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117&run=13

年三十儿即农历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俗称“大年三十儿”也叫“除夕”。
“年三十儿,贴花门儿”这是当天的第一件大事(图25)。贴花门就是贴“门画儿”。门扇上贴门神,门框上贴对联,也
叫“对子”,门楣上加横批叫“门头儿”。儿歌中的“二十八,贴花花”既指贴年画,也指贴“花门儿”。因过去有穷苦人家
欠人债务,一般都得年前还上。如实在还不上又怕人上门催讨,就早点把门画贴上,讨债人看见门画已贴上,就暂时不再催讨
了。
据史料记载,过年贴门神,最早出现在夏朝,形象是虎视眈眈的怪兽“铺首”和象征吉祥安乐的“朱雀”。汉朝,人们又
从古老的神话中选择了上受黄帝信任,下对恶鬼毫不留情的“神荼”和“郁垒”作门神。唐代,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生病,
时时梦见被他所杀的人变为恶鬼来缠,但只要有尉迟敬德和秦琼在身边,恶鬼就不敢骚扰。二人为了效忠皇帝,就日夜守护在
门的两旁。后因太宗怕二人过分劳累,就使人画他二人的影像贴在门上,恶鬼照样不敢再出现。这个传说在《西游记》中有详
细的描述。后来人们也照样画二人影像贴在门上来保平安,就形成了贴门神的习俗。传到后世,人们除把他二人作为门神外,
更发展到把历朝的英雄武将和能为民增福除害的人物,都选到“门神”的画面上来,愈来愈多,丰富多彩,成为民间过年的一
种艺术享受和谋求幸福的良好愿望(图26)。以后越发展,分门别类越精细,各种门户上都贴上不同的有象征意义的门画。如
大门上常贴扬鞭挥锏,鬼怕神惊的敬德、秦琼,二门上是善于降妖捉怪的杨戬、哪吒,影壁墙上贴魁星,上房门贴福禄寿三星,
厢房门贴五子登科等。所有门神贴画,不但图像精美,意义也很鲜明,再配以诗情画意的春联,不但怡情,又能寓意,花花绿
绿,真是千家万户万象更新啊。
春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之一。它利用语言文字和鲜艳的大红色,表达了人们讨口彩,求吉利的心理和愿望。
据考究,春联起源于“桃符”。古人认为鬼最怕桃木。“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见《礼记檀弓下》),是说国君
去吊唁臣子时,让巫祝(神巫)拿着象扫帚一样的桃树枝在前开道,叫小臣执戈护卫着。这就是把桃树枝当成能驱鬼去邪的东
西。本地有些身体不好的老人或孩子,常常配带着用桃木、杏木刻成的小钢鞭、小铜锏、小枪小刀,认为可以驱鬼避邪。民间
说:“桃木钢鞭杏木锏,打得小鬼凹呜眼!桃木钢枪杏木刀,打得小鬼凹呜腰!”从桃木避邪又发展到桃符。宋朝的桃符大致
是用两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神像或写上祈福禳灾的词语在过年时掛于门的两边。宋朝王安石的《元日》就给我们描述了当时
过年的热烈景象,使我们也看到了桃符的风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也可能在这时或更早些,神荼、郁垒的形象已被画出来贴于门扇,成为门神,桃符变成了春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发现最早的一幅春联,据说是蜀后主所写。
到了明代,在民间过年贴门神、对联已经普及开来,并逐渐形成了格式。春联分上下两联,两联要求字数相等,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遣词用字都十分讲究。
开始写春联,多是些有学问的人自编自写,很有意义。他们多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心理志趣,表达出内心的要求和愿望。
如生意人常写: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横批是:日进斗金,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之类。
书香门第常写: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横批是:诗礼传家,半耕半读,飞黄腾达等。
家有老人上房门上常写: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或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福寿双全,人寿年丰或春满人间,安分守己等。
一般百姓家的春联有:
不求一生富贵,但愿四季平安。
四时和气春常在,一家安乐庆有余。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人世间勤俭最贵,家庭内孝敬为先。
江山千古秀,花木四时新。
横批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千祥云集等。
比较讲究的人家的春联有:
厅堂大门:德为至宝一生用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有余。
二门:燕过重门留好语,花开上苑有异香。(以下春联不再分段分行摘录)
厢房: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柳色映眉妆镜晓,桃花照面洞房春。因爱鸟声多种树,为惜花影久垂帘。唯大
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客房:有益客来情不厌,知己人至语篇长。酒逢知己千杯少,得奇书读胜看花。客来烹茗供新水,兴到衔杯续旧题。
书房: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一帘花影锦满地,半夜书声月在天。
厨房: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小心灯火寻常事,节约柴米持以恒。横批也多是有针对性的四字吉祥语言。
也有些穷苦人写些别样春联,表现对自己的处境不满和对旧社会以讽刺,如: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文钱。年年难
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暗喻缺衣少食)
除了门上贴对联外,凡是家庭内的家具工具上面,全都要贴上对联和表示吉祥的字,来渲染展示过大年的气氛。如太平车
上贴的对联是:“春夏秋冬用,东西南北行。”再用黄纸叠起来剪成穗儿,贴在车枕上叫“车裙儿”。独轮车上写的对联是:
“一轮行万里,两把架千斤”。锅台上贴“小心灯火”。水缸上贴“清水满缸”。床头上贴“身卧福地”。柜箱上贴“锦衣满
柜,取之不尽”。粮囤上、面缸上贴“囤满缸尖,用之不竭”。院子里贴“吉星高照、满院春光。”高处贴“抬头见喜”。大
门外贴“出门见喜”。猪羊圈上贴“六畜兴旺”,鸡窝上贴“金鸡报晓”。卧室门头上倒贴一个“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其他各样什物上都贴上方块红纸,写着福、禄、喜、寿、春等字。处处是红联满目,一派喜庆气象。
贴对联后要请家神。
首先是请天爷。天爷的位置在堂屋门的左边。有的靠屋墙修“天爷庙”,没庙的也设香案叫“香台儿”,天爷的画像就贴
在墙上。画像是木版套印的,中间是天爷威严的形象,天爷周围,上方是天上神仙,中间是凡世人间,下方是阴司冥界。
灶君即灶神的位置在厨房。它的画面上除了灶爷灶奶像外,画的都是农家有用的东西,主要是“历斗”(月历)。过去没
有专门的日历表,只要不买本皇历,要想知道当年的时令,就要到灶爷(画)上去看“历斗”,那里准确地记载着一年十二个
月的大月小月和二十四节气。谁家不请灶爷就要“吃傻饭睡傻觉,初一十五不知道”,混混沌沌过日子。在“历斗”的两端还
注有“几龙治水”“几日德辛”的记载,是农家对当年年景好坏预测的参考。
“几龙治水”就是当年几条龙管运雨水。最多时是十二条龙,最少是一条龙。“治水”的龙多了就可能要涝,治水的龙少
了就不够用,所以治水的龙过多或过少,预示着水涝旱灾。
“几日德辛”是指庄稼(主要是麦子)从开花受粉“坐脐儿”到胚胎生成天数的多少。最多是十日,“德辛”的天数多了,
就意味着庄稼的籽粒长不饱,所以越少越好。
灶神下面还有小鸡小狗之类的东西,数目年年都不同,某种动物少了,就意味着这种动物当年有灾。以上写画的“几龙治
水”、“几日德辛”和小鸡小狗之类,虽颇含神秘,但估计也没很多科学道理。现在木版印的灶爷像上这些动物仍有,却没有
几龙治水、几日德辛之类了。
宅神,没有神像,也不贴对联,只有在年三十儿请神赴会时,在院子中央摆一个香案就是它受香火之处,俗称“钟鼓院儿”。
牛马王,是管理牛马的神。画像是一个牛王一个马王并列。牛王白净善良;马王红面虬须,三只眼睛,面相凶暴。人威胁
谁时常说:“不给你点厉害看,你就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它们的位置是在槽头上面靠墙的上方。对联是:水草应时有,牛
马自然肥。横批:槽头兴旺。
魁星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称为奎宿,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一般读书之人敬奉魁星,希望文章写得好,
能高中榜首。它的神位在面向二门的影壁墙上,修造一“奎星楼”(实际上是墙上留一个小框框)。它的神像是头面象鬼,青
面红发,血盆大口,一脚向后翘起,象“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的“斗”字;一手执朱笔,意谓用笔点中
举人的姓名。人说它文能评点状元,武能降妖捉怪,并善于吃鬼。它两边的对联是:专管人间不平事,文才天下第一人。横批
是:天下一人。
场神,据说是神农氏。它的神像是一个身披树叶的老头儿,神位在打粮场的石磙上。所以人不能随便往石磙上坐着玩。它
的对联是:喜风调雨顺,盼五谷丰登。
年年要请的神基本是这些。至于增福财神,南海大士,关圣帝君等,都是大多数家里常供奉的神,有的供此,有的供彼。
并不是家家都供,品类齐全。如果家里供有某位,也和诸神同样享受香火。
接着还要请主。就是供奉自己的祖先。
“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见《礼记·祭义》)”。孝亲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追思死去的先人,就能得到先人
的庇佑,日子越过越好。所以一到“年下”,家家都要请亡灵回家过年,把祖宗从坟地请到家里来享受香火接受叩头礼拜。
有些家庭修了主(参看《生老病死》),就一套套地搬出来,摆进客厅里;没有专门客厅的,也要腾出一座房子或一处地
方,打扫干净,把主(祖宗)服侍进去,就叫“请主”。有些没有“修主”或“主人儿”修得不全的家庭,就请(买)“家堂
轴子”(图28)。“轴子”也和“门神”、“灶君”、“天爷”一样在年前的集会上有专门出卖的。轴是一轴画的“轴”,也
有说“祖”的。是用一大张纸或一块布糊裱成的,上面画着很多灵牌。“轴子”请回家来,把亡过的祖先按照辈份填写在不同
的位置上,就叫“家堂轴”。一帧“家堂轴”,能排许多辈,使用许多年和代,比起“修主”来,既经济又方便。所以一般家
庭使用“家堂轴”的很多,至今这风俗仍在。有些做官的、富贵的给祖先制造影像(画像),建祖楼;贫穷家庭修不起主,也
请不起“轴子”,就买张黄纸,写上祖宗名讳,供奉起来,这叫“牌位”。
以上可见,敬祖也是穷有穷的敬法,富有富的敬法,无论贫贱富贵,祖宗都是要敬的。
大年三十儿要包饺子,俗称“扁食”,有“合家团圆”、“招财进宝”的意思。从样式上看,有鱼形饺、葵花饺、月牙饺、
钱包饺、元宝饺等。从馅的原料上看,可荤可素,荤馅以猪、羊、牛肉为主,也有的富豪之家以山珍海味和飞禽走兽各种肉食
为馅;素馅用各种干鲜蔬菜和鸡蛋、豆腐、粉条都可,只要配上适当的佐料,味道也很鲜美。面皮多用白面。过大年,平时舍
不得吃的白面就用上了,包顿白面饺子吃,是过年一大喜事。但由于过去贫富悬殊,饺子在馅、皮及调料上差距很大。
贫穷人家,哪怕用红薯叶、萝卜缨、黑(杂)面,为了图个吉利,也要对付着包上所谓的“饺子”过年。过去,农村中连
这样的饺子也吃不上的人并非少数。人说:“富人的年下,穷人的难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旧社会原是普遍
现象。
年三十儿中午吃饺子时,一家人都要守在老人(父母或爷爷奶奶)跟前吃。这顿饭也和初一的饺子一样是团圆饭。如果一
家老少齐全,就欢天喜地,如果有人在外因故不能赶回家,为了表示团圆,也要给他盛碗饺子,放上筷子,表示“饭碗不缺,
团圆有日”。有的人家儿子完了婚,媳妇怀上了孕,也给“孙子”盛上饭碗。有的媳妇一娶到家,不管有无身孕,也要多盛一
碗饺子,等候“孙子”来吃。还有些家庭,根本没有“添人进口”的音信,也多盛两碗饺子,盼望添人进口。可见人们(特别是
父母)多么期望阖家团圆、人丁兴旺。还有些家庭养只猫或喂只狗,都给它们盛上“年饭”,叫做“猫和狗,算一口”,也可见
人和猫、狗关系的亲密。
在吃年饺儿前,各位神前要摆上香炉,烧上三柱香。还要在院子里放上三声炮或一把火鞭,并由一人端一碗饺子在每位神
前浇汤祭祀,说:“年下了,请吃饺子吧!”以示请的各位神仙已经复了位,吃过了年饭。从此之后一天早、中、晚三遍烧香,
一直持续到初五,中间不能间断,间断了就要算“断头香”,是过年之大忌。吃过午饺,到年三十下午所有吃喝、穿戴都已安
置齐毕,男女老少都拥上街头玩耍。见面互相问候:“齐了吗?”“齐了。”“忙活好了吗?”“好了。”到傍晚,各家再把
屋里、院里、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叫“除尘”,再把水缸里担满水。因为初一是不准往外扫地倒垃圾的,怕把财气扫出去了,
也不能在初一出门担水。妇女们还得把年初一的饺子包好,准备五更下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