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自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2&rec=104&run=13

董自荣(1907~1968年)河南省固始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
征。红军到达陕北不久,他就随抗日先遣部队东渡黄河,开赴前线。1942年来到东明,初在县抗联工作,继任县大队副大队长、
独立团副营长等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出生入死,英勇顽强,屡立战功。建国后,历任县武装部副部长、县监委副书记
等职。董自荣在东明工作期间,始终保持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本色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他艰苦朴素,刚直不阿,胸怀坦荡,
清正廉洁。1956年11月,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他手拿雨伞,肩挎背包,自带干粮,徒步踏着泥水,下乡访察民情。天色渐暗,
风雪弥漫,路途难辨,他索性见村就进。他走进一个饲养室,揣一揣牲口的膘情,摸一摸草铡的粗细,又和饲养员谈了一会儿
牲畜安全过冬问题。他踏进一个五保老头的小屋,老人惊骇地说:“黑灯瞎火的你从哪里摸来了?”他笑着拍打拍打身上的雪,
在老人铺上坐下来,捏了捏床上的被褥,看了看房子的四周,从烧柴到米粮,从衣服到身体,问得老人心里热乎乎的。老人双
眼含着泪花,一连声说:“托毛主席的福,托共产党的福!”就这样,他顶风踏雪,访察了一村又一村,慰问了一户又一户,
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艰苦朴素,一床被子盖了十多年,补钉摞补钉还不肯换;一件蓝棉袄穿成了月白色还照样穿。有
人给他弄了件皮袄,他又转赠给一位生病的老同志。他从不搞特殊,有时下乡回来错过了伙房开饭时间,就烤个馒头、端碗开
水一喝了事。他下乡,农民吃啥他吃啥。一次在乔良屯住队,房东给他做了一碗肉菜,他又给人家端了回去,并和颜悦色地说:
“咱们一个锅里耍勺子,哪能做两样饭?不外气才算一家人哪!”1962年夏,连降暴雨,积水成灾,地势低洼的包旗营村灾情
尤重。正在下边察看水情的董自荣,刚回到机关,听到这个信息,急忙跑到伙房拿了个凉馍,啃着直奔包旗营而去。走到村西,
河水猛涨,路被冲断。他二话没说,脱衣就往水里跳。有人拦阻他说:“水深,危险!”他豪迈地说:“还能险过大渡河!”
说着就第一个涉水而过。他一到村里,就带领干部帮助群众抢救牲畜、搬运财物。他发现一处社员家屋子裂了缝,眼看就要坍
塌,就飞步冲进屋里,一把拉住还在屋里拾掇东西的张大娘,用力把她推出门外。这时只听“轰隆”一声,房子倒塌。张大娘
眼含热泪说:“同志啊,要不是你,我这把老骨头就碎成泥糊涂啦!”
他的女儿初中毕业后,想靠爸爸的“面子”在城里找个舒适的工作,他严肃地说:党给我的权利只叫我为人民服务,不是
叫我以权谋私,开后门的事我不能干!”一席话说得女儿心服口服,愉快地回乡务农。人称董自荣“铁面包公”。一位区委书
记曾私分和挥霍国家粮食2万余斤。反映到县监委会后,他打破情面,秉公办案。1965年董自荣离休后,在长兴集公社许庄大队
落了户。他到许庄第一天就和社员一起栽红薯,第二天找几个老农共商脱贫大计,第三天背上干粮、徒步到外购买桑苗。这一
年,他带领社员在村东的盐碱地上栽培了30多亩桑苗,在村北搞了10余亩丰产田。他平时省吃俭用,却把积攒的270余元现金交
给生产队。回农村不久,他常咳嗽不已,面色苍白,日渐消瘦,只觉喉咙堵塞,疼痛难忍。大伙把他送到公社医院,确诊是食
道癌。县委闻讯后,立即派专车把他护送到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结果:食道癌后期。住院后,每逢服药时,他总是对护理人员
说:“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办完。我对革命很少贡献,不忍心再花国家的钱了。”弥留之际,他把孩子叫
到床头,断断续续地说:“孩子,代我把这月的党费交上,给……给村里的干部说,许……许庄的面貌还没有改……变,还要
……继续奋斗。”1968年7月29日,董自荣与世长辞。他为东明县干部留下了光辉的榜样,为东明县人民留下了永恒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