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 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246&run=13

养蚕:从前当父母的常有“为儿买地,为女栽桑”的说法,希望儿女越过越暄(富)。所以过去当地几乎家家养蚕,妇女们
都有养蚕的习惯和技术。养蚕大抵是这样进行的:
首先要孵化小蚕。蚕孵化时间要在清明前后,孵化早了小蚕没桑叶吃,孵化晚了要和麦收赶在一起,成了两头忙。蚕卵是
头年的蚕蛾产在一块布上的,这产上卵的布就叫“蚕帘子”。从前农村男女穿的单、棉裤在腰以上都有半尺长的大裤腰。养蚕
的妇女把蚕帘子装进裤腰里暖着。暖上约七天,小蚕就孵化出来,叫蚕蚁,黑色的,个头比蚂蚁还小。要用一根鸡毛小心地把
它们从蚕帘上扫到一张干净纸上。到底扫多少,要看想喂多少席。“一猫蹄儿,喂一席儿。”就是大约一个猫蹄印大小面积的
蚕蚁,就可以喂一席蚕。喂多少席,就扫多少“猫蹄儿”。这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家的桑树的多少,如果缺桑叶,贪
多养不好,不如养得少些,养得好些。
小蚕孵出后,马上就要饲养。蚕专吃桑叶,一生蜕皮四次,一次十天左右。它蜕皮时不吃不动,叫“眠”,除去眠的时间,
蚕白天黑夜不停地吃,越吃越多,只听得蚕房内“沙沙沙沙”的声音。“过了立夏节,采桑不停歇。”立夏后的蚕多过了四眠,
桑叶吃得更多,叫“吃大命食”。这时的一席蚕顶一头牛的食量。如果一头牛一天能吃一篓草,一席蚕一天也要吃一篓桑叶。
这段时间桑叶一时也不能断,一旦断了就结不出好茧,既影响产量,又影响质量,也就卖不出好价钱。所以这时家里喂蚕,户
外采桑,白天黑夜连轴转,忙得脚不连地。
养蚕除了供给桑叶外,还要抬蚕:养蚕要求清洁,要定期清扫。少量养蚕用席,就把蚕捡出来放到另一个席上,把原蚕席
上的蚕沙(蚕粪)和碎叶脉及僵(死)蚕清扫出去,给蚕一个清新干净的环境。喂蚕多的都是用蚕筐喂,在房中做多层格子,每个
格子里放一个或几个蚕筐。因为喂得多,一个一个地把蚕捡出是很费时间的,必须用网抬,叫“抬蚕”。即把网挂在筐上,网
上放些桑叶,蚕就爬到了网上,就可把筐清扫干净,再把蚕放回。
蚕眠过四次后,就会变“老”,就是成熟了。蚕老的标志就是蚕体透明发亮。“早赶晚赶,四十五天做茧。”这时就要上
簇结茧了,
蚕簇是些干净蓬松的柴草、树枝或麦杆。把蚕放到上面,让它们在上面做茧。
过去有“有福发簇,无福发席”之说。“发簇”就是养的席数少,吃的桑叶少,收的茧多;“发席”就是扫的蚕蚁多,养
的席数多,结的茧却不多。为使蚕“发簇”,多结茧,结好茧,人们还到地里去拔些“马不留”、“荠荠菜”(野草)放在蚕簇
上,说是“马不留,结茧稠。荠荠菜,结茧快。”其实,“发簇”和“发席”是相关相连的,蚕壮实就会发席,席多蚕多,怎
么会不发簇多结茧。如果蚕吃不饱或生了病,那当然发不了席,也发不了簇。
蚕快老完时,最后还剩下几只,要把它们埋掉,一边埋,一边说着“今年埋,明年来”的祷告语。
蚕做好茧后,把茧一一从蚕簇上摘下来,装起来准备出售,这是蚕农最高兴的时候。新茧上市在小满后,有茧商上门收购。
俗话说:“勤养蚕,懒种棉,四十五天能赚钱。”“一席蚕,一石谷。”养蚕的确能给农户带来比较可观的收入。
当地农户极少有自己缫丝的,更无力织绸缎。因为这方面的设备复杂、工艺技术性要求高。况且蚕丝又是非常贵重的物品,
不能粗制滥造。一般人是做不来的。境内也有些小的取丝织绫的作坊,如尹集西高寨村1938年就开过这样的作坊。作坊把收购
来的蚕茧放进大水缸里,加上水,再放些盐。几天后把腌好的蚕茧捞进大铁锅里,加上清水,用火烧煮。把蚕茧煮好,就开始
取丝。取丝的工具是一个木架,上有横杆,中间有轮子,底部有踏板。把茧的丝头抓起来搭上横杆,脚踏动踏板,轮子转动,
细细的蚕丝便接连不断地抽出来。最后只剩下煮熟的蚕蛹,蚕蛹是美味的食品。把抽出的蚕丝打成线,染成各种颜色,一部分
制成“熟线”,专供人们绣花用,当地妇女酷爱绣花,离不了这样的丝线。另一部分在织机上织成绫子。这种绫子光滑细腻,
五颜六色,是做衣服的上等料子,但是价格昂贵,一般人穿不起,大多销往城里和较大乡镇。解放前,此村就有六家这样的作
坊。他们的绫子质地好,颜色新,在市场中很畅销,其销路东起曹县南至兰考,西到长垣,北到河北大名府。
除这些小作坊少量收购外,当地蚕茧大量通过茧商流到苏州、杭州等江南各地。
养牲畜:牲畜是农户家中最有用、最值钱的财产了。一头牲畜就是农户的大半个家当。喂牲畜是为了耕地、拉车、拉磨等。
所以农户都把它们看得象自己家里的人一样倍加爱护。
农村养牛的最多。雄牛俗名牤牛,雌牛俗名兕牛。过去“种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简直就是神话。牛就是种地必用的畜
力。“买地要买两合土,买牛要买抓地虎。”买牛时千捡万挑,讨价还价摸码子,好容易买个牛,用新缰绳拴上,牵往家中。
新买的牛牵进家时,牛角上要挂上红布,一来喜庆,二来避邪。喂牛时把麦秸、地瓜秧等细细地铡,细细地筛,细细地洒水拌
料,小心地侍侯着,生怕得病。即使不得已卖掉,也得把笼头缰绳再带回家,一来留个念想,二来表示还能发家,还能买牛。
和牛比起来,马、骡、驴算“快牲口”,马、骡要吃硬料,一般小户人家养不起,但拉车驾辕比牛快。马、骡、驴的喂养
和牛不同,牛能反刍,吃软草料,骡、马、驴主要喂杆草(谷子秸杆),料喂“圆粮”,即炒熟的豆类,高粱、玉米之类。喂牛
一般在白天,喂骡、马多在夜晚喂草,白天喂料,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除此之外,农民还喂养一些用来卖钱的猪、
羊、鸡、鸭、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