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组成的形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23&run=13

过去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下,人们的婚姻不能自由,不少男女青年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种不幸的婚姻造成了各种各
样离奇古怪的夫妻。夫妻之间有的一辈子不和睦,也有的经过磨合慢慢习惯了,能顺顺当当地过下去。当然也有一开始关系就
非常融洽、和和睦睦的夫妻。夫妻之间感情不同,对家庭的影响也不同。“好帮好底做好鞋,好爹好娘养好孩”,一对好的夫
妻就能带出一个好的家庭。但是,夫妻组成的形式又是各不相同的。
结发夫妻:也叫“原配夫妻”,俗称“从小”或“自幼”夫妻。俗话说:“要吃还是家常饭,要穿还是粗布衣,知冷知热
还是结发妻”,苏轼诗中有:“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结发夫妻”、“白头偕老”,再有“儿女两全”,就称为“美
满姻缘”、“全美人”,街坊邻居办喜事时,都爱选择这样的夫妇参加,以图吉利。作为“全美人”,不论家境如何,一般都
为人们所羡慕。俗话说:“结发夫妻柳叶绵”,就是说在夫妻之间和家庭关系上,如发生了问题,有弹性,不生硬,好处理。
半路夫妻:指的是婚后男女双方有一方丧偶或离异,又重新组合成的夫妻。这样的夫妻,情况多样,感情也很复杂。有的
称为小填房,就是结婚不久的青年男子,死了妻子,又没有孩子,再找配偶的婚姻。这样的茬口,家境好一些的,就属“好媒
茬”,往往是说媒的挤破门,大闺女有的是,任其挑选。这样的亲事,一方虽是“二茬婚”,另一方却是“黄花女”。在方式
上,仍按“红帖相照”,“明媒正娶”,仿照“头茬婚”的方法进行。但名分上属“续娶”。这样的夫妻,不易发生感情纠葛。
有的称为大填房,就是中年男女有了儿女又丧偶或离异而再结合的,男叫“娶填房”或叫“续弦”;女的叫“再嫁”、“走”
或“抬身”,被称为“半边人”。“大填房”,也叫“二茬婚”或“寡妇婚”。所谓寡妇婚就是娶寡妇。俗话说:“寡妇门前
是非多”,当了寡妇,自己就不能接触人,也少有人接触她。她若想改嫁,也得偷偷摸摸进行。所以娶寡妇也不能明娶,多趁
个夜间神不知鬼不觉地接到家来,不说娶而说“过人”。大填房也包括“老填房”。有些男子年纪老了,儿女大了,死了老妻,
还要娶老寡妇做个“老伴”。这样的“后老伴”可不是好当的,给儿女们当后娘,除了不能使“后娘”的威风,反倒要巴结儿
女们,以图一旦离开了老头子,有个安生日子过。尤其是有了儿媳,让儿媳妇娶过来的“婆子”,即常言所讲:“媳妇娶婆,
磨道使骡——有力掏吧”!这老伴就得像骡一样出力。
娶填房的男方首先得具备一定的家庭条件,就是有地、有产,生活富裕或干着阔差事,有财有势;其次是孩子小,暂时由
奶奶看管,或者孩子大了,进门就当家。总之,对女方要有吸引力。
女方中年丧夫,家境贫困或单门独户,站不住脚,孤儿寡母没法生活,为了活命,只有抬身再嫁。
还有孩子问题。如果只男方有孩子,女方不带,“后娘”虽然不好当,但是只要注意,问题还是好处理一些。若是带去了
孩子,两人再生孩子,这样在一家人中,有你的,有我的,还有两人共同的,从关系上说,就复杂了。男方的孩子叫“前窝”,
女方带去的孩子叫“带犊”,嫁后再撵去的孩子叫“撵犊”,两人合生的叫“亲生”。“前窝”和“亲生”是“同父异母”;
“亲生”和“带犊”是“同母异父”;“前窝”和“带犊”既不同父也不同母,这三种关系碰在一起,不要说孩子,连大人(夫
妻)都不好处理。夫妻间常常为了孩子而产生矛盾。一个床上的人,你想你的心思,我想我的苦衷,怎么也想不到一块,就叫
“同床异梦”。在生活当中往往各持己见,互不服气,互不相让。其可谓“半路夫妻硬似铁”。父母尚且如此相处,孩子当然
互不团结。“带犊”和“撵犊”年龄稍长,除了因为家庭的不和,再迫于名声不好和街坊歧视,叫做“猪是猪,羊是羊,猪头
安不到羊身上”,他们早懂事早走,晚懂事晚离,有家的(老家有依靠的),“认祖归宗”,无家可归的,宁可漂流在外,也
不受这份窝囊气。常言说:“有后娘,就有后爹”,“前窝”孩子在家中没有母爱也得不到父爱,和弟弟们又难相处,就如儿
歌《小白菜》中所说:“就怕爹爹娶后娘.....生个弟弟比我强”。小时候宁当流浪子,成人后早早离家庭。
未婚夫妻:就是已经订了婚还没有结婚,叫“未婚夫妻”。过去男女订婚都很早。尤其是女孩子,年龄稍长尚未定婚,即
所谓“小女二八(十六岁),尚未许人”,叫“女大无夫身无主”,就成为父母一块心病,坐卧不安。当女儿的也是心急如焚。
一旦有了“对门之家”,就是“终身有靠”。他(她)们只要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红帖相照,虽然是互不认识,但心目
中也成了恩爱夫妻,社会上公认这种关系。
新婚夫妻:就是新结了婚的夫妻,指少年夫妻。新婚夫妻称结“朱陈之好”、“秦晋之好”等等。还有很多好的比喻,如
“小登科”、“鸳鸯鸟”、“并蒂莲”、“比目鱼”等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般说是人生最得意的时候。若是
“郎才女貌”,当然“琴瑟和鸣”;万一“美天仙”碰上了“丑八怪”,“赛潘安”配着了“母夜叉”(丑女),那也是“命
该如此”。不管小两口相当不相当,叫做“一碗水泼到地上难收起”。还有当公婆的,儿子没娶媳妇前,随高就低都可以原谅,
只要一娶了媳妇,马上就会另眼看待,谨防“儿子不孝媳大胆”。对儿子、媳妇有一传统的管教古训,就是:“教子婴孩,教
媳初来”,对新婚的儿媳,也包括儿子,事事都不能宽容。所以,当儿媳妇的在公婆面前,更要处处留神。向公婆拜见请安时,
连穿着打扮都不能大意。初下厨房,做好了饭菜,不知合不合公婆的口味,就用“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谨慎态度处理。
为了讨好公婆,不敢有半点疏忽之处。
“织布盼墨儿,娶媳盼孙儿”,婚后一二年生下个白胖小子,那就“一福遮百丑”了,算是有福气、有材料(即有本事)
的好媳妇;如若三年五载放不出个“响屁”(生不出孩子)来,不要说粗、笨、丑的媳妇,即是如花似玉的天仙、美人,也是
被骂为“涩柿子——中看不中吃的漂货”。
中年夫妻:夫妻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中流砥柱。侍奉不好父母为“不孝”;教养不好子女为“不慈”;
处理不好家庭关系为“无德”;过不好日子为“无能”,社会交往迎合不周为“无才”。如果做得不够,便视为“没出息”或
“蠢才”。
夫妻到了中年,就顾不上讲究什么你丑我俊了。“夫字天出头”,夫是妻头上的“一层天”、“靠山”。“里壮强似表壮”,
妻是夫的得力助手叫“内助”,都是家庭里的“当头人”。
妇女到了中年才能熬上个“当家”和“掌柜”的名份,但是还有个“内”字。如果“当家”当出了范围(内外都管),那
就又错了,不是让丈夫落个“惧内”之名,便是给自己落个“母老虎”的名号。
老年夫妻:夫妻到了六十岁以后,就算得上“老年夫妻”。由于健康、经济、子女等各种社会因素不一,老年夫妻的归宿
千差万别,有的随儿女享受天伦之乐,有的老夫妇相携安度晚年,也有的被儿女嫌弃而衣食无着,更有的贫病交加、晚景凄凉无人
过问。
不管什么样的夫妻,夫妻之间在称呼上一般不直呼其名。一般平民百姓,面对面说话,就是你、我;跟别人说起自己的丈
夫或妻子称为他或她。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称呼:对着自身称男人、媳妇、老头子、老婆子;对着家庭称外当家、内当家、
外掌柜、内掌柜、外头人、家里人;对外人称俺那口子、俺那个人、俺外头的、俺家里的、俺老头子、俺那个女人等。打闹时
粗鲁的称呼:老家伙、老东西、老伙计。文雅的称:相公、贤妻、先生、太太;对外文雅的称:拙夫、内人、贱内。居官为宦
者互称:老爷、夫人、相公、娘子等。
夫妻之间的地位上,民间有句歇后语说:“两口子拜年——别说那话”。就是两口子谁也不给谁拜年(磕头)。丈夫是“外
当家”,妻是“内当家”,不管“内”、“外”都是“当家人”,只是分工不同。男管外,女管内,是家庭的自然分工。一个
好的家庭,内外要配合好,“外当家”把外面的收入(钱或物)拿进家里,交给“内当家”收存、保管。“内当家”又称为“掌
家婆”。一把钥匙交给她,全家人的吃喝、穿戴,全由她来管理和支配。好的“掌家婆”称为“贤内助”。常言说:“媳妇会
当家,家道一定发。”
当妻子的在家里尽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些地方世俗说法却是 “面条不算饭,女人不算人”。迎人待客,酒席宴上,
羹汤、水饺、米面汤等都可以当饭用,唯独“面条”不能上席;在家庭中,男的瞎瘸白痴都能算人,唯独不把女人当人。丈夫
不在家时,有外人来找,要问:“家里有人吗?”妻子随口就答:“没人”。她连要找谁,做什么事情都不问。外人一听是“女
人”说话,二话不说就走了。基于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的毒害,世俗不把妇女当人,连妇女自己也忘记了自己是人,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