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民间故事 民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513&run=13

第六节 民间故事 民谣

民间故事

赵探花与吕洞宾
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成武县出了个探花,姓赵名迪,字行吉,县城东关人。赵迪聪明过人,读书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再加上自幼刻苦好学,常通宵达旦,博览群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画的猫能吓跑老鼠,画的花能引来蜂蝶;其诗出句常为众人佩服。论画,人称他“成武王维”;论诗,人称他“成武李白”。
赵迪写一手好文章,考秀才,中举人,一帆风顺到进士,进入前三名,轰动北京城,中状元呼声甚高。殿试最后一场是一甲三人夺魁的关键。这一天,皇帝登殿,文武大臣位列两厢,三人被宣上殿。三呼万岁之后,宣宗出了题目:《咏月》,要求各做诗一首。三人各立案前,苦觅诗句。赵迪忽然记起一首题画诗,正是咏月亮的,于是信笔写出:
东方天开升冰鉴,澹澹银波沐江山。
荷锄披琼归户晚,堂前品茶赏明蟾。
主考官收起试卷,瞟了一眼,心中一惊:看来赵迪中状元无望了,不给万岁爷唱颂歌怎么行呢?当瞟了另两人试卷后,更坚定这种看法。另两人所做诗为:
夕兔踏浪出海疆,万里星空转玉轮。
杵声如柝蟾魄惊,光天亮地照明君。

众星拱皓月,万民拥明君。
三呼万万岁,大地自流金。
主考官按例以交卷先后,把赵迪卷放在最上,呈上金殿。
宣宗皇帝看完赵迪的答卷,面无表情。当看了后两卷,马上满面春风,立刻传旨定了名次。赵迪只中了探花。
传说,在赵迪幼年时候,吕洞宾就预见到中探花了。这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有这一年,神仙吕洞宾云游来到成武,发现县城东南十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相邻的堆,心想,我的酒葫芦一大一小两个肚,像个“吕”字,这堆也一大一小,不也像个“吕”字吗?真是天赐我也!正好堆上有庙无主,于是住了下来。因道长姓吕,周围村民便称为“吕堆”,文人学士雅称“吕台”。
吕道长听人说东关外大堤内有寿峰,景色幽雅,其上建有寿院,香火颇旺,不知何方道长主持,早想前去拜访。于是选了个好天,身背酒葫芦,斜插宝剑,手拖拂尘,一路直奔县城。进南隅,拐入东关,远远望去,一丘耸立,郁郁葱葱。丘山丛林中房舍若隐若现,蔚为壮观,大概就是寿院了。吕洞宾正要快步前去,忽见路边有一小孩,大约十岁光景,方面大耳,额头隆起,两眼炯炯有神,眉宇间透着一股灵气。吕洞宾看这小孩聪颖,想试试他,遂吟道:“月落乌啼霜满天”。小孩头也没抬,接出下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吕洞宾吟出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寺”字尚未出口,小孩便高声诵道:“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不是张继的诗吗?”“《枫桥夜泊》。”问得简单,答得干脆。吕洞宾很高兴,便问“小友,愿合作一首诗吗?”“请出题目。”“《赏月》如何?”“请出首句。”一老一少即刻对出《赏月》诗一首:
东方天开升冰鉴,澹澹银波沐江山。
荷锄披琼归户晚,堂前品茶赏明蟾。
小赵迪望了一眼道人,就把这《赏月》诗复吟一遍,说道:“道长,有误吗?”吕洞宾见他记忆超常,说道:“祝你早日登科。”话音一落,转身便走。就在他转身间,赵迪看见他身背一大一小两肚的酒葫芦,不知哪来的灵感,立即想到一个“吕”字,脱口喊道:“老吕!”吕洞宾一听,本来有些不高兴,有心教训他一番,但又为小儿的聪明所折服,便佯装生气,半真半假地说:“‘老吕’也是你喊的吗?好你个探花羔子!”说罢直奔寿峰而去。
赵迪回到家里,就以《赏月》诗意,画了幅赏月图,并将《赏月》诗题于图上。哪料想十余年后,朝堂之上正是这首诗使他中了探花,恰应了吕洞宾的话。虽没高中状元,但能中探花也光宗耀祖了。荣归故里,亲友齐来祝贺,大宴宾客已毕,赵迪向他父亲谈起少年遇道士和殿试的情况。其父赵麟听后大惊,对赵迪说,你知道那道人是谁吗?那就是八仙中的纯阳子吕洞宾啊!他到处扶弱济贫,行侠好义,是个大好人。由此可见,对什么人都不可轻慢无礼,切记!切记!

伯乐集的传说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中原大地爆发榆园军大起义。原成武县役李化鲸,暗中策应,诱开城门,杀死成武知县宋贤都及官眷二十余口。清廷震惊,官府欲屠成武城。幸有济宁道观察据理力争保住了成武城。自此,守城官员胆战心惊,营中增驻兵马,县衙配备快马。
康熙三十年(1691年),畜疫流行,营中马匹发病,县署捕班马匹也有死亡。延请城内兽医救治无效,知县急忙向四乡发布告示:凡有医好官马者,给重赏。三天过去,无人应召,知县急得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选派精干衙役赴四方寻找兽医。
有一天傍晚,从县西北方积善社王子村来了一名姓孙的兽医,说是出自兽医世家,医道高明,六畜疫病无不手到病除,且医德高尚,乐善好施。知县闻听大喜,便亲自接见,鼓励一番。
这孙兽医果然态度极好,立即去马厩查看,详细询问了疫情及各病马症候,接着开列处方。一边用大锅煎药,一边在马厩对马匹实施针灸。直到半夜时分,才给马灌完药汤。孙先生吃晚饭时已是下半夜了。县官深知军马重要,也为孙先生敬业精神感动,一直在客厅守候。
三天后病马好转,开始吃草;五天后基本恢复正常。知县大喜,特设宴款待孙兽医。席间盛赞孙先生的医德医术,并有意留作县署马医。先生婉言谢绝:“草民遵先祖遗训,周游四乡,搜集民间土、单验方,医治六畜疫疾,还益劳苦百姓。大人有用着我的时候,一定随叫随到,决不怠慢。”
知县见不好勉强,就叫户房取十两白银作为赏赐。孙先生执意不收,说道:“春秋时期先祖孙阳能识千里马,人称伯乐,为秦穆公相马名扬天下;东汉时期先人孙期,研习《易经》,远近闻名,多次拒绝荐举,以牧猪所得奉养老母,受人敬重,誉为孝子。小民不才,谨遵‘忠孝诚义’,为乡里父老医治六畜疫疾,决不为名利所累。”
“不愧先贤之后,敬佩,敬佩!”
这知县自幼熟读经书,进士出身,博古通今,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与孙先生促膝长谈,通宵达旦。从伯乐养马驯马谈到识马荐马;从《庄子》谈到《列子》;从过虞坡识千里马谈到向秦穆公荐九方皋。当孙先生谈到王子村前有伯乐墓时,县官极感兴趣,第二天就与孙先生共同前往瞻仰。
伯乐墓前,知县顶礼膜拜,为孙氏后人大添光彩。里正在村里设宴招待县官大人,席间问及这王子村名称来历,里正含糊其词,说这里原是王氏聚居地,村出一名秀才,把王庄改为王子村。后来,王氏迁往外地,孙氏逐渐由孙孝祠迁到这里傍先人孙阳墓而居,但还是延续了原来的村名。
知县听后,当即表示:“这里有伯乐墓,是先贤故里无疑,村庄应以先贤伯乐命名,且应开辟为集市。孙先生行医应免除一切捐税。里正要保护好伯乐墓地。”
知县回到县衙就下达了文告:改伯乐墓所在地王子村为伯乐村,更积善社为伯乐社,设集为伯乐集。

伯乐赛马选婿
伯乐从秦国告老还乡,居住在郜国乡间颐养天年。家中儿子已经分家居住,只有老伴和一小女,三人生活安逸。出于爱好他还养了一棚马,邻里牲畜有病都来找他医治,口碑很好。有个叫马品的青年拜他为师学习相马、骑射和兽医,由于勤奋好学,马术大进,深得伯乐喜欢。
伯乐的小女名孙骋,年方十八,出落得亭亭玉立,花容月貌,美名四方,人称骋姑娘。孙骋自幼爱骑射,与马品常在一起谈骑比射,可算是青梅竹马。伯乐看在眼里,心中自然明白。
邻村有两个恶少,一个叫马华,一个叫马机,都依仗其父兄在朝为官,欺男霸女,为非作歹,百姓敢怒不敢言。他们早看中骋姑娘,隔三差五来伯乐家,以向伯乐求教为名对孙聘进行骚扰。父女商量,要想法教训教训这两个坏东西。
一天,伯乐贴出告示,赛马招亲。程序是先选马后赛马。选马这天,应招只有马华、马机、马品三人。马华、马机趾高气扬,根本不把马品放在眼里。马华抢先在伯乐的马棚里选走一匹个大体肥的火焰驹;马机选了一匹膘肥肉胖的黄骠马;马品不慌不忙走进棚中,选了一匹身轻瘦健的白龙马。伯乐看了,点头自语:我后继有人了。
把马选走,各自精心饲养,不觉一月期满,就要开始赛马。
伯乐名气大,郜国是个小国,赛马选婿轰动全国,连国君郜子也来观看。伯乐心里高兴极了,郜子一来,自然成了裁判,谁也不敢胡闹了,也提高了女儿身价。
赛马场选在村西北荒地上,先是三十丈开阔地,再是三十丈淤泥草甸子,这甸子神秘莫测,别说马,单行人弄不好也会陷入淤泥不能自拔,紧接着是一条深沟,宽三丈深三丈,水深一丈有余,对岸插一面小旗,将旗取回为胜。看台搭在开阔地与草甸子交界处,伯乐陪同国君和同来朝臣登台观看,周围布满卫士。看热闹的百姓就在对面。
比赛开始,三马并立,一声炮响,如箭离弦。马华求胜心切,连连加鞭,哪料刚进草甸子,火焰驹四蹄下陷,立刻动弹不得。马机、马品并驾齐驱,跃过淤泥甸子,到了沟边,这时马机的黄骠马后腿一软,一头扎进沟里。马品跃过河沟,拔起旗帜,拨转马头返至看台,将得胜旗交上,马华、马机被各自的家丁救出,灰溜溜离开赛场。郜子看马品一表人材,举止文雅,随即封为马监,主管朝中官马。
伯乐、马品翁婿谢过国君并于家中盛宴招待,席间郜子准马品完婚后赴任。伯乐识马、赛马选婿,成为一段佳话,千古流传。

民谣


“文化革命”人斗人,
拨乱反正解放人,
改革开放富了人,
知荣明耻育新人。


(一)
(20世纪60~70年代)
地瓜糊涂,
瓜干馍,
离开地瓜没法活。
要是吃顿棒子面,
就算改善了生活。
(二)
(20世纪80~90年代)
一年到头吃白面,
一天三顿菜不断,
吃点粗粮为保健,
来了客人下饭店。

五六十年代土坯房,
七八十年代腰子墙,
八九十年代砖瓦房,
钱少建个葫芦头,
钱多装修带走廊,
进入二十一世纪,
平房开始变楼房。

校园谣
(一)
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
抄抄抄
学生的绝招;
打打打
家长的王法。
(二)
书包最重的是我,
作业最多的是我,
起得最早的是我,
睡得最晚的是我,
考不完的是我,
是我是我还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