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古近代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1&rec=314&run=13

传 记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思想
家和文学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人们把老子和他合称为“老庄”。
他曾当过漆园(今东明东裕州屯)吏,没干多久,就归隐了。他家里很穷,曾向
人借过米,有时靠织草鞋为生。他轻视高官厚禄,只图逍遥自在。楚威王派使臣带了
千金重礼,聘他为相,他却说:“我宁可在污秽的小河中自得其乐,也不愿受国君的
约束。”他对一切都抱无所谓的态度。相传他的妻子死了,他并不悲伤,反而坐在尸
体旁边,敲着瓦盆,唱了起来,表示旷达。庄子无书不读,学问渊博。著有《庄子》
33篇, 其中“内篇”7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外篇”和“杂篇”可能是其弟或庄子
学派的其他人所写。《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一。
庄子思想的一个特点,是把世界上的事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在他看来,生死、寿
夭、是非、祸福等,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的。他抹杀了一切对立事物的界限,完全陷
入了相对主义。他对现实非常不满,反对一切文化知识的进步,甚至希望回复到和禽
兽同群共居的人类远古社会。他的思想反映了当时一些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绝望厌世情
绪。
庄子思想中包含着许多消极因素,但是他的文章却写得非常出色。想象丰富,构
思巧妙, 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 在艺术上成就很高。鲁迅曾赞扬他的文章说: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说:“一般的
散记文学,应该推他为鼻祖。”我国后世的许多文学家,都受他的影响。
庄子的后代一直定居在东明县北菜园集乡的庄寨村,那理至今还有庄子墓、庄子
观等古迹。
卞 壸 (281—328年)字望之,济阳冤句(今东明)人,晋代政治家。
卞壸出生在一个大官僚家庭。祖父卞统,曾任琅玡内史。父亲卞粹,字玄仁,兄
弟六人并登宰府,有“卞氏六龙,玄仁无双”之誉。在父辈的熏陶下,卞壸自幼即刻
苦读书,博览群籍,名声颇著,有大器之目。
318年, 晋元帝即位建康,史称东晋。卞壸被任命为从事中郎,负责官员的选拔
升迁,深为元帝宠信。后历官太子中庶子、敬骑常侍、太子詹事、御史中丞,均能尽
心尽责, 受到皇室尊重。323年,明帝立,卞壸升为吏部尚书。次年,以讨叛将王敦
功, 卞壸被封为建兴县公;不久,又升为领军将军。325年,明帝去世时,卞壸任宰
相,与司徒王导同受顾命,辅佐幼主成帝执掌朝政,并被加封为尚书令。
卞壸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敢于仗义执言。在成帝即位举行庆典那天,元老
重臣王导因病没来参加,卞壸在朝廷上严肃地说:“王公岂社稷之臣也!大行在殡,
嗣皇未立,宁人臣辞疾之时!”王导听说后,连忙带病坐着车赶来了。一次,皇太后
任命乐谟为郡中正,庾怡为廷尉评,可是他俩都仗着庾亮这个后台,强调父母身体不
好,拒不赴任。卞壸十分气愤,不顾庾亮情面立即上本,奏称“不得以私害公,绝其
表疏。”乐、庾二人只好乖乖地上任去了。此后,凡朝廷有命。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延,
就形成了一种制度。王导与庾亮合不来,庾亮掌权,王导就经常不上朝。一次王导称
病不朝,却私下里为车骑军郗鉴送行。卞壸得知,毫不顾忌王导的权势和情面,上奏
王导“亏法从私,无大臣之节”。卞壸发现几个御史中丞玩忽职守,阿谀奉迎,便上
书皇帝将其免官。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但卞壸的刚正不阿却使举朝震惊,使举朝大臣
对国法朝纲,不敢胡作非为。
327年, 庾亮当权,要出兵征讨历阳镇将苏峻。卞壸力争,认为一旦征讨失利,
将危及朝廷,切不可草率用事。庾亮不听,果惨败而归。苏峻趁机进攻京城建康,以
实现其篡权目的。皇帝命卞壸都督中外诸军事,率兵保卫京城。卞壸情知无法抵挡,
作好随时以死报国的准备。经过几次血战,兵马死伤无数,仍遏阻不了苏峻的凶猛攻
势。最后,卞壸率领散兵及左右官吏数百人,仍然奋力拚搏,直到战死。死时,年仅
40岁。他的两个儿子卞盼、卞盱,也随父拼杀,相继牺牲。
329年, 平南将军温峤和征西大将军陶侃,击破苏峻。晋成帝赠卞壸侍中骠骑将
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忠贞”,祀以太牢。
李 勣 (594—669) 唐初大将,曹州离狐(今东明)人。本姓徐,名世勣,
字懋功。唐赠以国姓“李”,因避李世民讳,名勣。
隋大业末,李勣跟随翟让在瓦岗寨起义,后为瓦岗军驻守黎阳(今河南浚县),
保卫粮仓。这段时间内,他曾经开仓济贫,很得民心,因而得兵20万。他从中发现了
魏征、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等贤才,引入瓦岗。后来这些人都为建立唐朝立下了
功勋。
隋将杨玄感失败后,其部将李密投奔瓦岗。李勣与王伯当劝翟让让权于李密,李
密称魏公。这段时间内,在瓦岗军打败隋将王世充、击败张须陀的战斗中,李勣都发
挥了重要作用。后李密挑起内讧,杀死翟让,李勣也被砍伤。瓦岗军失败后,李密归
唐。李勣将原来掌握的户口、土地登记谱,通过李密交给李渊,被任命为黎州总管。
619年,窦建德攻破黎阳,李勣被俘。620年,李勣趁机逃脱,跟着李世民破王世充、
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战功卓著。太宗即位,任李勣为并州(今山西太原)都
督。 629年(贞观三年),李勣又担任通漠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击灭东突厥,封英
国公。他常驻并州16年,使突厥不敢南侵。李世民曾称赞他说:“隋炀不选拔人才守
卫边防,却劳民伤财修筑长城。现在我重用了李勣,使突厥不敢南来牧马,作用大大
超过长城啊!”
李勣与单雄信的关系很好。瓦岗失败后,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后被李世民俘虏,
要求归唐,李世民信不过他,要杀他。李勣劝说李世民不要杀掉单雄信,并愿放弃自
已的官爵以赎单的死罪,李世民不许。单雄信不了解李勣的苦心,反骂他。单被杀后,
李勣收养了他的妻子老小。
李勣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很受李世民的重视和信任。一次,李勣得了急病,医生
说用胡须可以治好,李世民就将自已的胡须剪下来和药。病好后,李勣感激涕零,甚
至“顿首流血”。李世民经常说可以把重大事托给李勣,象汉武帝信任霍光那样。李
世民病危时,果然把李勣作为顾命大臣之一。
李勣智谋深广,通晓兵法。在用兵时,很会算计,临敌应变,深合机宜。他还善
于听取别人意见,每听到一条有价值的意见,往往赞不绝口。打了胜仗,他总是把功
劳推给下边,把金帛都赏给部属,自己没有一点私贮。因而部下都愿意为他拚命效力,
每战多捷。后来戏剧舞台上把他塑造成一个摇鹅毛扇的人物,不是没有根据的。
高宗立,授李勣尚书左仆射,进位司空。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他以元老重臣持
赞成态度。666年(乾封元年),李勣统众东侵高丽。668年(总章元年),与薛仁贵
攻克平壤,占领高丽全境。
李勣死后, 高宗辍朝七日, 并亲率太子、百官为李勣举哀。史书记载,李勣的
“生荣死哀之概, 房(玄龄) 、杜(如晦)亦莫能望也。”现在陕西礼泉县的昭陵
(李世民墓)文物陈列所,就设在李勣墓地。
刘 晏 (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唐代著名理财家。自
幼天资颖悟,7岁即举为“神童”。唐玄宗召见后,大为赞赏,任命他为秘书省正字。
从此,他利用职务的方便,博览群书。这对于他以后的施政和改革,都有重要的影响。
727年(开元十五年) ,玄宗登勤政楼看百戏表演,刘晏也应诏作陪。玄宗一见
刘晏,风趣地问:“卿为正字,正得几字?”刘晏应声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朋字
未正。”(按;古代的朋字是歪着写的)这时,艺人正表演顶竿,高高的竿顶有一盛
装小儿在表演歌舞。有位妃子便让刘晏以此为题吟诗。刘晏张口自来:“楼前百戏竞
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得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玄宗与贵妃们听了交
口称赞,玄宗还特地赏给他象牙笏和黄文袍。
《三字经》中提到:“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
可见刘晏在历史上是颇有名气的。
762年(宝应元年)4月,刘晏升任户部侍郎兼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开始掌握
唐王朝中央的财政大权。翌年正月,又升为吏部尚书同中书平章事,仍兼度支等使,
成为兼管财政的宰相。
在唐王朝千疮百孔,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刘晏出任宰相管理财政,谈何容易!
他首先遇到的是粮荒问题。 由于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的破坏,加之漕运阻塞,京都长
安及关中地区每年要缺粮上百万石,甚至出现“官厨无兼时之积,禁军乏食”的局面。
粮价暴涨,每斗米高达千五百钱,有时竟斗钱斗米。刘晏为此日夜焦虑,最后果断提
出疏浚河道,南粮北调的宏伟计划。
764年(广德二年) 三月,刘晏首先率人勘察了由江淮到京师的河道,然后组织
人力逐段疏浚河道。与此同时,他还建船场重价打造每船可装米千石的大船两千艘。
为加快运粮速度,他把过去长期沿用的直运法改为段运法。即:在河道的几个衔接处
设转运站,船工由征调改为出钱雇募,使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分
段运输。这样大大提高了漕运效率,杜绝了翻船事故。当第一批粮食从江淮运到长安
时,代宗皇帝欣喜万分,专门组成乐队,钟鼓齐鸣,到东渭桥迎接;还派特使转达旨
意,盛赞刘晏:“你真是我的萧何啊!”
漕运改革后, 一年可运40万石粮食到长安,多时一年可运110万石,不仅解决了
关中地区粮荒,面且还有所储备。
唐初,实行食盐自由贩卖,不收盐税,盐商获利很大。开元年间开始收盐税,盐
价便逐渐升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财政陷入困境,为筹措军费,实行食盐由国
家专卖。官府大幅度提高盐价。天宝年间,食盐每斗10钱,到代宗时每斗升至110钱。
贪官污吏还抓夫抓差无偿运盐,甚至在盐中掺泥土硬性推销,勒索百姓,中饱私囊。
人民怨声载道,恨透食盐专卖。同时,政府盐务机构庞大,开支惊人,财政所得无几。
刘晏有见于此,决心革除盐政上的弊端,减轻百姓的负担。
766年(永泰二年),刘晏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兼都畿,河南、淮南、江南、湖南、
荆南、山南东道盐铁使,雷厉风行地实行盐政改革。首先,他大力精简官府盐务机构;
接着打破食盐专卖,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实行国家统一征收盐
税,由商人自由贩运的办法;为防止盐商哄抬盐价,在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以平稳食
盐价格。这样一改,大批盐吏被精简,对百姓的勒索被解除,盐价下跌,万民称便,
国家的盐利收入也激增。
刘晏主持全国财政,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灾荒不断,粮价暴涨。为平稳物价,赈济
灾荒,他把消耗性的赈灾,改变为以经济手段管理常平仓。当农业丰收,粮价下跌时,
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存入常平仓,以免谷贱伤农;当荒年或青黄不接,粮
价上涨时,又将常平仓的存粮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这样,即使百姓受益,达到了
救灾的目的,又平稳了粮价,国家获利。
刘晏理财,十分重视经济信息和商业情报。他以各地的巡院为基地,创建了全国
性的经济信息网,并招聘一些精明能干的人,掌握物价变动信息,通过驿站上报朝廷。
史书上说:“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目即至。”由于物价信息传递快,
便于及早采取调剂措施。哪里遇到灾荒,也可以据情减税、免税或发放赈银。
史书上称刘晏“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也就是说,他懂得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
前提在于发展生产,安定人民的生活。所以说,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大大改善了安
史之乱后财政紊乱的壮况。在近20年中,不仅使唐王朝的年收入由60万缗增加到1200
万缗,而且使国家的户口由230万户增加到380万户。
刘晏的品德和作风,也是值得称道的。为官期间,他“质明视事,至夜分止,虽
休浣(假日)不废。事无闲剧,即日剖决无留。所居修行里,粗朴庳陋,饮食俭狭,
室无媵婢。“他管财政20年,死后抄家时”唯杂书两乘,米麦数斛“而已。这样廉洁
的官员,在封建社会是少见的。
刘晏为相时,曾秉公处死过奸相元载。德宗即位后,元载的党羽杨炎很得宠幸,
不久即位居宰相。杨炎挟刘晏之私仇,在德宗面前极尽桃拨之能事,并伙同荆南节度
使庚准, 捏造刘晏造反。昏庸的德宗完全听信了杨炎等人的诬告,于780年农七月,
派宦官赐刘晏自尽。刘晏的家属都被流放到江南。忠心耿耿为唐王朝理财、功勋卓著
的大经济改革家刘晏,就这样含冤死去。
黄巢 (? —884年) 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东明东南部)人,
盐贩出身。有才华,但屡试不第;善骑射,爱扶危济困。年轻时就怀着变革现实的伟
大抱负和强烈的造反精神。他所写的千古名篇《题菊花》和《赋菊》,就充分反映他
的理想和信念。
黄巢和唐末另一名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本来是贩盐的伙伴。874年(乾符元年)
十二月,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率众3000人,首先在长垣
起义,并且很快攻下曹州,声威大震。翌年二月,黄巢在冤句起兵响应。几个月里,
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 横扫千里,所向披靡。唐军一触即溃,一逃再逃。876年,起
义军兵临蕲州城下。朝廷一看用武力难以扑灭起义军,就玩起招安的把戏。
唐德宗在宰相王铎的劝说下,派太监给王仙芝送了一个“左神策军押衙兼监察御
史”的委任状。王仙芝准备接受官职,投降朝廷。黄巢怒火万丈,一拳把王仙芝打得
鼻青眼肿。王仙芝遭到起义将士的强烈反对,只好拒绝招安。而黄巢看透了王仙芝的
嘴脸, 毅然与他决裂,自率两千多人打回山东。878年春,王仙芝在唐军的围攻和诱
降活动的促使下,再次动摇,军心涣散。唐军趁机突然发动袭击,王仙芝在安微黄梅
被围,兵败战死。
这时,黄巢已兵下毫州。王仙芝手下大将尚让率剩余兵马来投。从此,起义军便
以黄巢为统帅,大家一致拥护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自定年
号“王霸”。黄巢发布檄文,重申“均平”的政治主张,决心冲破唐王朝的封建统治,
为天下百姓均不平。从此,在“冲天”、“均平”的革命大旗下,起义军采取流动作
战的方式,打官府,杀豪绅,南征北战,节节胜利,揭开了唐朝农民起义的新篇章。
在流动作战中,黄巢采取了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策略。起义军先猛攻山东,又
回师河南。继而佯攻洛阳,待唐军集结洛阳一战时,又突然调转矛头,杀出河南,进
入安徽,渡过长江。然后,战江西,取浙江;开山凿路700里,挺进福建,攻克福州,
进军广东,拿下广州。真是马不停蹄,人不解甲,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一路上严惩
贪官污吏,镇压地主豪强,开仓济贫,分盐于民,深受广大百姓拥护。老百姓抬着米
酒、猪、羊慰问将士,青壮年纷纷加入起义军行列。在广州,黄巢发布檄文,揭露唐
朝官宦专政、官吏贪暴、纲纪败坏、科举失才等弊政,提出“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
赃者族”的政治主张,并表示要入关推翻唐朝统治。
879年10月,黄巢以义军百万都统的名义,发布文告,兴师北伐,矛头直指长安。
他们由广东进入广西、湖南,编造林筏,顺湘江直下潭州(今长沙),歼敌十万,又
进军江陵。北进时,受唐军阻拦,折回江南。然后沿江东下,经江西,过皖南,再从
采石矶渡江北上。大军所至,秋毫无犯。接着起义军渡过淮河,挺进中原,河南州县,
纷纷攻破。黄巢百万雄师在手,留守刘允章惊惶万状,率文武百官出城投降,洛阳城
不战而破。
攻占洛阳不久, 黄巢即挥师西进。881年(广明元年),“黄巢前锋将柴存入长
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数十人迎巢于灞上。巢乘金装肩舆,其徒皆披发,约以
红缯,衣锦绣,执兵以从。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民夹道聚观,尚让
历谕之曰:‘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881年1月16日(广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
元“金统”,以尚让、崔镠为宰相,并任命了其他官员。
黄巢建立大齐政权后,没有及时追击唐朝的败军,彻底扫荡反动势力,造成反动
势力重新集结的机会,加之起义军内部分裂,不坚定分子起义军大将朱温等叛变投唐,
同时唐僖宗又请沙陀贵族李克用协同镇压起义军,这样,就使得黄巢在长安不能支持
下去, 不得不退出长安,重返河南。在围攻陈州的300多天中,又消耗了大量有生力
量,贻误了许多战机。唐军趁机调兵遣将,朱温和李克用都来进攻起义军。起义军被
迫再退到山东,经曹州、兖州,到泰沂山区,一路上连遭追兵掩杀。黄巢最后在泰山
虎狼谷拔剑自刎,壮烈牺牲。
石 星 (?—1599) 字拱辰,号东泉,东明城内石家井(今解放街仁义胡同)
人。明嘉靖已未进士。他从政四十年,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给事中、大理
丞、太仆卿、右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
职。
1567年, (隆庆元年) ,穆宗刚即位,沉湎酒色,荒废政务,石星上疏切谏:
“陛下为鳌山之乐,纵长夜之饮,极声色之娱。朝讲久废,章奏抑遏。一二内臣,威
福自恣,肆无忌惮。天下将不可救。”穆宗看了,勃然大怒,认为是毁谤自己。金殿
杖六十,贬斥为民。那知监杖的宦官腾祥和石星有嫌隙,借机报复,把石星打得死去
活来;赖同乡好友穆文熙保护,才得了一条活命,回到家乡。不料石星的夫人郑氏听
说石星已被击毙杖下,竟触柱而死。1573年(万历元年),神宗即位,石星始得昭雪。
复职后,石星由给事中晋升为宝少卿、大理寺丞、南太仆卿等职。当时,张居正
为首相,石星和他政见不合,于是上书劾张,自己又弃官而归。十年后,张居正死了,
石星才又赴朝居官,这次一直提升到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1590年(万历十八年),
石星改任户部尚书。当时国家经费开支很大,国库空虚,石星和其他大臣提出14条改
革措施。下达后,督抚等掌权者因减少了军费而怅然不乐,可是国家和百姓却受惠不
少。次年,边境多事,朝廷又任命石星为兵部尚书。
1592年(万历二十年),日本关白(相当摄政王)丰臣秀吉率兵10万大举入侵朝
鲜,登釜山,陷王京,占平壤,朝鲜八道几尽没。朝鲜王李目木公遣使向明朝告急求
援。明政府认为中朝乃唇齿关系,不能不救,石星也力主一战。于是,明廷以宋应昌
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率南兵火速援朝。明军入朝后,在朝鲜军民的配合下,
光复平壤,收复开城,日军节节败退,放弃王京,退守釜山。
这时,浙人沈惟敬私向石星献封贡(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向日本国纳贡)和议
之策,石星也感到打下去国力难继,加之首辅赵志皋也竭力主和,于是石星动摇了主
战的决心,转而倡导和议。而丰臣秀吉也有假意求和,诱明撤兵,以便卷土重来阴谋。
这样,双方一拍即合。但由于明廷用人不当,使臣谎报交涉成果,蒙蔽欺骗朝廷,神
宗和石星等人还认为和议进展顺利。 那知日军于1598年2月又进犯朝鲜,朝鲜使臣又
来哭诉求援。这时首辅赵志皋等把议和失败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石星身上,神宗皇帝
勃然大怒,立即下诏将石星下狱论死,妻孥发配广西。1599年(万历三十七年),石
星病死狱中。
(按:1598年,朝鲜将领李舜臣、明援朝将领邓子龙与日本侵略军大战于海上,
李、邓二将发挥龟背舰的威力,打得日军几乎全军覆没,从而光复朝鲜全境;李、邓
二将也壮烈牺牲。)
王梦兰 (1886—1911)又名王梦伦,字华亭,本县大王寨村人。自幼发奋读书,
曾在开封上优级师范。为人光明磊落,傲岸不羁。目睹清政腐败,民不聊生,常愤然
叹息。因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熏陶,弃学返里,创立“仁义会”,得壮士五、六千人。
起义前夕,每晚聚会,商讨推翻满清,恢复中华之大计。
武昌首义后,河南革命党起而响应。张钟端任河南革命军总司令,总部设在开封,
决定农历十一月三日(公历12月22日)夜举事,以放火鸣炮为号。王梦兰被任为民军
总指挥,选骁勇2000余人赴汴,潜伏在汴京郊外东大堤附近,候城中火起,即攻打曹
门。不料奸细告密,夜11时许,设在优级师范学堂的司令部,被清军包围,张钟端等
数十人被捕。未到预定时间,即城中火起,并响起了枪声。梦兰知城里有变,对部伍
说:“本欲与诸君驱除鞑虏,成就共和大业,今大势已去,若必欲同罹锋镝,于心何
忍?愿各归乡里,期后效,无复念兰!”众尽泣。兰大吼,挥之去,随带贴身勇士数
人,攻城营救遇难同志。战至天亮,不幸被捕。审讯后,张钟端、王梦兰等11名革命
党人,于当月五日,被清军押赴刑场。张、王等临刑犹高呼:“革命万岁!共和万岁!”
沿途市民目不忍睹,泣不成声。梦兰就义时年仅25岁。妻张氏,遗二男一女。
传 略
陈 平 (? —前178)阳武户牖乡(今东明县)人。西汉初大臣,曾任左、右
丞相。楚汉战争中,陈平任刘邦护军中尉,建议用反间计离间项羽、范增,以封地笼
络韩信等,均被刘邦采纳。匈奴困刘邦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陈平用计使刘
邦脱险。汉朝建立,封曲逆侯,历任惠帝、吕后、文帝时丞相。吕后死,与周勃等人
合谋,诛诸吕,立文帝。死后,追谥为献侯。
虞 延 (生卒不详)字子太,东汉东昏(今东明)人。任过户牖亭长。因冲撞
权贵,与王莽积怨。光武帝刘秀即位,提虞延为洛阳令。刘秀的内弟阴就,纵容下人
胡作非为,门客马成触犯刑律,虞延将其收监。阴就对虞延威胁利诱,且又搬出了刘
秀。虞延当着刘秀的面,历数马成罪状,当即将马成处死。皇亲外戚受到震慑,行为
有所收敛。阴就一伙怀恨在心,诬告虞延谋反,迫使虞延自刎。
张齐贤 (939—1014) 字师亮,冤句(今东明)人。3岁时,值晋乱,徙家洛
阳。孤贫力学,有远志。宋太祖游西都洛阳,齐贤以布衣献策于马前,召至行宫,以
手画地,条陈10事,受到赵匡胤的重视。真宗时入阁拜相,以司空致仕。齐贤留心刑
狱,改善狱治。注重荐拔贤能。北宋边关名将,种放就是经其荐举。真宗大中祥符七
年,齐贤死于扬州。谥文定。
王 鹗 (1191—1274) 字百一,东明县人,幼聪慧,擅词赋。1224年(金正
大元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授应奉翰林学士,历官左右司郎中。1234年(金天兴三
年),元军破蔡州(今河南汝南),为张柔俘。1244年(元乃马真后三年)冬,忽必
烈召见,鹗应聘进讲《孝经》、《书经》、《易经》,论及治世之道。1260年,忽必
烈即位,授翰林学士承旨,制诰典章,皆由鹗裁定。
贵族阿哈马欲取相位,群臣附炎趋势,独鹗反对,阿哈马未能得逞。
鹗挥笔而就,文章不事雕饰。曾说:“学者当以穷理为先,分章析句,乃经生举
子之业,非为已之学也。”著述有《汝南遗事》四卷,《论语集议》一卷,并行于世。
穆文熙 (1532—1617) 字敬甫,东明县城东街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进士,做过广东巡察使、吏部员外郎、兵部侍郎。和同乡石星交友甚笃。著有《逍遥
园集》 20卷。 《七雄策纂》 8卷,已载入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文稿
《左传抄评》载入《四史洪裁》。其简历曾载入1934年谭正壁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
辞典》。
杨绍震 (1563—1643) 字湛元,东明县人。曾任明朝陕西朝邑、安徽黟县知
县、政绩卓著,擢升国子监博士,晋户部主事,兼管太仓银库。忠于职守,受到皇帝
嘉奖。晋通政司参议通政使,位列九卿。
冒死弹劾魏忠贤奸党,除了一害。但明朝政治依然腐败,民怨沸腾。予感大厦将
倾,心灰意冷。遂告眼疾,弃官归里。皇帝屡下诏书,却执意不肯复职还朝。卒于崇
祯十六年,终年80岁。
刘丕显 (1661—1771) 字文谟、沙窝乡刘口村人。孺童时即攻习外科。长而
医痈疽,擅针炙,精于制造黑虎膏、红灵丹,疗效异常,遂成为乾隆间东明县一代名
医。光绪时,天津知府胡远灿之子生一奇疮,京、津诸名医皆束手无策。刘氏后裔金
鉴,应胡之请,为其子医疮,仅10余天,即愈。胡远灿备赞刘氏医术高明,并颂诸报
端,使之名震京、津。子孙弘扬其医术,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