这种要饭的偷鸡是老行
家。他有一种工具叫“铜蝼蛄”,鸡一见就吃,吃了就跑不掉,比钓鱼还准。偷了鸡,把两个翅膀别起来往挎篓里一放,它既
不死不动也不叫。不光偷鸡,其他有得手的,也一样拿去。所以看见扛挎篓要饭的,就赶紧给他点馍饭,快点让他离开。
打莲花落的和打骨头板的:两种是同道。打“莲花落”手里拿的是两块竹板,打“骨板”的是拿着两块上面缀着铜铃的骨
头板,他们肩上搭着“褡裢”,走到门前,不喊不叫,打起板子就唱。唱词是一般传统的老段子。他们不要半碗饭和半块馍,
饭要端满碗,馍要拿整个。如果让他们满意,就给你唱段好词奉承:
这几天,我没来,大掌柜的发了财,你发财,我沾光,你吃肉来,我喝汤……
走到祝寿家门前,他唱道:
到门前,才听说,掌柜家今天来贵客。
贵客们,来祝寿,堂上先摆福、禄、寿。
祝掌柜: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四世同堂全家乐,百岁过后更年轻。
给口馍,我快走,免得客来丢您的丑……
走到棺材铺门前,他唱道:
竹板打,迈大步,前行来到棺材铺。
掌柜的,手头巧,这些棺材做得好!
一头大,一头小,装上死人跑不了。
他们会唱好曲奉承人,也会唱孬曲腌臜人。例如:他走到了杂货店门前,掌柜惹恼了他,于是他便唱道:
边打板,边走路,抬头来到杂货铺。这个掌柜真见鬼,烧酒里面掺凉水,香烟、茶叶长了毛,半盒火柴划不着。大秤买,
小秤卖,说你多坏有多坏,你不给,我不要,省下钱来去抓药,十剂八剂不见效,你可千万别上吊!
在大会上,若和炸油条的闹翻了脸,唱道:
卖油条,你想高利,光认钱,不讲义。炸油条,你使孬油,掺坏面,炸出油条不好看!炸油条,你费油多,不起泡,炸出
的油条卖不掉。炸油条,费油多,你不胜改行卖蒸馍。
他们唱完了一个段子,在门、过摊前或在货摊前(会上)继续唱,如果再不拿馍、拿钱,就开始说孬话,就好像该他帐、
欠他债似的,口气很冲。常言说:“富不跟穷斗”,嫌慢就快点,嫌少就多给点,打发他走就算了,跟他斗气,占不了便宜的。
开刀的:就是拿着“刀子”上门过摊要饭的。他和扛挎篓、“打板子”的都属于“武要饭”的。“开刀”要饭的,多是年
纪轻轻的,身强力壮的汉子,他们肩背褡裢,左手拿块石头,右手握着明晃晃的尖刀,不时把刀子在石头上磨蹭着,袒胸露背,
指手划脚,凶神恶煞似的。一般农户或商贩谁敢去惹他呢?多不等他走到门前、摊点就把馍、钱给了他,让他快点离开。他拿
着刀子并不是想和别人拼命,如果碰上了真想和他闹别扭的人,他就拿着刀子,照自己的脸上、身上胡戳乱划(据说他很有分
寸,并备有很好的刀伤药),霎时间血流满身满面。到了这时,你若给他的钱少了,他便和你动真格的:砸摊、摔货、狂奔乱
叫……除了毁你的东西,办你的丢人,还要你赔他伤费。但是他碰上了卖盆卖碗的,不但不给他们要钱,反而绕道避开;卖盆
卖碗的见了他们,却故意挑逗他们,说:“你不想要钱吗?来!”拿着只大盆放到面前,“开刀吧!血能流满盆,要多少,给
多少!”其实,他们是互不相斗的。
写诗的:也叫“卖文”的。就是读书人穷了,沦为要饭吃的人。即便要饭吃,也是衣帽整齐,手脸干净、举止文雅。他们
不拉棍,不?篮,手拿笔砚,肩头扛一个“钱褡”,走到门前,提笔在墙上写上一首诗句或谜语,不喊也不叫。如果没人,就站
在门口等候。见了人先打躬后作揖,满脸陪笑。对这样要饭的,不说也都明白,都要多拿多给。
在形形色色的要饭人之中,也有当“头”的,也有集会、有组织、有很严的“丐规”,江湖上称为“丐帮”。就当地要饭
人而言,平时各为各的嘴,各要各的饭,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他们结合起来,力量也是很大的。过去不断有“花子”闹
事的。他们闹过富户、闹过县官,还有“花子请愿”的传说。花子赶酒席是最明显的见证。
谁家有了喜忧大事,要设宴待客的时候,就会招许多“花子”来“赶酒席”。百姓称他们为“闻腥到”。在开桌时,如果
没有“花子头”来维持秩序,那就乱了套,众“花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个掂着要饭碗,拎着要饭袋乱窜于筵席桌隙
间,又抢菜,又拿馍,乱成一团。主家和执客是制止不了的。要想在待客时平安,在事先必须找到花子头,许给他们些条件,
让他出来管理,众“花子”才不敢乱窜乱动。等筵席办完之后,把“退桌菜”(客人吃剩下的菜和馍),一起端给“花子头”,
让他分给众“花子”。然后,再给“花子头”一些好馍好菜,让他有吃有带,这样才算完事。“花子头”是众“花子”论资排
辈选出来的,也有世袭的。“花子头”在“花子”中间权力很大,众花子都要听从他的领导,称他为“头”,他也要维护花子
的利益。当地的“黄头”和“李头”,当年都曾是有名的“花子头”。他们不但不要饭,反而家里很富。除一年四季“赶酒席”
外,还有一笔大的收入。每逢年节,他要拿上一份节日礼物,到富户家里去送礼,每个村子至少要走个三两家。名为“送礼”、
“拜年”,实为“打网”、“告助”。每到一家,谁都知其来意,或粮或钱马上给他一些,并让他将原礼品带回。这份礼到走
完了节仍是原封不动,“回头”礼品可真不少。再吝啬的财主,只要是“花子头”拿礼进门,都得“掉毛”;谁得罪了他,遇
事就要找你的大麻烦。比如喜忧事待客,他便故意不到场。“头”不到场,“花子”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就要闹你个一塌
糊涂!即使你势力再大,职衔再高,对这些人也是无可奈何的。
至于江湖上所谓的“丐帮”那就更是神秘莫测了。在“丐帮”里人鬼混淆,关系错综复杂。从表面看,他们衣衫褴褛、肮
脏龌龊、贫困潦倒,其中也不乏泼皮无赖,不时做些小偷小摸甚至打家劫舍的坏事。但乞丐群里也有腰缠万贯之人,他们平时
衣衫破旧,忽然摇身一变,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还有具有侠风义骨之人混在其中,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也能做点好事。丐
帮简直是一个弥漫着神秘色彩的社会群体,无奇不有的独立王国。“丐帮”里的领导也叫“拉杆子的”,他手里掌握一根“皮
鞭”,是管理乞丐的“家法”,也是丐头的权柄。只要“帮”中人犯了“帮规”,轻者清除出帮,赶出地盘,重者用这条鞭打
死勿论。这条鞭是“丐帮”中的“传家之宝”,由“帮头”传给他的继承人。为什么用鞭为“家法”呢?还有一段非凡的来历:
传说当年唐明皇李隆基曾被皇室中的异己所迫害,化妆逃出皇宫,流落江湖乞丐群中,交了不少哥们、朋友。后来他当上
了 “花子头”。不久,他的皇帝身份暴露,众乞丐都跪拜他,发誓要为“龙”头大哥报仇!唐明皇说:“有朝一日重登大宝,
朕要把所有的奸贼、坏人杀光,让咱们穷哥们扬眉吐气!”丐帮兄弟们问:“到了那时,你还认得咱哥们吗?”唐明皇为表示
不忘患难与共的穷兄弟,便杀牛为誓,并用牛皮制成了一条龙形的黑皮鞭,起名叫“龙鞭”。他把“龙鞭”挂在墙上,双膝跪
下发誓道:“这把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还打帮中变心人,我登基后若变心,任凭你们打寡人。打死勿论!”唐明皇不止
留下了这条“龙鞭”,还被尊为“丐帮”中的“始祖”。千百年沿袭下来,乞丐们见了鞭子,真是又敬又怕。
卖糖:指沿街挑担吹糖人的,也包括捏面人的。他们是肩挑糖人、面人,手敲小镗锣,走大街、串小巷,专门吸引孩子们
的一种小手艺人。他们用熟练的手艺,吹、捏出生动形象的糖、面人来,又好吃又好玩。招孩子们拿钱来买,拿人发或猪鬃来
换。费本钱很少,得利很大。此种人沦为“下九流”是因为人们认为他们专门欺骗无知的小孩子,其实他们生活也是很贫困的,
而且也是民间的艺术人才。
按照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切是命中注定的,贵压贱天经地义,贱犯贵天理不容。那些上、中
九流地位较高的所谓贵人,自然高人一等。而那些“下九流”却自以为生不如人,是命不好,只有任人摆布、俯首贴耳的份了。
在“下九流”这个名份的无形桎梏下,他们被压了千百年直不起腰来,抬不起头来,被“上九流”们所歧视、侮辱、玩弄、打
骂,甚至出卖和杀害。同样生在世界上的人,有的在天堂,有的在地狱,实在是不公平。只有在新中国的民主制度下,劳苦大
众当家作主,都是国家的公民,才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