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菜园集乡辖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3&rec=616&run=13

第十节 菜园集乡辖村

米聚屯位于县城北9.7公里。明弘治年间 (1488~1505年),米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 命村名米聚屯。为农业村。村有
李、张、侯等18 姓,李姓人较多。
白店 位于县城北9.2公里。明永乐二年 (1404年),白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因当时村里建一客店,故命村名白店。
解放前后,村民摆渡、淋制小盐的多。属农业村;20世纪80年代后,种水稻渐多。村有白、张、甘等15姓,白姓人较多。
苏店 位于县城北8.7公里。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苏姓三兄弟从菏泽北王照村迁来建村, 因村东有条官路,苏氏在路
边开有旅店,便命村名苏店。2000年后村民搞建筑、养殖的渐多。村有苏、杨、王等9姓,苏、李两姓人较多。
北东 位于县城北8.2公里。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李氏从本县西南庄迁来建村。因该村在西南庄东北向,故命村
名北东。因水利工程,1957年整村搬迁至现址。1992年后村民搞运输的多.为县经济强村。村有李、张、王等8姓,李姓人较多。
宋寨 位于县城北8公里。明万历年间 (1573~1620年),宋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命村名宋寨。该村古今有习武之风,佛
汉拳出名。解放前至1991年,村航运、摆渡的船工多。为农业村。村有刘、梁、南等33姓,刘姓人较多。
西李寨 位于县城北7.6公里。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李氏富来从濮阳张官庙迁来建村,命村名李寨;因该村在高
村北,故改村名为后李寨;2002年再次更名为西李寨。村民古今有习武之风,尤以李家大洪拳和宋家佛汉拳出名。为农业村。
2000年后为林、牧业特色村。村有张、宋、李等14姓,张姓人较多。
高村集 位于县城北7公里。为原高村乡政府驻地。明永乐二年(1404年),魏、梁、张、王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
因当时该处地势较高,故命村名高村。清光绪二年(1876年),为避水患,村民陆续由堤西迁堤东居住,村名未变。后设集市,
故改村名高村集。该村码头是黄河中下游大型码头之一,清光绪至民国27年是码头业务的鼎盛期。高村险工是黄河出名的险工
段之一。村境有“高村合拢处”石碑一块。20世纪90年代后,村民亦农亦工亦商。村有魏、张、谷等50姓,魏姓人较多。村有
回民居住;为中原油田油区。
张街 位于县城北偏西6.7公里。明永乐年间(1404~1424年),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因当时人少,故取村名张胡
同,是高村八道街之一。光绪元年(1875年),为避水患,村民 陆续由堤西迁堤东居住,1952年更名为张街。为农业村。2000
年后经商和搞建筑的村民渐多。村有张、魏、赵等8姓,张姓人较多。
王街 位于县城北6.3公里。明永乐二年(1404年),张、王、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居住。清光绪元年(1875年),为避
水患,又陆续从堤西迁堤东居住,因当时王姓多,故命村名王街。为农业村。2000年后为养猪、屠宰专业村。村有王、梁、张
等10姓,王姓人较多。
斜街 位于县城北偏西6公里。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王、谷、杨、冯等姓氏迁来建村,因村顺黄河大堤而建,街道不
正,故命村名斜街。村民有习武之风,佛汉拳出名。为农业村。村有王、冯、谷等10姓,王、冯2姓人较多。
支寨 位于县城北5公里。明崇祯15年(1643年),支氏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命村名支寨。村民腌咸菜有名。为农业
村,2000年始,种水稻渐多。村有支、李、王、谷、白5姓,支姓人较多。
石寨 位于县城北5.6公里。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杨氏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命村名新寨;明万历年间本县
人石星在朝居官,在这里建了个花园,筑有围寨,故改村名石寨。明万历年间户部主事杨绍震,今国家武术明星张玉萍原籍均
在该村。为农业村,2002年后为养猪专业村。村有杨、胡、张等8姓,胡姓人较多。
丁寨 位于县城北6.1公里。明永乐年间 (1403~1424年),丁氏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 命村名丁寨。为农业村。1997
年后村民搞运输的多。村有丁、王、秦等8姓,丁、王2姓人较多。
马寨 位于县城北6.2公里。明永乐年间 (1403~1424年),马氏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 命村名马寨。属农业村。村有
丁、王、孟等8姓,王姓人较多。村有回民居住。
十里铺 位于县城北6.6公里。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因当时这里有十里墩台,并建有十
里长亭(封建社会对官员迎来送往的地方),故命村名十里铺。为农业村,2000年后村民亦农亦工亦商。为中原油田油区。村
有张、韩、魏等8姓,韩、崔2姓人较多。
王寨 位于县城北7.5公里。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王氏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命村名王寨。为农业村。是中原油
田油区。村有王、张等7姓,王姓人较多。
崔寨 位于县城北7.2公里。明永乐十二年 (1414年),崔氏唯义从开州(现濮阳市)怀良村迁来建村,命村名崔寨。村人
古今尚武,掌拳有名。为农业村。村有崔、刘、李、余、支、徐6姓,刘姓人较多。
贺庄 位于县城北8公里.清同治年间 (1862~1874年),贺氏从本县东明集北贺庄迁来建村,命村名贺庄。为农业村,1998
年为养殖专业村。村有甘、孔、宋等15姓,孔、甘2姓人较多。
西台集 位于县城东北6.5公里.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李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因当时村西有一高台,名为西
台,后设有集市,故命村名为西台集。为农业村。1997年后为养猪专业村。村有段、李、黄等13姓,段姓人较多。
东李屯 位于县城北偏东6.2公里。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李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命村名李屯。1981年更名
为东李屯。1998年为山东省“幸福村居”村民李天玉创办玉成中学,规模较大。村有刘、姜、窦等7姓,李姓人较多。
李寨 位于县城北9.7公里。明万历元年(1573年),李氏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命村名李寨。村民古今尚武,掌拳出
名。为农业村, 1998年为蔬菜生产专业村;2003年后村民搞建筑的多。村有李、支、许、申、晁、刘6姓,李姓人较多。
北孟庄 位于县城北9.2公里。清光绪元年(1875年),孟氏从县城西关迁来建村,命村名孟庄,1981年改称北孟庄。1993
后村办企业多,是农工兼营村。村有孟、朱、曹等15姓,孟姓人较多。
东台寺 位于县城北偏东9.8公里。唐代前已有该村,后因村西建座“富兴寺”故取村名东台寺。1967年改村名东风。1981
年恢复原名。属农业村。“东台寺”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有王、杨、袁等8姓,王姓人较多。
菜园集 位于县城北偏东10.5公里,为乡政府驻地。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许氏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因当
时有种菜的园子, 后又有集市,故命村名菜园集。该村以农为主, 2000年后村民亦农亦工亦商。村有戴、许、李等17姓,戴姓
人较多。
袁老家 位于县城东北11.3公里。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袁氏从陕西潼关迁来建村,命村名袁老家。清代翰林院
编修袁佑籍在该村。为农业村,1990年后种水稻多。村有袁、李2姓,袁姓人较多。
武屯 位于县城东北12公里。明建文元年(1399年),吴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命村名吴屯;后霍、袁、高、殷4姓从
山西洪洞县迁来,协商定村名五家屯,简称五屯,后演变为武屯。村“撅老司”文娱活动有名。为农业村。村有高、单、张等
8姓,袁姓人较多。
祥寨 位于县城北10.4公里。清乾隆元年 (1736年),张氏从河南濮阳县迁来建村,为图吉祥,起村名祥寨。为农业村。村
有朱、王、马等18姓,朱姓人较多。
郭庄 位于县城北12公里,紧靠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明弘治元年(1488年),郭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命村名郭庄。
解放前后船工多,捻船(维修船只)有名。为农业村。村有郭、李、张等14姓,郭姓人较多。
庄寨 位于县城北偏东11.3公里。据《庄氏族谱》记载:“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的创始人庄周的58世孙庄全曾
住该村,故命村名庄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大名府正堂为庄子立“先贤庄子例应优免差徭碑”至今尚存。庄子生
前曾在漆园为吏,后在南华山隐居、授徒、著书,死后葬在这里,其后裔又在该地繁衍生息,至今已延续七十八世。为农业村。
村有庄、张、王3姓,庄姓人较多。
洪庄 位于县城北12.7公里。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洪氏从濮阳县北环城迁来建村, 命村名洪庄。1997年因滩区村
庄搬迁,部分村民迁庄寨村西居住,仍称洪庄,均属洪庄行政村。村有鲁、徐、孙等10姓,徐姓人较多。
黄庄集 位于县城东北14公里。清道光元年(1821年),黄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后有集市,故命村名黄庄集。2005
年,因黄河大堤加宽,部分户迁至村南居住,仍叫黄庄集。为汉、回混居村。村有黄、皇甫、栗等26姓,黄姓人较多。
后衙 位于县城东北13公里。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李、宋、张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给铁庄村的一位御史官护
院种地,后在御史官的后衙门外建村,故命村名后衙。2000年村建千亩养鱼场。村有孙、张、宋等7姓,孙姓人较多。
北王庄 位于县城东北13.7公里。该村原名董庄;明崇祯年间(约1628年),王氏从河南 濮阳王庄迁董庄居住,后因董姓
绝,又因本乡南有一王庄,故以姓氏和方位改村名北王庄。为农业村。村有王、滑、曹等14姓,王姓人较多。
杜桥 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明弘治元年(1488年),杜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因村旁有一小桥,故命村名杜桥。为农
业村。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多从事运输和建筑业。村有郭、程、崔等10姓,王姓人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