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295&run=13

第一节 环境管理

1986年始,对全县境内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建设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限期治理项目和生态破坏事件,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处罚;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把防、管、治相结合的方针落到实处;对重污染源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污染事故查处力度,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目标责任制 1989、1991、1993、1998年县长与专员分别签订1989~1990、1991~1992、1993~1997、1998~2000年度县长环境目标责任书,2001、2003年县长与市长分别签订2001~2002、2003~2005年度县长环境目标责任书。县政府对每届责任书指标都进行量化细化,科学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10余个县直部门,每年定期召开环境保护工作调度会议,并组织人事、环保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进行现场检查,督促任务的完成。针对每届责任书的任务指标,各责任单位都按照要求完善制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圆满完成任务。在全市2001~2002、2003~2005年度县长环境目标责任书验收考核中,成武县名列前茅。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1998年始,成武县按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及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1986~2005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28个,项目总投资9.2亿元,其中环境保护投资1.2亿元,拒批一批污染重、耗能高、耗水大的项目。2004、2005年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为100%。
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 1989年,对县属企业及乡镇工业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水、大气污染的基本情况。县域内工业及居民生活主要以煤炭为燃料,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烟尘,其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工业废水由造纸、淀粉、印染废水等组成,废水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悬浮物,其中以化学需氧量为主。
1990年以后,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规划噪声达标区4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5.4平方公里,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
1998年以后,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达驰电工电气有限公司完成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宏达纸业有限公司和大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2000年,县政府下达废水限期治理项目6个,全县废水治理累计投资1.5亿元,其中宏达纸业百吨碱回收和中段水二级生化工程投资8000万元,大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清洁生产与废水资源化项目投资2000万元,银翔棉纺织有限公司废水深度处理项目投资500万元,治理后效果显著,全县污染控制指标均达到市规定的目标要求。2005年,废水排放总量为36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2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000吨,烟尘排放量为1500吨;县政府下达废气限期治理项目10个,主要是4吨以上燃煤锅炉,累计投资500万元。
2000~2005年,每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清理整顿违法@6357186088038683301572867
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累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0起。对未批先建、超标排污、“十五(土)小”企业进行依法查处,关停小造纸企业1家。
生态县建设 成武县生态县建设工作已经启动。2005年2月,县长与市长签订2003~2007年度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书。同年10月,县政府委托青岛天人环保公司编制高质量的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后,按规划要求组织实施。

环境宣传与法制教育 每年以“6·5”世界环境日和“4·5”普法宣传为契机,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 ,全县人民环境意识明显增强。2001年,向社会公布“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同年,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中小学课堂,加强对中、小学生环保法制教育。2004年,将环保法律法规纳入县委党校干部培训内容之一,增强全县广大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2005年,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全县已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所,市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绿色社区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