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岁时节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3&rec=580&run=13

第三节 岁时节日

一、传统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大年”或“年下”,是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虽说春节是新年的第一天,实际从农历腊月
(十二月)初八开始,民间就有“过年味儿”,这天叫腊八节,家家都要喝腊八粥(即枣米饭),直到二月二的龙头节,人们
都处于过大年的喜庆气氛中。腊月二十三为祭灶节,当地仍有吃祭灶糖(即芝麻糖)的习俗。祭灶后至除夕,天天都是好日子,
出门不用看皇历,不用担心有黑道日。所以这几天结婚的人特别多。几天中,家家都忙活着打扫卫生、蒸馍、煮肉、炸丸子、
做菜,筹备年货。腊月三十俗称“大年三十”(有时是二十九),即“除夕”。全家老少都忙活着贴“画门儿”,即“门画儿”、
春联 (直系长辈过世后,晚辈三年不贴春联),春联大都写些吉祥、如意、喜庆的内容。有些家庭还有请主(即供奉自己祖先)
的习惯。20世纪80年代起,除夕晚上,一般全家人聚在一起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放鞭炮,
男女老少成群结队相互串门给族谱磕头,给长辈拜年。这天要穿新衣服,早上吃水饺,中午家人团聚吃年饭,长辈人给小孩子
压岁钱等。春节前后,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习惯聚会宴请,带着礼物串亲戚,以增进感情。90年代中后期起,人们时兴互寄贺年
卡祝贺拜年。进入21世纪,亲朋好友开始发送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相互问候拜年。
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过了“大年”后的第一个月圆日,夜即宵,所以叫“元宵节”,俗称“正月十五”。道教称“上元节”,
民间因当日看灯、散灯,所以又称“灯节”。本地称之为“小年下”。县境内的传统习惯是以吃水饺为主,无吃“元宵”习俗。
20世纪90年代,渐有元宵上市。人们除了吃元宵(即汤园)外,十五日中午和十六日早晨还要吃饺子。该节主要活动是观灯和
放烟花,从正月十四日起,连续三天,正月十五日达到高潮,20世纪90年代起,这天的文化娱乐活动更是一年胜过一年,白天,
舞狮、舞龙、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等活动在街头。入夜,县城及一些乡镇、单位、村庄举行灯展或烟花晚会,特别是县政
府每年正月十六日晚举办的大型烟火晚会,真是火树银花、观者如潮。
青龙节 又叫龙抬头,本地俗称“二月二”。因该节在惊蛰前后,万物复苏,故有龙抬头之说。民间有煎粘糕、吃水饺的
习俗。
清明节 也称寒食节。境内人有到野外游玩, 谓之踏青,也叫春游。大多数人到亲人陵墓前祭扫,称“扫墓”。学校、机
关、企事业单位多在这天组织为革命烈士祭扫陵墓、献花圈,緬怀烈士功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名端五节、重五节、端阳节。因古代“端”为“初”、“始”的意思,“午”与“五”
同音,所以又将“端午”称端五”,又常把午时当做“阳辰”,所以又称端阳节。古人把五月五日看做是恶月恶日,诸事不吉,
就常在家门前插艾、挂菖蒲,喝雄黄酒,戴香囊,以用来趋吉避凶。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天有吃粽子习俗。
六月节 因为从大年初一开始至六月初一正好是第六个“初一”又有人称之为“六月节”这时,夏粮入囤,秋忙未到,家
家户户做糖糕、包饺子、炸油条改善生活,以庆贺丰收的习俗。
七夕节 七月七,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现在有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这个节日源于牛郎会织女的故事。传说七月七
日是神话中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在银河(当地称天河)相会的日子。传说这天所有喜鹊都到天河上去搭桥,促使牛郎、织女相
会。另有七月七,织女泣之说,也叫“雨日”说雨是牛郎织女相思的泪。
中元节 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它与正月十五“上元节”和十月十五“下元节”前后相连,号称“三元节”中元节又称“祭
鬼节”和清明的“收鬼节”十月一日的“放鬼节”相呼应, 号称“鬼三节”每逢这天人们都要祭祀自己的祖先。失去父母的儿
女,要到墓地或殡仪馆为过世的爷奶、父母等亲人烧纸祭悼。
中秋节 民间俗称“八月十五”或“八月节”书面称“中秋节”因为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而十五又是月正中的
一天,晚上恰是月圆之夜,称“望”和初一的“朔”相对应。八月十五是当地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讲究合家团圆。节前节后人
们都要携月饼等礼物看望长辈或亲朋好友,俗称走亲戚。这天晚上全家人团聚赏月。中秋节前后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习惯聚会
宴请。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俗称“九月九”过去人们对此节不大重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国
家把此日定为老人节后,行政、企事业单位领导,节前常带上礼品、礼金,慰问敬老院或离退休的老人。
祭祖节 十月一日也称寒衣节,汉族人称之为祭祖节、放鬼节等。同宗后代多在此日祭扫祖墓;出嫁女儿回娘家为已故亲
人“上香烧纸”20世纪90年代后,县实行殡葬改革,填坟头者渐少。
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交九”的第一天,数九寒天的开始。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以后白昼就慢慢变长了。这天人们习惯吃饺子,当地人称吃“扁食”
二、新兴节日
元旦节1月1日为“元旦节”俗称“阳历年”法定假日1天。机关、单位多悬挂“欢度元旦、庆祝新年”横幅和灯笼祝贺,有
些单位举办元旦文艺晚会等活动。20世纪90年代后,农村逐渐开始接受这个节日,亲朋好友举杯庆贺。元旦前夕,人们互赠贺
年卡。进入21世纪,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相互祝福。
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1年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我国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1949年10月,将每年的3月
8日法定为中国妇女节。机关单位为女同志放假半天,有时召开妇女表彰大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 以示庆贺。
植树节 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3月12日为植树节。之后,各级党政领导带头植树,并组织干部、工人、
军人、农民、学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绿化美化环境。
国际劳动节 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一般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不同形式的文体活动。很多城镇青年选择
此日结婚。2000年后,成为法定假日,假期3天。
青年节 5月4日是青年节。为纪念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设立的。各级共青团组织举行庆祝会、报告会、演讲会、举行
入团仪式、表彰先进等活动。对团员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国际护士节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把南丁格尔的诞生日(即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旨在激励广大护士,以“爱心、
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病人,做好护理工作。本县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过这一节日,县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一般都组织护
士开展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礼仪表演、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并表彰优秀护士。
国际儿童节 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学校多于当天组织儿童加入少先队,组织学生、幼儿园儿童开展联欢会、看电影等活
动。团委、妇联、教育等部门开展走访慰问中小学、幼儿园,赠送节日礼品,捐助困难儿童等活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各级党委举行纪念会,请老党员、老英雄作报告,回顾党的历
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组织党员回顾个人成长史,召开优秀基层党组织和模范共产党员表彰会及民主
生活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简称“八一”建军节。该日,军队举行庆祝和拥政爱民活动。
党政机关及民政部门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教师节 1985年起,法定公历9月10日为教师节。该日,县委、县政府一般召开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教育先进工作者表彰大
会,慰问离退休教职工。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尊师重教活动。
国庆节 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国家规定放假2天。2000年,改为法定假日3天。境内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学校、厂矿等部门都要升国旗、插彩旗、挂宫灯、拉条幅, 举行隆重的欢庆活动。
中国记者节 2000年起,国家规定每年11月8日为中国记者节。节日期间,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工作者都举办丰富多彩
的庆祝活动。
三、舶来节日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广播、影视、网络等影响,一些外国节日逐渐传入县境内,并逐步被人们接
受。
情人节 为公历的2月14日,起源于西方国家。进入21世纪,该节已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舶来节日。过节的多为青年人。一
般是男向女赠送鲜花并约会,以示情爱。
母亲节 即感谢母亲的节日,为公历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该节最早发生在古希腊,后在美国、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盛行,
21世纪初传入本县境。该日,儿女多为母亲设宴送礼品或以其他形式慰问,表示对母亲的尊敬和热爱,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县城内过此节的人越来越多。
父亲节 时间为公历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该节起源于1910年的美国华盛顿州,传入中国可追溯至民国时期。相对于母亲
节,因本县民崇尚孝道,有发展趋势。人们多为父亲送鲜花、贺卡或其喜爱的礼物,以示感恩。
圣诞节 耶稣诞生日,为公历12月25日。该节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本县内信仰基督教的
人多过此节,一般在礼拜堂吃饭,给亲戚朋友赠送圣诞小礼品、纪念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