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辑 《史记》、《汉书》、《后汉书》记亳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4&rec=34&run=13

《史记》有关亳的记述甚多,现择要简析。
1、 《殷本纪》中共有七处说到亳,一是“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二
是“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三是“汤归至于泰卷陶,仲虺作诰。既
绌夏命,还亳,作《汤诰》:‘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四是“帝沃丁之时,伊
尹卒。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五是“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
一暮大拱。”六是“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
由宁,殷道复兴。”七是“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我们分析,
第一处是说商汤始居的亳地,是先王帝喾、夏禹所居住过的地方。第二处是说伊尹适
夏不成,又回到汤亳。第三处是说商汤灭夏后经泰卷陶回到亳,即经定陶,而回到距
之不远的亳(今曹县之南)。第四处是说沃丁时伊尹去世,沃丁葬伊尹于亳,今曹县
东南大集乡殷庙村有伊尹墓,此地汉代属己氏县,史籍多有记载。第五处是说发生在
帝太戊时的“亳廷桑谷”事件,说明帝太戊时商之都城仍在亳,曹县历代旧志对此事
均有记载,此事也是宋地之来历。第六处是说盘庚渡河南,居于汤之故居,在亳治理
国事,一以贯之,行汤之政,史载曹县西南十里古贯城有盘庚村,盘庚祠,明、清时
设盘庚里。第七处是指帝武乙时殷离开亳,迁往河北,这一条已被考古证实有误,离
亳应是在武丁时期。
2、 《宋微子世家》有两处记亳,一是“宋南宫万……遂以局杀闵公于蒙泽……乃更
立公子游为君。诸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万弟南宫牛将兵围亳。”二是“襄公八
年,……楚执宋襄公以伐宋。冬,会于亳,以释宋公。”这两处记亳,显示出亳在宋
的重要地位,亳作为商之旧都、商宋的宗邑之地,在宋国仍有着其他城邑不可替代的
位置。
3、《货殖列传》记亳一处,即“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陶、
睢阳亦一都会也,昔尧作于成阳,舜渔于雷泽,汤止于亳,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道
出了汤建都于亳,而处于陶、睢阳之间,与尧、舜之都相近,称“其俗犹有先王遗风”,
所指亳之方位,正是今曹县景亳故城。
4、 《樊郦滕灌列传》、《傅靳蒯成列传》等记秦汉之际战事所过之亳有多处。《樊
哙传》有:“从攻围东郡守尉于成武……从击秦军,出亳南。河间守军于杠里,破之。
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从攻长社、轘辕,绝河津,东攻秦军于尸,南攻秦军于犨。”
《灌婴传》记:“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杠里……从攻秦军亳南、
开封、曲遇。”《靳歙传》有:“起冤句,攻济阳,破李由军,击秦军亳南、开封东
北。”以此看,上述战事应属同一战事,只是樊哙、灌婴、靳歙从不同的方向参战,
故分别记在三人的传中,记周勃、曹参、傅宽战事也与此近似。从战事发生的区域分
析,与成武、杠里、成阳、济阳不远的亳,只能是(在今曹县之南的)景亳,而不可
能是谷熟或偃师,对此邹衡、张永山、罗琨等学者都有精辟论述。而且,从“东攻秦
军以尸”可知,秦代偃师还称尸,而不称亳。
5、《六国年表·序》记亳,前文已析,不重述。
6、《封禅书》有:“亳人谬忌奏太一方”,后文又有:“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
祠坛仿薄忌,奏太一坛。”此事在《孝武本记》中也有记述。可知汉时薄县犹称亳,
亳、薄乃一地二名,薄城即古亳城也。故《汉书、郊祀志》记其事如《史记》,而注
家如淳曰:“亳亦薄也,下所谓薄忌也。”晋灼曰:“济阴薄县人也。”
《汉书·地理志》有:“宋地,房、心之分野也……昔尧作游成阳、舜渔雷泽,汤止
于亳,故其民犹有先王遗风。”把宋(按:包括为其所灭的曹)地看做尧、舜、汤的
居地。此宋亳不待言为景亳而非他地。在记樊哙、灌婴等战事时,同《史记》所记相
同,都有“出亳南”之言,此不复述。至于偃师尸乡,班固虽注:“殷汤所都,”但
未言是亳。又对商帝太戊元年亳廷桑谷事记于五行、郊祀、艺文三志,并加注,可知
班固认为亳在周之宋地、汉之薄县城。
《后汉书·郡国志·二》“梁国,九城”条下,有:“薄,故属山阳,汤所都。”刘
昭注:“杜预曰:‘蒙县西北有薄城,中有汤冢。’《左传》:‘宋公子御说奔亳,
其西又有微[箕]子冢。’”梁国九城中西汉山阳郡之薄非景亳莫属。
《后汉书·野王二老传》有:“昔汤即桀于鸣条,而大城于亳。武王亦即纣于牧野,
而大城于郏鄏。”此亳指偃师尸乡,郏鄏为河南城,二地分别为商、周军事重地、定
鼎之地。因偃师尸乡是商汤所建之大城,迁立九鼎之地,为汤时别都,后世俗称之为
亳。故东汉初,野王一带民众称偃师尸乡为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