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101&run=13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1985年全县普查水土流失面积20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1%,其中,陡岸斜坡面积69.5平方公里,风沙区面积134.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汶上集、原桃花寺、党集、九女集、原智楼、成武镇等区域。风沙区流失程度分为四级:微度流失面积1.6平方公里,占风沙面积的1%;轻度流失面积15.8平方公里,占风沙区面积的12%;中度流失面积101.9平方公里,占风沙区面积的11%;强度流失面积15.2平方公里,占风沙区面积的12%。全县多年平均大风日数13.4天,年均旱月起沙风次121次,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2480立方米/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62.62万立方米。
全县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是风蚀、水蚀,二者交替发生。春、冬季节干旱少雨,植被覆盖作用低,且多风,表现以风蚀为主;夏、秋季节雨水
集中,仅七、八月多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5天,占全年暴雨日数的66%,雨点击溅汇流冲刷,表
现以水蚀为主。“风起沙满天,雨后遍地沟”是全县水土流失状况的写照。
水土流失危害严重,主要归纳为:流失土壤,带走养分,降低耕地生产力。据测算(1985年统计),全县风沙区年流失土壤3350立方米,夹带有机质2465吨,流失氮、磷、钾分别为354吨、537吨、39吨,折合标准化肥3405吨,经济损失为170万元;淤塞河道、抬升河床,降低河道的防汛除涝能力。据东鱼河张庄水文站观测,径流最大含沙量为9.23公斤/立方米。1985年东鱼河除涝标准降为三年一遇的64%,防汛标准为二十年一遇的62%。污染水源,恶化生态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流失土壤的同时夹带了大量化肥农药成分,污染河水和地下水,对渔业生产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