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商品经营与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174&run=13

第五节 商品经营与管理

1986年,发挥系统优势,对工业品实行联购分销的办法,打破二、三级批发的限制,直接到厂方进货,解决基层进货批量小、成本高、费用大的问题。当年外采自行车1262辆、电视机240台、收录机4872台、电风扇1119台、摩托车25辆、各种成衣15.5万件、布料51万米,直接购进额比1985年增加4021万元。
1988年12月,贯彻执行国发《国务院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决定》,从1989年1月1日起,由供销社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专营。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在搞好计划内化肥调拨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小化肥和农药经营,当年外采氢铵和磷肥1.2万吨,农药132吨,完成销售额836.3万元,比上年增加135.1万元。
1990年,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提高商品经营的市场竞争能力。当年供销大楼销售电视机1500台、电风扇3000台,同比增加50%,自行车、缝纫机、录音机也均增加30%,是供销社商品经营的最好时期。
1991年,全县棉花大丰收,供销企业克服人员、设备不足的困难,全系统收购折皮棉55万担,创成武县棉花收购历史最好水平,外调棉花8059吨,占定购任务的175%,按全县农业人口达到人均贡献一担棉,人均贡献居菏泽地区第一位。
1994年,县社新建供销大厦,营业面积2300平方米,1995年元旦开业,供销社商品经营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加。1996年又采用集资的办法,兴建营业面积1395平方米的供销商城,形成大型购物中心。
2000年,在国家棉花收购资金减少,棉花收购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各棉厂发动职工入股,引进省、地棉麻公司和外地纱厂资金3000万元,边收购、边加工、边调运,解决棉花收购资金不足的困难,全年收购折皮棉850万公斤,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4年8月,县社新建成武县供销农资网络有限公司,整合全县农资资源,实行网络化经营,统一办证、统一市场管理,提高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的主渠道地位。供销社农药、化肥的销售量占社会需求量由30%提升到45%左右。@6357136647821882938444211

2005年,县社发挥亿客隆、乐家隆超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汶上集社和大田集社乡镇驻地建起1200平方米以上的日用品超市,并在千人以上的行政村改建日用品“农家店”,在全县建立农资和日用品县、乡、村三级连锁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