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时文选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5&rec=182&run=13

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

刘志生?口述?刘新伟?整理

编者按?刘志生同志口述、刘新伟整理的这篇回忆文章,以一个老战士亲历者的视觉,
忠实地记录了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战斗过的火热岁月,字里行间氤氲着对毛主席、周
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浓浓真情,诉说着作者对那段无悔青春的纪念,文章语言浅
显直白,叙事简洁明了,非常值得品读。刘志生老人离开我们已有四个年头了,希望
通过刊发这篇文章,来表达我们对老一辈革命家和千千万万老战士的敬仰与礼赞。
我1920年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西三村, 自幼务农。1939年1月在抗日烽火燃遍冀中大
地的时候, 我参加了八路军新兵团开赴山西,编入贺龙部队一二O师独立一旅亚五团
第一营第一连,同年2月在艰苦的战斗中入了党。1940年2月被选调到延安中央警备团
骑兵队当战士,住在枣园,在团长吴烈(建国后任北京卫戍区政委)的直接领导下,
警卫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刘少奇等中央机关首长安全。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警卫毛主席参加了重庆谈判, 1946年春随中共代表团去了南京
梅园新村,后又到了上海。内战爆发前夕,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我和中共代表团的部
分同志被疏散到山东解放区,分配到山东省委、省政府机关工作。我先到山东大学预
科班学习半年,又参加了解放山东部分城镇和济南的后勤工作。1948年济南解放后,
省委、省政府机关接管济南府,我们进驻了农林厅。1954年供给制改薪金制时,我的
行政级别定为18级。1955年省委抽调500多名干部去鲁西南地区开展改造落后乡工作,
我就携全家来到了曹县,历任曹县梁堤头十三区组长,县委工业部副部长,县委委员,
青堌集党委第二书记, 县供销社副主任、 党组副组长,县委防空办公室副主任,于
1983年在曹县县委办公室离休,行政级别为16级。
从1940年2月到1946年春, 我在延安,在毛主席、周总理身边工作了整六个春秋,亲
眼目睹了毛主席、周总理在延安、在重庆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为中国革命日夜操劳的身
影,见证了党的七大召开、延安大生产、重庆谈判、黑查山事件、解放济南等重大历
史事件。作为一名抗日老战士,我难忘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更难忘在毛主席身
边度过的日日夜夜,六十余年弹指间,魂牵梦绕忆延安,延安那深厚坚实的黄土,蜿
蜒东流的延河,高耸入云的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还有毛主
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亲切慈祥的音容笑貌,都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令我终生
难忘。

开赴延安
1940年2月,我们一二O师独立一旅亚五团正在山西岢岚县休整,中央电令,要在我们
团抽调30多名最精明强干的青年党员战士去延安中央警备团,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
央。
中央调令从团部下到营部, 又从营部下到连部,整个连队都沸腾了,我们一二O师在
贺龙师长的领导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是最坚强的兵团,各个连队从连长、指导
员到班排长,都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身经百战的红军战士,谁不想到革命圣地
延安,到毛主席身边去呢?但分到我们一营一连只有一个名额,当时我在连部通讯班
当通讯员,人比较机灵,又练就一手好枪法,还是党员,但和老红军战士相比,我还
是个嫩娃娃,做梦也没想到会挑选我去延安,当指导员公布这个消息时,我激动的一
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里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干,决不给大家丢脸。
我们被挑选上的30多人集中到团部,我一看,呵,个个都是棒小伙子,团政委训话时
强调了保卫好中央首长, 做好警卫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我们继续保持发扬一二O师英
勇顽强、善打硬仗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我们一行经过半个多月的行军才到达延安,先到了王家坪八路军总部报到,很快便被
分配到中央警备团各个连队,我与十几名同志被分配到直属团部的骑兵队,驻在枣园,
直接保卫毛主席。从此,我开始了光荣而艰巨的警卫生涯,在毛主席身边度过了近六
年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警卫生涯
刚到延安时, 我感到既新鲜又自豪,每天站岗、值勤、外出、喂马,虽然远离了硝
烟弥漫枪炮轰鸣的战场,显得有点单调,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我们肩负的
是毛主席党中央的安危,每一项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吴烈团长经常对我们讲,我们
的工作看似平凡,实则重大,延安虽是大后方,但敌特不少,必须时时刻刻保证毛主
席的绝对安全,一举一动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大意。
我们骑兵队除日常站岗值勤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警卫毛主席外出,主席有
一部小汽车(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赠送的),外出跑的快,步兵警卫跟不上,所以
外出的任务非我们骑兵队莫属,因此,步兵队都分散驻扎在杨家岭、王家坪等地保卫
中央各机关,而我们骑兵队则驻马在枣园,日夜不离毛主席,我们发的衣服也和他们
的不一样,不是灰色的,而是黄色的,裤子是用两层布缝的马裤,不用打绑腿,裤腿
内侧用线密密麻麻扎的很厚实。骑马耐磨,穿起来既利索又英武,外出时几十匹马跑
起来风驰电掣一般,威风凛凛,敌特闻风丧胆,我的坐骑是一匹白色的军马,温顺听
话,鼻梁上有一簇黑毛呈菱形,我和它几年来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产生了很深的感
情, 直到1945年8月底,我离开延安,才依依不舍地跟它告别,我清楚地记得当我把
它交到其他战友手里时,它留下了两行泪水,我也掉泪了。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我亲眼目睹了毛主席为中国革命日夜操劳的身影,主席身材高大
魁梧,穿着带补丁的粗布制服。主席太忙了,白天到杨家岭开一天会回来,晚上还写
文章,直到深夜三四点钟才熄灯睡觉,毛主席写文章是非常辛苦的,那时延安没有电,
夜晚毛主席写文章时都是点两根蜡烛照明,烛光昏暗而又跳动,很影响视力,容易使
眼睛疲劳,有时主席写累了,就出窑洞在院子里走走,看见我们,还和我们唠几句磕,
很快就又进窑洞忙去了。毛主席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他和朱总司令经常出现在
延水河畔、延安街头,亲切地和战士、学员、老乡唠家常,无拘无束,谈笑风生,他
还喜欢跳舞,而且跳得很好,我们有时跟着他到中央党校参加舞会。毛主席很关心我
们警卫战士, 步兵队的炊事班长张思德同志,是一位老红军,1944年9月在山里烧炭
时因炭窑崩塌牺牲了,毛主席很难过,专门为张思德同志开了追悼会,毛主席讲了话,
就是那篇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我们全团战士都坐在台下亲耳聆听了毛主席这篇感
人的讲话,倍感温暖和鼓励,领袖和战士真是心贴心。

保卫主席过延河
1941年秋天的一个早晨,中央警备团团部接到中央办公厅电话通知,要求立即派出警
骑,护送主席到杨家岭召开紧急会议,接到通知后,我们10名警卫战士,在经验丰富
的贵州籍老红军战士班长勾美成同志的带领下,立即簇拥着毛主席从枣园出发了。
从枣园到杨家岭约3里多路, 被一条延河分隔在东西两岸,路虽不远,但沿途山路崎
岖不平,须谨防暗藏的敌特,因此,警卫任务非常重要。我们紧握枪支,策马行进在
主席的汽车前后,高度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簇拥着主席的汽车顺利地开到了延河边上。
延河宽约百余米,窄处也有三四十米,平时流水潺潺,卵石点点,河水也不过尺把深,
每次主席的汽车都能顺利开过,但这次我们遇上了麻烦,因前两天下了大雨,上游山
洪暴发, 当时水头恰巧到了杨家岭附近,河水陡涨到3尺多深,翻卷着滚滚而下,主
席乘坐的小汽车根本无法通过。主席很着急,要我们立即想办法过河,不能耽误开会,
经过商量,主席同意骑马过河,勾班长快马飞奔回去牵来了主席经常骑的大青马,主
席翻身上马,高大的身躯十分伟岸,我们守卫在主席两边,慢慢地骑马淌进了河水,
滚滚的河水冲得我们站不稳脚,河底又大又滑的鹅卵石拌着马蹄,很难平稳地行走,
好几次主席的身体东倒西歪。我们五六个战士十几只手臂死死地抓住马鞍子和主席的
衣服,勾班长在前面紧紧抓住了马笼头,一步一滑地摸索前进。深秋的河水已经很凉
了,但我们每个人头上都冒出了汗珠,生怕有个闪失,主席牢牢地抓住马缰绳,尽量
保持着身体平衡,还风趣地说:“这跟坐轿差不多”。大约半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平
安地过了河,主席下了马,亲切地和我们握握手,关切地说:“真不容易呀,把你们
累坏了吧” 。8点钟,我们准时赶到了杨家岭,主席顾不上休息,立即召开了紧急会
议。

确保主席安全
1941年冬季的一天,我们十几位警卫战士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外面等待护送主席散会
后回枣园。中午11点多钟散会,主席与其他几位中央首长边走边谈,后面还跟着几位
办公厅机关干部。我们立即跟上去,这时,从厨房里走出来几名勤杂人员,其中有一
个人手握一把大煤铲子,低眉斜眼,东张西望,鬼鬼祟祟,好像找人一样,这马上引
起了我们的注意,用我们警卫战士的话说:“这种人最上我们的眼了”。大家都握紧
了手中的枪,几名战士靠近了主席,我和另外几名战士迅速向那伙人靠拢,眼睛死死
地盯着那个拿煤铲子的人。那人一见这阵势,立即慌了手脚,转身溜进了厨房,主席
仍在全神贯注地与其他首长交谈着,并未注意到周围发生的一切,直到主席坐进了汽
车,我们才紧随而去。
这件事,我们很快就忘记了,后来,延安整风时,查出一个隐藏在中央办公厅当伙夫
的敌特分子,据他交代,他的任务就是长期潜伏下来伺机暗杀毛主席。并交代,有一
次窥探到主席散会经过厨房,这个家伙便认为有机可乘,混在勤杂人员身后,手持大
煤铲子,企图靠近主席伺机行凶,但看到戒备森严,似被发现,便慌忙溜走,我们听
到这件事,都感到有些后怕。这些潜进我们内部长期埋伏的敌特分子,一般都负有重
要使命,都是些死心塌地的死硬分子,他们往往孤注一掷,不顾死活,当时就有一名
被查出来的敌特分子在关押期间,乘上厕所时,跳入山涧自杀身亡,由此我们更加深
刻体会到了警卫工作的责任重大,更加谨慎负责,恪尽职守,在警卫工作中从未出过
差错,确保了主席的安全。

为七大站岗
1945年4月,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杨家
岭中央大礼堂召开,这座风格别具的礼堂是我们警备团和中央办公厅机关人员为迎接
七大的召开自己动手修建的。礼堂高大宽敞,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巨幅
画像,两边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做好“七大”的安全保卫工作
是我们警备团的光荣任务,在大会召开的近两个月中,我们每天都在礼堂外站岗。我
站在大门口,亲耳聆听了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整
个会场庄严肃穆,首长讲话时,与会的几百人寂静无声,连一个咳嗽的都没有,能清
晰地听到笔尖沙沙的写字声,有时,震耳欲聋的掌声会象暴风雨般响起来,那种激昂
向上的热烈气氛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是一次决定中国命运、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历史性会议,会议总结了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24年来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
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中国”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
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
一。为“七大”站岗,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一瞬。

南泥湾开荒
1942年,为粉碎胡宗南的围困封锁,毛主席向全边区人民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
食”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全体军民开荒山、种田地、打窑洞、
纺线织布,干的热火朝天。
我们中央警备团除留下足够的警卫人员外,其余的全部开进南泥湾开了一年多的荒地。
那时南泥湾荒无人烟,野兽出没。那些荒地都是几辈子没人去过的地方,茅草足有半
人深,草连地,地连草,有时连砍四五锄都砍不下一块草皮来,一天最多开亩把地,
晚上累的躺倒就不想动了。为了保证进度,不耽误下种,我们包地到人,开展开荒竞
赛。大家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一开始还行,大家有说有笑的,暗中较着劲,也
不觉得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光听见刨地声和喘息声,但也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
都咬着牙坚持,中午也不回去,炊事班把饭送到山上来,每个人都一口气吃三大碗小
米干饭,一大碗菜,就这样不到天黑就饿了,休息时还来几个自编的小节目,或唱歌,
或讲故事,热闹着呢。
在南泥湾开荒,三五九旅是模范。他们真是一支吃苦耐劳的钢铁队伍,刚从前线回来
不久就投入了南泥湾大生产,一干就是好几年,他们吃住更艰苦,我们的驻地距三五
九旅不过三四里路,他们也没打窑洞,住在搭的简易棚子里,没少吃野菜。他们穿的
还是从前线下来时穿的棉衣,被草丛树枝一挂,都露出了棉花,他们开的荒地没有数,
进度快,凡是能望见的荒地都是他们开的。生产之余他们还搞练兵,有时派出侦察队
路经我们驻地就能看见他们。他们大都是参加过长征、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战士,我们
都把他们当榜样。秋后我们收获了谷子、大豆足够我们吃的。我们吃着自己种的粮食,
穿着自己织做的衣服,住着自己打的窑洞,粉碎了敌人的封锁,巩固了解放区,气的
胡宗南干瞪眼。
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我学会了很多原来不会的东西。男子汉在家谁纺过线呀,一双
握惯钢枪长满老茧的大手,一碰到那小小的纺车和软绵绵的线团简直无所适从,长时
间坐在地上比爬山还累,可大家慢慢地都纺织自如了。中央首长也和我们一起干,有
时周总理从西安回来也和我们一起纺线。那时,我年轻好胜,又心灵手巧,什么活一
学都会,我一天能纺一斤粗毛线,自己动手打了毛衣毛裤,穿在身上甭提多暖和了。
我还从马尾巴上剪下鬃毛安在废牙刷上,还美其名曰“马牌牙刷”,警卫团的首长看
见了,不光表扬了我,还在全队推广我的经验,我还学会了缝补衣服,缝的又板正又
匀称,穿在身上干净利索。我一辈子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凡事自己动手,
是延安精神伴随了我一生。
(摘自2014年《曹城时讯》)

37年——大孝无言
在曹县供电公司有这样一位退休干部,他37年来省吃俭用,凭借一颗爱心和孝心,无
怨无悔赡养着身边八位老人,在当今社会唱响了一曲大孝无言的高亢之歌。他就是曹
县供电公司纪委退休干部——谢照乾。

明孝理,他放弃高薪投身军营
谢照乾的家庭与别人不一样,他和妻子两人除了有自己的亲生父母外,每个人还都有
养父和养母。在每一位老人面前,谢照乾都是亲生儿子,没有远近和冷暖之分。
1970年,17岁的谢照乾上高中时,有机会进入胜利油田工作,可是他觉得离家太远无
法照顾家里的老人,毅然放弃了去油田工作的机会。高中毕业后,恰逢二炮重新组建,
有着高中文化并怀着一颗报国心的谢照乾毅然走进军营。在部队里,他表现突出,先
后四次进入西安军事学院学习,受到部队领导的重视,并于1996年初提干。

尽孝道,他拒绝提干毅然还乡
1976年,接到部队的命令,谢照乾去青州军官学校送战士学习,顺便回家探亲,从老
乡那里得知,爷爷刚刚病逝,母亲生病住院。当料理了爷爷的后事,母亲病有好转时,
他已经身无分文,不得已只好从同村战友那里借钱买车票回部队。
1978年,养父又因“食道癌”在济南住院,谢照乾花光了自己的津贴,向所有亲戚邻
居借了一遍。谢照乾告诉记者,1978年时,看病有两难,一是住院难,二是经济难。
为了给养父办理住院手续,他一个医生一个医生地上门央求,希望他们接收,最后在
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才勉强为父亲办理了入院手续。在接下来的治疗费上,他连10
块钱都借不到,只好向部队申请提前预支工资。
1980年,儿子谢鹏出生了,然而一连串的事故并没有因为这个小生命的降生而休止。
1982年,妻子的生母因脾大动手术,后因缺少治疗费病逝;谢照乾的生父半身不遂、
生母脑溢血;妻子养父又半身不遂、养母脑萎缩。几个大病的老人压得谢照乾没有一
点喘息的余地。1983年,考虑家中困难,谢照乾向部队领导提出转业申请,因部队缺
少专业技术人员,未获批准;第二年,再次申请仍未批准;第三年,部队提拔团级干
部,谢照乾是营里唯一一名符合条件的,可考虑到家庭的实际困难,他毅然放弃了这
一难逢的重要机遇,选择了转业。回家后的第二年,养父旧病复发,因放疗、化疗缺
少资金,养父于当年夏天不幸病逝。
当回忆起1985年部队提干时,谢照乾说,如果当时没有转业回家,也许他现在可以是
师级干部了,当年跟随他的通讯员现在都已经是旅级干部了。当问及是否后悔时,谢
照乾说,如果为了当官,就把父母扔在家中不管不问,那还当什么官。

践孝行,他尽心尽责回报亲恩
1990年-2002年的12年间,谢照乾细心照顾健在的每一位老人,帮他们洗衣喂饭、端
屎端尿,照顾地无微不至。在每位老人面前,谢照乾都尽到了一个亲生儿子的责任。
但因重病缠身, 先后有5位老人相继离开了人世。如今,健在的三位老人分别是自己
的88岁的养母、妻子89的生父和91岁的养母。现如今,88岁的养母患病躺在床上不能
动,生活不能自理,床单被罩一天必须换洗两次,纸尿裤也是一天换几次,但谢照乾
从没有怨言,也从不嫌麻烦。每天晚上,谢照乾总是看着母亲睡着后才安然睡去。他
经常说,“每当回到家,看到家里有老太太在,这是儿女的福分。”
回忆起刚刚结婚的时候,谢照乾留下了眼泪,他说自己这么多年来最觉得有愧于妻子,
自从跟了他就一起受苦受累。结婚的时候,家里没有一分钱操办,当时公社给派了辆
拖拉机就把妻子接了回家。进了家门后,妻子就没有穿过新衣服,全都是亲朋邻居家
送的,但是妻子和他一起照顾这8位老人,这么多年过来了,没有一句抱怨过他的话。
37年来,为了八位老人的幸福安康,谢照乾省吃俭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如今家中
没有一分钱存款。在他住的三间小平房里,门后堆了几个沙袋,他说这是防止屋内进
水用的;一架破旧缝纫机,他说是妻子缝补衣服用的;一辆轮椅,他说是推老人外出
用的。家里最值钱的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冰箱,还是90年代用公司表彰先进工作者发的
奖金买的,一个吊扇是从旧货市场花20元钱买的;身上穿的衣服除工作服外,全部是
市场廉价的,一件能穿十几年;脚上穿的鞋子不到万不得已从不换新。
几十年的艰难和困苦,使谢照乾患上了心脏病,不得不长期坚持吃药。每次买药他都
要跑到药品批发部, 专拣最便宜的药买,把剩下来的钱用于老人治病。2013年8月,
谢照乾心脏病复发,不得不住院治疗,刚刚入院没几天,妻子91岁的养母突因骨折住
院,他自己再无心思住院了,拔掉针头,转身来到老人病床前。
谢照乾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着身边八位老人。他对自己长期以来的清贫生活
不埋怨、不后悔。他始终用一颗滚烫的孝心给每位老人带来幸福,以自身实际行动感
动着身边每一个人,以一个“善”字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以一“孝”字赢得众人敬
佩赞扬。(作者 刘华才)

百校速度写神话
在50天时间内,完成总建筑体量达123900平方米的100座中小学功能楼和100处水冲厕
所,就如一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当建设工程的意义在特殊的背景下凸现出异
常的重要性,施工工期、原有程序都会被改写,工程建设的速度在人们的思维屏幕上,
映出的将是一部神话。
请看——

“百校速度”写“神话”
——谨以此文献给曹县百座中小学功能楼的建设者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突出的教育问题,县委县政
府下定决心立行立改,在全县范围内实现教育工程的‘四个一百’工程,我们将利用
暑假50天的时间,全面完成教学楼、运动场、水冲式厕所建设。真正让群众得实惠,
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县委书记王忠想在全县“四个一
百”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自此,百校会战正式拉开大幕。

不等量的时差。近乎“奇特”的工期。
——百座功能楼施工,在不同寻常的重压下开始。
时间定格在2014年7月4日,曹县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落实校舍安全和学前教育两
个全覆盖的实施方案》,成立以县长谭相海任组长的全县“四个一百”教育工程建设
领导小组,教育、财政、住建、国土、建工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全县四百
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 日常调度、督导考核。县委、县政府将100座中小学功能楼、
100处水冲厕所的建设任务安排曹县建安集团承建。
100座中小学功能楼包括教学楼、 宿舍楼、综合楼,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123900平
方米,县委、县政府要求暑假开学前,必须投入使用。紧迫的工期,近乎“奇特”。
意义非同寻常,挑战前所未有。
当日,县教育局、建工局党组分别召开会议,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周密部署,出台文
件,落实包乡镇人员以及监管、监理分工。建工局党组成员、县建安集团董事长王勇
连夜主持召开经理办公会,全面部署“四百工程”大会战事宜。将全县27处乡镇街道
划分四个作战片区,指定各片区指挥长,明确施工目标、工作职责、质量安全措施。
片区指挥长当场表态,坚决与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不辜负领导的希望和重托,提
升境界,锁定目标,一定要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善于打硬仗的顽强作风,团结协作的
精神,接受挑战,创造奇迹!建安集团总指挥长王勇亲自选拔精兵强将,全体将士奔
赴全县四个片区、一百处中小学,踏上百校大会战的最前沿,拉开了百校战役的帷幕。
有词为证:
百校会战,军中无戏言。
完不成任务非好汉,屈指行程五十天。
建设争当先锋,肩负责任使命。
今日军令在手,何时班师回营?

“用牛刀杀鸡”,凸显实力和
智慧优势,平衡了工期时差。
——施工,闪现艺术之光。
全县一百座中小学功能楼, 一百处水冲厕所工期之短、任务之重,可谓史无前例。7
月5日, 县建安集团各片区指挥长肩负民生工程之重任,深入全县27处乡镇街道一百
处中小学现场调查,凡具备“三通一平”施工条件的学校,当即安排队伍入场,安营
扎寨,设点放线,定位挖槽,争分夺秒抢占先机,打响了百校战役的第一枪。
开工伊始,各种困难纷至沓来,设计变更频繁,施工场地狭窄,电压不足,“三通一
平”有一定制限。开弓没有回头箭。普连集镇教委主任徐继福联系邻近化工厂不惜拿
出近万元安装线路,保证了徐集小学的施工用电。仵楼乡中学大门较低,入场道路泥
泞,校长尹立海毅然打开围墙,购买石子铺路,确保泵车、商砼车入场。古营集镇大
石楼小学场地狭小,泵车作业困难,镇教委主任高灿、校长张寒冰果断推倒大理石校
门,伐树清障,腾出有限的施工空间。教育局积极联系设计院,加班加点补充图纸,
学校腾出教室全力解决施工人员的生活住宿、材料仓库,与项目部牵手合作,密切配
合。这是心的交融,这是情的沟通,它再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博大
胸怀。同时,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百校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片区指挥长组织参战项目部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做到任务有分工,计划有措施,责
任到人,落实到位,推行“用牛刀杀鸡”方案,排定工序,倒计时作业。参战人员以
得天独厚的专业实力和技术优势,成竹在胸,毫不畏惧。
一百座中小学功能楼,十二万三千九百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框架结构全部采用商砼浇
灌,钢管脚手架、胶合模板,塔吊及吊装机械,钢筋、木工制作设备一次到位,应有
尽有。集中优势打歼灭战,“牛刀杀鸡”战术运用起来,酣畅淋漓,游刃有余。改变
传统的流水作业法,钢、木、砼,“海陆空”立体交叉作战,设备、机具等一次投入,
纵横交错,同时开展。从黎明到深夜,从深夜到黎明,各在建学校塔吊耸立,伸展出
钢铁巨臂在空中挥舞,电焊机弧光闪烁,升降机铿锵悦耳,机械的轰鸣声、运输车辆
的喇叭声、突击队员的呐喊声交汇成一曲欢快和谐乐章。
7月26日, 县建安集团在安蔡楼镇中学召开百校战役首次调度会。该镇中学宿舍楼刚
进入基础回填,工期较为滞后,集团总公司果断调整指挥长。新任指挥长当即奔赴三
处学校,现场召集项目经理、班组长重新制定施工计划,明确作战目标:三军将士,
一鼓作气,风雨不计,决战不息, 8月2日确保二层浇注完毕,8月5日三层封顶大吉。
指挥长与项目经理坚守一线,施工两班倒,昼夜奋战,吃饭时间上料、浇注、安装…
…前来督战的镇党委书记孔繁星、教委主任王先进目睹情景,倍受感动,送来鸡蛋、
绿豆表示慰问。楚天集小学电压严重不足,晚上加班,千瓦灯棒如点蜡烛。项目部急
中生智,买来30个矿灯,工人头戴矿灯,手持锤钳,展开夜战。远远望去,工地变成
了皓光闪耀的银河。灯光若断若续,充满着无限诗情,无限画意。
魏湾镇中学宿舍楼主体三层,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呈“回”字形,其跨度、面积位
列全县百校之首。县建安集团总指挥长王勇现场调度,夜间带班督战,嗓子喊哑了,
依然拖着疲惫的身体,连续奋战四个昼夜不休息。项目经理困难面前不畏惧,不放弃,
安装两台塔吊, 增设龙门架、搅拌机、汽车吊,组织有力,措施到位,确保了全县8
月6日一次结构全部封顶的目标。
仵楼乡位置偏僻,高架桥涵洞低,商砼泵车通行难,当地建材不充足,通往三处学校
道路没硬化,人工机械费用成本高,施工困难重重,建安集团毅然更换项目部,调整
指挥长。新任指挥长重新调配施工队伍,亲自到商砼站求助,建工局局长胡广田多次
到仵楼乡现场调度,电话联系解决商砼问题,得到了天源商砼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
在一次结构浇注和三处学校地面作业施工的日子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江燕,教委
主任李叶,校长尹立海、孔祥军、张庆兰通宵达旦全程陪同督战,鼓舞了士气,确保
了工期。
不等量的工期时差, 随着优势的发挥,渐渐地缩小。全县100座中小学功能楼8月6日
全部封顶,一个奇迹。8月17日,二次结构全部告捷,一个奇迹。8月25日,完成了门
窗、水电安装。9月1日,全县100处中小学生如期搬进新教室、新宿舍,100处水冲厕
所得以使用, 又是一个奇迹。9月10日,全县庆祝教师节大会在文化中心举行。县委
书记王忠想在会议一开始讲到,今天这次大会,特意安排了一位嘉宾,他坐在我的对
面二排二号,他指挥千军万马完成了百校大会战,他就是县建安集团董事长王勇。王
书记一语引起全场掌声。在这次百校决战创出的奇迹里,闪现出施工组织者的艺术之
光,彰显参战人员的精神境界和敢于担当的顽强意志。
有诗为证:
建设精英何惧难,百校战役只等闲。
烈日酷暑卷热浪,校改一线走泥丸。
攻坚克难敢担当,社会责任心中含。
待到工程竣工时,三军上下尽开颜。

领导关注。能量转换。内聚力的作用。
——施工的伟力蕴于人。
全县“四个一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包学校项目点制度,
县教育局机关56名干部, 全力以赴组织带领27个乡镇街道教委全体人员及157个项目
学校的教职工, 县建工局组织4个工作组20名工作人员深入一线,盯紧靠死,全方位
搞好项目建设服务。县委书记王忠想、县长谭相海十分关心工程的进展,多次深入项
目建设一线,现场调度解决施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多次深夜召开“四个一百”教
育工程调度会。县级包乡镇领导吃住蹲守项目一线,现场抓好建设协调、督导工作。
县建设监理组、督查督导组,严格监管把关,每天通报工程进度。27个乡镇街道均成
立“四百工程”建设指挥部,乡镇长任指挥长,各级领导对民生工程给予倾心倾情关
注支持,无疑为百校战役注入“催化剂。”
施工能量需要转换,也可以转换,转换后会迅速膨胀,更能增值。作为全县唯一国家
资质一级、且有承建高层建筑,创多项省、市优良工程的建安集团,真正把这次百校
战役视为历练队伍、培养优秀项目经理、技术人员脱颖而出的演练场。在集团总公司
带领下,全体将士以顽强的斗志,百折不挠的勇气,披荆斩棘,知难而上,负重推进。
集团总公司重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多次下发文件,制定质量安全措施,统一定做门
窗,统一购买高质量的水、电安装器材。百校大会战拓展的是教学楼、宿舍楼、综合
楼,提升的是曹县建安人不畏惧、不言弃、与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的新境界;体现
的是曹县建安人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亮点;浓缩的是曹
县建安人的社会责任;展示的是曹县建安人的精神文明风貌,赢得更多的是社会各界
的啧啧称赞。
在百校大会战的不眠之夜里,在记载建设者与时间赛跑的一座座校舍施工中,考验建
安人钢铁般意志的恰恰不是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鞍马劳顿、身心疲惫,而是他们年
迈父母大病卧床、儿女不能床边尽孝的煎熬。百校会战捅开感情的大坝,流淌出建安
人一串串感天动地的情感故事。百校会战似乎有意考验这支拼命三郎队伍的忠孝之志。
在百校会战白天突击、挑灯夜战的50个日日夜夜,建安集团董事长王勇家有患病的父
亲,在百校会战吹响集结号后,他作为集团军总指挥长,一天到晚奔波于全县各施工
阵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每天下午3点才能吃到午饭,夜间9点吃到晚
餐。经常工作到凌晨3点,研讨分析工程进展及各种困难,没时间陪伴老人。
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西片区指挥长路秀显,父亲患脑血栓卧床不起,多日汤水未进,
他何尝不想立马回家,守在父亲身边尽孝,但是自己走不开啊。他所分管的工程正在
紧张施工中, 家中打来电话,老父亲猝然病逝!他闻讯悲痛欲绝: “开工前回家已
和老父讲好,待工程竣工,就去看望老人家,没想到老父亲走得这么快”。集团总公
司得知消息,立即安排他人接替路秀显的工作,令其赶快回家守灵。然而,他在为老
父亲办完后事的第二天,就含着两眼泪花匆匆赶到施工一线。
建安集团总指挥长王勇在魏湾镇中学百校会战第二次调度会上说:“我们接受的是传
统文化教育,讲究的是忠孝两全。父母把我们养大不容易,孝敬老人是儿女的天职,
可干起事情来又往往难以尽孝。但是,我们用干事创业的实绩践行着对父母的承诺,
实现着对父母的大孝!”
集团总公司高级工程师、中片区指挥长田永贞,在百校会战中满负荷的工作,出现体
力不支,时常头晕,经乡镇医院检查,确诊为脑血管堵塞。他强忍病痛的折磨,坚持
不下火线,带病指挥,直至晕倒。输液后又赶往现场。
校改情未了,大爱天地间。百校会战正值三伏暑天,烈日当空,高温炙烤,灰尘扑面,
汗水与尘埃在高温下发酵。县级领导冒着酷暑,带着鸡蛋、绿豆到一线慰问。每天在
施工现场可以看到县级、乡镇领导、教委主任、中小学校长不倦的身影,他们白天头
顶骄阳,身披热汗,晚上披星戴月,现场协同督战。每天都可以看到设计院的领导和
工程监理在炎热的天气下,汗流浃背,现场指导解决问题。
安仁集小学校长程志勇,工程开工第三天,正赶上他孩子在曹县新医院动手术,他中
间只请半晌假,孩子做完手术后,马上赶回了学校,一直吃住在学校。他说“给我们
学校建一个新的教学楼,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教学楼开工以后是最需要我的时候,
不能因为家庭使我掉队,作为学校负责人,我宁愿牺牲自己,也要配合施工单位尽早
的完成工程,让学生能够住上宽敞明亮的教室。”
事能尽职心坦然,人以敬业品自高。参与“百校会战”的陈冬生、王迪斌、袁振、王
超、王进、郝国栋、刘宾、谢颂芳等项目经理,承建多个项目,投入消耗较大。他们
不问价格,不讲条件,顾大局,讲诚信,借贷垫资,克服各种困难,发挥了引领带动
作用。工程师陈永忠、楚庆文、田文乔等,技术员白凤国、吴胜建、张玉柱、路通等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从技术交底、质量分析、白天黑夜加班加点,不喊一声累,不
叫一声苦。在他们身上流动着凝重的忠诚和真情,流溢着曹县建安人内在的凝聚力!
如果百校工程是个决战,那么,这决战的伟力不正是蕴藏并发自于曹县建安人的精神
境界,以及那些普通的建设者吗?
歌词为证:
曹县精神铭记心中,我们是百校会战的建设精英。
难忘会战中的每一次冲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胸存大爱众志成城,我们是百校会战的建设精英。
把握五十天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完成责任使命。

“百校速度”不是神话。
百校造福万户。凯歌沉重、凝厚。
——决战,在延续;战场,在延伸。
笔者采写完此稿, 已是2014年10月6日凌晨三时,心情如释重负。漫步庭院,仰望繁
星,憧憬百校,浮想联翩。百校决战改善了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了全县城乡教
育事业均衡化、标准化发展,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
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造福了千家万户,达到了学生就近享受优
质教育的效果,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曹县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基石已经奠定!
曹县教育百花园争奇斗妍,流光溢彩。
祝贺您——蒸蒸日上的曹县教育事业!
祝贺您——为百校会战做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
参与百校会战的建设者,克服夏季高温施工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确保全县“四个一
百”教育工程按时、保质、安全圆满完成建设任务。以行动铸就了“爱县、忠诚、包
容、厚德”这一沉甸甸的精神内涵,以“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执着,
以质量安全不出任何事故的创举,树立了一座“教育事业大发展、大突破”的里程碑。
“百校会战”这首凯歌,没有嘹亮明丽的音符,显得沉重,显得凝厚,正因为如此,
才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曹县建安人完成了百校建设使命,没有丝毫的放松,又投入
了新的施工战场。决战,在延续,战场,在延伸。
感谢您,所有投身百校会战的设计、监管者!
感谢您,所有参与百校会战的建设者!
(作者 姚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