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家庭作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129&run=13

第二节 家庭作坊
全县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多分散于城区和乡村,受场地和销售量的限制,加之某些传统工艺比较保守,技术含量相对低,往往产量少、规模小。
近20年,早期的主要有:天宫庙镇烧鸡;大田集镇烧羊肉、豆腐干;孙寺镇馓子;草里王自酿白酒;张庄炮捻;九女集镇黑陶;伯乐集镇马海锡壶;白酥鸡、烫面包、肉包、手工地毯、刻瓷。受国家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被迫关行,如鞭炮制作,锔盆、锔碗工艺等;部分在萎缩,如红炉、面粉加工、榨油坊等;部分延续生存,目前市场多属此类,部分得以发展壮大,如少部分个体木工加工户已发展成民营企业,黑陶工艺成为相对知名品牌。目前,主要有食品加工、木制品加工、服装加工、工艺品加工、土陶制品加工等门类。

由于家庭作坊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专业村镇。
大田集镇大蒜冷储加工 该镇从1992年开始规模种植大蒜,全镇每年种植大蒜都在5300公顷以上,年产大蒜11万吨,蒜薹3万吨。从1995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围绕大蒜的增值、增效和农民增收,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发展恒温库、蒜干厂、蒜粉厂等贮藏加工企业,努力拉长产业链条。至2004年底,全镇有恒温库200余门,库容量9万余吨,蒜干、蒜粉、蒜粒等大蒜脱水加工企业84家,仅大蒜加储类企业就占全镇企业总数的59.6%,年可加工大蒜10余万吨,是闻名全省的大蒜加储基地。全镇每年有6000余人在大蒜加储企业务工,可收入5000多万元,全镇有1000余辆机动车常年为大蒜加储企业运输原料及产品,带动200余家餐饮服务业的发展。
南鲁集镇杨木加工业 2005年,以闫堂工业园区为主的杨木旋皮加工企业共有186家,年生产杨木旋皮7000立方米,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
天宫庙镇桐木拼板 该镇桐木拼板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2005年底桐木拼板企业发展到230余家,年加工能力达5.6万立方米,利税3000万元。该镇桐木拼板加工业自1993年开始起步。1999年,由镇政府牵头,成立成武县田野木制品有限公司,产业初具规模,并逐渐壮大。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供不应求,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伯乐集镇畜禽养殖 该镇养殖业的发展最初是在2002年,2003年为发展鼎盛时期,中间经历了少许曲折,但总体没有多大影响。为鼓励发展,该镇对养殖户实行无息贷款,无偿提供水、电、土地等优惠政策,并在销售、信息、技术指导上,由专人负责联系、管理等。至2005年底,该镇共有9处大型规模养殖场,其中家禽养殖场4处,畜牧养殖场5处,经济效益可观,同时也带动其他加工、农副产品的发展。
孙寺镇王集村木材加工 孙寺镇王集行政村,全村263户人家,有250户农民搞木材加工生产。2005年,从业人员达65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5%;年产值达5000万元,销售收入4600万元,利税400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3000万元。
伯乐集镇尚庄杨木拼板 伯乐集镇尚庄行政村,全村286户人家,有160户农民搞杨木加工生产。2005年,从业人员达26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4%;年产值达1200万元,销售收入1100万元,利税30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1800万元。 2004年获得发展民营企业模范村荣誉称号。
天宫庙镇天宫庙村桐木加工 天宫庙镇天宫村,全村1100户人家,有630户农民搞桐木加工专业生产。2005年,从业人员达240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2%;年产值达9000万元,销售收入8800万元,利税2800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6600万元。2004年获得AA企业级荣誉称号。
南鲁集镇付庄粉皮 南鲁集镇付庄行政村,有89户人家,其中62户农民搞粉皮加工专业生产。2005年,从业人员达23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5%;年产值达480.6万元,销售收入460.5万元,利税98.4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156万元。2002年被县科协授予绿豆粉皮加工专业村荣誉称号。
伯乐集镇袁庄养殖 伯乐集镇袁庄行政村,依据当地环境、饲料优势,走出了养殖致富路。全村412户人家,有209户农民搞养殖生产。2005年,从业人员达34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5%;年产值达200万元,销售收入180万元,利润12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320万元,四项指标分别是2001年办厂初期的0.8倍、1.2倍、1.6倍、1.8倍。2004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养殖带头村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