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婚丧喜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3&rec=582&run=13

第五节 婚丧喜庆

一、结婚
20世纪80年代,提倡晚婚晚育,婚姻自由,婚事简办。青年男女大多自由恋爱,到法定年龄结婚,整个婚嫁过程大概包括
提亲、定婚、娶亲等; 有的比较简单,只有订婚和娶亲。
20世纪80年代后,提亲方式趋于多样。有的是熟悉男女双方情况的人帮忙撮合,有的是受一方或双方委托为其提亲,有的
借助大众传媒、婚姻介绍所,有的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但为名正言顺,都找一个介绍人(媒人)。一般是媒人先到家里介绍
男女双方的家庭、人品、经济等情况。然后介绍男女双方认识,通过一段接触了解合得来,经双方家长同意后,在媒人安排下
互赠“见面礼”随着交往的深入,如果男女双方及家庭都没意见,就选择吉日定亲。由男方设宴,双方亲戚和媒人参加,议定
下贴日期。以书面形式“换帖”现已基本废除这一习俗。男方家庭要赠女方“见面礼”作为定亲礼金。20世纪80年代, 礼金多
为500至1000元;90年代后多为1000至6000元,有的6600元、8800元、9900元;进入21世纪,礼金多为10001元(寓意万里挑一)、
15010元(寓意万无一失).恋爱双方到法定结 婚年龄,到民政部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即成为合法夫妻。20世
纪90年代后期,结婚前,男女双方拍结婚照,制成影集,留做纪念。21世纪后,拍婚照在农村也逐渐时兴。娶亲前双方商定“吉
日”“娶亲日”多定在农历春节前有六、八、九的日子,城镇居民有的还选在公历“五一”“十一”或其它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男女结婚,男方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老乡邻居一般都送贺礼;女方乡邻亲友“添箱”娶亲前, 男方给女方送“聘礼”女方置
办嫁妆。娶亲时, 90年代前,城镇居民多用吉普车、面包车,农村多用农用机动车。之后,时兴用小汽车。进入21世纪,娶亲
一般用多辆小轿车,新娘乘轿车要扎彩,娶亲过程多用摄像机录制。婚礼一般在上午9~11时进行,大体程序为放鞭炮、奏乐,
宣布典礼开始,证婚人讲话,新郎新娘向爹娘、主婚人、证婚人、来宾分别行鞠躬礼,“夫妇喝交心酒”等。礼节完后,新娘开
始入洞房。该日,男方盛宴招待女方送亲人与贺喜亲友,城镇大都在酒店宴请。婚后三天,新娘要拜男方长辈亲属,本地叫“三
天磕头”被拜者拿拜礼钱。90年代前,拜礼钱多为10元、20元、50元,之后改为50元、100元、200元不等。结婚第三天上午,
新郎新娘携两个新郎好友到女方家拜见亲属,俗称“回门”女方家备宴席,叫“请新客”
另外境内还有男到女家落户的,叫“倒插门”20世纪90年代后,离婚率逐渐上升,且城镇高于农村。离婚、丧偶后再婚的
增多。进入21世纪后,老年人丧偶再婚的渐多。
二、丧葬
20世纪80年代后,全县提倡火葬,县内各村及城镇居委会都成立红白理事会,旧的殡葬仪式得到有效遏制。县城居民或公
职人员丧事较简,去世后由单位发讣告、唁电,生前友好献花圈、挽帐、礼金,到死者家中致哀行鞠躬礼。最后,开追悼会,
举行生平介绍和遗体告别仪式后火化, 将骨灰盒安放殡仪馆或慰灵公墓。9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足,旧的
殡葬习俗有所抬头。城乡时兴为已故者立碑,对遗体进行土葬,即使火化,骨灰仍入棺下葬。在农村仍沿袭初丧、成服、通丧、
开吊、出殡、安葬及披麻 戴孝、磕头跪拜、祭祀等习俗,只是比过去简化些。
三、贺九日
境内俗称“做九儿”为新生儿祝福。男家亲属、邻里、朋友、同事、同学等送鸡蛋、红糖及其它礼品,以示贺意。头生孩
子,娘家人不论男、女都要大送,称大喜。如第一胎生了女孩,第二胎再生男孩,还叫大喜,娘家仍要大送。每次生孩,娘家
或多或少是必送的。娘家“做九”要抬大盒子,主要礼品是鸡蛋、红糖、米、面等,但都是谷子作铺垫,意为好扎根。另外,
盒子上还有被子、小褥子、毛蓝布等。盒子第一格帽子、鞋、小衣裤等物品,下面两格是鸡蛋、红糖、米、面等。盒子里都有
包着钱的红纸包,当地叫“看钱”做九的日子定在生孩子后的第九天。一般主家都置办酒席,大宴宾朋。90年代后,形式简化,
禁忌不多,可做九之俗仍延续。县城置办酒席多在饭店。
四、祝贺生日
老人生日称“寿诞”或“祝寿”不分男女,一般从66岁开始“祝寿”(老两口一般仅为一个 人祝),以后每年都做,不能
中断。20世纪90年代前,一般只有儿女和孙辈参加。寿诞日,晚辈为老人带着吃、穿、用的礼品祝寿。90年代后,有的子女还
请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参加,在家里或酒店设宴。赴宴者带生日蛋糕等礼物庆贺, 在当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点歌祝贺曾流
行一时。进入21世纪,祝贺生日拍“全家福”照片成为时尚。
小孩生日 称“祝生”,20世纪80年代后,一般男孩祝四生、女孩祝三生。生日只能提前祝, 不能生日过后祝,也有做正
生的。这天,亲戚、朋友、邻里、同事、同学携带小孩用的鞋、帽、衣服、布等礼品祝贺。20世纪90年代后,有送生日蛋糕的,
有送玩具、童车等小孩用品的,也有送贺喜钱的。主人要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客人。在当地电台、电视台点歌祝贺也曾风行一
时。
五、盖房上梁、搬新居庆贺
本县盖房上梁日,要在梁、檩、门窗上贴红对联,鸣放鞭炮,并设酒席款待盖房及帮忙人员,以示庆贺,有“扶正驱邪”之
意。大梁上贴有“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对联。在城镇搬入新房,称为“乔迁”,亲朋好友、族人邻里、同学、同事携带
烟酒等礼品前来祝贺,俗称“燎锅底”。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机关干部、职工搬迁新居, 燎锅底风尤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