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法定节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602&run=13

第五节 法定节日

元旦 公历1月1日为元旦,俗称阳历年。机关团体、工矿、企业都召开各种座谈会、茶话会。同时,升国旗,插彩旗,按国家规定放假一天。文化部门多组织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为节日助兴。家庭多举行家宴贺新年。农村过此节者较少。进入20世纪90年代,寄贺年卡、发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成为贺年新时尚。
春节 公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为盛大的节日。贴春联、年画、点花灯,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活动。节日期间,有的地方演戏,放电影,有的地方舞狮子、扭秧歌、踩高跷、赶庙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也发生变化。其中外出旅游正成为中国人的过春节的一种新时尚。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910) 公历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妇联组织每年召开纪念大会,表彰各界妇女中的先进人物,颁发奖状、荣誉证书,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有的在此日向所属机构妇女发放慰问品、纪念品、组织妇女外出旅游等。
“三一二”植树节(1979) 国家于1979年规定公历3月12日为全民“植树节”。每年都组织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美化环境。
“五一”国际劳动节(1889) 公历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90年代末,按照国家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由放假休息1天改为3天,将节前节后两个星期六、星期天合并,加上节日3天,共休息7天,称黄金周(国庆节亦然)。人们多外出旅游,城镇青年此假日结婚者较多。历年都于此日前一两天,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召开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表彰大会等。工会、文艺团体举办各种体育项目比赛、竞技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
“五四”青年节(1919) 公历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以纪念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这天,各级团委组织报告会、演讲会,组织新团员宣誓等,许多青年自愿进行“献爱心”为民服务等活动。
“六一”国际儿童节(1949) 公历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小学、幼儿园组织联欢会、演唱会,吸收新少先队员。各级党政部门、群众团体向学校、幼儿园赠送纪念品,家长也为孩子们送一份礼物。
“七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1921) 公历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俗称“党的生日”。各级党组织召开座谈会、纪念会,表彰优秀共产党员,组织新党员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请老党员作报告,回顾党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 公历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天,地方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开展拥军优属活动,部队开展拥政爱民活动。
“九一○”教师节(1985)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当年9月1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大会庆祝第一届教师节。此后历年教师节都召开庆祝会、表彰会,颁发奖品、慰问品、纪念品等。学生多寄贺卡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心。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1949) 公历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此节放假3天。人们多外出旅游,亦为结婚佳日。在社会节日中,国庆节是最热烈、最激动人心的节日。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厂矿企业、学校等单位升国旗、插彩旗、吊灯笼、开放霓虹灯,气氛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