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1年~公元1911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1&rec=8&run=13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二十六年)
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今县东南五霸岗村)。
公元前218年(秦赢政二十九年)
始皇帝东游至户牖,霾雾四塞,名其地为东昏(今兰考县境内)。
公元前140年(西汉建元元年)
建东昏县。
公元9年(新始建国元年)
王莽改东昏县为东明县。
25年(东汉建武元年)
刘秀改东明县为东昏县。
223年(三国魏黄初四年)
废东昏县。
875年(唐乾符二年)
王仙芝占曹、濮,冤句县(今东明)人黄巢,起义响应。
963年(宋乾德元年)
置东明县。
1081年(宋元丰四年)
知县贾蕃煽动数百人,在东京(今开封)王安石府门前闹事,反对王安石变法,
遭贬斥。
1125年(宋靖康元年)
金人大举南犯,东明陷入重围,与京城消息中断。知县宋晟督兵力战,坚守县城
达一年之久,宋钦宗对其褒奖,并迁升其官职。
1218年(金兴定二年)
东明县徙入冤句县故地,治所在今东明集,东明故地废为通安堡。
1344年(元至正四年)
河决白茅堤,洪水肆虐,东明被淹。工部尚书贾鲁奉命视察水情。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
红巾军攻克县城,后为太不华地主武装所败。
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
朱元璋遣大将徐达北伐,攻打东明,元朝官兵望风而逃。
1368年(明洪武元年)
黄河决东明响子口,淹死人畜,损坏官、民房屋不可胜数。县内人口大减。为避
水患,县治所迁至云台集(今西堡城)。
1337年(明洪武十年)
废县治。
1404年(明永乐二年)
明朝政府从山西洪洞往中原地区大举迁民,境内人口剧增。
1465年(明成化二十三年)
岁大饥,人相食。
1490年(明弘治三年)
重设县治于大单集(今县址)。
1511年(明正德六年)
农民起义领袖刘六、刘七率兵数万,攻打东明县城,明朝政府出兵镇压,刘六、
刘七撤军入鲁。
1528年(明嘉靖七年)
春,粮价昂贵,斗米过百钱,人相食。次年又有蝗灾,庄稼再度歉收。
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
知县高橡修县志。
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
曹州僧人聚众大乱,遍及沿黄各县,官吏望风骚然,兵备副使李冕屯兵东明镇压。
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
是年起,连续四年水灾、人畜庐舍损失无计,田畴尽没。
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
先旱,田禾尽枯;后淹,水漫城下,居民摽筏而行,县城几乎漂没。
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
闹饥荒,斗米二百余钱,人相食,继而瘟疫流行,尸横遍野。
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
知县常澄续修县志。
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
知县李遇知续修县志。
1623年(明天启三年)
知县张福臻续修县志。
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
兵荒马乱,税银加重,蝗蝻遍地,庄稼绝收,米麦价钱两千一斗,加之瘟疫肆虐,
父子、兄弟、夫妇相食,惨不忍睹。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
李自成部将王秉纯至县。张力、刘壁星等五劣绅密谋行刺,被衙皂程抱六捉获,
押解义军营地处死。
1645年(清顺治二年)
境内发生狼灾,三五成群,逐食猪羊,咬死儿童;野猪亦同时为害。
1646年(清顺治三年)
知县张学知修志。
1648年(清顺治五年)
秋,山东农民起义领袖李化鲸,率众数十万,进军东明,围攻东明县城,东明人
张近堂起而响应,共同抗清并立“天正”年号。清政府调动三省官兵镇压,激战三月
余,杀死杜胜集守备金古俊。义军稍退,清兵大肆屠杀百姓,尸骨盈野,致使东明境
内人烟稀少。此次农民抗清斗争,坚持数年之久。
1650年(清顺治七年)
秋,河决荆隆,水漫城垣,三面倒坍,北关城堤玉带桥倾入漆河,庐舍人口漂没。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
县始办学堂,称为学宫。
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
知县杨日升续修县志。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
大饥,斗米三百余钱。
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
黄河泛滥,漫溢裴子岩、李官营一带村庄,月余始涸。
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
春大旱,夏河决,城垣四面倒塌,城西北角民舍淹没。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
总督方观成率属僚来县灭蝗。
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
知县储元升续修县志。
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
5月3日,数十万只青蛙沿城而上,一天方止。
1813年(清嘉庆十八年)
滑县天理教武装活动于东明,遭清政府镇压,未几,天理教在境内又起,清政府
疲于对付,十分被动。
1823年(清道光三年)
县人王二大嘴,与菏泽王景元同拜巨野路宗染为师,学习四宫四卦之教,借此操
练刀枪,发展教徒,势力延伸到河南伏牛山区,清政府惊恐万状,下令镇压,王二大
嘴被处斩。
1830年(清道光十年)
闰4月24日地震,房屋摇动。继续至8月方止。
6月14日建漆阳书院。
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
境内狼灾又起。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
蝗蝻遍野,适大雨,为虾、蛙所食,未成灾。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
县习教传徒之风甚盛,势力日炽,清政府倾力镇压。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
7月19日夜, 迅雷疾电,暴风骤雨。县南文寨村屋瓦翻飞,树木连根拔起,场内
石磙滚动。
1853年(清咸丰三年)
太平天国北伐军入境,和皖北捻军张洛行部会师于东明。
1855年(清咸丰五年)
黄河决口兰阳铜瓦厢,县境一片泽国。
1857年(清咸丰七年)
6月,县城外筑坝拦水,城墙塌陷,居民迁徙。
1860年(清咸丰十年)
黄河大流并入洪河,逼近县城,全县被水害。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
东明集李迁揭竿而起,会合捻军,屡挫官兵。
1862年(清咸丰十二年)
李标、董执信率一部捻军,活动于县东南,遭清朝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镇压。
1863年(清同治二年)
县城为黄河所陷。 河水西去,城水始涸。6月,飞蝗过境,遗蝻遍野,村民挖沟
灭蝗。
1864年(清同治三年)
7月,暴风拔树。白昼如夜。雨水成冰。
1870年(清同治九年)
4月15日,黑、红风交作。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5月,雨雹。积有半尺深,大者如鸡蛋。
1875年(清光绪元年)
3月,空中黄土弥漫,数日方止。
9月14日,黑风骤起,咫尺不辨。
是年, 始筑东明堤防,上自李连庄经高村下至黄庄,计60余里,顶宽3丈,底宽
10丈,高1.4丈。
1880年(清光绪六年)
10月,黄河水涨,疯狂浪涌,大流侧注,刷塌堤岸,高村大堤决口,水势东趋。
11月修复合龙,立碑纪念。
1884年(清光绪十年)
县城重建文庙(原文庙同治二年被洪水淹没),有大成殿、棂星门、石坊各一座。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东明集成立县第一个民间戏曲高调草台班。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6月28日夜, 一颗陨星穿空而过,体大如斗,光明如昼,由东南向西北,坠落有
声。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曹州大刀会首领刘赞虞率会众500余人,活动于东明,后遭清军镇压。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5月雹灾。7月黑虫遍野,庄稼啮食净尽。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春,刮黑风,飞沙蔽日,断续数天。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3月19日起,暴风3日。
是年,县设邮政局。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县始办高等小学1处,初等小学10余处。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县设教育会、劝学所。增设初等小学42处。
1909年(清宣统元年)
黑虫糟害庄稼。
县设统计处。
1910年(清宣统二年)
11月27日起,淫雨连绵,树木枝干积冰二寸余厚,斗粗者树压折。
1911年(清宣统三年)
开办单级师范讲习所。
河南民军总指挥、开封武装起义策划人之一,县人王梦兰就义于开封南关。
县设议事会、参事会、农务会理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