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356&run=13

第二节 主要工作

第十届人民政府 深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县第十届人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改革,不断探索,团结奋斗,积极进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显著成就。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风气、社会秩序明显好转,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逐步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卓有成效地进行农村改革的基础上,展开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开放搞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198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7%;国民收入达到2.4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平均每年增长8.9%。国民经济开始打破僵化的自然经济模式和封闭状态,正在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模式转变。政府越来越注重质量和效益,注重智力开发和科技进步,注重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不论是经济战线,还是科技文教战线,都出现蓬勃发展、繁荣兴旺的新局面。
第十一届人民政府 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精神为指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埋头实干,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98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3.6亿元,比1986年增加1.2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4.5%;国民收入达3.6亿元,比1986年增加1.2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4.5%;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比1986年增加3.6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8.6%;其中农业总产值3.5亿元,比1986年增加958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4.5%;工业总产值2.7亿元,比1986年增加1.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41%,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989年,县属工业实现产值8574万元,比1986年增加2202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0.4%;财政收入1331万元,比1986年增加779万元,平均每年递增3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的319元增至403元;1989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达2.1亿元,比1986年增加7211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5%。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较快发展。
第十二届人民政府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届七中、八中全会及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勤奋工作,实现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1992年,全县社会总产值实现12亿元,比1989年增加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递增14.5%;国民收入完成4.6亿元,比1989年增加1亿元,年递增8.5%;工农业总产值达10.2亿元,比1989年增加3.6亿元,年递增15.6%;其中农业总产值4.4亿元,工业总产值5.8亿元;财政收入1799万元,比1989年增加468万元,年递增10.6%;农民人均纯收入522元;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较快发展。
第十三届人民政府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会议精神和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开拓奋进,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任务。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4.3亿元,比1992年增长38.1%,年递增6.7%;工农业总产值达28亿元,增长106%,年递增15.5%,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4.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95万元,按同口径,年递增27.6%;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8元,比1992年增加1316元;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成就,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5年来共拆迁改建城区街道6条,新建街道9条,暗管式下水道6680米,安装路灯800盏(套),铺设乡村柏油公路310公里,被评为地区级文明卫生城和全省“齐鲁杯”三上活动优胜县,大田集镇、汶上集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村级建设新型乡镇”。
第十四届人民政府 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在困境中奋进,在探索中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7年增长66%,年均递增10.6%,其中第一产业9.9亿元,第二产业7.3亿元,第三产业3.5亿元,分别增长30.8%、165.1%、67.8%。2002年县属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3.9亿元,增长60%,年均递增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亿元,比1997年增长53.5%,年均递增8.9%;地方财政收入9988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3.9%;农民人均纯收入2335元,比1997年增加497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27.7亿元。1999年、2000年、2001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经济工作先进县。
第十五届人民政府 2003年,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推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4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比调整到43.5∶40.2∶16.3,二三产业比重提高4.3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增长66%;地方财政收入10223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2236元;人口自然增长率5.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9亿元,比年初增加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8亿元,比年初增加4亿元;客运周转量6381万人公里,增长21.5%,货运周转量16234万吨公里,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1亿元,增长41%;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增长31%;实现利税1.5亿元,增长24.5%。粮经作物比调整到40∶60,粮食总产19.3万吨,棉花总产2.4万吨,蔬菜总产76.8万吨;新建规模养殖小区144处,各类畜禽存栏量389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5.9万吨。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增加值5.8亿元,实交税金3787万元。“三项考核”取得较好成绩。2004年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群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全面实施“突破菏泽”战略,振奋精神,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较好地完成县十五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2004年,成武县生产总值29.8亿元,增长15.5%,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26.3%、12.1%,三次产业比为41∶43∶16,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一产。地方财政收入10188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9%。农民人均纯收入2692元,增长20.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增长27%。各项存款余额2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4亿元。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粮食总产34.5万吨,棉花64.7万担,蔬菜68.9万吨;新增育林面积4200公顷,林木覆盖率26.8%;各类畜禽存栏385万头(只)。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达到57家,完成增加值7.7亿元,增长38%;销售收入23亿元,增长45.4%;利税2.1亿元,增长42.6%。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5.4亿元,增长20%;税收5850万元,增长22%。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增长89%。引进县外资金12.2亿元,增长22%。新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6个,竣工20个,完成投资3.6亿元。2005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增加值56.01亿元,增长12.5%。产业结构比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8∶47∶15,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90元,比上年增加9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