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乡小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270&run=13

除在集市上的贸易外,还有不少走街串巷、游乡叫卖的小本商贩。这些商贩有的挑担,有的推车,有的沿街吆喝,有的用
特定的器物发声来招揽顾客。因为购买方便,这些商贩很受群众欢迎。至今这种经营方式依然存在。
卖妇女儿童日常用品的商贩俗称“货郎”或“摇拨浪鼓的”,货郎担上的箱子装饰得都很花哨。有的上下几层都用玻璃镶
嵌,使里面摆设的物品一眼就能看见,又不落上尘土。货郎的标志是一个拨浪鼓。这种鼓是下边一个木把,木把上边一面小鼓,
小鼓上边一面小铜锣。他们摇拨浪鼓不是乱摇,而是有节奏的。如进村庄时,就摇成“呵啷、呵啷、呵啷——呵啷!”,意思
象是“进庄、进庄,我已进庄!”进村庄后再摇成“嘟当、嘟当、嘟当嘟嘟当!”,意思象是“都买、都买,都买快快买!”
货郎要和姑娘媳妇打交道,所以一般穿着比较整齐,语言也较文雅庄重,而且尽量少讨价还价,少磨嘴皮。如果语言或行为稍
有轻佻之举,传扬开来,就会不让他进村,即使进村,也没人再买他的东西。这些人多卖些彩线、顶针、木梳、头绳、胭脂、
水粉之类,可用钱买或以物(破铜、烂铁、头发等废品)换物。对于平常不大出门的大姑娘、小媳妇很有吸引力,她们一听到悦
耳的拨浪鼓声就不由得出门挑选几样。他们也卖些(或以物品换些)小玩具、糖块等招引小孩子。有顺口溜说:“拨浪鼓进了庄,
姑娘小孩着了慌,忙拿破烂往外跑,换回爱物兜里装。”
卖香油的用扁担挑担,一头是油桶,一头是盛芝麻的笆斗。他们的标志是扁担上吊着半个犁铧,进村就敲犁铧。听到清脆
的犁铧声,买香油的就端着芝麻提着油罐(或油瓶)出来换油或用钱买。卖油的先用秤称好芝麻倒进笆斗里,再在顾客的油罐
或油瓶口放上溜子(漏斗),用提子提出香油倒进容器,提子有盛一两的、二两的或半斤的,不再用秤称。
卖糖葫芦的是用细木棍儿或细竹签儿把山楂穿成串,蘸上刚熬好的糖稀,待糖稀冷却凝固后,把做好的糖葫芦一支支插在
麦秸扎成的圆柱形草把上,草把子中间安上一个木棍,扛在肩上沿街叫卖。那一串串鲜红透亮的糖葫芦,引得大人都馋涎欲滴,
更不用说小孩子了。(图69)
卖凉粉的挑一担子,前面一个托盘里放着香油、醋、盐、蒜、芥茉等佐料,后面的桶里盛着凉粉,边走边叫卖。只要有顾
客,随时就地设摊,当场调制出一碗碗美味的凉粉。
卖豆腐的,也是一副豆腐挑子走家串户,呼喊“换豆腐……”农村吃豆腐很少用钱买,多是用豆子换,所以吆喝“换豆腐”
而不是“买豆腐”。
现在这些串街小贩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转为店铺,有的仍活跃在民间,不过已不是挑担、推车,而是骑自行车、电动车、
三轮车了,吆喝也改用电喇叭,不再扯开嗓门叫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