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小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247&run=13

由于黄河的多次决口和悬河特点,在东明造成了多处大面积的草木难生的盐碱地。做小盐成了农民的家庭副业。种地无收
的农民很多已经成了盐民,把生产小盐当成了“主业”。家家刮盐土,户户淋小盐,处处大大小小的盐土堆,村村星罗棋布的
盐池子,家家户户地上、墙顶盛盐水的破碗烂碟、盆盆罐罐,形成了东明“奇异”的景观。
淋小盐大抵分三道工序。
首先是刮盐土。盐碱地的表面因为含盐量高而凝成一层白色薄硬壳,这就是盐土,俗称“嘎巴”.用铁刮板把这层“嘎巴”
刮下来运到盐池旁,堆成堆。
接着是淋盐。用泥土垛成泥池子,底部用胶泥捶好或用石灰硬化。池壁靠地面留一出水口。往上一尺左右用秫秸箔或席棚
好,把刮来的盐土填充在上面踏实。池内沿周围打上围堰,用清水阴池,全池盐分融化后,下面便渗出红红的盐水,盐水流进
缸中存放。淋盐池中失去盐分的泥土清出,再装入新盐土,周而复始。
最后是晒盐。把盐水倒入晒盐池中。晒盐池是很浅很浅的池子。底部用小青瓦片排满,再灌进石灰浆抹平,一遍遍地打磨
光滑。池角有一小坑。盐水经过太阳曝晒,水分蒸发,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即是小盐。把盐收起,盐下尚存的水流入小坑,
便是卤水。在阴天或冬天,盐水无法曝晒,就用锅熬,让小盐析出,即是“熬小盐”。
引黄放淤后,绝大部分盐碱地变成了良田,淋小盐也就成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