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产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600&run=13

第三节 生产习俗

1986~2005年,随着农民文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普及,农业生产习俗迅速改变,新的生产习俗形成。
土地 家庭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土地到户多年不变。其间对过于零星地块有调整,群众叫“动地”。人口增减,动地做法不一,有的数年一调;有的人口变动,土地不动;有的增人户排号等减人户让地;自增自减,土地不变。
种子 自己选种留种者日渐减少。大蒜种多自留,或从本地农户中购买。小麦、玉米、棉花基本从种子商店购买。玉米、棉花本地已有种业公司繁育良种,尚不成规模。瓜菜种子已无自留,全部购买。时有假种子坑农现象出现。
肥料 基本依赖化肥。家家挖坑积肥的习惯已消失。农家肥只有人粪尿、猪羊圈肥。早起拾粪,拉糠垫圈的传统已不见。
机具 传统农具大部消失。农业机械推广普及,传统的人工作业器具和畜力作业器具已少见,仅余锨、铲等及部分园艺工具。
作物 境内农作物除蔬菜品种引进较多外,粮食品种单一,主要是小麦、玉米,有“一季小麦吃饱饭”、“一年四季吃白面”之说。玉米主要作饲料,多用于养鸡,小部分用于调剂生活。
农活 播种,麦子机播,玉米点播或机插,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大蒜点播加塑料薄膜覆盖。作物播期变化,旧谚有“庄稼老汉活一百,喜欢种早麦”,“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迎时”。随着品种改变,肥料增加,小麦播期已普遍推迟,多在寒露前后,甚至推迟到霜降,仍获高产。俗话说“麦无二旺”,早播易引发旺长,影响产量。
管理 中耕用推、拉耘锄,除草用除草剂。玉米仍以毒沙灌心。棉花改种抗虫棉后,主要是整枝。大蒜出土后,要人工破膜。收获小麦已普遍用收割机。玉米、棉花靠人工摘拾。大蒜靠人工收刨。旧时运输使用传统的四轮大车、马车、拖车以及配套的挽具早已不见,已从地排车过渡到农用机动车。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脱粒,普遍使用机器。
轮茬 间作套种已成习惯。县内主要模式为:小麦套种棉花,收棉后种植小麦,一年两熟,收棉以不影响种麦为原则,棉棵所剩未开棉桃,干后砸剥。小麦套种玉米,玉米收获后再种小麦,一般茬口较好。大蒜套种棉花,一般收蒜前半月左右,移栽棉苗。由于地膜作用,地温高,发旺快,收蒜时达四片真叶。棉花收获以不影响下季大蒜种植为原则。蔬菜瓜果仍采取传统轮作方法,间有与粮棉套种,已从自种自食向商品化种植发展。
畜牧生产 养牛已有专业村庄出现,仍为传统的户养,解禁后发展较快。农户普遍养羊,多自宰食肉,羊肉价高,收益颇高。鸡鸭多散养,专业养鸡户发展较快,鸡蛋大量外运。城乡居民常年食用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