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1&rec=6&run=13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隅,缘黄河北流之势,当豫鲁两省之交,东邻菏泽、曹县,
南连兰考, 西与长垣接壤,北同濮阳搭界。面积1369.8平方公里。人口61。7万,汉
族为主,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4000余人。1989年,全县共有929个自然村,分设3镇19
乡,耕地面积103.72万亩。

本县全境系黄河冲积平原,平畴百里,一望无垠。地形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
海拔为54.5~66.5米。黄河沿县境西部,南北流向,折而向东,流经县境62公里;河
床普遍高出黄堤背河地面3米左右,故有“悬河”之称。人工排水河道如东鱼河西支、
东鱼河北支、 洙赵新河等,均源于本县,注入南四湖。因此,全境除黄河滩区251平
方公里为黄河流域外,其余属淮河流域。
本县属北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一年四季温差特别明显。春天温和干燥,风多雨
少;夏季炎热潮湿,雨多温高;秋季天高气爽,昼热夜凉;冬季寒冷多风,时降瑞雪。
1月份最冷,最低气温为-15℃;7月份最热,最高气温为38.8℃;年平均气温13.7℃。
日照5月份最多, 为262小时;11月最少,为180小时;年平均日照2587小时。年降水
量630毫米左右;无霜期最长242天,最短192天,平均为215天。这样的气候,适宜小
麦、玉米、高粱、大豆、花生、棉花、瓜果、林木等温带植物生长。

东明县位居中原,濒临黄河,历史悠久,开发较早,仅县境东部,就有原始社会
遗址十处之多。如窦堌堆文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刀;荆台集文化遗址出
土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骨器、石器等。这些历史文物,充分说明远在四、五千年
前的氏族社会,已经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定居生活,繁衍生息。
本县建置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始称东昏,公元9年改为东明。此后,在
历史的长河中,曾经三置两废,一次大迁徙。东明县原在今兰考县境内,金兴定二年
(1218年),才迁至今天的县境内。县治所在地也曾几度变迁,明弘治三年(1490年),
才设治于今天的县城城址。新中国成立前,东明县属河北(直隶)省;建国初期,划
归平原省;平原省撤销后,隶河南省;1963年,始由山东省管辖。
本县钟灵毓秀,人物辈出。庄周曾为吏于漆园,徐子尝献计于外黄。白云洞系张
良辟谷之所,济阳宫乃刘秀诞生之处。陈平之智,功在社稷;吴祐之贤,惠及黎元。
卞望之一门刚烈,徐世勣三朝元戎。理财专家,唐刘晏名传百代;起义领袖,齐黄巢
光照千秋。以手划地,张齐贤马前献策;将身受杖,石拱辰朝廷直谏。……至若当代
亚州巨人穆铁柱,武林奇葩张玉萍,更是饮誉中外,国之瑰宝。
本县人民勤劳机智,坦率质朴,临危不惧,见义勇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
里曾经是唐末农民起义的策源地;太平军、义和团又曾在这里安营扎寨,英勇战斗;
辛亥革命时期河南民军总指挥王梦兰,也是东明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全
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奴役和压迫,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
不挠的斗争。 1929年8月,夏营、五营一带就建立了中共支部。1932年,中共领导了
威震黄河两岸的盐民大暴动。1938年10月,诞生了中共东明县委。在抗日战争期间,
党同各界人士建立了牢固的统一战线,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抗日武装,同仇
敌忾,粉碎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扫荡”,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在解放
战争中,党领导人民参军参战,拥军支前,配合主力部队多次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猖
狂进攻,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凯歌,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为解放全中国付出
了巨大代价,做出了应有贡献。

建国前,东明县水、旱、虫灾频仍,兵燹战祸连绵,加之地主剥削,官府压榨,
以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生产凋敝,市场萧条。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仅5313.5万
公斤,人均占有粮152公斤。工农业总产值2482.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仅27.2万元。
建国40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东明的各项事业注入了无限生机,使得
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成就辉煌。
农林业。建国后,东明人民通过育林封沙,灌淤改土,兴修水利,改进良种,使
农业生产逐步发展。1977年,粮食总产8731.5万公斤,农业产值达5909万元。中共十
一界三中全会后,本县率先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落实农村经济政策,调整内部结构,
改变生产条件, 使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 生产逐年发展。 1989年, 粮食总产达
27485.5万公斤,是1949年的5倍。人均年占有粮449.5公斤,是1949年的2.9倍,农业
总产值27899万元,是1949年的11.3倍,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前的4.7倍。1979年以
来,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6939.5万公斤,棉花10893.5万公斤, 油料3114万公斤;
大豆交售量居全省首位。
植树造林,在东明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有计划、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是从1962年
开始的。此后,全县人民齐动手,沙地栽杨,洼地栽柳,沙凸地栽刺槐,并实行“农
田林网化,农林间作化,河渠、道路林带化”,使林业生产迅速发展。1989年,全县
林地面积达26.6万亩,农田林网67.7万亩,粮桐间作64.4万亩,四旁植树2009万株,
林木覆盖率达20%。林业年产值由1949年的43万元,增长到1115万元。果林面积5.1万
亩,产果3368吨。全县基本实现了沟、渠、路、村全面绿化和农田林网化。本县林业
曾多次受到林业部的奖励,并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的称号。
现在县内已初步建成小麦、大豆、棉花、瓜果、桐木、黄牛、青山羊生产基地。
大豆、西瓜、桐木、青山羊等,已成为本县特产。
水利。东明县西滨黄河,地下水位又浅,因而水利资源丰富。1952年土改结束,
就开始了水利建设。 中间几经曲折,至1989年,共开挖大型人工河道5条,修建引黄
工程3处, 开挖沟渠25917条,年引黄量4.1亿立方米,机井配套1851眼,初步建立起
遍布全县、具有实效的排灌系统,有效灌溉面积60余万亩,大大减轻了旱、涝、渍、
碱、洪五大灾害的侵袭。
利用黄河水放淤改土,是东明史无前例的创举。至1989年,全县淤改面积达47.3
万亩。淤改后的土壤中,有机质、含氮量、速效钾均成倍增加,使得往日的沙碱涝洼,
瘠薄不收之地,如今成了“粮食囤”。
工业。本县一直坚持围绕开发利用本地资源、重点抓好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原
则,通过引进联合,不断扩大工业规模。1985年以来,全县工业建设投资7000万元,
相当于建国后35年总投资的7倍。 1989年,工业总产值也由1949年的27.2万元,增长
到22484万元;实现税利2248万元。1989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245家。基本形成了石
油化工、纺织造纸、农副产品加工、建材、机械电器、出口创汇等工业体系,县地毯
厂、县服装厂、县家具总厂还成为省先进企业。已经建成的天然气化工厂,年产碳铵
6万吨、 炭黑4500吨。县家具总厂产品在全国22省、市家具评选中,获优秀产品一等
奖;鲁光牌B型写字台获省优秀产品称号。该厂人造柚木胶合板生产规模居全国之首。
县地毯厂生产的160道仿波斯地毯和县服装厂生产的童装, 双获全国轻工产品出口创
汇金龙腾飞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张寨乡的结晶硅厂,产品远销日本等国,荣获
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飞龙奖”;菜园集乡植物胶厂生产的田菁胶粉获中科院科技
进步一等奖;五营乡硅酸盐制品厂生产的灰砂砖,填补了省内建材工业的空白。
交通运输。本县现有沥青路面的公路干线三条,即兖(州)兰(考)、梁(山)
兰(考)、高(村)兰(考),南北穿越县境中部与陇海铁路沟通。1989年,全县有
载重汽车312辆,年运货量27.3万吨。周转量2314.3万吨/公里。县内各乡镇之间,有
沥青公路10条,全长157.42公里。
亚洲第一长桥——长东黄河铁路大桥。 于1985年建成通车, 从此,新(乡)石
(臼所)铁路横穿全境,西连京广线,东接京沪线,大大改变了东明县僻处一隅、交
通闭塞的状况。
文教、卫生、科技。197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教事业,仅教育投资
即达5736万元, 1989年,全县有普通中学30所,农业中学2所,教师进修学校、职工
中专各一所, 在校学生22874名;小学470所,在校学生95116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8%。近年来通过校舍和设备更新,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彻底杜绝了那种“破房子、
土台子、泥孩子”的不景气现象。
1949年, 全县只有1所6个医务人员的医院,到1989年,全县有县级医院4所、县
分院3所,乡镇医院18所,共有病床770张,专业医务人员1298人,卫生医疗条件显著
改善。
1989年, 全县有专业科技人员9330人、农民技术员833名、科技带头户8507户。
1978年以来, 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6项。其中5项获省以上科研成果奖,33项获地厅级
科技成果奖。
本县的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也有长足的发展,使城乡人民的文娱体育生
活不断丰富多彩。
城乡建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1983年以来,县城拓宽改
造主街道17条。 城区面积扩大到7.7平方公里,是建国前的8.6倍。新建住房135万平
方米,水电暖配套逐步完善。城内还新建了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电视转播台、广播
电台、电影院、百货大楼、体育馆等一大批公共设施,从而将全县人民物质、文化生
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也大为改观。土墙草屋已被青砖瓦舍所
代替,玻璃窗、水泥地、高门阶、天花板,已非城市居民所独享。

看现在,成就辉煌;望将来,前景灿烂。
东明县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丰富,为发展农业
奠定了基础;而地处中原油田腹地,原油及天然气源源不断,又为发展工业提供了方
便。目前,一个以发展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
业为重点的适合本地特点的经济结构,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东明县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战争年代,他们出生入死,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
困难时期,他们战天斗地,战胜了各种灾害。如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征途
中,他们就更能焕发出昂扬的革命热情和奋发的战斗精神,向着宏伟的“四化”目标
奋进。
东明县各行各业,人才济济。大专毕业生越来越多,科技人员日见增加,他们的
力量不能低估,他们的作用必须发挥。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有了千万个知识分子和
科技人员,东明就一定能加速各项事业的建设。
可以预期,一个经济发达,文明昌盛、人均收入多,为国贡献大的东明,必将以
新的面貌和姿态出现在鲁西南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