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粮油加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9&A=1&rec=148&run=13

粮食加工 本县传统的粮食加工工具是石磨。石碾、石臼等。粮食加工费时费力,
工效甚低。 1953年,全县约有石磨3000盘,石碾600盘,县城附近有私人开设的米面
坊60余户,多半是畜力拉磨、拉碾加工米面。大多数农民加工粮食是人力推磨、推碾、
捣臼,中农以上农户则以畜力加工为主。
1958年, 东明县面粉厂建成投产。开始用机械加工粮食。县面粉厂有3部复式磨
粉机,1部135柴油机,日产面粉3万公斤,主要供应机关、学校、工厂。
1960年,农村开始使用机械加工粮食,有碾米机8台,小磨面机1台,饲料粉碎机
87台。此后逐年增多,到60年代末,小磨面机、饲料粉碎机已普及全县,石碾、石磨
基本淘汰。
1980年,国家拨款56万元改建东明县面粉厂,1982年4月正式投产。厂内面粉楼9
间4层。有8部气压复式磨粉机,13人操作,日产面粉5万公斤。
1985年, 全县有国营面粉厂1处,乡镇小型面粉厂10处。规模较大,设备较全的
有:陆圈面粉厂,年产量150万公斤;菜园集面粉厂,年产量100万公斤;三春面粉厂,
年产量123.5万公斤,年总加工能力2600万公斤。个体户经营的小面粉厂6处,小磨粉
机1138部,粉碎机290部。
油料加工 解放军油料加工全靠由一户独资或几户合资办的木榨油坊。油坊多数
分布在油料产区的集镇和大村庄上,全县约有百余家,资本近10万元,年生产能力75
~100万公斤。
解放后,随着油料生产的发展,油坊逐年增多。1952~1953年间,经过对个体工
商业的改造, 部分油坊归供销社管理。 初、高级社时期,新建了一批木机榨油坊。
1955年,王管营、吉里营、冯口三个油坊合并在一起,在县城内建榨油厂,使用螺丝
杆榨油机,年生产能力12万公斤,属县手工业联合社领导。1960年,榨油厂与县面粉
厂合并,属县粮食局领导。1961年底停产。两年共生产花生油5万公斤、豆油3.7万公
斤、棉油6万公斤、芝麻油2.5万公斤。
1961年, 农村社队开始使用机械榨油,只有3部小榨油机。到1973年,小榨油机
已达133部,木机榨油坊基本淘汰。
1977年,东明县粮油加工厂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20万公斤。
1985年,全县有国营榨油厂1处,乡镇榨油厂2处,年加工能力28万公斤。农村个
体户经营的小榨油机332部。芝麻油因加工要求独特,仍沿用传统小磨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