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民兵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1&rec=207&run=13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军队纷纷南逃,土匪、顽杂、会道门四起,民
不聊生。中共东明县工委发动群众,抗日救国。在刘庄、苏集、东任庄一带建立了自
卫队。初有10多人、2支枪、3枚手榴弹。1938年秋,又相继组织了农救会、青救会,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群众武装组织,是东明县民兵组织的最早形式。
1941年底,民兵组织迅速扩展到全县60多个村庄,共1800多人,50支枪,当地群
众称之为“枪班”、“模范班”。1942年春,建立了民兵联防组织,民兵发展到7000
人、2000支枪。区建中队,几个村建份队,自然村建班,一村有事,村村响应。1943
年春,全县民兵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县西南刘庄、苏集一带和县东南王屯、游屯一
带的250多个村庄有民兵6000多人,脱产的游击队员1000多人,长短枪2000支,机枪2
挺。
1948年7月, 东明县会境解放,党的中心工作已由战争转向和平建设。全县有民
兵8000余支,九个区都建立了人民武装部,人武干部124人。
1949~1952年,实行普通民兵制。通过土改、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广泛开展
人民武装的教育, 大量动员16~35岁的青壮年参加民兵组织。全县配民兵指导员117
人,民兵队长177人,文书162人,民兵分队长635人。1953年,全县民兵组织编为1个
民兵团, 19个基干营,133个连,400个基干排,808个基干班,有民兵干部2107人,
民兵36845人,枪2250支。县和各区建立了人民武装委员会。
1958年,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大办民兵师热潮。民兵迅速发展到142700人,排以上
干部7890人,编为1个民兵师,10个民兵团,49个民兵营,407个民兵连,1345个排,
8001个班。1960年后,为加强战备,每年都要对民兵组织进行整顿编组。1965年,对
民兵组织进行整顿和重建, 共有民兵108902人, 其中基干民兵55464人, 复员军人
2349人,民兵排以上干部5751人,建立1个民兵师、5个武装基干连,77个武装独立排,
69个武装独立班。师长、政委分别由县长、县委书记担任,县武装部长任第一副师长
兼参谋长。
1966年, 全县1个民兵师,14个民兵团。1970年,根据上级加强战备的指示,县
组建5588人的民兵独立团,并组成了通讯、侦察、机炮等民兵专业分队。1976年,全
县民兵发展到142319人,其中基干民兵82848人,武装基干民兵51009人,武器3203件。
在“三落实”评比活动中,评出先进民兵连72个,排207个,先进民兵6244人。
1979年以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民兵组织本着与生产体制相适应的原则
进行调整。通过组织整顿,全县民兵编为625个连(140550人),其中好的166个,比
较好的356个, 占总数的84%。评出“三落实”先进连队64个,先进排672个,先进民
兵4759人。1982年,根据上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民兵的指示,对全县民兵组织再次调
整。调整后,共有民兵52730人,占总人口的11%,其中基干民兵7687人(女462人)。
组建民兵连578个,排1834个,班4880个,专业分队5个(通讯连1个,侦察连1个,六
0炮排3个)。
1985年, 有民兵营23个,连192个,排596个,班1647个,民兵52203人,其中基
干民兵83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