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农民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1&rec=182&run=13

1913年3月,成立县农务会,选举会长1人。1915年12月,解散。1928年,国民党
东明县党务临时登记处委派田在周等3人筹备组织农民协会, 12月正式成立,选举执
行委员7人。1931年3月,国民党河北省党务整理委员会派赵善卿来东明改组民众团体,
田在周等5人为农民协会改组员, 办理登记会员事宜,共登记会员3740人,组成乡农
民协会69处,区农民协会11处。尔后由各区农民协会选举干事7人,并由7名干事选举
干事长及副干事长各1人, 组成县农民协会,会址设在县城内魏胡同路西。但当时,
国民党当局并不重视农民利益,农民协会形同虚设。1946年4月解体。
1938年,中共东明县委在全县各乡村组织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救会)。
该会在减租减息、反奸除霸、参军参战,发展生产,以及粉碎日伪顽联合进攻的艰苦
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农救会改为农会。主要任务是依靠贫雇
农,团结中农,完成农村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历史任务,一手拿锄,一手拿枪,全力
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当时,地主还乡团疯狂报复,大肆捕杀农会干部和积极分子,形
成尖锐的阶级对立。 1948年1月东明县城解放,农会组织配合剿匪反特、拥军支前做
了大量工作。建国初期,农会组织是农村进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残余势力的中坚
力量。1952年后,农会组织自行解散。
1964年9月, 县筹备建立贫下中农协会。12月底,召开全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1485人,选举产生了东明线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筹备委员会,郑子龙
兼任主席。此后,各公社和生产大队也相继建立了贫协筹备委员会。1973年5月1日至
3日,东明县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491人,选举产生了贫协委员会,
常委9人,委员35人,邹学信为贫协主任。接着全县13处公社,353个大队,均建立了
贫协组织。1978年,全县共有贫协会员41997人。1979年4月1日,贫协组织撤销。
1965年2月至1966年6月各级贫协组织曾投入“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
织、清思想)的政治运动。
各级贫协组织还协助各级党组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农业学大寨”运动
中,起初,尚注重以整地改土为主攻方向的农田基本建设,之后,由于极左路线的干
扰,则以“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为题目,抑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各级贫协组织曾把阶级教育作为一项大事来抓。1978年,全县办起阶级教育展览
馆23处,2888户贫下中农建起了新旧社会“两本帐”,并通过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
行忆苦思甜教育。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管理市场,管理商店。农村招
干、招工、招生、参军都要经过贫下中农推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造反派”主
宰一切,少数人说了算,并不真正代表贫下中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