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自然灾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1&rec=63&run=13

一、旱灾
本县属半湿润区域,水份不足。一年中除7、8两个月属湿润时段,其余各月均为
水份不足或干旱月份。因此,干旱是东明县的主要自然灾害,农谚有“十年九春旱”
之说。
建国前, 每遇特大旱灾, 不是“赤地千里”、“禾苗枯死,民不聊生”,就是
“饿殍载道,哀鸿遍野”。
建国后,党和政府领导群众兴修水利,不断增强抗旱能力,使得天旱地不旱。即
使成了灾, 政府及时组织人民群众生产自救, 努力减轻灾情。1982年春季大旱,自
1981年10月至1982年4月的7个月,降水量仅67.8毫米。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投
入抗旱第一线,男女老少齐上阵,战胜干旱。小麦总产仍达585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
水平。
二、涝灾
东明县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易旱,且易涝。局部涝灾年年有,全境
性的涝灾也时有发生。 《东明县新志》记载:1921~1929年的8年里,重涝就发生4
次。每遇重涝年份,全县“禾苗尽毁,房屋倒塌无数”,灾民困苦不堪言状。
建国后, 涝灾也经常发生,1959~1984年的25年里,发生重涝3次,平均八九年
一遇, 发生轻涝13次,平均2年一遇。但由于骨干排水河道的全面治理,初步建立了
排水系统, 增加了排水能力,使历史上的严重涝灾,大为减少。1963年8月2~8日,
全县连续降水206.7毫米, 局部地区299.7毫米, 耕地成灾103.9万亩;1984年6月,
连降大雨, 全县平均降水量620毫米, 城关、鱼沃、武胜等8个乡、镇,平均降水量
800毫米以上,而耕地成灾面积只有17万亩。
东明县旱灾年表
┏━━┯━━━━━━━━━━━━━━━━━━━━━━━━━━━━━━┯━━━━━━┯━━┓
┃ 年 │ 灾情摘录 │ 成灾 │灾情┃
┃ 度 │ │ 季节 │程度┃
┠──┼──────────────────────────────┼──────┼──┨
┃960 │自春1月至夏6月无雨 │ 春 │ 重 ┃
┠──┼──────────────────────────────┼──────┼──┨
┃990 │大旱 │ │ 重 ┃
┠──┼──────────────────────────────┼──────┼──┨
┃1176│ │ 夏 │ ┃
┠──┼──────────────────────────────┼──────┼──┨
┃1204│ │ 春 │ ┃
┠──┼──────────────────────────────┼──────┼──┨
┃1210│ │ 夏 │ 重 ┃
┠──┼──────────────────────────────┼──────┼──┨
┃1211│ │ 春 │ 重 ┃
┠──┼──────────────────────────────┼──────┼──┨
┃1297│ │ │ 重 ┃
┠──┼──────────────────────────────┼──────┼──┨
┃1301│ │ │ 重 ┃
┠──┼──────────────────────────────┼──────┼──┨
┃1329│ │ │ 重 ┃
┠──┼──────────────────────────────┼──────┼──┨
┃1330│ │ │ 重 ┃
┠──┼──────────────────────────────┼──────┼──┨
┃1335│ │ │ 重 ┃
┠──┼──────────────────────────────┼──────┼──┨
┃1354│ │ │ 重 ┃
┠──┼──────────────────────────────┼──────┼──┨
┃1484│大旱,造成人吃人惨象 │ │特重┃
┠──┼──────────────────────────────┼──────┼──┨
┃1515│大旱 │ │ ┃
┠──┼──────────────────────────────┼──────┼──┨
┃1527│自春1月至夏5月无雨 │ 春、夏 │ 重 ┃
┠──┼──────────────────────────────┼──────┼──┨
┃1553│ │ │ 重 ┃
┠──┼──────────────────────────────┼──────┼──┨
┃1587│大旱,颗粒不收 │ │特重┃
┠──┼──────────────────────────────┼──────┼──┨
┃1590│大旱,免捐粮 │ │ 重 ┃
┠──┼──────────────────────────────┼──────┼──┨
┃1592│赈济 │ │ 重 ┃
┠──┼──────────────────────────────┼──────┼──┨
┃1615│大旱,人民流离失所 │ │特重┃
┠──┼──────────────────────────────┼──────┼──┨
┃1625│ │ 春 │ 重 ┃
┠──┼──────────────────────────────┼──────┼──┨
┃1640│持续大旱,造成人吃人惨象 │ 春、夏、秋 │特重┃
┠──┼──────────────────────────────┼──────┼──┨
┃1660│ │ 春 │ ┃
┠──┼──────────────────────────────┼──────┼──┨
┃1665│大旱,皇帝下诏免除灾租三分 │ │ 重 ┃
┠──┼──────────────────────────────┼──────┼──┨
┃1670│ │ 春 │ ┃
┠──┼──────────────────────────────┼──────┼──┨
┃1671│ │ 秋 │ 重 ┃
┠──┼──────────────────────────────┼──────┼──┨
┃1714│ │ │ 重 ┃
┠──┼──────────────────────────────┼──────┼──┨
┃1721│ │ 春 │ 重 ┃
┠──┼──────────────────────────────┼──────┼──┨
┃1748│因大旱欠收,斗米二百余文 │ │特重┃
┠──┼──────────────────────────────┼──────┼──┨
┃1783│ │ 秋 │ 轻 ┃
┠──┼──────────────────────────────┼──────┼──┨
┃1785│春夏六月无雨 │ 春、夏 │ 重 ┃
┠──┼──────────────────────────────┼──────┼──┨
┃1824│ │ │ 轻 ┃
┠──┼──────────────────────────────┼──────┼──┨
┃1847│旱灾饥荒 │ │ 重 ┃
┠──┼──────────────────────────────┼──────┼──┨
┃1907│旱,严重欠收 │ │ 重 ┃
┠──┼──────────────────────────────┼──────┼──┨
┃1914│ │ 夏 │ 轻 ┃
┠──┼──────────────────────────────┼──────┼──┨
┃1920│ │ 秋 │ 夏 ┃
┠──┼──────────────────────────────┼──────┼──┨
┃1924│ │ │ 轻 ┃
┠──┼──────────────────────────────┼──────┼──┨
┃1928│旱象严重、赤地千里 │ │ 重 ┃
┠──┼──────────────────────────────┼──────┼──┨
┃1929│禾苗枯死、民不聊生 │ 春、夏 │特重┃
┠──┼──────────────────────────────┼──────┼──┨
┃1942│庄稼不收,逃荒要饭者成群结队,死人无数 │ │特重┃
┠──┼──────────────────────────────┼──────┼──┨
┃1959│总降水量只有466.4毫米,全县受灾60万亩 │ │ ┃
┠──┼──────────────────────────────┼──────┼──┨
┃1960│ │ 春、冬 │ 轻 ┃
┠──┼──────────────────────────────┼──────┼──┨
┃1962│季降水量仅2.4毫米 │ 冬 │ 重 ┃
┠──┼──────────────────────────────┼──────┼──┨
┃1966│全年降水量只有264.9毫米 │ │特重┃
┠──┼──────────────────────────────┼──────┼──┨
┃1967│季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 │ 冬 │ 重 ┃
┠──┼──────────────────────────────┼──────┼──┨
┃1968│ │ 春 │ 轻 ┃
┠──┼──────────────────────────────┼──────┼──┨
┃1969│季降水量只有2.4毫米 │ 冬 │ 重 ┃
┠──┼──────────────────────────────┼──────┼──┨
┃1970│ │ 秋 │ 轻 ┃
┠──┼──────────────────────────────┼──────┼──┨
┃1971│ │ 春 │ 轻 ┃
┠──┼──────────────────────────────┼──────┼──┨
┃1972│ │ 春 │ 轻 ┃
┠──┼──────────────────────────────┼──────┼──┨
┃1973│冬季降水量为4.5毫米 │ 秋、冬 │ 重 ┃
┠──┼──────────────────────────────┼──────┼──┨
┃1975│ │ 秋 │ 轻 ┃
┠──┼──────────────────────────────┼──────┼──┨
┃1976│ │ 冬 │ 重 ┃
┠──┼──────────────────────────────┼──────┼──┨
┃1977│全县成灾面积14.5万亩 │ 春 │ ┃
┠──┼──────────────────────────────┼──────┼──┨
┃1978│全年降水量只有428.6毫米,特别是1~5月未降透雨,粮食作物受灾面│ │ ┃
┃ │积为24.8万亩。 │ │ ┃
┠──┼──────────────────────────────┼──────┼──┨
┃1979│ │ 秋 │ 轻 ┃
┠──┼──────────────────────────────┼──────┼──┨
┃1981│1980年11月至1981年5月底的7个月中仅降水30.4毫米,夏季作物严重│ 冬、春、夏 │ 重 ┃
┃ │干旱,全县有103万亩耕地受旱,抗旱浇地40.37万亩 │ │ ┃
┠──┼──────────────────────────────┼──────┼──┨
┃1982│1981年10月至1982年4月的7个月中,降水量只有67.8毫米,全县人民│ │ ┃
┃ │积极投入抗旱斗争,使小麦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 │ ┃
┠──┼──────────────────────────────┼──────┼──┨
┃1983│全县18.3万亩作物遭旱灾,政府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小麦总产达19.1│ │ ┃
┃ │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 │ ┃
┗━━┷━━━━━━━━━━━━━━━━━━━━━━━━━━━━━━┷━━━━━━┷━━┛

东明县涝灾年表
┏━━┯━━━━━━━━━━━━━━━━━━━━━━━━━━━━━━━━┯━━━━┯━━┓
┃年度│ 灾情摘录 │成灾季节│成灾┃
┃ │ │ │程度┃
┠──┼────────────────────────────────┼────┼──┨
┃1301│ │ 秋 │ 轻 ┃
┠──┼────────────────────────────────┼────┼──┨
┃1332│大雨连绵,河水出槽,淹没人畜、房屋无数。 │ 夏 │ ┃
┠──┼────────────────────────────────┼────┼──┨
┃1532│春大雨,昼晦,旬始息,夏秋夏霖雨。 │ 春夏 │ ┃
┠──┼────────────────────────────────┼────┼──┨
┃1537│淫雨连绵,颗粒不收。 │ │ ┃
┠──┼────────────────────────────────┼────┼──┨
┃1544│大水成灾。 │ │ ┃
┠──┼────────────────────────────────┼────┼──┨
┃1568│大水。 │ │ ┃
┠──┼────────────────────────────────┼────┼──┨
┃1576│大水成灾。 │ │ ┃
┠──┼────────────────────────────────┼────┼──┨
┃1577│大水 │ │ ┃
┠──┼────────────────────────────────┼────┼──┨
┃1593│大雨,麦子受灾。 │ │ ┃
┠──┼────────────────────────────────┼────┼──┨
┃1600│大雨二昼夜,泥水不成冻。 │ 冬 │ ┃
┠──┼────────────────────────────────┼────┼──┨
┃1603│平地水深二尺,农作物全被淹没。 │ 秋 │ 重 ┃
┠──┼────────────────────────────────┼────┼──┨
┃1606│平地水深数尺,减六七、八成。 │ 秋 │ 重 ┃
┠──┼────────────────────────────────┼────┼──┨
┃1613│县城以南大水,使县西北数处受灾。 │ │ ┃
┠──┼────────────────────────────────┼────┼──┨
┃1662│八月大雨,下了一天一夜。 │ 秋 │ 轻 ┃
┠──┼────────────────────────────────┼────┼──┨
┃1755│ │ 秋 │ ┃
┠──┼────────────────────────────────┼────┼──┨
┃1813│大雨下了40余日。 │ 秋 │ ┃
┠──┼────────────────────────────────┼────┼──┨
┃1822│大水成灾 │ 秋 │ ┃
┠──┼────────────────────────────────┼────┼──┨
┃1831│大雨,水深二尺。 │ 秋 │ ┃
┠──┼────────────────────────────────┼────┼──┨
┃1832│大雨成灾,谷贵;十二月,大雪深四尺。 │ 秋、冬 │ ┃
┠──┼────────────────────────────────┼────┼──┨
┃1917│百余村遭到了严重水灾。 │ 秋 │ ┃
┠──┼────────────────────────────────┼────┼──┨
┃1921│大雨连绵,成灾。 │ 秋 │ ┃
┠──┼────────────────────────────────┼────┼──┨
┃1926│六月急雨彻昼夜,积水汪洋,洼地禾苗尽毁,房屋倒塌无数,六、七两月│ │ ┃
┃ │淫雨连绵,城东北一带水深二、三尺,房屋倒塌数千间。 │ │ ┃
┠──┼────────────────────────────────┼────┼──┨
┃1931│七、八月间连绵阴雨,秋禾淹死十之七、八,砂田尤甚。 │ 夏、秋 │ 重 ┃
┠──┼────────────────────────────────┼────┼──┨
┃1949│全县有161个村,13.1万亩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灾害。 │ │ ┃
┠──┼────────────────────────────────┼────┼──┨
┃1950│全县有115个村,129215亩土地,遭到轻重不同的水灾,灾区缺粮318.9万│ │ ┃
┃ │公斤,生产自救粮食2.55万公斤,下剩缺粮政府全部救济。 │ │ ┃
┠──┼────────────────────────────────┼────┼──┨
┃1951│全县有236个村,17.4万亩土地遭到轻重不同的灾害,人民政府供应灾民 │ │ ┃
┃ │粮73万公斤、款4.8万元,麦种10.5万公斤,救济粮4万公斤。 │ │ ┃
┠──┼────────────────────────────────┼────┼──┨
┃1953│受灾面积18.6万亩,粮棉欠收。 │ │ ┃
┠──┼────────────────────────────────┼────┼──┨
┃1954│全县有10个区,60个乡、397个村、37.8万亩土地遭受轻重不同的灾害, │ 夏 │ 重 ┃
┃ │缺粮689.2万公斤。 │ │ ┃
┠──┼────────────────────────────────┼────┼──┨
┃1957│6月以后,连降暴雨428毫米、内涝加黄河漫滩大堤全部偎水,全县倒塌房│ 夏、秋 │ 重 ┃
┃ │屋1.8万余间,霉坏草346万公斤。粮22.5万公斤、商品霉坏变质折价合款│ │ ┃
┃ │11万元。政府发放灾区贷款35万元。 │ │ ┃
┠──┼────────────────────────────────┼────┼──┨
┃1960│7月1日、8月5日、8月15日三次降暴雨,累计达400毫米。全县受灾面积51│ 夏 │特重┃
┃ │万亩、成灾42.8万亩,水围村庄182个,进水村庄73个、倒塌房屋12790 │ │ ┃
┃ │间,受伤15人,亡9人。伤亡牲畜15头、损坏农具1466件,外流24218人,│ │ ┃
┃ │政府发放救济粮1696万公斤、款191.4万元。 │ │ ┃
┠──┼────────────────────────────────┼────┼──┨
┃1963│5月18日至26日连续降雨达341毫米,8月2日至8日又连续降雨达206.7毫 │ │ 重 ┃
┃ │米,最多地区达299.7毫米。全县受灾面积127万余亩,其中成灾103.9万 │ │ ┃
┃ │亩,水围村庄254个,水淹村庄99个,倒塌房屋32129间,损坏27268间, │ │ ┃
┃ │亡27人、伤143人。国家拨救济粮2280万公斤,款270.2万元。 │ │ ┃
┠──┼────────────────────────────────┼────┼──┨
┃1964│8月29日至9月10日,各公社平均降雨量为260毫米、陆圈公社达308毫米,│ 秋 │ 重 ┃
┃ │受灾331841人,水淹庄稼126.7万亩、成灾901000亩,亡27人、伤23人、 │ │ ┃
┃ │亡大牲畜39头、伤5头,倒塌房屋13986间,损坏房屋13753间。政府发放 │ │ ┃
┃ │救济粮1889万公斤、款306.7万元。 │ │ ┃
┠──┼────────────────────────────────┼────┼──┨
┃1967│7、8、9三个月连续降雨,累计490.6毫米,全县受灾面积21万亩,其中成│ 夏秋 │ 重 ┃
┃ │灾13.7万亩,倒塌房屋3589间,亡8人。政府发放救济粮656万公斤、款 │ │ ┃
┃ │1809万元。 │ │ ┃
┠──┼────────────────────────────────┼────┼──┨
┃1969│4月降水129.6毫米,8月降水187.6毫米、9月降雨219.3毫米。全县32.7万│ │ ┃
┃ │亩粮田被淹,其中成灾22万亩。国家发放统销粮1590万公斤,救济款71.9│ │ ┃
┃ │万元。 │ │ ┃
┠──┼────────────────────────────────┼────┼──┨
┃1971│全县水灾面积17.2万亩。 │ │ ┃
┠──┼────────────────────────────────┼────┼──┨
┃1972│全县水灾面积17.4万亩。 │ │ ┃
┠──┼────────────────────────────────┼────┼──┨
┃1976│7至8月份、阴雨连绵,累计降水330.9毫米,淹没耕地523万亩。国家发给│ 夏秋 │ ┃
┃ │统销粮2466万公斤,救济款289.1万元。 │ │ ┃
┠──┼────────────────────────────────┼────┼──┨
┃1977│7月份以后连降大雨,达324.4毫米,黄河大堤东发生内涝,成灾面积 │ 夏 │ ┃
┃ │21.45万亩。 │ │ ┃
┠──┼────────────────────────────────┼────┼──┨
┃1979│雨 涝 │ 春 │ ┃
┠──┼────────────────────────────────┼────┼──┨
┃1982│7、8月份连降大雨累计394.5毫米,全县成灾27.5万亩。 │ 夏、秋 │ ┃
┠──┼────────────────────────────────┼────┼──┨
┃1984│城关镇、鱼沃、武胜等乡镇,汛期降水300多毫米。全县成灾面积17万 │ │ 重 ┃
┃ │亩。 │ │ ┃
┗━━┷━━━━━━━━━━━━━━━━━━━━━━━━━━━━━━━━┷━━━━┷━━┛

三、风灾
东明地处泰沂和太行两大山脉所形成的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狭道之中,和下垫面性
质的关系,形成了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南北气流交汇频繁,故多发生灾害性大风
天气。
建国后,由于政府重视植树造林,在改变东明小气候方面作了巨大努力,对防风
防灾起到了良好作用。建国以来,风灾出现频率,比建国前减少67.3%。

东明县风灾年表
┏━━┯━━━━━━━━━━━━━━━━━━━━━━━━━━━━━━━━┯━━━┯━━━┓
┃ 年 │ 灾情摘录 │ 成灾 │ 风力 ┃
┃ 度 │ │ 季节 │ 级别 ┃
┠──┼────────────────────────────────┼───┼───┨
┃1520│大风吹倒树木 │ 春 │ ┃
┠──┼────────────────────────────────┼───┼───┨
┃1702│大风吹倒树木 │ 秋 │ ┃
┠──┼────────────────────────────────┼───┼───┨
┃1846│闰月,大风异常,屋瓦震飞,大树拔倒,文寨村石碡移动。 │ 夏 │ ┃
┠──┼────────────────────────────────┼───┼───┨
┃1864│大风吹倒树木,雨、冰交加,白天象暗夜。 │ 夏 │ ┃
┠──┼────────────────────────────────┼───┼───┨
┃1926│6月8日夜,大风忽作,猛烈异常黄河渡中汛沉落一百余只商船,约损失35│ 夏 │ ┃
┃ │万元。 │ │ ┃
┠──┼────────────────────────────────┼───┼───┨
┃1928│6月某日,朔风突起,时黑时红,变化数次,登场麦子损失大半,农民非 │ │ ┃
┃ │常忧惧。 │ │ ┃
┠──┼────────────────────────────────┼───┼───┨
┃1933│6月1日15时,黑云勃勃自东南来,刹那间风雨大作,迅猛异常,直至21时│ │ ┃
┃ │止,风过处花木被吹折及连根拔出者不可胜数。 │ │ ┃
┠──┼────────────────────────────────┼───┼───┨
┃1956│6月13日17点1刻至3刻,全县大部地区遭受从西北方向来的狂风暴雨袭 │ │ 8-10 ┃
┃ │击,场内麦垛被刮飞,大树被刮倒,部分房屋倒塌或揭顶,秋苗严重受 │ │ ┃
┃ │创。人、畜也有伤亡。 │ │ ┃
┠──┼────────────────────────────────┼───┼───┨
┃1969│2月13日北风,定时观测最大风速为18米/秒。 │ │ 8 ┃
┃ │3月27日北风,定时观测最大风速为18米/秒。 │ │ 8 ┃
┃ │4月东北风,定时观测最大风速为20米/秒。 │ │ 8 ┃
┠──┼────────────────────────────────┼───┼───┨
┃1971│10月28日,东偏北风,定时观测最大风速为18米/秒。 │ │ 8 ┃
┠──┼────────────────────────────────┼───┼───┨
┃1974│4月17日,北风定时观测最大风速24米/秒。 │ │ 9 ┃
┠──┼────────────────────────────────┼───┼───┨
┃1978│10月20日,北风最大风速为18.3米/秒。 │ │ 8 ┃
┠──┼────────────────────────────────┼───┼───┨
┃1980│4月5日,东北偏北风,最大风速18米/秒。 │ │ 8 ┃
┃ │7月3日晚7时左右,县境内普遍受到从东南方向来的暴风雨袭击,总受灾 │ │ ┃
┃ │面积51600亩、绝收12000亩、重灾13000亩,轻灾26600亩,减产40%到50 │ │ ┃
┃ │%。 │ │ ┃
┠──┼────────────────────────────────┼───┼───┨
┃1985│8月3日17点30分,暴风雨袭县,14个乡镇严重受灾,农作物成灾面积28万│ │ 9 ┃
┃ │亩,倒塌房屋432间,严重损坏1200间,刮倒刮断树木20万棵,砸伤11 │ │ ┃
┃ │人,砸伤牲畜20头。 │ │ ┃
┗━━┷━━━━━━━━━━━━━━━━━━━━━━━━━━━━━━━━┷━━━┷━━━┛

四、雹灾
东明县以全年计, 冰雹最早出现在4月中旬、最晚出现在8月上旬,集中出现在5
~6月份。 一般下午到傍晚发生,上午很少发生。降雹时间5~10分钟,长则几时分
钟, 大小似珠粒,平均直径5毫米。胡庄乡——城关镇——沙窝乡、刘楼乡——王店
乡为冰雹多发地区, 机遇较多,强度也较大,一般5~10年一遇。造成较大危害的冰
雹只有在部分地区10年以上一遇。

东明县雹灾年表
┏━━┯━━━━━━━━━━━━━━━━━━━━━━━━━━━━━━━━━┯━━━┯━━┓
┃ 年 │ 灾情摘录 │成灾季│灾情┃
┃ 度 │ │节 │程度┃
┠──┼─────────────────────────────────┼───┼──┨
┃1707│县南20里外,麦尽伤,树叶尽落如冬。 │ 夏 │ 重 ┃
┠──┼─────────────────────────────────┼───┼──┨
┃1874│夏,大雨雹。 │ 夏 │ 轻 ┃
┠──┼─────────────────────────────────┼───┼──┨
┃1896│秋,雨雹。 │ 秋 │ 轻 ┃
┠──┼─────────────────────────────────┼───┼──┨
┃1933│6月1日15时,黑云自东南来,刹那间风雨、冰雹大作,大者如枣小者如豆,│ 夏 │ 重 ┃
┃ │历时一刻有余。城东郭斌一带最严重,麦子多被打坏。 │ │ ┃
┠──┼─────────────────────────────────┼───┼──┨
┃1952│6月上旬降雹,最大直径2.5厘米、打碎房瓦、作物不同程度减产。 │ 夏 │ ┃
┠──┼─────────────────────────────────┼───┼──┨
┃1956│5月29日17~18时降雹,平均0.9克,且有中雨,农作物不同程度减产。 │ 夏 │ ┃
┠──┼─────────────────────────────────┼───┼──┨
┃1960│5月6日降雹,平均直径0.9厘米,积深6寸。 │ 夏 │ 重 ┃
┠──┼─────────────────────────────────┼───┼──┨
┃1964│8月6日夜,降雹,中雨。 │ 秋 │ 轻 ┃
┠──┼─────────────────────────────────┼───┼──┨
┃1969│5月28日夜降雹,平均直径0.9厘米,重2克。 │ │ ┃
┠──┼─────────────────────────────────┼───┼──┨
┃1972│6月4日降雹10分钟,最大直径1厘米。 │ │ ┃
┠──┼─────────────────────────────────┼───┼──┨
┃1973│7月22日15~18时降雹,且有大风和暴雨,最大直径30~40厘米,房屋倒塌数 │ 夏 │ 重 ┃
┃ │间,作物受害。 │ │ ┃
┠──┼─────────────────────────────────┼───┼──┨
┃1977│4月14日降雹,7月15日下午降雹,最大直径20厘米,重1.9公斤,伴有大风 │ │ ┃
┃ │雨。 │ │ ┃
┠──┼─────────────────────────────────┼───┼──┨
┃1980│7月3日晚19时左右,从焦园公社的于楼、张营、南王庄、直到王店公社的河│ │ ┃
┃ │西滩区受灾,面积5.16万亩,绝收面积1.2万亩。 │ │ ┃
┗━━┷━━━━━━━━━━━━━━━━━━━━━━━━━━━━━━━━━┷━━━┷━━┛

五、雨淞、雾淞
雨淞、雾淞,群众称为冰凌、树挂。1950年以来,共出现雨淞5次,平均7年一遇。
1959年以来, 共出现雾淞12次,平均2.9年一遇。雨淞、雾淞出现时间多在12月至翌
年3月初。

东明县雨淞、雾淞年表
┏━━━┯━━━━━━━━━━━━━━━━━━━━━━━━━━━━━━━━━━━━━━━┓
┃ 年度 │ 灾情摘录 ┃
┠───┼───────────────────────────────────────┨
┃ 1950 │12月,雨淞,最大直径30mm,影响交通,压折树枝。 ┃
┠───┼───────────────────────────────────────┨
┃ 1959 │雾淞 ┃
┠───┼───────────────────────────────────────┨
┃ 1963 │雾松长达5天。 ┃
┠───┼───────────────────────────────────────┨
┃ 1965 │1月24日雾淞,连续4小时多。 ┃
┠───┼───────────────────────────────────────┨
┃ 1966 │雾淞 ┃
┠───┼───────────────────────────────────────┨
┃ 1967 │1月27日夜到1月28日12时15分,雨淞。 ┃
┠───┼───────────────────────────────────────┨
┃ 1970 │雨淞长达6天,压折树枝,影响电讯、广播。 ┃
┠───┼───────────────────────────────────────┨
┃ 1973 │1月22日17时20分到1月23日16时雨淞,压折树枝,影响电讯、广播。 ┃
┠───┼───────────────────────────────────────┨
┃ 1979 │2月21日15时4分到2月24日14时,雨淞长达70小时以上,压断电话线、广播线、电线多 ┃
┃ │处,折断树枝、中断交通。 ┃
┠───┼───────────────────────────────────────┨
┃1971至│雾淞 ┃
┃1976 │ ┃
┠───┼───────────────────────────────────────┨
┃1979至│雪淞 ┃
┃1980 │ ┃
┗━━━┷━━━━━━━━━━━━━━━━━━━━━━━━━━━━━━━━━━━━━━━┛

六、干热风
干热风俗称“火风”、“旱风”,本县集中出现在5月中旬和6月上旬,轻干热风
为10年8遇, 部分地区出现机遇较大,如张寨乡、沙窝乡的堤外沙滩地;马头、三春、
小井、 大屯、焦园、王店等乡受干热风危害程度较为严重,平均每年8天。重干热风
为2年一遇、 平均每年19天,多发生在6月上旬。干热风一次一般持续2天左右,最长
可达4~6天,而且常常连续发生,轻重交替出现。
七、虫害
东明历史上,虫灾频繁,受害极大。自1296~1949年,仅蝻蝗灾害就发生50余次,
蝗虫重灾年份,多是“居民死亡参半,四境荒凉,蓬蒿满目”。
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虫灾防治,设立植保机构,组织、指导群众做好虫害的防
治。虫害虽有发生,灾害程度则大为减轻,有些虫害还得到了基本控制。

东明县虫灾年表
┏━━┯━━━━━━━━━━━━━━━━━━━━━━━━━━━━━━━━━━━━━━━━┓
┃年度│ 灾情摘录 ┃
┠──┼────────────────────────────────────────┨
┃1296│六月蝗,八月旱蝗。 ┃
┠──┼────────────────────────────────────────┨
┃1308│三年旱蝗,民饥治并赈之。 ┃
┠──┼────────────────────────────────────────┨
┃1329│旱蝗 ┃
┠──┼────────────────────────────────────────┨
┃1330│旱蝗 ┃
┠──┼────────────────────────────────────────┨
┃1337│迨八年蝗 ┃
┠──┼────────────────────────────────────────┨
┃1348│旱蝗 ┃
┠──┼────────────────────────────────────────┨
┃1352│水,旱蝗,大饥 ┃
┠──┼────────────────────────────────────────┨
┃1356│旱蝗 ┃
┠──┼────────────────────────────────────────┨
┃1367│旱蝗 ┃
┠──┼────────────────────────────────────────┨
┃1375│旱蝗 ┃
┠──┼────────────────────────────────────────┨
┃1431│境内蝗蝻伤稼,虽悉力捕痉,而日加烦。 ┃
┠──┼────────────────────────────────────────┨
┃1457│大蝗 ┃
┠──┼────────────────────────────────────────┨
┃1458│大蝗,即而抱草死臭不可近。 ┃
┠──┼────────────────────────────────────────┨
┃1530│秋蝗 ┃
┠──┼────────────────────────────────────────┨
┃1574│蝗 ┃
┠──┼────────────────────────────────────────┨
┃1605│大旱蝗 ┃
┠──┼────────────────────────────────────────┨
┃1607│飞蝗自东北来,障天避日,经过廿余日不尽。有落下者,遗种其地,后蝗蝻复生。 ┃
┠──┼────────────────────────────────────────┨
┃1608│大蝗,后豆虫遍地。 ┃
┠──┼────────────────────────────────────────┨
┃1610│大蝗 ┃
┠──┼────────────────────────────────────────┨
┃1612│河南、山东均有大蝗,距县境不远忽有乌鸦数万只迎食之,遂不入境。 ┃
┠──┼────────────────────────────────────────┨
┃1620│旱蝗 ┃
┠──┼────────────────────────────────────────┨
┃1625│春大旱,四月始雨,秋禾甫起,飞蝗大至,啮禾稼。 ┃
┠──┼────────────────────────────────────────┨
┃1631│遍野蝻崇复作,二麦俱尽,居民死亡参半,四境荒凉,蓬蒿满目。 ┃
┠──┼────────────────────────────────────────┨
┃1632│二麦吐花,蝻复生,过迤北食麦无遗。后遇黑蜂攫蝻而食,三日蝻尽。 ┃
┠──┼────────────────────────────────────────┨
┃1667│秋蝗 ┃
┠──┼────────────────────────────────────────┨
┃1672│夏,蝗飞蔽日,秋初晚禾茂,蝻子复生。 ┃
┠──┼────────────────────────────────────────┨
┃1740│蝗 ┃
┠──┼────────────────────────────────────────┨
┃1752│飞蝗遍野 ┃
┠──┼────────────────────────────────────────┨
┃1814│春岁大歉,夏复飞蝗遍野。 ┃
┠──┼────────────────────────────────────────┨
┃1838│蝗蝻遍野,值大雨,为虾、蛙食之,竟不为灾。 ┃
┠──┼────────────────────────────────────────┨
┃1863│夏,飞蝗过境,遗蝻遍野,三年不绝。 ┃
┠──┼────────────────────────────────────────┨
┃1914│夏,旱蝗,秋禾不登。 ┃
┠──┼────────────────────────────────────────┨
┃1928│5月间,全县飞蝗成灾,田禾被食过半,继而出现蝻蝗。绵延遍野,挖沟驱逐不能制止,所 ┃
┃ │有高粱、谷禾、玉米等都被吃尽,四、五、六区尤为严重。 ┃
┠──┼────────────────────────────────────────┨
┃1932│7月间,六区东部发生蝗蝻,逐渐蔓延全区,造成灾害。 ┃
┠──┼────────────────────────────────────────┨
┃1942│大旱蝗,庄稼绝收,农民逃荒要饭成群结队,饿死骨骸触目皆是。 ┃
┠──┼────────────────────────────────────────┨
┃1944│秋7月,飞蝗自南方来,遮蔽天日,势如狂风往来5昼夜不息,全县秋禾十伤八、九。 ┃
┠──┼────────────────────────────────────────┨
┃1952│全县受高粱蚜虫害面积11.5万亩,成灾7.3万亩。 ┃
┠──┼────────────────────────────────────────┨
┃1953│受虫灾面积6.5万亩,成灾5.4万亩。 ┃
┠──┼────────────────────────────────────────┨
┃1958│6月间,沿黄滩区和县南12个乡先后发生蝗灾,面积达22.9万亩。 ┃
┠──┼────────────────────────────────────────┨
┃1959│春旱,秋蝻丛生,姚头出现每平方丈万头以上高密度,为防害和起飞,在南朱口建临时机 ┃
┃ │场,第一次用飞机治蝗,飞机治蝗29万亩,地面治蝗28万亩。 ┃
┠──┼────────────────────────────────────────┨
┃1960│蝗虫万灾58万亩,在刘楼村东建临时飞机场,用飞机治蝗45万亩,地面治蝗13万亩。 ┃
┠──┼────────────────────────────────────────┨
┃1961│受虫灾面积达24.6万亩,成灾24.6万亩。在刘楼南建临时机场,用飞机防治20万亩。 ┃
┠──┼────────────────────────────────────────┨
┃1963│受虫灾面积7.2万亩,成灾3.8万亩。 ┃
┠──┼────────────────────────────────────────┨
┃1964│受虫灾面积4.1万亩,成灾2.8万亩。 ┃
┠──┼────────────────────────────────────────┨
┃1965│蝗虫成灾,三春公社大岗、大营,向阳公社庄寨,刘楼公社白庙等地,均出现万头以上高密┃
┃ │度。 ┃
┠──┼────────────────────────────────────────┨
┃1974│受虫灾面积4万亩。 ┃
┠──┼────────────────────────────────────────┨
┃1975│受三代粘虫灾害5万亩。 ┃
┠──┼────────────────────────────────────────┨
┃1976│黄河滩区受小地老虎灾害4.25万亩。 ┃
┠──┼────────────────────────────────────────┨
┃1978│全县受飞蛾虫灾面积12万亩,成灾2万亩。秋,长兴、焦元、沙窝公社河西滩区蝗虫发生10 ┃
┃ │万亩,由长垣县飞机代治。 ┃
┠──┼────────────────────────────────────────┨
┃1979│受虫灾面积1万亩。夏,长兴、焦元、沙窝公社河西滩区,蝗虫发生8.3万亩,由长垣县飞机┃
┃ │代治。 ┃
┠──┼────────────────────────────────────────┨
┃1980│全县大豆受造桥虫灾面积31.7万亩,成灾29.7万亩。夏,河西滩区发生蝗虫,出现万头以上┃
┃ │高密度,县在冯口村东建立永久机场,开展机治,当年防治27万亩。 ┃
┠──┼────────────────────────────────────────┨
┃1981│全县受麦蜘蛛,蛴螬虫灾25.3万亩,绝产0.4万亩。 ┃
┠──┼────────────────────────────────────────┨
┃1983│全县受棉红蜘蛛虫灾3万亩,棉花被害,全部落叶。秋,黄河西与长垣县交界地,蝗蝻复 ┃
┃ │生,密度第平方丈100头以上,因长垣县机治,求其代治11.5万亩。 ┃
┠──┼────────────────────────────────────────┨
┃1984│滩区发生蝻蝗15.6万亩,飞机防治,未成灾,全县受豆虫、附牙虫灾30万亩。 ┃
┠──┼────────────────────────────────────────┨
┃1985│滩区受蝗虫灾害2.1万亩。 ┃
┗━━┷━━━━━━━━━━━━━━━━━━━━━━━━━━━━━━━━━━━━━━━━┛

八、地震
东明地处聊城——兰考断裂带的中南部, 为地震多发地带。建国后,国家列为7
度设防区。 自1654年至1985年的331年间,有记录的地震就发生过9次,其中最大的
有2次,分别在1937年8月1日4时35分和1983年11月7日5时10分。

东明县震灾年表
┏━━┯━━━━━━━━━━━━━━━━━━━━━━━━━━━━━━━━━━━━━━━━┓
┃年度│ 震情记录 ┃
┠──┼────────────────────────────────────────┨
┃1654│7月14日发生地震。 ┃
┠──┼────────────────────────────────────────┨
┃1668│7月25日地震,房屋有倾颓。 ┃
┠──┼────────────────────────────────────────┨
┃1695│5月18日戍时地震。 ┃
┠──┼────────────────────────────────────────┨
┃1830│6月12日地震,屋宇动摇,后屡震至8月13日。 ┃
┠──┼────────────────────────────────────────┨
┃1937│8月1日4时35分发生7级地震。震前有声自东北方向来,震动房屋多倒向南方,地面出现裂 ┃
┃ │缝,陷落无数泉眼,其中有出黑水者,河流波涛异常汹涌。死亡1569人,死伤牲畜2387头,┃
┃ │倒毁房屋116763间。 ┃
┠──┼────────────────────────────────────────┨
┃1966│河北邢台地震影响东明,震级6.7级。震中烈度9度。 ┃
┠──┼────────────────────────────────────────┨
┃1976│晨3时45分地震、系唐山地震有感。 ┃
┠──┼────────────────────────────────────────┨
┃1982│7月28日地震,东明集为Ml4.2级。 ┃
┃ │8月25日地震、龙山集为mL2.0级。 ┃
┠──┼────────────────────────────────────────┨
┃1983│11月7日凌晨5时9分45秒,东明、菏泽交界处发生5.9级地震。胡庄、陆圈、大屯、东明集、┃
┃ │鱼沃、海头、五营、城关、临河店、武胜10个乡镇为重灾区。倒塌房屋20943间。严重危险 ┃
┃ │房子73563间,轻度损伤129093间、亡16人、重伤127人,大牲畜死亡129头,损坏桥梁318 ┃
┃ │座,涵洞16座,闸57座,机井639眼,扬水站29处,窑70座(其中大窑8座),损坏农具 ┃
┃ │14720件,家具11080件,商品19874件,粮食、面粉180741公斤,经济损失10425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