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27&run=13

第一节 土壤
土壤母质 成武县成土母质为近代黄河泛滥沉积时所形成的潮土。由于黄泛时各次的水流大小不同,并经多次冲刷沉积,加之原有的地形又有局部差异,因而层次分明,沙、粘轻重不一,土壤分布较为复杂。总的来说,土壤在水平方向常与黄河古道呈平行带状分布,即沿岸两侧“受紧沙慢淤不紧不慢出两合土”的沉积规律影响,由远及近一般分布着沙土、两合土和淤土。其中有些地方还分布着一些盐化潮土。
土壤类型 根据土壤发生学分类原则,经过普查,全县土壤仅为一个土类,即潮土土类;有两个亚类,即潮土和盐化潮土;两个土属:即潮土土属和盐化潮土土属;共五十六个土种和五个变种类型。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98820.7公顷,其中可利用耕地面积为72591.7公顷。
县内潮土土属有21个土种,面积为66825.6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92.06%,遍布全县。盐化潮土土属共有35个土种,面积是5766.1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94%,分布在苟村集、九女集、白浮图、南鲁集、汶上集、天宫庙等乡镇,其特点是多处在远离村庄的低洼边缘,平缓坡地中下端和洼地带以及大闸附近及沿河地带。一般由潮土演化而来,主要是由于潜水埋深较浅,排水不畅,地下水中的盐碱经毛细管作用上升至地表积聚而成。
境内耕层土壤质地有:
沙壤土(俗称沙土) 面积7948.8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0.95%,主要分布在九女集、
成武镇、大田集、汶上集4个乡镇,这种土壤多处于缓平坡地的高坡地或相对位较高的地带,地质疏松,瘠薄,但耕性好,不保肥、水,不耐旱。
轻壤土(俗称两合土) 面积36637公顷,
占可利用面积的50.47%,遍布各个乡镇,其中九女集、白浮图、南鲁集、伯乐集、张楼等五个乡镇所占比例较大。这种土壤多在缓坡地的高坡或平坡地带,为县内主要土壤类型,生产性能良好,适宜于各种作物。
中壤土(俗称淤土) 面积是27156.6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37.41%,主要分布在大田集、党集、汶上集、白浮图、九女集、苟村集6乡镇,这种土壤多在缓平地的平坡地和浅洼地地带,生产性能良好,较耐旱耐涝。
重壤土(淤土) 面积849.3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17%,主要分布在低洼地带,此土壤土质粘重,淤性大,耕性较差,不耐涝,但保肥性能良好。
总的看来,县内土壤分布规律是:沙壤土多在高坡地带,轻壤土多在缓平地带,中壤土和重壤土多在浅平洼和洼地,所以有“高沙洼淤”之说。
土壤评价 级别 据土壤普查显示:全县土地有二、三、四、五级4种,二级地23839.1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32.84%,质量较好,限制因素较少,基本适于多种作物的生长,但个别土壤偏沙或偏粘,有的下部存在漏沙层,易受季节性干旱。三级地43620.3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60.09%。此土壤利用有限制,对作物有一定选择性。四级地4950.8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6.82%,质量较差,限制因素多,有的是中度盐碱地,有的地力薄,对作物种植有较大选择性。五级地181.5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0.25%,主要是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只能种植耐碱作物或植树造林。
养分 经过对846个农化土样分析显示,全县土壤氮含量较高,速效钾和磷较缺,特别是西部几个乡镇更为明显,有89%的土壤缺钾,73%的地块缺磷,其中极缺面积达27%。有机质力0.99%,属较缺,县内仍属低肥力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