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商都亳诸说(26种)简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4&rec=8&run=13

关于商都亳的说法,到目前已经有26种,但作为商汤之都的亳,只能有一个,到
底哪一个亳是真正的商都之亳?现逐一分析如下:
1、 汉薄县景亳(今曹县)说。甲骨卜辞、三代金文对亳都记载均合于此地。《四书
五经》、《竹书纪年》、《逸周书》、先秦子书、《春秋三传》、《史记》等对商都
亳之记述亦为此地。故其他亳都说者皆回避这些西汉前的文献和金文、甲骨文资料。
邹衡先生在2003年11月郑州商城3600年学术座谈会上说:“关于商汤之亳都,自东周
以来,大约有九种不同的说法……据考证,以上九种亳说中,除曹县说与郑州说外,
都没有汉以前的文献记载……其他七种亳说,都是汉或是汉以后的记载,有的还有严
重的问题。”早在1978年,邹衡先生在《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一文中说,汉以来亳
的地望有四说(一为陕西长安杜亳说,二为河南偃师西亳说,三为河南商丘南亳说,
四为山东曹县北亳说),承认“此四亳说中以北亳说证据较多,向来为学术界所重视;
其余三亳说证据薄弱,历代学者早有反证,为一般论者所不取。”尽管他随后又否定
了曹县北亳说,但在1986年,邹衡先生在《论菏泽(曹州)地区的岳石文化》一文末
尾说:“追溯所谓北亳、南亳两说之根源,都是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汤止于亳’
之说。联系《史记》其他篇的记载,可以查出司马迁还记有‘出亳南’之语。这两个
亳的地望应该是相同的。”他又举《史记》樊哙传,说:“按此进军路线,显然由东
而西,成武为曹州县,杠里近城阳(今菏泽东北30公里),大略都在今陇海线和商丘
市以北,亳不能独在其以南,所以王国维考证宋之亳地即汉之薄县是有道理的。……
可见所谓南亳至少不是司马迁此所两言之亳地。”《史记》、《汉书》、《后汉书》、
《皇览》都有很多关于商都亳的记载,其地望皆定在汉之薄县。晋校书郎傅瓒为《汉
书》作注,认定亳为山阳郡薄县,即今曹县南。汉以后王象、刘昭、杜预、伏滔、裴
骃、阎若璩、雷学淇、孙星衍、胡天游、郝懿行、毕亨、王国维等历代学者都持此说,
顾颉刚、杨向奎、王玉哲、罗琨、张永山、辛德勇、栾丰实等当代学者都加以申论,
今多种《中国通史》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采用此说。该处殷商地面
实物丰富且都见于汉魏前古籍。虽因明清黄河过境和决口,淤积深厚,然仍有几十个
堌堆高于地平面,可采集到汉代、周代、商代和岳石、龙山、大汶口文化遗物。汉代
又在景亳故城设薄县城,今其地面上的树木和庄稼生长的差异仍可隐约看出故城遗址
的端倪,且商汤陵尚在,如果对汉薄县商都亳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应该不难找出城墙、
宫殿、作坊遗址,商都亳在曹县将能达成共识。
2、 偃师尸乡商城西亳说。 西汉时尚无此说, 该城称尸乡、商邑,见于《左传》、
《竹书纪年》、《史记》等书。西汉董仲舒以为商汤在河洛之阳设宫邑董仲舒:《春
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偃师尸乡”条下自注:
“殷汤所都”。郑玄注《尚书·序》以其为商都亳。东汉以后俗以之为商都亳。皇甫
谧不信时说,论证偃师尸乡非汤始居之亳,但认为是商汤灭夏后所迁之亳和盘庚迁都
之地。后世《水经注》、《括地志》、《〈史记〉正义》、《〈史记〉索隐》、《元
和郡县志》等以尸乡为汤都西亳和盘庚迁都之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自上世纪八十年
代对此商城进行发掘,据发掘资料,结合上述文献,定其为汤灭夏后所建立之西亳。
郑亳说者认为其与郑州商城同时或略晚,规模小,无出土青铜礼器,可能是陪都或桐
宫,不是首都亳。本世纪初碳十四测年专家测定,其城始建不早于公元前1600年张雪
莲、 仇士华、蔡莲珍:《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14c年代分析》,《中原文物》2005
年第1期。 ,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尸乡商城应不是汤都亳,而是汤灭夏后迁立
九鼎的商邑(可称陪都)、军事重地,也是迁立夏社的地方,故有尸乡之名。尸者,
夏禹之神主也;或以尸指夷,夏人视商人为东夷人,对其所建之宫城称之为尸乡。此
地初有殿而无城,后筑之城规模及规制不合商代都城之制,汤始居亳,与葛为邻,商
汤至太戊从无迁都,而尸乡商城距葛八百里,与夏末都城二里头相距十二里,可见此
城并非汤都亳,亳、西亳之名实乃东汉以后俗称。
3、 南亳谷熟说。其地在今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集一带。南亳说首见于皇甫谧《帝王世
纪》,《水经·睢水注》亦谓汤都,《括地志》则以为是汤都亳。后为《〈史记〉索
隐》《〈史记〉正义》征引。上世纪,李景聃、张光直等考古学家先后发掘,未见商
都城遗址和商初宗庙。甲骨卜辞以此地为商邑。坞墙距葛、载、曹甚远,与“汤始居
亳”不相吻合。邹衡先生在《论菏泽(曹州)地区的岳石文化》一文末尾说:“王国
维早已提出,南亳说之所以不可信是因为缺乏文献记载,‘若南亳、西亳,不独古籍
无征,即汉以后亦不见有亳名’。”他认为其地“约在坞墙集一带,已邻近柘城县境,
其在陇海线和商丘市南已有30公里。可见所谓南亳至少不是司马迁此所两言之亳地。”
考古证实,此地属岳石文化,即先商文化,应是商之先公所居,与亳相邻,商汤即位
为侯,迁于亳后,仍是商之重邑商,甲骨卜辞有商与亳一日行军路程之记,而今坞墙
集在曹县薄县故城南,商、亳二地适为古之一日行军路程。且此地汉代以前从无“亳”
称,与商都亳并非一地。
4、 安徽亳州说。原为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卜辞中的亳与商》(《大陆杂志》第六卷
一期) 中提出,以为“亳”在此。其地与商距130里,在当时远非商、亳之间一日路
程可达。史家、考古家皆不认可。考之地理,其地实为南北朝时代,济阴亳城人南迁
建大村名亳城,隋唐时因其地设县以名亳,属后代人走带走地名以纪念,与汤都之亳
无关。二十世纪末,亳州以北关有成汤衣冠冢之方志记载,重拾此说,在“大京九”
电视系列报导中提出安徽亳州为汤都亳,纯属文化宣传,史家从无人认可。
5、 郑亳说。史载其地属隞(嚣),仲丁继位,元年迁都于其为侯之旧封地,嚣字之
形为四周皆水, 中间为高地, 正是河上之邑的地名专用字,今本《竹书纪年》记:
“仲丁名庄,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迁于嚣于河上。”商后期为武丁子子奠的封邑,
奠即鄭字古体,西周称管,从无称亳之记载。《诗经·小雅·车攻》有:“东有甫草
……搏狩于隞”,“甫草”即甫田泽之草,可知甫田、隞相邻,在今郑州至荥阳一带。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发现商代城址,已发掘出商代城墙、宫殿、作坊、宗庙(小双桥)
遗址和窖藏的王室青铜礼器(张寨南街、向阳回民食品厂、南顺城三处),1956年,
邹衡先生首倡郑州商城隞都说,1961年,郑州商城的发掘主持人安金槐先生撰文详论
其为仲丁隞都,为学界认可,当时多数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偃师二里头遗址为汤
都西亳,1977年,邹衡先生开始不同意二里头遗址商都西亳说,依据为郑州商城有出
土战国带有亳、亳丘的陶豆,《春秋》、《左传》有郑地“亳城北”文献一条,结合
考古地层关系等四条理由,结合郑州商城使用年代非仲丁、外壬为王的二十年上下,
而在百年左右,郑州商城晚于二里头文化等情况,提出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郑州商
城为商都亳,不少学者反驳这一论断,郑州商城发掘主持人安金槐、杨育彬二先生则
在偃师尸乡商城发掘后仍坚持郑隞说。2001年,经碳十四测年技术专家根据高精度系
列样品拟合数据确定郑州商城始建年代距今约3500年。故可以断定郑州商城非汤始居
及灭夏后建都之亳,应是仲丁为侯为王至外壬的都城隞,使用长达百年,郑州商城为
商初古城。郑亳说虽不能成立,但邹衡先生对郑州商城使用长达百年的推断,和对二
里头遗址及尸乡商城皆非西亳的论证却是正确的。
6、 山西垣曲说。清人俞正燮首次为垣亳说论证(见《癸已类稿》卷一《汤从先王居
义》),建国后又发掘出商代城址,陈昌远又予以论证陈昌远:《商族起源的地望发
微——兼论山西垣曲商城发现的意义》 《历史研究》1987年第1期。,此说不被学界
认可。邹衡先生曾写过一篇名为《汤都垣亳说考辨》邹衡:《汤都垣亳说考辨》,载
《国学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的文章,下了很大功夫,并曾为此驱车实地考察。他说:“垣西北汤亳说,最早见于
北宋《太平寰宇记》 ” 。又说:“《大明一统志》卷20平阳府、古迹、亳城条也有
‘相传汤归自克夏,归于亳,即此’。”邹先生又引《大清一统志》之说:“此非汤
所居之亳。汤所居亳在河南归德府。”用以否定明代地方志书。邹先生认为垣西北亳
城并非汤克夏归亳的亳都,论证翔实有据,令人信服。垣曲商城发掘者佟伟华先生也
发文《商代前期垣曲盆地的统治中心——垣曲商城》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
1998年第1期) ,认为其始建年代应是“二里岗下层偏晚的时期,比偃师商城的始建
年代似应稍晚”,“故垣曲商城为汤始居之亳都说难以成立,从城址规模和地处夏人
密集区的地理位置看, 这一城址也不可能是亳都。 ”对垣曲亳都说观点持有异议。
2003年11月一次会议上, 邹衡先生再次提出: 山西垣曲说之“亳”字,原来不过是
“皋落”之“落”字的讹音,根本不是汤都之亳。
7、 关中杜亳说。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云:“京兆杜县有亳亭。”许慎《说
文》:“亳,京兆杜陵亭也。”此说是因《史记·六国年表序》中有:“夫作事者必
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语,然司马迁此言是
或然判断,而不是指一定这样,况已有不少学者指出其言不确。《史记》所记之亳不
下数十条,皆非关中之地,关中亳亭非亳都,后世关中亦无亳之地名。至于《史记·
秦本纪》所记之亳王与商汤无关。清代学者钱大昕力辩杜亳说之误。邹衡先生也根据
《吕氏春秋·慎大览》所记汤灭夏桀来自东方的事实,论定汤都杜亳说不能成立邹衡: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论汤都郑亳及其前后的迁徙·四亳说辨·杜亳说》。。这些
都是完全可信的。
8、 陕西商州说。 东汉经文家郑玄谓: “契始封商……商国在太华之阳。”裴骃《
〈史记〉集解》。清代学者魏源认为是汤都之亳,即契始封地,为“战国商於之地”
魏源:《书古微》卷二《商书》。。清代学者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亦作此言。当
代学者顾颉刚晚年也转信此地为汤都之亳顾颉刚:《殷人自西徂东札记》,载王宇信
主编的《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但商州从古及今无
亳之名,证以商汤灭夏从东方来的史实,商州亳都说不能成立。而其地的考古资料也
显示与先商文化无关,无商代地面实物;不过是因后世商鞅封地名商而产生的联想罢
了。商洛师专历史系学者余方平为商洛人,撰文《皇甫谧等“契始封于商洛”可以休
矣》,批驳郑玄、皇甫谧、郦道元、魏源等人之说,析之甚详,其说可从。当代学者
已无人倡商洛说。
9、山东泰安博县说。这一说法来自于当代学者丁山的《商周史料考证》,丁山以博、
亳音同义通,又因“相土之东都”而立说。然相土无居亳之记载,又不能以音近亳之
地名皆为亳都,且泰安博县历代无亳之地名。文献无载,亦无考古发掘及商代地面实
物可证。此说无人响应,不能成立。
10、河南沁阳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有人述之,此说是甲骨卜辞中记商王田猎处有名
亳之地而立说。沁阳之亳应为商王田猎休憩之宫。沁阳商都说无商代地面实物和考古
资料,与史籍所记商都亳地望不合,今已无人提及。
11、河南内黄说。此说来自水利专家岑仲勉的《黄河变迁史》,依据资料为明清地方
志,因资料形成时代太晚,不为学者重视。邹衡先生曾在《内黄商都考略》中邹衡:
《内黄商都考略》,载《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说:
“汤阴、内黄有荡水,或得名于商汤,河北邯郸有景山,平乡县有薄洛津,或与景亳
相联系,其地多有汤庙。”可是古人从无此说,岑氏之据无力,邹先生上述猜测未免
牵强附会。2003年11月,邹先生改变了上述猜想,说:“河南内黄之所谓‘古亳城’,
不过是明朝人所伪托,内黄只有故殷城,即河甲所居,根本没有‘古亳城’。”2000
年第5期《历史研究》 刊载烟台大学历史学教授江林昌先生《〈商颂〉与商汤之亳》
一文,文章又申言内黄之亳,依据是考古文化漳河型为先商文化区,商由北向南发展,
内黄有与亳与汤有关的地名,为商汤建国前始居之亳。江氏以漳河型为先商文化(与
邹衡同) ,这种定性仍然只是一种设想,并无任何实据。2004年第5期《历史研究》
刊载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先秦学者王震中先生《甲骨文亳邑新探》一文,又一次论证此
说,它先定商代末期伐人方途中所经“商邑”为安阳殷墟,再依卜辞中有商与亳为一
日路程之文,又推测商代卫地即郼,靠近内黄,由此推定亳在“商邑”之南的内黄。
但甲骨卜辞记伐人方之役,王入商时已离开王都二个月,不应一步未走,卜辞中还有
亳至鸿为一日路程,而王氏却对鸿不置一辞,连与亳相邻的葛也找不出,对武丁居河
论证颇多,但却不知“河”乃河邑,为盘庚、小辛、小乙三王之陵所在,故有“自河
徂亳,于是乎三年,默以思道”,此“河“与黄河无关。故内黄说不能成立。
12、河南汤阴说。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二》中引《路史·发挥》立说。邹
衡先生亦曾有推测(见上条)。2000年,江林昌复提之,以为漳河型、辉卫型是先商
文化,商汤由北而南攻伐,汤阴是汤灭夏前所居之亳。2003年11月,邹衡先生不再讲
汤阴说,同时否定了内黄说(见上条)。此说文献无征,无考古发掘和商代地面实物
资料可证,缺乏证据,难以成立。
13、濮亳说。此说是当代学者田昌五先生在《先商文化探索》(1992年北大出版社,
《华夏文化》 第三集)中提出的,1999年在安阳召开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国
际学术研讨会”上,又提交论文《重新审视汤居亳的若干问题》再次论证,把宋宗庙
定在兰考、民权之间,把景亳定为会盟地,在今山东曹县梁堌堆(景山),认为商都
亳在今濮阳以南、长垣至封丘一带,隔济水与宋亳相望。但濮阳以南为今山东东明、
曹县地,而非长垣、封丘,况长垣、封丘一带从无名亳之地。我们认为:宋亳不在兰
考、民权间,而在曹县南,在旧考城、今民权县境东。田氏此说仅以濮、薄、亳音通
立论,既于古代文献无征,也无考古发掘和商代地面实物资料可证,且所指方位与地
理不符,况长垣、封丘间应为夏商决战之鸣条、安邑,若其地为商都亳,也就不会有
“战于郕”,“攻三鬷”,“还亳”之文献记载了。此说证据欠缺,与夏商史相违,
不能成立。
14、陇海路东段说。为1984年10月安阳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上,田昌五先生提交的论
文《谈偃师商城的一些问题》所述。田先生言:“北亳、南亳与西亳之说均能成立”,
“商汤始居之亳尚未发现,根据史籍记载,它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大体上处在一条
东西线上,与今陇海路东段相一致。”此说似指“南亳”或北亳,但未指出地望。
15、济亳说。此说为考古学者杜金鹏先生在《先商济亳考略》杜金鹏:《先商济亳考
略》 ,《殷都学刊》1988年第3期,入选1992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殷都学刊》
编辑部编选《甲骨文与殷商文化研究》。中首次提出,以《史记》所载刘邦伐秦之战
地理推之,所据资料皆景亳说,只是杜先生不知汉成武即秦之武城、西楚之楚丘、战
国之武城,其地在今曹县景山东北五里的今成武县边境,文中的杠里即今曹县北境之
江海村,该文所考亳之方位略有偏差,盖因未能考察古地理变迁。不明古地名与今地
名之关系。后文将据地理考辨济亳说即景亳说。
16、 蒙泽说。 此论为学者程平山、周军二先生在《商汤居亳考》(载《中原文物》
2002年第6期) 中提出的,所据实为景亳说资料,但作者引用明清方志资料,又以今
曹县城为曹国都,以塗山为曹南山,将古曹国地往南平移60里,置于宋国都城附近。
定商都亳在商丘北,而未定具体地点及里程。除引用明清方志一节及认定商有三亳不
当,全文资料丰富翔实,论证有力,是景亳说的力作。但引用的方志资料所记地点、
方位、里程完全错误,故其说无法指实其地。
17、河南商丘市梁园区蒙墙寺说。此说源于《水经·汳水注》“大蒙城”一段中提出
的猜测,以杜预“蒙县西北有亳城”可知郦氏之误。程平山、周军在《商汤居亳考》
中指出:“三国西晋时薄地省并于蒙县,故蒙亳应是指蒙县西北之薄故城,而不是大
蒙城,《水经注》因‘蒙亳’疑大蒙城为北亳,这是误解‘蒙亳’而致,实际蒙亳是
指蒙县西北汉之薄县故城。”驳之甚为有力。《水经注》所言“大蒙城”实为东汉之
蒙县故城,现已埋没在清代黄河故道之中,城南有村名蒙墙寺,南迁于河道之南,新
中国建立前属曹县,建国后区划有变,故道为两省分界线,北属曹县地,蒙墙寺在河
之南,改属河南商丘县。近年,商丘师专(学院)李正华、王增文和睢阳区地名办李
云河等人曾发文论证蒙墙寺说,所引文献除引《水经注》外,均与景亳说同,结论与
证据不合。蒙墙寺说实为《水经注》误导所致。
18、河南浚县大说。北大学者孙淼先生1987年写《夏商史稿》以为浚县有大山,为商
兴之地。 南开大学朱彦民先生1999年在安阳召开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国际学
术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甲骨卜辞与文献“景亳”新考》阐释,盖以与邳、丕可通
立论,以“商之兴也,杌次于丕山”为据,认为丕即大义,景亦为大义,则大山即景
山, 景亳为大山。《安徽史学》2004年第2期载安徽社科院陈立柱之《亳为大说》亦
论之。然大从无邳山、丕山、景山之说,与邳、丕亦不可通假。史籍从无其地为汤都
亳之说,证以甲骨卜辞记亳之地,证以史载亳与葛、载为邻,有亳廷桑谷而名宋,汤
封于赞茅(今山东单县、成武间)等文献,均无相合之处,其地又无考古资料和商初
地面实物,知大山与商都景亳无关。
19、濮阳说。此说为孙淼先生在《夏商史稿》中提出,但未论述。王震中先生《商族
的起源及其早期迁徙》论述濮阳有商丘,考古学者郑杰祥先生《商代地理概论》也曾
加论述。按《水经注》以为濮阳有帝丘,又名商丘,即相土、阏伯之居,孙、王、郑
三先生均以此为据而认为是汤都亳,但濮阳帝丘实为夏后相居地,并非真正的商丘,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有:“卫迁于帝丘……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相
是夏启之孙,相土居帝丘说不过是因相土与夏后相名字相近而附会。阏伯台自在商丘
市;濮阳帝丘与相土、阏伯无关,也不是微子所封的宋国之都,从天文学上说也非商
星(又名大火、辰、心)分野,从历史文献、天文、地理、地名、考古、地面实物等
考证,无一项可与商丘相联系,《水经注》已误,今之多数学者及濮阳人无此说,该
城现已发掘,称为高城,发掘者也无此说。濮阳商都说无任何凭据,王国维、王玉哲、
杨向奎等多位学者都有力辨。
20、河南修武说。有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以《商君书·赏刑篇》之“汤封于赞
茅”立说。然河南修武有“茅”而无“赞茅”,赞茅应在今山东单县、成武间,其地
紧邻景亳,在商汤所居景亳的“方百里”之内,故有“汤封于赞茅”之说,而“茅”
与“赞茅”并没有任何关联,此说为理解文献有误,后文将详辨。
21、河南偃师二里头说。为1960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后,一些学者因“西亳”在偃
师,结合二里头遗址有不同文化时期的陶器而推测,对遗址的文化分期有多种说法。
这应为其时未考究尸乡所在,加之考古技术落后,文化分期难以与历史吻合所形成的
误说,一度很流行。1983年,尸乡商城发掘后,学者逐渐放弃此说。邹衡先生称此说
为“旧西亳说”。
22、曹县景山说。曹县、菏泽有人提出,因朱熹释《诗经·商颂·殷武》之“景员维
河”时提出为汤都而猜测。至今未有人加以论述,又与景亳说资料全同,属混淆了景
山与亳城之关系。后文不再评说。
23、河北漳河说。江林昌等学者以漳河为先商文化立说,但无文献可征,仅以商、漳
音同义通作根据。漳河实为商先公王亥、上甲微的活动地,称先商文化虽不错,但毕
竟太久远,与商汤无涉。无人著文论证,后文不予评析。
24、 河南安阳汤亳说, 为江林昌《〈商颂〉与商汤之亳》文中二节末提出,文曰:
“汤伐韦、顾时所居之亳正在豫北、冀南境内的漳河流域,而安阳正处漳河之南,与
汤阴、内黄相邻,因此《世本》说盘庚迁殷是复居‘汤始居亳’之亳,与《竹书纪年》、
《尚书》所记是一回事。”是以汤始居之亳在漳河流域而推论。则江氏以漳河、汤阴、
内黄、安阳各有一亳都,皆为汤始居之亳。此四说皆为猜想,于文献、考古、商初地
面实物皆无据。
25、安徽蒙城说。为明清时蒙城县志编者定蒙城为庄周故里之大蒙城,复引出商汤所
居之蒙城亦在此。此蒙城本晋朝时蒙县人南迁侨置大邑,隋代所设蒙城县。此说显系
后世不懂历史地理者之臆说,史家无信其说者,但近年仍有蒙城人在述说,其依据不
堪一驳。
26、郑州大师姑说。此说为主持郑州大师姑遗址发掘的王文华提出,郑州大学李锋又
加论述。他们从该遗址发现夏、商两代考古文化,因其城处于偃师二里头夏都之东,
故认为可能为汤都亳。但其商代遗存是二里岗文化上、下层,其东20多公里的郑州商
城同为二里岗上下层文化时期建造使用,若郑州商城非亳乃隞,隞则为商中期都城,
把同属隞地,与郑州商城同时代的大师姑商代遗址定为汤都亳,岂非自相矛盾!况且
只从考古地层考虑,全不顾及历史文献记载,也不妥当。我们认为该遗址是夏王朝防
备商汤军队西进的军事堡垒,及至商汤出于夏国之西以攻夏,桀未接刃而东逃,在大
师姑夏商军队当有遭遇战,过了若干年,商人毁掉了大师姑城当年夏王朝的军事堡垒。
这里无先商文化,无商之宗庙、宫殿、作坊遗址,不具备商代都城的条件,以此为商
都亳不能成立。
可以看出,以上26种说法中,实际上其中景亳(北亳)说、景山说、济亳说、蒙
泽说、蒙墙寺说、陇海路东段说、大山说、亳州说、蒙城说、濮亳说等十几说大方位
指向都是景亳,依据资料都是景亳说资料,只是因立说者(景亳说除外)不明当地地
理,致所指方位稍有偏差而已。诸说中,多因景、丕、商、亳、蒙、河等与商都亳有
关的山名地名而立说,实际上史载亳还有更多相邻地或相关之地名山名水名,如:葛、
载(戴)、鸿、曹、乐、汤陵、伊尹墓、太甲陵、盘庚陵、燕陵、盘庚里、咸墓里、
箕子墓、莱朱墓、蒙泽、薄、景亳、大蒙城、古蒙城、汉蒙县、杠里、武城、成武、
陶、陶丘(左山)、定陶、汉高祖即位坛、三鬷、鸣条、安邑、晋阳、郕、成阳、平
阳、塗山、历山、镳宫、宋、亳廷、桑林、殷、故殷墟、郼(衣)、有莘、东夷、赞
(菅)茅、有缗、有仍、韦、顾、昆吾、睢水、睢阳、归德、梁、汳水、泗水、菏泽、
孟诸(明都、盟都、孟渚)、虞、禹绩、渪邑、戎、有娀、济水、济阴、汉南、己氏、
阏伯台、南河、楚丘、冀州、中冀、中国、唐、空桐、桐宫、桐门、蒙门、曹门、贯、
考城、甾、左氏、鞌、春申君墓、魏冉墓等等。这些名称,都出现在古代不同时期的
历史文献中,与商都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存在及来历,从不同的角度佐证
出商都亳的具体方位,寻找出它们的具体所在,并合理解释出其历史渊源,商都亳问
题就会迎刃而解,诸亳说孰真孰假,就能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