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林木种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1&rec=96&run=13

1983年,全县树种普查,共有木本植物31科,65属,109种。
杨树类 毛白杨、银白杨、河北易杨、小叶杨、大官杨、箭杆杨、钻天杨、沙蓝
杨、加拿大杨、键杨、泰青杨、中材46杨;欧美类的有:72杨、69杨、158杨、214杨、
45杨等。
柳树类 旱柳、杞柳、柽柳、垂柳、龙须柳;杂交柳类有:369柳、172柳、梁山
造的鲁柳82004、杂交333、杂交194。
槐类 本地剌槐;杂交剌槐类有:鲁剌7号、鲁剌59号、鲁剌1号、鲁剌10号;国
槐。
用材树及其他 榆树、椿树、楝树、松树、泡桐、法桐、杜仲、乌臼、枫杨、水
杉、香椿、槭树、银杏、卫矛、木瓜、丁香、白腊、紫穗槐等。
绿化美化树种 侧柏、铅笔柏、撒金柏、千头柏、龙柏、花柏、凤尾柏、桧柏、
女贞、黄杨、龙爪槐、木槿、紫荆、月季、玫瑰、蔷薇、柳叶桃、雪松、迎春、腊梅、
葛花、爬山虎、石楠、广玉兰、茉莉花、梅花、紫薇、连翘、栀子、合欢、柘桑、绒
毛白腊、铁梗海棠等。
果品类 苹果、梨、桃、李子、杏、花红、梅杏、葡萄、樱桃、石榴、柿子、枣、
核桃、山楂、无花果、软枣、杜梨、海棠、山丁子等。
一、用材林 建国前,东明用材林主要有毛白杨、小叶杨、国槐、剌槐、泡桐、
椿、楝、柳、榆、侧柏等。1948年,全县有用材树128万余棵。
建国后, 1949年开始引进美国杨和加拿大杨。当年,有用材林800亩,至1955年
发展到4500亩。1958年冬,因大炼钢铁烧木炭和队办集体食堂烧柴,开始砍伐树林,
至1961年冬,全县有用材林基本砍伐已尽。
1962年,国家扶助群众买条育苗,林业生产开始回升。1963年,引进北京二青杨、
兰考桐等,到1966年,全县用材林面积已发展到0.64万亩。1969年,从河南省引进健
杨、大官杨、北京杨。1977年,从江苏省泗阳引进T—72、T—79杂交杨;1978年,从
河南民权引进沙蓝杨。1982年,随着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林业生产迅速发展,
当年营造用材林达2.6万亩。 1983年,引进优良剌槐和毛白杨。1984年,全县已有用
材林木1521.4万株,在有林地中,用材林蓄积量5.98万立方米,占所有树木蓄积量的
53.1%。1985年,用材林树种增加到16种,主要树种有158杨、美国杨、泰青杨、大官
杨、兰考泡洞、69杨、72杨、毛白杨、沙蓝杨、北京杨、键杨、214杨、优良剌槐等;
用材林面积增加到8.99万亩,比1949年增加112倍。
二、经济林
1、果木
本县果树栽培历史悠久,主要果品有:苹果、梨、桃、李子、杏、葡萄、樱桃、
柿子、枣、山楂等。1948年,全县有果树10万余株,其中枣树较多。建国后果树发展
较快。
1957年,有成片果林2.3万亩,零星果树22万余株,产量240万公斤。但在“文化
大革命” 期间,果木林遇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武胜桥北至董北城北栽植的200米宽,
15华里长的枣树行被刨伐一空。1985年,全县实有果树48.5万株(包括零星果树),
有果园90处,面积由1949年的0.04万亩增加到1.25万亩,果品产量达385.4万公斤。
苹果 1952年,东明黄河修防段首次从菏泽赵楼引进一批红绞、红玉、金帅、倭
锦苹果苗,栽植10余亩。1958年,苹果产量3200公斤。1963年,又引进柳玉、大国光、
鸡冠、祝光等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72年后,部分社、队兴建集体苹果园,县
建国营苹果园,种植面积达9000余亩,品种增加到15种,红绞、红玉、大旭、红魁因
不抗病, 品质差被淘汰。1979年,引进m9、mm106、m7等矮化砧及印度青、红香蕉、
金帅、短枝型等10余种。但由于投资较大,果品价格便宜,多数苹果园放弃管理。到
1982年, 伐掉树苗达50万株,苹果面积减少到7000亩。产量178万公斤。主要品种有
金帅、青香蕉、红星、红玉、国光、印度青等25种,产地分布在陆圈、东明集、鱼沃、
城关、大屯、马头、小井、临河店、五营等乡镇。
枣 建国初期多在宅院和村头荒地种植,没有大面积的枣林。品种有凌枣、核桃
纹、九月青、瓜枣、老婆枣、扁胡酸。1949年,全县产鲜枣40.5万公斤。1954年,产
枣50万公斤。1956年以后,产量逐年下降,1963年开始回升。1968年,产枣95万公斤。
1978年推广农枣间作。1984年,全县农枣间作面积达1604亩,总产量79.5万公斤。
梨 建国前,主要品种有白沙梨、紫酥梨、绵梨、五香梨、产量较少。1953年以
后,发展较快,产量最高的1956年为37.9万公斤。1960年以后,砍伐严重,产量急剧
下降,最低的1964年只有2300公斤。1965年,梨品种有较大改良,先后引进莱阳梨苗,
栖霞大香水梨苗,在菏泽农科所取接穗培育莱阳梨,砀山梨、马蹄黄、巴梨等10种。
1974年,产梨12.5万公斤。到1985年,有梨树3.7万株,主要品种有莱阳梨、砀山梨、
鸡爪黄梨,产量27.7万公斤。
葡萄 建国前,主要品种有龙眼、马奶,且是棚架栽培。50年代后期,以玫瑰香
为主, 多为零星栽培。1949年~1975年,年均产量仅为2万公斤。1976年葡萄生产发
展较快,当年产量9.9万公斤。1979年达10万公斤。1984年,先后引进贵人香、白羽、
红玫瑰、蛇龙珠、巨峰等10余种,种植面积有所扩大。1985年有葡萄树11.8万株。主
要分布在城关、胡庄、陆圈、五营、东明集、马头等10个乡镇。由于品种更新,年产
量10.6万公斤。
桃、 杏、 柿子、山楂等。县内多为零星栽培,也有大面积果园,但种类较少。
1983年, 桃杏产量分别为14万公斤和15万公斤,主要产于小井乡。柿子年产量仅1万
公斤。
2、条子
条子是农村一项较好的家庭副业原料,解放后也是几次发展,几次毁坏。主要分
布在马头、三春、小井、东明集、陆圈等乡(镇)的沙区。主要品种有:杞柳、紫穗
槐、白腊条等。栽植方式以条粮间作为主,既有经济收入,又保护农田。1985年底,
全县条林已达417万墩。
三、防护林
建国前,没有防护林,每到冬春,经常大风地,黄沙弥漫,天昏地暗,路上行人
难以睁眼,屋里饭锅不敢揭,庄稼苗被打死。建国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生态农业,十
分重视防护林的建设。 1949年,全县建防护林300亩,1985年,发展到1.42万亩。加
之沟、渠、路、林全面绿化和农田林网化,使沙丘变成了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