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集贸市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199&run=13

第二节 集贸市场

传统集市历史悠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县集贸市场繁荣兴旺,市场建设逐步扩大,沿街设市、日晒雨淋的集市状况逐步向规范化管理改进。20世纪90年代中期,除乡镇集贸市场外,城区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已形成规模。到2005年,全县共有传统集市 22 处,城区内农贸市场 4 处,专业市场6 处。
传统集市 1986年,全县有传统集市16处,市场商品主要有粮食、油脂油料、肉、家畜、家禽、鲜蛋、水产品、干鲜蔬菜、干鲜水果、食品、服饰、日用品、文化娱乐用品等。1987、1988年因受通货膨胀影响,集市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猪肉价格较1986年增长46.7%,鲜蛋、鱼、白菜等价格增长30%,平均分别比上年上涨34.8%。1989年,全县集贸市场实行明码标价。对集贸市场开始实行“编号定位、对号入市”,有效地制止乱摆乱放、三道街、市场外溢现象。1990~1995年,新增集市 4处,规模逐年扩大,1995年,商品上市量、上市人数、成交额分别比1986年同期增加40%、55%、70%,集贸市场保持繁荣兴旺的势头,传统集市蓬勃发展,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一条重要渠道。同年,为加强对肉类市场管理,对生猪实行“定点宰杀、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管理办法。1997年,市场卫生面貌明显好转,“脏、乱、差”得到治理;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掺杂使假、少秤短尺、哄抬物价、强卖强买现象基本杜绝;市场设施不断完善,市场上设置监督服务台、配置公平秤、打气筒等便民工具。2003年全县受“非典”影响,集市贸易成交额、上市人员有所减少。2005年,受“禽流感”的严重影响,猪肉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8.5%,白条鸡、鸡蛋等禽蛋类商品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0.1%、22.2%,蔬菜类价格居高不下,突破市场最高交易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扬近40%。2005年底,全县有传统集市22处,年均集日上市人数万人以上的有大田集、天宫庙、汶上集、南鲁集,5000人以上的有孙寺、白浮图、党集、九女集,5000人以下的有14处。
专业市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专业市场也应运而生,专业市场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档次也越来越高,向着楼房式、现代化方向发展。2005年,县有建材、服装、小商品、大蒜等专业市场6处。
文亭商贸街 文亭商贸街位于县城伯乐大街中段路北。1992年开始兴建,1993年上半年文亭商场建成,该商场占地14500平方米,容纳820个摊位和180间营业房,是当时县内第一座大型商场。其中,有全覆盖钢支架结构玻璃钢瓦交易棚10000平方米。市场内上市商品主要有小商品、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几大类,是全县服装购物中心。该市场从业人员4000余人,日上市最高2万余人,日成交额达30余万元。2002年,通过招商引资对该商场进行重建,重建后该商场更名为文亭商贸城,商品房为楼房结构,四排过道,布局更加合理。
城区农贸市场 1986~2005年,农民群众把自己责任田生产的蔬菜、农副产品带到城区内居民集中居住地销售,自发形成天天小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事干鲜蔬菜、肉蛋禽类、水产品、干鲜水果、粮油及其他农副产品经营的专业商户逐渐占据市场的主体,城区内较大的市场有4处,分别是第一农贸市场、影西市场、王林市场、花园市场。



第一农贸市场
该市场位于文亭街中段,与县委、政府办公地相邻。1986年,县工商局筹措资金3万元在该市场建设售货棚、售货台等设施,交易方式主要是零售。1991年,县工商局又投资6万元在该市场建商品房35间,对该市场规范修建后,该市场个体业户既能生产加工又能就地销售,交易方式变为批零兼营,上市商品主要有肉食、禽蛋、水产品,干鲜果、干鲜菜、食品等。@6357142477660598492774381
2002 年,该市场又被达驰股份公司开发建设,改为2层结构的楼房,新建成的第一农贸市场每天早晨5点左右开始营业,对外批发时令蔬菜、肉类、干鲜水产品,上市摊位500多个,年上市人数26万余人,成交额400万元,该市场已成为城区内最大的综合农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