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的“活筐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245&run=13

旧时妇女地位低下,劳动量却不比男人小。农忙时要捣着小脚忙地里、场里的活,农闲时要纺线织布,一年四季还要做全
家的饭菜。即使有小的空闲,她们还要做针线活,因为她们要包揽全家人的穿戴。裁剪缝纫、插花描云,都是妇女们的拿手好
活。(图58)
妇女的针线活,要从当闺女时学起。过去闺女住的房间叫“绣房”。绣房就是描鸾绣凤做女工活的房间。不要说大户人家
的小姐,即使贫苦农户家的女儿,从六、七岁起,就要留头(梳起辫子)扎脚(裹起脚来),在房间里,由母亲教学“女工”,一
直到十七、八岁。
自古以来,人们穿衣都是手工制作,各种衣服都很有讲究。尤其是新娘的嫁衣,儿童的鞋帽,在样式、色彩搭配、做工上
都是精益求精。如新娘的一套装束,披风、扇肩、裙带等都十分复杂,过去的姑娘小姐们若为自己做好这样一身嫁衣,得费上
一年半载的时间。一双绣花鞋,即所谓“红缎子小鞋藕芽尖”,鞋帮满扎花,镶边沿口,鞋尖上打缨,后根上加竹“镏根”,
鞋底做成“木头底”,又得费多少功夫呢。
小孩脚上穿的猫头鞋、虎头鞋,头上戴的大风帽,小凉帽、老虎帽、莲花盔,件件都要绣花、褙花、锦线镶,辫子滚,打
缨、缠穗、做得越花,越显得当娘的手巧。
妇女自己穿的衣服也要镶边、沿口,常说的“毛蓝布衫外托肩”就是妇女穿的。除“外托肩”外还要镶边儿、盘角儿,分
外精细。还有布纽扣,布扣鼻儿,脖领上双扣,肩前双扣,也很费手工。妇女的鞋帽还都喜扎花。扎花说起来容易,“扎花不
用学,里外大针脚。”实际上扎出好花是不容易的,不但配色要鲜艳和谐,花的边沿儿也要扎的象剪刀剪的一样齐。
男人的衣服相对好做些,但那种又厚又硬,结结实实的板尖沙鞋(见《衣食住行》)也是要费大力气的。
这各种各样的针线活,仅靠手巧也不行,还需要一些工具。这些工具都在一个筐子里放着,这筐就叫“活筐子”。活筐子
多是白腊条、柳条勒编成,有圆形、有八角形,很结实,是闺女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妇女一辈子都离不开“活筐子”,上哪儿
做活,端上就走。过去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妇女凑在一起边拉呱边做活,每个人身边都放着自己的活筐子。
活筐子里,做针线活的小工具应有尽有。
“大哥知长知短,二哥到处分离,三哥无孔不入,四哥成家理治。”这则谜语就是指活筐子里的最基本的四件:尺、剪、
针、线。除这四种外,还有一些必用之物,如:
书本子。是专门夹花样、鞋样的本子。以前,这种本子是专门的手艺人制作的,毛蓝布皮面,面上有的装饰有花卉图案,
开口处有盘花扣扣着,里面的纸,每页都有木版彩画。有的闺女出嫁时娘家还专门买个书本子作陪嫁物。解放后,书本子慢慢
都是自己做的了。妇女们很爱护自己的书本子,因为全家人的鞋样、花样都在里面,直至现在,有的老人还有这种书本子。
绣花撑子,是绣花用的双层竹圈,外层的有螺丝可调节松紧。把布绷在两层竹圈之间,便于刺绣。
针扎子,专门放针的小饰物。一个花瓶似的小绣袋。内装头发。把针扎在里面,一般不生锈。上有一盖,有绳连着,可启
可关。巧手妇女把针扎子做得很精致,两面还绣有细碎的小花。
骨碌,是一段稍小于掌宽的中空枣木轴。用一布条从木轴中间穿过,再把布条两头连接起来。把中指和无名指套在布条圈
中,把木轴握在手掌中,缝厚的东西时用它顶住针,便于用力,可以说是木质顶针。由于长期使用,骨碌表面布满了针眼,用
起来很顺手。现在做针线活的很少了,骨碌也极少用了。
粉线布袋,它的作用似木匠用的墨斗。缝一小布袋,中间盛石灰粉,把口缝住。相对的两边留有细小出口,一根细长线通
过出口贯穿布袋左右。使用时从一头拽线绳穿灰粉而出。拽紧绳一弹,一条白印就印在被子或衣物上。这是在缝衣物、被子时
防止缝弯而用的。
此外,活筐中还有绱鞋纳鞋底用的针锥,缠各色线的线板或放线的线包儿、袜板、鞋楦及各色布条等。妇女们正是用自己
活筐子里的这些简陋的小工具做出了全家人的穿戴和床上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