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防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492&run=13

第五节 防 震

地震监测 1986年5月,贾河地震监测站深井水位动态观测经省地震局验收,纳入山东省地下水动态观测网,采取连续自动记录,被省命名为鲁24井,担负着常年向省、市报送数据的任务,其观测资料被市地震局多次评为优秀。1993年,成武县被列为全国地震长期重点监视防御区。
1996年4月,国家地震局物理勘探中心在成武县布设流动地磁测量点,定期测量,加强地震观测的科学性。各乡镇、村庄、机关、学校都有观测点,并配有专、兼职地震监测员,形成范围较广的观测网络。围绕地震监测的中心工作,开展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全县地震监测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有较大提高。贾河地震综合监测站配备地磁仪、深井水位VL-40型自动记录仪、高精测量仪和数字化测震仪。
1986~2005年,县地震局每年都向市地震局提交震情分析报告,震情分析报告多次被市地震局评为优秀。2004年9月,全省召开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成武县地震局被授予全省防震减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减灾宣传 1986~2005年,县地震局采取挂图、传单、录像、小册子、广播、报纸、标语等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1996年7月28日为纪念唐山大地震20周年,县地震办与县科协共同举办大型地震灾害图片,地震知识挂图展示活动,使广大群众增强防震减灾意识。1998年3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县地震局与县法制局联合开展图片展览,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现场咨询等宣传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为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1999年5月在全县学校、大型企业进行一次防震演习,通过演习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地震科学研究 1980年初在贾河地震测报点,开展α经迹实验观测。实践和震例表明:α经迹密度变化对成武附近地区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呼应关系;距测报点50公里范围内发生Ms小于等于4.0级地震时,α经迹均有异常反应,α经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收到明显效果。1986年5月,地区地震局在成武县贾河地震测报点,召开全区α经迹法预报地震现场会,并在全区各县(区)推广;在成武经验的基础上到1988年全区建成12个α经迹观测点,形成有效的地震观测网络,在监测地震中起到很大作用。1987年,这一经验和做法在全省17地市地震工作会议上进行宣传和推广。α经迹法预报地震的典型经验曾在《地震》、《地震地质》、《地震学刊》、《华北地震科学》、《科学通报》、《地震文稿》等全国多家地震学术刊物发表后,江苏、安徽、河南、山西、辽宁、吉林等省地震同行专家来函和派员前来成武县参观学习。1990年“α经迹法预报地震系列研究”,获山东省地震科技成果奖。1992年获山东省地震科技进步三等奖。
防震工程 1998年8月,县地震局联合县计划委员会、县建委对全县重大工程项目及生命线工程进行一次地震安全性评价检查。为进一步落实成武县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998年10月县防震减灾工作指导小组召开全县教育、卫生、供电、电信、石油、汽车站、液化站、消防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生命线工程防震减灾会议,下发成武县生命线工程防震减灾实施方案,要求全县生命线工程单位加大工作力度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
1986~2005年,县地震局先后为县11万伏变电站、成武电影院、县棉花储备库、市22万伏变电站、达驰变压器厂等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地震地质及地震烈度参考资料,收到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抗震设防 县境内贯穿三条次级活动断裂带,地质构造变异特点明显,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属地震多发地带,为7度设防区。1986~2005年,县内新建工程十分注重抗震设防,多层建筑物的设计,均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采取的措施一般为:深埋基础,加大基础底面积,设置基础圈梁和构造柱,合理选择和控制构件尺寸,避免失稳;墙体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承重等设计方案,砖混结构改为框架结构。多层次建筑物墙体转角处、墙体内和墙体与楼板的接点均设置抗震筋;附着于楼层面结构上的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普通房屋一般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以提高其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