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求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7&rec=103&run=13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大撞得天鼓响”.这种听天由命的话,虽然嘴上说说,要是谁家的人真得了病,没有坐等“天
命”的,总是到处请医、拿药,力争早日治好。农村治病的方法有很多种:
单方能治病:关于治病,民间有许多单方验方,如醋热水和姜糖水趁热喝下,用被子蒙头、发汗,可治疗感冒;闷碗蒜面
条喝了,可治拉稀和痢疾;绿豆汤能解毒败火;紫杆麻叶在伏天包膝数天能治关节疼;陈年谷草烤火,可治疥疮;头疼病患者,
取白萝卜汁滴入鼻内几滴,立可见效(男左女右);刀割、斧砍等红伤口,先用自己的唾沫湿润再用自己小便冲洗能止血消炎,
镰刀、铲刀割破了手,地里薅把萋菜芽(小蓟)揉搓揉搓敷伤口上就可止血;身上初起的白不老(疖子)于夜里睡醒后用自己
的唾沫抹抹可免于发威(扩大红肿、化脓)自行消失;妇女生孩子不下奶,到地里薅几棵“麻不留”熬水喝。“麻不留,穿山
甲,男人吃了也有妈(奶水)”。无数的单方验方多少年在民间使用,既不用花钱,又简便易行,疗效也很显著。农村里有不
少有心计的老人,积累了很多单方验方,随时随地都可治病救人。人们对这种积德行善之人非常尊敬。
无奈请先生:用单方、验方治不好,或有了大病,就要请先生(医生),就是把先生请到家里来诊治。当先生的,也和当
塾师的一样属于“文人”,要慢条斯理地象个“文人”样子。紧急的病人,看着这样端文人架子的先生,当然要嫌他们慢,所
以有“紧病慢先生”之说。
中医治病,讲“望、闻、问、切”,即看病人气色、舌苔,听病人及家属述说病情,再就病情病源等进行询问,然后“切
脉”。“切脉”也叫“品脉”,就是用手指搭在病人手腕上的脉位上,细细感觉琢磨病人的脉象,找出病因吃透病情。这种品
脉法据说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开始就已经应用,可见中医品脉治病源远流长。品完脉后医生要根据病情,统筹阴阳表里虚实寒
热,开出药方。病家拿着方子,再跑到十里二十里外的药店拿药,回来再熬好给病人服下。
过去医生很少,名医更少。有的名为医生,实际是江湖骗子,为骗几个钱而不顾病人死活。有的可说是庸医,会几个草头
方,就大张旗鼓给人治病。反正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治不好是你命不该活。但是会治病的医生还是有的。例如本地许庄村清
末年间的中医许孔章,人称“活神仙”。他开的“广生堂”门前经常拴快马、停大轿来接他出诊。
好医生少,请的人多,难免有请不来或晚些到的情况,这又是人称“慢先生”的一个原因。
先生有的既看病又卖药,有的只看病不卖药。既看病又卖药的先生,看病不再另收钱;只看病不卖药的先生,要收钱,叫
“脉礼”,相当于现在的“出诊费”。“脉礼”钱无固定数目,是让看病的人随意送的。品完脉就是封“脉礼”的时候。这时
候如不把“脉礼”钱拿到当面,他就只管说话、吸烟、喝茶,不给开药方子。封脉礼也要看你的贫富,病情轻重和病人在家中
的地位等。有的先生如果拿的钱数使他满意,就开“效方”,不满意就开“浮方”(不见效)。这一手是当先生的绝招,所以
先生是得罪不起的。只当先生不卖药,不用本钱,钱来得现成,因此当时先生家里设药铺的很少。
黄金有价药无价:“学会打铁开药铺,任啥生意都别做”。开药铺是个赚钱的好买卖。但药铺不是人人都会开、都能开的。
开药铺的必须认识各种药并熟知其药性,中草药的加工、炮制等,更需要专门技术。经制药人加工炮炼出来的药,尤其是稀奇
贵重的药,就无价了,药铺里说多少就是多少。
过去开药铺既有专门性又有特殊性。干这生意要有一定的本钱。先生开出了方子,病家要赶到药铺“拿药”。为什么不叫
“买药”而叫“拿药”呢?“拿药”就是有钱没钱都要“拿”。开药铺的人都知道,病人急着吃药治病,若没钱就不给拿药,
既不合情理,又耽误生意。凡开药铺的有个习惯办法:“一年两清账”。八月十五前一“小清”,年底一“大清”。八月节前
秋粮多已收获,是个富裕季节,没钱有粮,要药账的钱粮兼收,对一些老吃药户要适当放宽。年底是个“大清账”的季节,一
般就不好意思再拖欠了,怕以后再打交道时没了后路。但是对有些实在拿不起钱的穷人,药铺除不强逼要账外,如需再吃药,
还照样给“拿”。其实药铺里并不是白赔给他们钱。而是有自己的经营办法。如东明集老字号“保生堂(建于1908年)”药店
一次性进了药,精心炮制后,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药材按进货价另加50%利润,在处方中都是包好的小包,一般每付药在
9—16包之间,多卖给富人和商人。中等药材卖进货全价,另加20%利润,对象多为中等农户。下等药材卖进货价的一半,遇到
讨饭穷人无钱时,也给药治病。“黄金有价药无价”是人所共知的,让富家吃点贵药,他们自己也没意见,穷人当然更愿意。
这就叫“穷汉子吃药,富汉子拿钱”,药铺的钱照样赚,又落个救济穷人的好名声。
有病乱求医(五花八门的治病方法):即使头脑很清醒的人,家里如有了久治不愈的病人,也难免乱了方寸,胡乱求起医
来。不管什么凡医、神医、名医、庸医,听说会看病,就去请来医治。常言说:“不怕不信神,就怕家里有病人”。什么医都
请过,无可奈何之下,不管灵验不灵验,也要向神求助一番,甚至有的人根本不求医,只要有病人,首先要求神,即使上了当,
受了骗,耽误了大事,致死了人命,也无怨言,反倒认为是命该如此。
求神的方法很多,如:
求家堂神:民间认为每个家庭都有五位固定的家堂神即灶神、宅神、门神、魁星、茅神。另外还有保家神、一般都供奉的
增福财神、关圣帝君、南海观音和龙王等。平常对这些神烧香磕头,求保平安,除病免灾。
拜庙求神:除了家神外,地方上还有许多大寺院、名庙和灵山。在这些古刹大庙里,塑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神像,这些神中
管生死的,管惩恶罚罪的,管超度的,管去病消灾的,应有尽有。有的寺庙中还住着许多和尚、道人和尼姑,他们在寺庙里烧
香布火,拜佛诵经,专为求神者消祸免灾、治病、讨药,也为死者超度亡魂,使其早升仙界,这就为求者大开了方便之门。
求拜“堂口”:还有很多假借神仙之名,宣扬可为人治病消灾的“神巫”。本地男巫叫“端公”,女巫叫“师婆”。对“端
公”、“师婆”设立的看病地点叫“堂口”。“堂口”里供奉着各“神巫”自己所敬的神像。他们在神像前烧香磕头,装神弄
鬼。有的能使神仙“附体”,替神传话;有的能作起法术,降妖除怪;有的能掐会算,预知人的吉凶祸福,寿命长短;有的能
挂上仙眼(叫挂眼)看到病人或死者在阴曹地府的“魂灵”;有的能直接去阴间(叫过阴),到阎王面前给将死的人讲情、求
饶,把魂灵要回来并加寿添福等等,弄得人眼花缭乱,神魂颠倒,以“心诚则灵”的态度倾听他们的安排。以后如果病没好,
那是你“心不诚”。
请神巫:拜“堂口”是到神巫的“堂口”去看病。请神巫是请他(她)们到家去看病。有些神巫也和医生一样既“坐诊”
也“出诊”。一有人请,欣然而至。施展自己惯用的“法术”为人“治病”。
据说有一“师婆”善用“跳大神”方法为人治病,挣来了许多钱财。一次有人来请,巫婆自己却生了病,不能前去。她的
儿媳常见婆婆“跳神”挣钱,早就跃跃欲试。今日机会来了,何不乘机一往?人常说:“跟着啥人学啥人,跟着师婆子下假神”。
平时对婆婆的做法,她虽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第一次出门难免有些忐忑不安,一路盘算着跳神的用语,走进了人家院门,
还没想起来适当的应付办法,忽然脚下一绊,险些摔了一跤,再举目院中回顾,突然来了灵感……焚上香,神灵附体,遂传话
说:“你这门前坑,门内凹,满院子里净疙瘩,老奶本是赤脚仙,这样的道路怎么踏?磕头绊牙到您家,捏你头疼把气撒!
求者:老奶息怒,马上就去平好。
又曰:转转转,您堵猪圈!
求者:老奶,那是个破车轮,马上搬开。
曰:门后提(di)溜个猪头,盆里腌着腊肉,放着肉菜不供享,老奶叫你不安康。(师婆胡诌语)
求者:老奶,门后是个茄子,盆里腌的白菜邦。
曰:老奶来得慌张,没有顾上端详,嘴里有点发馋,两眼没有看全。
求者叩头:老奶只要叫病好了,给您上荤供,烧高香细纸……
曰:老奶疼你花钱多,少拿细纸少拿箔,要是荤供上不起,发礼扛上二斗米……
以上虽不是真人真事,但也并非无据夸张,事实上有许多愚弄人的师婆更甚于此。
为信师婆而贻误病情的大有人在,但至今这种陋俗依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现在信师婆的人往往两条腿走路,既求神又求
医。如果病好了,说是神仙显灵了,得还愿;如果没治好,怨医生本领差或自己造化低。
古怪的治病方法(巫术):有些人还用一些古怪可笑的方法治病。比如:有人眼患角膜云翳,便找来四个分别姓宋(意为送
走)、肖(意为消失)、郝(意为好了)、单(意为散去)的老太太,一同来到井台上,先将眼病患者的人影画下来,重点画
好眼睛。然后有人手拿剪刀不停地剜地上画的眼睛,一边有人故意问:“剜啥勒?”就答:“剜翳了。”“消了吗?”姓肖的
答:“消了。”“好了吗?”姓郝的答:“好了。”“送了吗?”姓宋的答:“送了。”“散了吗?”姓单的答:“散了。”
据说这样就能治好了。可能吗?
再如小孩受到惊吓,就在受惊吓的地方拉着筢子或扫帚喊:“孩儿,回家了……”这叫“叫魂”。也有拉筢子给大人叫魂
的。有的人还会在家中一边拍床头,一边说:“手拍床头高声叫,远的近的都听到,我儿不怕……”。小孩不知什么原因,夜
里老是哭,就用红纸写些帖子到处贴,上写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行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此外
还有正月十六扔小钱卖病的,还有给人或什么东西磕个头卖病的等等,各种稀奇古怪的治病方法,都是当时畸形社会的产物,
是落后迷信、愚昧无知的表现。现在人们的健康有了保证,这些陋习也慢慢趋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