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辑 先商济亳考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4&rec=60&run=13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 杜金鹏

商代高祖成汤,在夏末时都居于亳邑,是古今史学家有口皆碑的。但关于此先商
亳邑的地望,却众说纷纭。目前,在夏文化和先商文化的讨论中,先商亳邑之地望等
问题的探索,已成为从考古学上划分夏、商文化界限的重要途径之一。故正受到史学
界的日益关注。本文拟就先秦以来文献所见,谈点对于先商亳邑有关问题的初步认识。
一 笔者持先商亳邑即济阴北亳说,但不同意北亳即汉薄县说。
北亳,即景亳,又名蒙亳,其景亳之名出于《左传》,后人或以为指偃师,①为
免混乱,本文不采用;北亳、蒙亳均汉代以后晚起之名,所指地望又不准确②,故本
文亦舍之,而名其为济亳。
济亳,过去多认为是臣瓒首先指出其为汤都的。其实,济亳为汤都,早在周代已
载于文献。《左传》庄公十一年云:“宋万弑闵公于蒙泽,立子游,群公子奔萧,公
子御说奔亳。”《春秋经》僖公二十一年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左
传》同年曰:“魋先谋公,请以案易薄。景公曰:‘不可。薄,宗邑也。’”薄即亳,
古字相通。凡此皆指周时宋国之亳邑,旧说即汉山阳郡薄县,在今山东曹县境。③
宗邑,即先君所居、宗庙所在之邑。周封微子于宋,都睢阳,而别有宗邑亳,则
睢阳并非商之旧都,至少不是汤都,其宗邑亳,才应是成汤之故都④。据《逸周书·
殷祝》,当初汤伐桀时,夏民空城而奔汤。于是,“桀请汤曰:‘国所以为国者,以
有家;家所以为家者,以有人。今国无家,家无人,君有人,请致国,君之有也。’
……士民复致于桀曰:‘以薄之居,济民之贱,何必君更!’”由此可知,其时商国
近济,汤都为亳,即亳在济水之近旁。古黄河在荥阳附近折而东北流入海,古济水由
济源向东穿河而过,东北流入海,《殷祝》之汤亳所近济水即此。又桓宽《盐铁论》
卷九:“吴有三江五湖之险而兼于越,楚有汝渊沟室之固而负于秦……桀有天下而兼
于济亳。”⑤济亳连言,同样指明济、亳相近。
扬雄《兖州牧箴》 云: “悠悠济河,兖州之寓……成汤五徙,卒都于亳。”⑥
《禹贡》曰:“济河惟兖州”,兖州西界黄河,据济水中游。扬雄云汤亳在兖州,即
今鲁西南、豫东北一带,比《逸周书》、《盐铁论》说得更具体了些。而汉代所谓济
亳之地望,以司马迁记述的最为具体。
《史记·货殖列传》:“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陶、
睢阳亦都会也。 昔尧作游于成阳, 舜渔于雷泽,汤止于亳,其俗犹有先王遗风。”
《汉书·地理志》亦云:“宋地……,昔尧作游成阳,舜渔雷泽,汤止于亳,故其民
犹有先王遗风。”则成阳、雷泽、亳,三地当相近。成阳,如淳曰:“成阳在定陶。”
⑦张守节云:“成阳故城,濮州雷泽县是。”⑧雷泽,徐广曰:“在成阳。”⑨李泰
云:雷泽县,本汉之成阳城。”⑩颜师古云:“在济阴城阳西北。”则雷泽、成阳本
一地,或相去甚近,在今山东菏泽东北。尧舜均曾居此。“汤止于亳”亦应在此一带。
下面,请再以《史记》进一步推论其具体地望。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樊哙……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
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从攻,围东郡守尉于成武,却敌…
…从击秦军,出亳南,击河间守军于杠里,破之。击破赵贲军开封北。”濮阳,即汉
之东郡濮阳,在今河南濮阳县县城南约三十里;城阳即成阳,在今山东菏泽东北;户
牖,张守节云:“汴州陈留县东北九十一里东昏故城是。”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城北10
余里;成武,即汉成武县,张守节云“曹州县”,在今山东成武县;杠里,张守节云:
“近城阳”,其说可信。据《史记·高祖本纪》,沛公“道砀至成阳,与杠里秦军夹
壁”,楚、秦两军既“夹壁”对峙于成阳与杠里,则二地确邻近。由此可以推导,既
然从成武进军杠里(约城阳方向)时,必经“亳南”,则亳约当在成武与杠里之间,
即约在成武北、城阳南;又由成武往杠里,出亳南而不经陶地,推测亳在定陶之东。
另据《史记·曹相国世家》和《史记·傅靳蒯成列传》等所记曹参、灌婴、靳歙等人
的作战路线,也是由成阳、杠里、成武、亳南一带向西进兵,至开封东北再战再胜,
然后沿济水向西,经原武直下洛阳。其所经之亳,只能在开封之东北方,而近于成武、
杠里一带,与上面所得结论是一致的。
先商济亳在成武北、定陶东一带,还有其他证据可查。
《书序》曰:“汤归自克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
《汤诰》。《史记·殷本纪》云:“汤归至于泰卷陶,仲(虺)作诰。既绌夏命,还
亳,作《汤诰》。”显然,大坰亦即泰卷陶,大坰与泰卷,乃同名异字,陶为大坰之
小地名。坰,古代都邑远郊之称。此指汤都亳邑之郊。则言大坰,是泛称:云泰卷陶,
是专称,指处于大坰范围内的陶地,亦即今山东定陶一带。“汤归自克夏”,无疑是
由西往东而行。那么,定陶既是亳之坰地即西郊,则亳自当在定陶之东,恰与上面所
说亳在定陶东、成武北之推断,正不谋而合。
关于济亳地望,曾有种种错误的说法。
关于樊哙“从击秦军,出亳南”,司马贞释曰:“亳,汤所都。今河南偃师汤亳
是也。”颜师古亦云:“郑氏曰:‘亳,成汤封邑,今河南偃师汤亭是。’”。都是
错误的。 道理很简单, 从成武进攻杠里,岂能西奔六百余里绕道偃师?又张守节云
“亳故城在宋州谷熟县西南四十里”,其说当本自皇甫谧。我们知道,所传谷熟之亳
在晋以前文献中不见记载,又谷熟远在成武、杠里之南一百几十里,故樊哙“出亳南”
绝非谷熟南。
古人多有云济亳在汉山阳郡薄县(今山东曹县) 者。 《后汉书·郡国志》云:
“薄,故属山阳,汤所都。”《〈诗·玄鸟〉正义》引《汉书音义》云:“臣瓒曰:
‘汤居亳,今济阴薄县是也。”晋、唐学者多持此说。近人王国维经多方考证,断定
济亳即汉薄县,在今曹县境。可谓集春秋以来之大成,今人多从其说。
但是,《史记》云“出亳南”乃述秦末事,而秦无薄县。并且,成武与杠里间并
无险阻,本可直达,若樊哙南辕北辙,举师绕道百余里出薄县南,徒劳士卒,殆误战
机,岂不怪哉!《史记》中没有“薄”这个地名,我们无法以《史记》考证其亳与薄
之关系。但《汉书·地理志》中山阳郡有薄县,同时其它章节中屡见亳地,是亳非薄
也。依《地理志》惯例,汉县名下往往注出旧地名,如于鲁县下自注“伯禽所封”,
于邹县下注云“故邾国”,于薛县下注曰“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下邳,汤相仲虺
居之”,等等。若薄县即成汤亳邑,班固必自注“故殷汤亳邑”云云,犹于偃师县注
曰“尸乡,殷汤所都”。既不注,益明薄非亳也。因此,云济亳即汉薄县,在今山东
曹县之说,恐系晋以来附会之言。
二 论定济亳系先商时之汤都,有以下证据。
前引《史记》、《汉书》皆云“汤止于亳”,据《说文》:“止,下基也,象草
木出有址”,由此可知“汤止于亳”乃汤未灭夏属诸侯时也。
《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邻葛而居,是汤为诸侯时事,葛,
夏末诸侯国。皇甫谧、孟康、司马彪、杜预等皆以为葛即宁陵葛乡,在今河南宁陵县
北境。按此说应本自周代文献。《左氏春秋经》桓公十五年云:“公会齐侯于艾,邾
人、牟人、葛人来朝。”杜预注云:“三人皆附庸之世子。……”鲁之附庸当近鲁。
邾,在今山东邹县境;牟,属今山东莱芜县地。则葛在宁陵当可信。
《尚书·仲虺之诰》:“葛伯仇饷,初征自葛。”《孟子·梁惠王》:“《书》
曰‘汤一征,自葛始’”。《书序》、《史记·殷本纪》皆云:“汤征诸侯,葛伯不
祀,汤征之。”则葛为汤征服诸侯、伐桀夺天下战争中的第一个进攻目标。那么邻葛
之济亳必为先商时之汤都。
《书序》、《史记·殷本纪》均云“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且皆在“葛伯不祀,
汤始征之”句之前。案“汤始居亳”意为汤继诸侯位,都于亳,沿用了先王旧都。此
“始”字与“汤始征之”之“始”同义,也与“初征自葛”之“初”同义。旧解或以
为“汤始居亳”即居偃师,皇甫谧已辨其非:“《孟子》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
伯不祀,汤使亳众为之耕’,葛即今梁国宁陵之葛乡也,若汤居偃师,去宁陵八百余
里,岂当使民为之耕乎?”“今梁自有二亳,南亳在谷熟,北亳在蒙,非偃师也。”
《毛诗·长发》:“韦、顾既伐,昆吾、夏桀。”郑笺云:“三国党于桀恶.汤先伐
韦、顾,克之。昆吾、夏桀同时诛也。”韦、顾、昆吾,是妨碍成汤伐桀的三个邻近
诸侯国。韦,自古以来皆云在故白马县之韦乡,不久前黄盛璋实地调查认为,韦在今
河南滑县妹村。昆吾,学者均以为即濮阳故城,在今河南濮阳县境,顾,在今山东鄄
城县北境。由于此三国为夏之诸侯,夏末被伐灭,故其所近之济亳应为先商时汤郡。
据《孟子》、《楚辞》、《逸周书》和《史记》等记载,汤为诸侯时,曾娶妻于友邦
有莘氏,从而得其媵臣伊尹。以当时情形而言,汤既娶妻于有莘,则莘、商必相近。
《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故陈留即今河南陈
留。
仲虺也是汤灭夏时之辅佐。《左传》定公四年曰:“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
《汉书·地理志》鲁国薛县条云:“汤相仲虺居之。”薛,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境。
又据《庄子》、《吕氏春秋》,“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为商国盟邦之君。
《左氏春秋经》僖公十七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杜注:“卞,今鲁国卞县。”
《路史·国名纪》卷一云:“卞,卞明国。汤伐桀有卞随。”卞为汉县,在今山东泗
水县城东四十余里。
葛、 韦、顾、昆吾,均夏末时商之邻敌,莘、薛、卞,皆夏末时商之邻友,7国
恰好围绕在济亳之四周,这不仅规划出了夏末商国之疆域,指明了先商文化的分布区
域,同时也证明济亳确属先商时期汤之都邑。
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勾勒出灭夏前夕商之势力范围。其实,成汤自己早
已就此作过说明,云先商版图“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江,旧说
即长江。误。这有考古学铁证为据,不赘书。古代所谓江并非长江之专称,如《韩诗
外传》云:“江水沛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于亳,亳亦大兮。”其“江”
与长江亳不相干。有学者认为,“东为江”乃指古沂水,若云系指古泗水,也许更妥
切些;“北为济”,济水自荥阳北东流,在定陶西南折而东北流,贯穿巨野泽入于海;
“西为河”,黄河由荥阳北折向东北方流入海,白马,濮阳均在河东;“南为淮”,
中原文化推进到淮河沿岸,是在商代中期以后的事情,此“淮”不是今淮河故渎。据
载,今豫东地区古时亦有淮水。《左氏春秋经》僖公十六年云:“公会齐侯、宋公、
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同年《左传》则云:“会于淮,谋鄫,
且东略也,城鄫”,杜预曰:“鄫,郑地,在陈留襄邑县东南。”即今宁陵县南,古
睢水之阴。鲁僖公所会诸侯,其国均在今淮河之北,绝大部分在黄河两岸,且又由淮
而“东略也,城鄫”,则此淮当流经陈留一带。这一地区的河流,自古均由西北流往
东南,故此淮水约过商丘南。春秋时宋地有睢水,过陈留北、商丘南,东入泗,如果
近鄫之淮不是一条与睢水并行且相去不远的河流,就很可能是睢水之别名。以上江、
河、 济、淮四渎之内,属《禹贡》兖州之地,与前述由7个夏末诸侯国所划出的先商
疆域正相符合。所传殷商先公先王的活动区域也主要是在这一地区。
从考古学上探索汤亳,解放前就有人做过,几年前,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河南二队
赴商丘调查发掘,寻求南亳遗址。而考古所山东队在菏泽地区的调查,则含有寻找北
亳遗址的意图。考古学界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的青堌堆类型(又叫造律台类型或王
油坊类型),应该就是先商文化。大致是可信的。据实地调查、发掘,青堌堆类型文
化的分布区域,大致是泰山以西,濮阳以东,聊城以南至商丘,恰在“四渎”之内。
在这个文化圈里,先商文化应该就是其主要部分。据1957年以来的文物普查和考古发
掘资料, 上述“四渎”之内中心区域的菏泽地区已发现大汶口文化至汉代的遗址100
多处,其中以龙山文化和商文化遗址为主,定陶、成武一带是遗址密集区。在前考济
亳地望即成武县北境,尚存多处龙山文化遗址,只是由于历代河、济诸水冲淤,遗址
面积均所存不大或被掩埋于地下。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准确地把握住文献和考古两
方面的材料,认真探索,而济亳遗址又未损失殆尽,将来是可以将其识别出来的。对
此,我们寄希望于在鲁西南地区开展工作的考古工作者。
(原载《殷都学刊》1988年第3期)

注释
①《左传》昭公四年:“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注曰: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
亳即偃师。《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云:“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处。”
②《水经·汳水注》:“汳水又迳大蒙城北,自古不闻有二蒙,疑即蒙亳也。所谓景
亳为北亳矣。”晋以来学者多认为即汉薄县。
③《左传》庄公十一年杜预《注》文和王国维《观堂集林·说亳》等力主此说。
④在中国古代,都邑虽迁而宗庙不毁,晋为其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曰:“骊姬
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不可以
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杜预注云:“曲沃,桓叔所封,先君宗庙所在。”其
时晋都在绛,然而其宗庙仍在曲沃,故曲沃尊为宗邑。曲沃与绛,有“圣都”与“俗
都”之别。宋都睢阳,而别有宗邑亳,与此相类。
⑤“纣”字乃讹增,此删
⑥《艺文类聚》卷六载。
⑦⑨《〈史记·货殖列传〉集解》引。
⑧《〈史记·曹相国世家〉正义》。
⑩《〈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正义》引《括地志》。
《汉书·地理志·注》。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正义》。
关于“泰卷陶”,司马贞《索隐》云:“邹诞生‘卷’作‘’,又作‘泂’。则‘卷’
当为‘坰’,与《尚书》同,非衍字也。其下‘陶”字是衍耳。何以知然?解《尚书》
者以大坰今定陶是也,旧本或旁记其地名,后人转写遂衍斯字也。
《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
坰。”郭璞注云:“邑,国都也,”汉《毛诗·鲁颂·駉》:“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郑笺:“坰,远野也。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日坰。”
“解《尚书》者以大坰今定陶是也”。已说明唐代以前的人们是知道大坰即定陶的。
《礼记·缁衣》:“(尹吉)曰: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郑注云:“伊尹始仕于夏,
此时就汤矣。夏之邑在亳西。”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索隐》。
《〈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注》。
《说亳》。
《〈毛诗·玄鸟〉正义》引。
《汉书·地理志·注》引。
《后汉书·郡国志》。
《左传》桓公十五年《注》。
见《书序·正义》引郑玄伪《尚书孔传》。
《书序·正义》引。
《太平御览》卷155引《帝王世纪》。
详见《〈史记·曹相国世家〉正义》引《帝王世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注》
文,《水经·济水注》,《〈史记·高帝纪下〉注》等。
《〈孙膑兵法·擒庞涓〉释地》,《文物》1977年2期。
《左传》哀公十七年:“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被发南面而噪曰:‘登此
昆吾之墟。’”杜预注云:“卫有观在古昆吾之墟,今濮阳城中。”《水经·洧水注》
引《世本》曰:“昆吾者,卫是也”《汉书·地理志》亦云:“(濮阳),夏后之世
昆吾居之。”此外,《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水经·瓠子水注》
和《括地志》等均持此说。
《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公及齐侯、邾子盟于顾。”杜预注:“(顾),齐地。”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一范县条:“故顾城在县东二十八里,夏之顾国也。《太平寰
宇记》、《诗地理考》、《毛诗传疏》及《路史》等皆沿此说。安阳殷墟商代卜辞中
有地名雇,董作宾《殷历谱·帝辛日谱》云:“雇,古顾国。故地在今山东范县东南
五十里。”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同持此论。
《〈史记·殷本纪〉正义》引。
《史记·殷本纪》载《汤诰》,李民先生指出:“《殷本纪》的‘东为江,北为济,
西为禹,南为淮’,这一条记载,从全文可以看出,它虽然在行文里是概述禹、皋陶
等人的功绩,而实际上却道出商代初年的中心区域。”(《与古史研究·“汤
始居亳”考》,中州书画社,1983年增订本)。笔者认为,《汤诰》所述系指先商疆
域。
石泉《古文献中的“江”不是长江的专称》《文史》第六辑。
《左传》襄公元年《注》。
详邹兴钜《春秋战国地图》,武昌亚新地学社,1912年。
《左传》成公十五年:宋右师华元使华喜、公孙师帅国人攻荡氏,杀子山,“鱼石、
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出舍于睢上”,杜预注云:“睢,水名。”
王国维《观堂集林·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考证甚详。
李景聃《豫东商丘永城调查及造律台黑孤堆曹桥三处小发掘》,《中国考古学报》第
二册,1947年。
《1977年豫东考古纪要》,《考古》1981年5期。
见吴秉楠、高平《对姚官庄与青丘堌堆两类遗存的分析》,《考古》1978年6期。
同此外还有: 许顺湛《夏代文化的再探索》,《河南文博通讯》1979年8期;李仰松
《从河南龙山文化的几个类型谈夏文化的若干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
文集》;孙飞《论南亳与西亳》,《文物》1980年8期;安金槐《试论商代“汤都亳”
以“仲丁都隞”》,《中原文物》1981年特刊。
承张启龙同志函告。 又新见郅田夫、 张启龙《菏泽地区的堌堆遗存》,载《考古》
198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