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142&run=13

民间俗称是“八月十五”或“八月节”,书面称“中秋节”,因为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而十五又是月正中的一
天,晚上恰是月圆之夜,称“望”,和初一的“朔”相对应。古代不少文人雅士面对中秋明月,吟下优美的诗篇,而农民对中
秋也非常重视。民间有“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的说法。到了八月十五,一年的年景好坏基本定型,八月十五又
在“秋分”前后,正是种足种好冬小麦的关键时刻,这也关系着下一年的收成。所以从农事上看,中秋也是很重要的时间。
关于中秋,民间的传说、习俗也很多。
首先是拜月,即是祭拜月亮。
官方的祭月,开始很早,据说在周朝就有祭月的活动,历代皇帝每年中秋都要在皇宫中举行祭月仪式。这种活动流传到民
间,渐渐形成了习俗。
关于拜祭月亮,民间有不少古老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在远古时期,十日并出,炎热难当,又有众多妖孽,为害于民。当时有一勇猛善射的英雄后羿,他弯弓搭箭,射下了九个
太阳,只剩下一个;又射死许多妖孽,人们才得以生存。为酬谢后羿之功,神仙送了他一包仙药,告诉他吃了能长生不老,升
天成仙。羿有一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二人非常恩爱,后羿不忍分离,就没服仙药,而是把药交由嫦娥保存。
后羿有个阴险奸诈的徒弟叫逢蒙,他得知嫦娥藏有不死之药,就趁后羿于八月十五外出之机,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在
逼迫之下,怕逢蒙得到仙药再做坏事,便将仙药一口吞下。吞药后她感到身轻如燕,不由自主地飘飘然飞向月宫。嫦娥在月宫
成仙后,后羿十分思念妻子,就年年八月十五在院中摆上瓜果食品对月遥拜。人们也纷纷效仿,形成了八月十五祭拜月亮的风
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又赋予了月亮很多称呼,如月姥姥、月奶奶、月婆婆、月光娘娘、月明地儿、太阳星主、月光
菩萨等等。八月十五晚饭后,圆圆的月亮格外皎洁,家家户户的主妇都在院中摆上供桌,放上供品,烧香焚纸朝着月亮方向望
空跪拜、祈祷月亮保佑五谷丰登,一家平安。
拜祭月亮的供品主要是月饼,其余有西瓜、柿子、桃、枣、葡萄之类。但是不可以梨作供品,因梨、“离”同音,有分离
之意,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它上供。再者,祭拜月亮,以家庭主妇为主。人们认为月亮是一美丽的女神,在祭拜时,男人应该远
远地回避!
天上月圆,地上人圆,中秋之夜,面对明月,一些和睦幸福、事事如意的家庭,拜了月还要“圆月”。圆月即是饮酒赏月。
在庭院中摆上美酒佳肴,沐浴在柔和的月光之中,一家几代觥筹交错,笑语欢声,享受着天伦之乐。
但是“一轮明月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浪在外头”。月是同一个月,可是过去人们的心情却
不同。流落在外之异乡的游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命运坎坷,无奈离散之人只好期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现在,大家心情好,兴致高,更助长了中秋节圆月之风。
拜月、圆月是家庭内的事,对外,八月节还一定要?着月饼走亲戚。
走亲戚是种礼节,每年三次?篮子走亲戚是不可少的。过年拜年时要“柿饼篮”。收麦后?馒头篮,中秋就得?月饼篮了。关
于中秋节走亲戚送月饼,民间还有一传说:元朝时高邮张士诚在饼中夹带纸条,使人在亲戚中互相传送,暗中串联,约齐各地
于八月十五日起义抗元,即俗话说的“八月十五杀鞑子”.从此形成带月饼走亲戚的风俗。月饼分两种,一种是自己蒸制的“面
月饼”,一种是市场上买来的“糖月饼”。走亲戚必须拿些糖月饼。一般亲戚月饼篮子里少不了两个糖月饼,刚结婚的小两口
头一个八月节,少不了四个或六个,还要加两个烧鸡和别的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