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24&run=13

一般地说,夫妻生儿育女后,便成为父母。但是父(母)子(女)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极为复杂,被称为父母的,可以分
出许多类别:
生身父母,就是亲爹亲娘。孩子叫父亲多叫“爹”、“爸”,也有的喊“大大”、“大爷”、“叔”的;对母亲喊“娘”、
“妈”、“娘唉”,由于地方口音较重,“娘唉”叫成“牛歪”、“奴歪”、“奴唉”等等叫法不一,还有的叫“大娘”、“婶”
的。
孩子们从小到大守在父母身边,叫做“圈里吃食,圈里磨痒”,事事依赖父母。父母年迈,孩子要赡养父母,直到把父母
送进了“南北坑”(坟墓),才算尽完了当儿女的应尽的孝道。
继父母,俗称“后爹”、“后娘”。但当面仍喊爹娘。
养身父母,就是只养身没有生身的父母。有的夫妻,自己没生孩子,(或缺儿或少女),想要孩子,就从别人的怀里或要
来或出钱买来孩子,由自己“抱养”;有的收养“孤儿”,还有的从兄弟们那里把“应继人”早早抱过来,作为自己的孩子抚
养,成了孩子的“养身父母”。
常言说:“生身没有养身亲”,这样从小抱养来的孩子,要养大成人,真要比亲生爹娘的付出还要多。但是为了老来有靠
和传宗接代,也是甘心情愿。这样的父子(母子)关系,因为互相依靠,较有感情,一般都不怀二心,倒比“继父母”和“后
儿女”的关系好得多。到孩子长大以后,即使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也只有感激“养育之恩”。但是双方都要克制行事,
一旦关系破裂,比起亲父子来,到底差着一层关系,叫做“人家栽树你乘凉,到底是个补丁娘”,“不担待病”(关系很脆弱)。
干父母,俗称“干爹”、“干娘”。做干爹、干娘的原因较多。
有一种是奶妈:有的妇女因生理上的原因,生了孩子无奶水儿,就雇来乳汁好的妇女来喂养,叫“奶妈”,也叫“奶娘”。
给人当“奶妈”者,多系穷家妇女,为了挣钱则给自己的孩子断奶。吃奶的孩子,管奶妈叫干娘,也有叫“湿娘”的。这样的
“干娘”和“养儿”感情一般较深。
再有一种是长(常)留(刘)干娘:就是为孩子认的“假娘”.有些“娇生”子,爹娘怕孩子少,不成群,或者因爹娘“命
毒”,对孩子“有妨”,就给孩子另找个“娘”,叫认“干娘”。认干娘不找姓常的,就找姓刘的,又叫“长留干娘”。不但
姓好,而且孩也要多,才符合既“长留”又“成群”的要求。
双方说合成功后,看个吉日,由孩子的父母带着孩子,?着笆斗(谨忌用篮子盛礼物),带着礼物和给干娘扯的衣料(认干
娘必须给干娘换身衣服),到干娘家去拜认干娘。等孩子磕头、叫娘后(小的孩子不会叫爹娘要代叫),干娘要把事先准备好
的“长命锁”给孩子挂在脖子上,意为把孩子“锁住了”,再把打制好的一只“金银碗”(一般是锡制碗,也有用木制碗的,
称为“打不烂”的碗)递到孩子手里叫长命饭碗。这样就算拜了“干娘”,认了“干亲”,父母和干爹娘就是“干亲家”了。
以后逢年过节,干儿要给干娘?篮子。尤其是到生日那天,干儿要煮些鸡蛋,拿上礼品到干娘家去“慰劳”;干娘要按干儿
的年龄准备一岁一个青铜钱,当天用红白线串成一串“长命锁”,亲手挂在干儿子脖子上,带三天后摘下保存。这样年年照挂
不误,一直挂到“成人”即结婚那天止。结婚那天要把干娘请到家,一方面受“喜头”,一方面行“开锁礼”。当婚礼举行完
后,再设香案,由干娘把亲手结的一岁一把锁再亲手解开,边解边念《解锁歌》:“金锁丁,银锁丁,长大成人都开净。开锁
开到吉庆日,阎王小鬼都欢喜。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长命富贵,金玉满堂。”
青铜钱仍归干娘带走,叫“还本归原,永世平安”;把红白线编成一条腰带,给干儿子束在腰上,叫“长命带”,不到完
全损坏,不能轻易更换。
这种“干儿”、“干娘”关系,是老婆、孩子的事,互相利用一时,到成人长大以后,慢慢就冷淡了。还有认巫婆和算命
先生为干爹、干娘的,也有认和尚为干爹的,其迷信色彩就更浓了。
还有一种为义父母:有些落难的少男少女或孤儿孤女,被好心人搭救或收养,认为“义父母”,称“再生父母”,也叫“干
爹”、“干娘”。干女儿对干父母一生感恩戴德。
续父母:即亲生女儿婚后病死,女婿再娶之妻和自家续成亲戚,叫“续亲”,前房父母就是“续父母”,前房娘家为“续
娘家”,再续女儿叫“续闺女”。
“续亲”是当地一项古老的习俗。女儿病死于婆家的正常死亡叫“善终”(不是受逼而死的),都要“续亲”,叫“骨头
断了连着筋”。如一方借故不续者,就是不明大义,不顺人情,到如今在民间只要发生此事,仍沿用这一风俗。
“续闺女”头一趟走“续娘家”叫“认门”。“续闺女”的到来,使续娘家的人悲喜参半。尤其是当娘的想到死去的女儿,
更触景生情,悲多于喜。当地有一种风俗,使 “续闺女”的这次认门非常难堪,但“续娘家”又不得不做,就是当“续闺女”
及女婿来到门口时,“续娘家”的人不但不派人迎接,反而得故意将门关上,非让“续闺女”自己推开门先进来不可。这就是
“续闺女走娘家――自己找上门来”的规矩。
等进了大门后,大家(兄弟姐妹)才上来迎接。首先拜见爹娘,然后大家再作一一介绍,互相认识,问好,都要尽量表示
亲热。认过门后,就像走亲娘家一样随便了。但是在礼节上,相互间都特别注意,比如逢年过节,续娘家先走,亲娘家后去。
“爹娘”对“闺女”也要按时看瞧,加倍亲热。“续闺女、酱包枣,叫娘多,疼娘少”。不管双方心地如何,但是“续亲”总
还算门正亲戚,到续爹娘百年之后,续女儿和亲女儿一样,披麻戴孝送进坟墓,下辈的表兄表弟们,也要“姑表亲,辈辈亲”
地亲下去。
绝户头父母又是另一种情况。按现在法律规定:儿和女都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没有儿子,只要有闺女也不算“绝户”。
过去可不是这样。只要没有儿子,闺女再多也是“绝户头”,有“好闺女再多,不顶一个赖儿子”的世俗偏见。闺女没有继承
父母遗产的权利。没有儿子,就算“没有人”,“妇女不算人”可能是从这方面说起的。
有关“绝户头”,民间也有几种区分。如:
孤寡“绝户头”:一辈子没娶上媳妇,到老光棍汉一条的。
“双料绝户头”:闺女、儿子都没有的。
“单料绝户头”:只有闺女,没有儿子的。
“干净绝户头”:有妻子,一辈子没生孩子的。
“腌臜绝户头”两口子闺女、儿子都生了,就是没养大成人的。
所谓的“绝户头”,如果不找来继承人,死后就没有人给“打幡”、“摔老盆”,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没人上坟理墓、
烧纸,年节也没有人给请(主)回家来享受香火,就算“灭门绝户”、“断了祖宗香火”,就会被视为对不起祖宗的“人间罪
人”。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从此而论。因此,凡“绝户”了的人,都把“立嗣”看成头等大事。
所谓“立嗣”,就是找继承人。作为“继承人”把被继承的人当作父母侍奉,叫爹叫娘,不但养老送终,还要把他们身后
的一切事务都要包揽下来。非常麻烦。所以凡是没有什么产业(房、地)的绝户头,是不好找人来继承的,其晚景很是悲惨。
反过来说,如果是房多、地多、家业大的富户,一旦绝户了,你看想继承的人多不多?你想他也想,倘若没有个规矩,岂不乱
了套?但想继承的人再多,无非是同胞兄弟家的孩子,也轮不到外人。笼统地说,凡是侄辈都可以当继承人,也都有继承权。
但是不能人人都去继承。其原则是:要从众侄辈中选择出“应继人”,由“应继人”一人来“继承”。那么谁是“应继人”呢?
要从长到幼,依次筛选。
比如说有老兄弟三人,老二或老三“绝户”了,老大家的次子就是他们的“应继人”。如次子不愿,再依次往下选。老大
绝户了,老二家的长子就是“应继人”。若老二家只有一子,再选老三家的长子。如果老三家也只有一子,那么宁可让老二(
或老三)家“绝户”,也要把他的儿子过继给老大。叫“绝幼不绝长”。如亲兄弟家选不出人,再从堂兄弟家选(也是从长到
幼)。有“爱子过继”的,也有从小“抱养”的和收养“义子”的,还有招“养老女婿”的等等。
因继承不公,“抢幡”、“夺幡”争相继承的事也时有发生。
“打幡”(扛幡)是继承人的重要标志。有的“绝户头”虽然也按规矩选定了继承人,但是因为家业大使人红了眼,便出
现以强欺弱,故耍无赖之人,他们多乘行灵出殡的哄乱之际突然出现,把幡从原定继承人手中抢走。当然也要经过一番吵打、
拼斗,最后还是强者居上,弱者败北。谁把幡抢到手,财产就归谁所有。他们争的不是人,而是财。最终“绝户头”的家产全
归了别人。所以农村骂人常说:“叫谁双绝户”。这是很厉害的骂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