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118&run=13

除夕辞旧岁,五更迎新年。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在民间是个不寻常的时刻,要过得热闹,过得有滋味。要热闹,就要叫孩
子们高兴,所以除夕之夜要给孩子们散压岁钱。“家里没娃娃,不是好人家。”人熬到当爷爷奶奶的份上,看着一家人老少同
堂,团团圆圆,怎能不分外高兴。平时这些老头老婆手中的钱翻八番还舍不得花出去,一分钱能攒出水来。但是到过年,便毫
不吝啬,把分分文文积攒下的钱拿了出来,分给孙子、孙女们做压岁钱。
据说压岁钱起于汉朝。关于压岁钱,民间也有故事:古时有种黑身白手的小妖叫“祟”,面目狰狞可怕。到了大年三十它
就要去惊吓小孩。它往小孩头上摸一摸,小孩就会吓得发高烧,说胡话,烧过几天后,就变得呆头呆脑,据说是魂被摄去也变
成了“祟”。
为了使“祟”不敢来惊吓小孩,家里就明灯烛火,一家人彻夜不眠,团团围坐防备“祟”的到来,此谓之守“祟”,发展
到后来成为“守岁”了。
又传,有一位积德行善的员外老来得子,很是娇宠,深恐“祟”来捣乱,就守着孩子。为逗孩子玩耍,他用红纸包了八枚
铜钱给孩子玩,孩子包了拆,拆了包,玩来玩去睡着了,铜钱散落在枕边。“祟”出现了,刚要去摸小孩的脑袋,突然,铜钱
发出了几道金光,刺向“祟”,“祟”惊慌失措吓跑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八仙变成,专门来保护小孩的。员外把这事告诉了
大家,大家也把铜钱放于孩子枕边,果然“祟”不敢来捣乱了。于是每年的年三十儿夜晚,人们就给孩子几个铜钱,名曰“压
祟钱”。“祟”与“岁”同音,以后慢慢说成是“压岁钱”了。
显然,给孩子们散压岁钱是老人祝孩子们“岁岁平安”的心愿,也是沟通祖孙之间感情的途径之一。到除夕,孙儿们都想
着奶奶爷爷的“压岁钱”,不到天黑就屁颠儿屁颠儿地跑到爷爷奶奶跟前,粘在奶奶身上又搂又抱。爷爷奶奶一边发钱一边笑,
一家人融融洽洽,别提多开心了。
要“压岁钱”是小孩子的事,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大人就不给了,就是给,也不好意思接受了。
现在给“压岁钱”更风行了,数额越来越大,需要给孩子“压岁钱”的人越来越多,七大姑八大姨,叔伯舅舅、婶子大娘,
长辈的亲戚朋友都要给,成了孩子一年中的主要收入。不过,也少了点亲情,多了点俗气。
爷爷奶奶的压岁钱有的是年三十给,也有的是大年初一孩子给拜年时给,其他人元宵节前什么时候给都行。
除夕晚上人们还有摆“家宴”和邀人聚饮的习惯,叫喝“辞岁酒”。有的是邻居朋友在二十九日聚饮,年三十儿家庭聚饮,
所以有“二十九,辞岁酒”之说。“辞岁酒”有喝“屠苏酒”和“花椒酒”、吃“五辛盘”的传说.“春风送暖入屠苏”,“屠
苏酒”由来已久,其配方是:用蒸酒加上大黄、白术、桔梗、桂心、乌头、细辛、干姜、防风、肉桂等多味中药泡制而成,据
说有除病、防瘟、绝鬼和苏醒人魂的作用。“花椒酒”是用普通酒配花椒一盘,饮用时把花椒放入酒内即可。据说有使人轻身
健体和祛百病的作用。“五辛盘”,是用葱、姜、蒜、韭菜、萝卜等五种辛辣蔬菜合制的拼盘,作用是散发五脏毒气,增强身
体健康。吃这样的酒菜,只是听人传说,当地却很少见。
当地喝辞岁酒多是喝明流酒和烧酒(白酒)。早年,当地明流酒造者众多,喝者普遍。它是家庭或小的造酒作坊用本地产
的黍米造的,看上去色如琥珀,喝下去味如仙茗,人人都喜欢,而且喝了能祛病强身。所以是辞岁酒的最佳选择。
喝辞岁酒在家庭内也有叫喝“守岁酒”的。守岁之说,对老年人有辞旧岁迎新春,珍惜光阴的意思;对年轻人来说,有为
父母延年益寿的意思。所以,凡是二老健在的家庭,都要按习俗进行“守岁”。
守岁习俗,据说晋代已经存在,南北朝时已成习俗,唐朝更为盛行,白居易有诗曰:“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盅”。苏东
坡也写过守岁的热闹:“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现在守岁能看“春节晚会”,一台台新颖的节目,使人看着议着,转眼就到了五更。过去喝辞岁酒也很热闹。全家老少聚
于一堂,有时猜拳行令,有时擂鼓传花,有时打老虎杠,有时猜火柴棒儿,也有时数明七暗七,比大瓜小瓜,拉鼻子等。不会
喝酒的也可以抹纸牌、推牌九、掷骰子、打麻将或进行猜谜语、算麻缠账等娱乐活动。算麻缠账是这样的:“三斤葫芦七斤瓶,
十斤香油要分停。只准用这两样量器“量”和“倒”,不准用秤称。”还有:
“板凳、鏊子三十三,一百条腿往上翻。板凳四条腿,鏊子三条腿,兑够一百条腿,算算是几条板凳,几个鏊子?”
各种有趣的娱乐活动,使人越玩越想玩。有的玩到老人瞌睡了就散了场,有时一直玩到五更,也就是通宵了。如果是朋友
欢聚,更是要通宵达旦的。
除夕之夜,在旧社会,掌柜的(地主、店主)要把伙计请到家里共喝辞岁酒,也叫辞旧迎新。在一年的相处中,是好是歹,
过去不提,酒场上哈哈一笑,相互原谅,共同迎接新年到来。如果双方很有敌意的,是不能坐到一起喝辞岁酒的。
大年三十,也要给牲口吃顿饭。牲口是小农之家的大半个家当,种田的主要助手,一向都很受重视。“打一千骂一万,年
三十儿,吃顿饭。”在年三十儿这天晚上,如果家里饲养着牲畜(牛马),要多烧出些米汤来,每头一大盆,盆里还要泡些馍,
让它们吃喝饱。牛马一年四季不辞劳苦耕地拉车,还要挨打挨骂,迷信的人认为是因为前世作恶或欠了人家的债无法偿还,才
变成了牛马,只好任劳任怨俯首贴耳地听从役使。往往有人说:“您的大恩大德,我今生不能偿还,来世变牛变马也要报答。”
虽然这样,主人也要体贴它的辛苦,一年给吃这一顿饭。
锅里还要放压锅馍。从年三十儿的晚上开始一直到初五,饭锅里都不能空着过夜,要放上个馍,叫“压锅馍”,这是祝愿
在新的一年中天天锅里有剩饭,年年囤里有余粮之意。
门口还要放挡财棍,也叫挡门棍。除夕之夜喝完辞岁酒,守完岁,夜深人静时,由当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根木棍,横放
在大门外的门口,就叫挡财棍。据说黄金、白银和财帛爱富家,能自行流动。尤其是到了年下,它们灵性最大,常想溜出去寻
找自己可意的人家。所以人们就用一个“破法”,在门口放上一条大木棍,把它们挡在家里,不使家财外流。
最后,还得撒岁,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芝麻杆撒满院子,这是三十儿晚上最后一个工作。芝麻多籽,又是从下往上层层开
花,所以人常说“芝麻开花节节高”,满地撒芝麻杆象征生活也和芝麻开花那样越来越好。人们一边撒,一边还要念撒岁歌:
“东撒岁,西撒岁,儿子成双女成对。东一撒,西一撒,又有骡子又有马(黑屁股小儿多来俩)。东撒金,西撒银,金银财宝
堆满门。芝麻杆,香又甜,买来骡子买庄田。芝麻杆节节高,日子步步再升高。撒上岁,满地金,平平安安过百春。”撒岁的
习俗,在沿黄两岸非常流行,家家撒,年年撒。自家种了芝麻的一定留着芝麻杆,没种的,邻居、亲戚们给一些或上集市买
上一捆,也得在大年三十撒一撒。院子里撒好了“岁”,不到起床,就不再出门走动,怕打扰了“岁”,扰了一年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