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A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887&run=13

中共曹县县委 曹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农民负担大包干的意见(摘要)
曹发〔1986〕7号

一、农民负担大包干的范围和数额农民负担大包干的范围主要有五项:①农业税;
②乡镇统筹费,包括教育事业费附加(用于农业技术学校补贴、民办教师工资补贴和
办公费、乡镇办初中、村办小学的部分建校补助、幼儿教师的补助费)、民兵训练费、
优抚费、交通事业经费、广播费;③行政管理费,用于村队干部补贴和办公费;④集
体福利事业费,主要用于“五保户”的照顾等;⑤农田水利费,用于乡村小型农田水
利建设和出乡水利工程补助以及水费等。这五项的负担数额控制在人均纯收入的百分
之六,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七。其中,农村教育费控制在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二以内,
管理费控制在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一以内。农民负担大包干,应根据目前我县农民实
际收入水平,本着既能解决必要的支出,又能把农民负担压缩到最低限度的精神,以
行政村为计算单位,以八四年各行政村人均实际纯收入为基数。人均实际纯收入二百
五十元以下的,农民负担应控制在十五元以内;人均实际纯收入二百五十元至三百五
十元的,应控制在二十元以内;人均实际纯收入三百五十元以上的,应控制在二十五
元以内,全县人均负担控制在二十元以内。上述比例和限额均不得突破。农民负担数
额,从一九八六年开始一定两年不变,中间不得随意追加和另行摊派。集资兴办公共
福利事业,要尊重群众的意愿,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凡属谁受益谁负担和有偿服
务的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强行平均摊派。二、提留的原则和方法实行农民负
担大包干,要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适度,用之得当的原则,根据各项事业
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农民负担大包干的项目和数额,做到因地制宜,
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既要办好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又要注意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
性。各乡镇党委、政府应根据农业税收政策和各项实际费用的需要,按照定项限额的
原则,参照八四年各行政村人均纯收入,编制农民负担大包干方案,并提交乡镇人民
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县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实行。各行政村要根据本村农民负担大
包干的数额,分配负担任务,落实到队(组),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公布
各队(组)的包干数额,讨论制订完成措施,负担项目和数额确定后,年初要开列清
单,通知到户。农业税按地亩负担,其他可按人、地各半或民主商定的其他办法计算
负担。凡能由村、队办工副业承担的负担数额,可不由农民负担或减少农民负担。三、
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农民负担大包干的各项经费,要实行村筹乡(镇)管,做到村里用
钱不管钱。农业税要按规定上交国家。农村教育事业费由乡镇管理使用。民兵训练费
和部分水费交县。优抚、交通、广播、农田水利费、村队干部补贴和办公费,均由乡
镇统一管理。各用款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提前编报预算方案,速交乡镇政府审批。
并将使用情况和账据报乡镇复核。各乡镇都要有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实行收支三联
单制度,由分管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要定期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
并要对以前的提留款,进行一次认真地清理,保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
挪用或乱开支,更不准吃喝贪占,违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到追
究法律责任。四、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1.村队干部的设置和补贴问题行政村享受
国家补贴的干部应尽量压缩,一千人以下的应限制在二至三人,一千至二千人的应限
制在三至四人,二千人以上的四至五人,最多不超过七人。行政村一般不设误工补贴
干部,可采取上下左右兼职的办法,以减少干部。行政村享受固定补贴干部的补贴数
额,可与该单位收入水平挂钩,人均收入增加,干部报酬也可以相应增加,人均收入
降低,干部报酬要随之降低。一般可按相当于该单位人均所得收入的数额给予补助;
补贴标准由村民大会根据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评定,报乡镇政府审批。生产队干
部的设置可因队制宜,一般可由行政村干部兼任,确实需要的也可设队长(兼会计)
一人,其报酬实行定额补贴,每人每月十至十五元。2.关于义务工的问题凡户口在农
村、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除按规定减免者外,都要负担义务工和基建工,每人全
年负担的义务工控制在五个标准工以内,负担的基建工一般不得超过十个标准工。这
两项用工,年初列入计划,年终按实际用工结算,统一确定工值,由应出义务工者负
担。少出工者交钱,多出工者得到报酬。3.对困难村、队、困难户的照顾问题遭受严
重自然灾害的困难村队,应视其具体情况,适当减免农业税,减免数额按有关政策和
当年核减数额执行。对农民的其他负担数额也要适当减免,减免幅度由乡镇确定。对
因天灾人祸和痴、呆、病、傻等原因造成的特殊困难户,给予适当减免,其减免数额,
必须经群众讨论通过,由村队在编制包干方案时统一安排。4.“五保户”的供给标准
和因公伤亡人员的抚恤问题“五保户”的供给标准,一般应略高于本单位的人均收入
水平和吃粮水平,由所在村、队(组)负责照顾。是否建敬老院,要根据条件和群众
的意愿决定,不搞一刀切。对因公伤亡的农民,原来已落实照顾办法的,可继续执行。
今后因公伤亡的,谁组织施工,由谁给予一次性抚恤。5.关于乡镇企业交纳农村教育
费附加的问题根据国务院〔1984〕74号文件规定,对乡镇企业应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
征收办法按省政府〔1985〕 120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计征额列入农村教育事业费以
内。6.教育经费要真正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修建校舍要讲求实用,量力而行,并要
对近几年农村教育资金的投资方向和效益进行认真检查。7.关于制止向农民乱派款乱
收费的问题要下决心采取断然措施,有效地制止对农民的不合理派款和收费。农村社
会主义建设需要办的事情很多,但只能量力而行。要办实事,讲实效,绝不能摆花架
子,更不能让盲目大办之风再起。严禁一切机关单位借改革之名为单位敛钱。①县和
县直部门及乡镇兴办各项公共事业,均应纳入计划,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
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后实施,一律不许以任何形式自行向农民摊派。②属于群众联合
兴办的农田水利等生产建设项目,要坚持自愿、量力的原则,谁受益谁负担。③各种
“集资”、“赞助”、“捐献”不准摊派指标。④民兵训练,今后由县统一组织。平
时组织民兵担负各项勤务要严加控制,非特殊情况,要坚持谁使用民兵谁负责误工补
贴的原则。⑤除县和县以上政府有明文规定者外,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均不得向农民
收取管理费、手续费或其他费用。⑥没有县和县以上政府公布的条例和统一印发的单
据,任何部门和单位均不得对农民进行经济处罚和没收钱物。⑦国家行政部门和事业
部门为农民提供经济、技术等各类服务,应实行无偿或低偿,不得以赢利为目的,更
不得强制农民接受。国家行政部门对农民发放必要的牌照、证件、标志、簿册等,应
当免费或酌收工本费。工本费的标准和收费办法,须经县以上政府指定的部门批准。
8.各级行政部门不得向农民摊派办公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制装费。9.农民负担大包
干规定的负担数额,要如数交纳,不得以其他理由少交或拒交。各行政村在制定村规
民约时,要由当地群众民主商定其具体处罚措施,对有负担能力、少交或不交者,要
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对拒交农业税的,要依照有关法律严肃处理。任何部门召开会
议、举办活动、派工作人员下乡,不准向农民摊派活动经费和伙食补贴。任何部门和
单位向农村集体或个人发行报刊,必须坚持自愿订阅的原则,不得强行摊派。
1986年1月19日

中共曹县县委 曹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的意见(摘要)
曹发〔1992〕1号

一、我县实现小康的标准及具体指标小康生活水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及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阶段性标志,包括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程度、精神生活的充实程
度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小康目标是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诸方面综合指标
体系。根据中央和省规定小康标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借鉴外地的经验,我县实
现小康的主要指标是:(一)物质生活比较丰裕。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农村人均公共积累达到500元,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以
上, 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人均消费1000元,人均拥有家庭自有
资产价值4500元,其中,人均拥有耐用消费品价值1500元。(二)精神生活比较充实。
基本普及文化体育活动,县有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二场(灯光球场、
田径场)、一池(游泳池)、一房(综合训练房);乡有一院(影剧院)、一场(篮
球场或排球场)、六室(图书阅览室、广播录像室、游艺室、台球室、乒乓球室或训
练房) ;人均拥有文化体育场所两平方米。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
以上; 70%以上的农户有电视机、收录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0%以上,成人识字率达到85%以上,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建立一
支宏大的农村专业技术队伍,每百人中拥有科技人员两名,科技成果推广利用率达到
60%,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诸因素中的比重达到45%。基本扫除陈规陋习,火化率
达到l00%,杜绝封建迷信活动,社会风尚良好,人们的道德法制观念较强,思想健康
向上。(三)居住环境改善。人均住房面积达l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占80%以上,二层以上新式住宅占10%,每个乡镇、村都有长远建设规划,提高居住质
量,减少占地面积,做到舒适、实用、美观。实现村镇绿化、美化和街道整洁,县城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平方米以上, 林木覆盖率达到25%,“三废”治理达到70%,环境
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20%以上。(四)健康水平提高。做到
村村有诊所、乡乡有医院,人人享受初级保健,人均寿命达到72岁以上,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8‰以下。 (五)公益事业发展。村村通车、通电、通邮、通电话、通自
来水;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比较健全,户均一人以上参加养老保险;乡企业至少有一
处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率、农村幼儿园普及率均达到100%。(六)社会治安良
好。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万分之五以下,
“三无”(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民事纠纷酿成的刑事案件、无重大灾害事故)的村达
到90%以上; 人民安居乐业。由于镇和村、户各级基础不同,情况各异,实现小康的
时间可以有先有后,具体的路子和措施应当有所区别。做为一个乡镇,除了乡镇级基
础设施必须按标准健全外,80%以上的村达到小康水平,就是基本上实现了小康目标。
1991年人均纯收入在800元以上的乡镇, 1997年进入小康;其余的乡镇力争1998年以
前进入小康。要广泛发动干部群众,按照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的要
求,开展如何奔小康的讨论,依照全县的小康标准,合理确定、规划本单位实现小康
的具体指标、步骤和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村、户。要强化舆论宣传,既要消除小康
目标高不可攀的畏难发愁情绪,同时也要防止“不慌不忙奔小康,稳稳当当到小康”
的保守思想,在全县形成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浓厚气氛和社会环境,动员全县干部群众
心系小康,神聚小康,力用小康,争奔小康,积极稳妥、扎扎实实地向小康迈进。二、
努力发展优质低耗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对优质低耗高产高效农业的认识。人多地少是我
县的一个基本县情,也是影响和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素。只有不断提高农
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率.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才能有效地缓解我县
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实现小康步伐。全县各级都要把它做为九十年代农业发展的根
本指导思想,把发展农业的着眼点,由增量为主转到增量与增效并重上来,做到以高
产保高效,以高效促高产。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正确处理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
业与林牧副渔业、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紧紧抓住优化产业结构这个关健环节,尽快
实现三个层次的良性循环。要始终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方针,在粮食面积逐
年稳中有降的情况下,通过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着重抓好良种、密植等先进栽
培措施的落实,推广小麦、玉米高产开发实验成果,猛攻单产,增加总产,尽快实现
半亩良田吃饱饭,并确保牲畜和加工业用粮。棉花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一大优势,是农
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要大力推广麦棉套种、 地膜覆盖技术,努力提高单产,力争在
“八五”末建成百公斤皮棉县,并使我县棉花总产稳定在一百万担左右。大力推广立
体种植。通过间作套种、集约经营,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光、热、水、
土等自然资源,从时间和空间对作物实行最佳组合,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利用
作物生长的时间差、秸杆高低差、根系深浅差、需肥营养差,结合推广地膜覆盖、塑
料大棚等栽培技术,采取轮、间、混、套等方法,合理进行配套种植,开发“千元田”、
“万元田”,逐步形成“高低相间,层层见天,互生共长,四季不同”的立体种植结
构,提高复种指数,一年几种几收,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经济
效益。果树生产是增加我县农业后劲、实现小康目标的主要产业。要立足当前,着眼
长远,现在就要大抓育苗。今年,全县要栽植果树20万亩,1993年达到40万亩,实现
人均三分果,“八五”末,全县的果品产量要达到3.2亿斤,总产值达1.8亿元,占农
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2%以上。到本世纪末,果品产量达16亿斤,总产值达9.3亿元,占
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1%,农民果品收入要占人均纯收入的52%。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
高产高效农业的突破口。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牛羊兔等食草畜禽,逐步
建立起节粮型的畜禽结构。发展以家庭为主规模经营,在重点引导养殖大户的基础上,
积极促进专业化生产。要大力推广青贮氨化饲料和黄牛快速育肥、杂交改良、人工植
黄、胆汁引流等新技术,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到本世纪末,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
到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充分利用坑塘水面,大力发展以养鱼、
养鸭、植藕为主的水产业。要坚持开发与改造并重,走精养、高产、优质、低耗的路
子,努力提高水产业的经济效益。全县水产品产值到本世纪末要达到6000万元。三、
坚定不移地发展乡镇企业继续把乡镇企业当做战略重点。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全县
农村奔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
望之所在。我县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力越来越多。没有乡镇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
长足发展,大批剩余劳动力已经并将无所事事,多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没有收入。这种
状态不改变,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安定,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也是
办不到的。把发展乡镇企业做为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尽最大努力抓紧抓好,任何时
候都不要摇摆。“八五”期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要达到18亿元,到本世纪末达到
38亿元,力争做到利税同步增长。强化对乡镇企业的领导。乡镇两个一把手要有一人
挂帅, 同时要有一名副书记、副乡镇长靠上抓,抽出30%的力量具体抓。行政村也要
把乡镇企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负责,真正做到项目有人跑,主意有人出,
工作有人干,真正把乡镇企业抓出成效来。今后,要把乡镇企业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
绩的主要内容。立足当地实际,明确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农副产品
加工增值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适宜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
么就干什么,能搞多少就搞多少,使全县逐步形成条柳加工、轻纺加工、地毯加工、
畜产品加工、桐木加工、食品加工、棉花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医用敷
料等十大加工体系。同时还要发挥农村劳力多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有特色
的传统工艺产品及出口创汇产品。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农副产品初加工、深加工,提高
农副产品的商品率,挖掘最大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乡村两级集体企业,集中力量,重
点发展一批乡镇办和村办骨干项目。无论是基础较差的乡镇,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乡镇,
都要再上2至4个有发展前途的项目,促进乡镇企业向规模效益方向发展。至1995年,
全县所有乡镇都要形成2至4个带动能力较强,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所有
的行政村都要有工副业项目,基本吸纳本村的剩余劳力。同时,要放手发展联户办、
个体和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以调动不同类型、不同条件、不同经济水平的干部群众
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在规划安排上,要本着适当集中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
局,统筹安排,以乡镇驻地为依托和集镇规划、集镇建设结合起来,使乡镇企业尽可
能联片成线,相对集中,形成若干个工业小区。广泛开展横向联合,促使乡镇企业上
水平。要发挥各自的有利条件,攀高亲,找靠山,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钩,向城
市大中型企业靠拢,向名优产品靠拢,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培养自己企业的生长点,
尽可能地发展一批起点较高的乡镇企业,同时促使我们现有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
水平。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引导乡镇企业组建或参加企业集团,以保证乡镇企业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断优化乡镇企业的外部环境。继续贯彻“积
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用足、用好、用活鼓励扶持乡镇
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对于乡镇企业遇到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工商登
记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和县直企业要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为乡镇企业
的蓬勃发展提供良好服务。鼓励并支持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乡
镇企业工作,要下决心制止“三乱”,努力减轻企业负担。对于干扰、影响乡镇企业
生产经营的,一定要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坚决绳之以法。四、积极搞好多种经营多
种经营是一项适合我县实际的产业,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后我县多种
经营的重点是发展庭院经济。要制定规划,拿出措施,发展和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
庭院经济,使其在近两三年内得到突破性发展。在方法途径上,可以利用庭院种植果
树、瓜菜、花卉、食用菌等发展庭院种植业;也可以利用庭院饲养牛羊兔猪、家禽和
珍贵动物,发展养殖业;还可以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搞木器、食品、畜产品、鞋
帽、服装、机械配件、农副产品加工和草柳编等,兴办家庭工厂。也可以利用地处集
镇和交通要道的有利条件,开设小商店,经营百货烟酒糖茶,兴办服务业。要把发展
庭院经济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树立庭院经济是商品经济、可以大有作为的观念,对庭
院经济思想上重视,领导上加强。到本世纪末,所有农户要把庭院经济开发利用起来,
做到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从实现小康目
标的高度认识第三产业的战略意义,下大气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努力形成一、
二、三产业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到“八五”末,全县第三产业
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30%以上。 打破陈旧观念,提高发展第三产业
的自觉性。全县各级,尤其是在领导层中,一定要彻底摒弃那种“无商不奸”、“服
务下贱”等封建残余思想,树立起市场观念、商品观念、服务观念和一、二、三产业
协调发展的观念,强化大上第三产业的意识。加强领导,搞好规划。在充分研究第三
产业布局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第三产业的五年和十年发展规划。要从本
地资源和条件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优势,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运动,搞出一
个以上的反映本地特点的、驰名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拳头产品,以激发群众建设乡村的
干劲和热情,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经济。要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健全市场体
系。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把目前的商业网点和流通设施改造
好、建设好。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乡镇驻地人员集中、交通方便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
地建设一些专业化市场,尽快使所有的集镇都成为较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以
此引导第三产业快速、全面发展。积极鼓励集体和个体商业发展。在充分发挥国营商
业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的前提下,进一步鼓励集体、个体经济发展零售商业,开展各
种服务业、修理业,扶持他们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帮助他们解决经营中的问题。
六、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适应现阶段农村生产力的水平,是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符合广大农
民的意愿,必须长期稳定不变。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要认真完善土地和其他各业的承包合同,明确承包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把国家、集体
和农户三者的利益关系处理好。已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应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一
般不要变动。地块过于零散不便耕作的,也应根据多数群众的意愿,按照方便耕作、
有利生产和等价等量的原则适当调整,并逐步建立健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流转、土
地管理等配套制度。要逐步扩大集体统一经营这个层次,乡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切实负
担起管理集体资产、协调利益关系、提供各种服务、开发集体资源、组织农业基本建
设等各项职能。发展和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健全社区性与专业性相结
合的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以县级服务为中心、乡镇级服务为骨干、村级服务为基础、
农民自办为补充,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体系。在种养业方面,要重点抓好
水利、农机、良种繁育、物资供应、林果畜牧、多种经营等七大服务体系,在全面搞
好种养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基础上,逐步建立加工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县
里主要是抓“龙头”,围绕大宗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选择和兴办龙头企业。乡镇
主要是以站、所、社为依托,通过转变职能,按照服务经济的要求,逐步形成经济实
体。村级主要是搞好统一种植计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机械作业,
统一浇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等。在此基础上,兴办经济实体,鼓励农民自办、联办各
种服务组织,发挥其在农业服务体系中的补充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林业、水利、
水产、畜牧、农机、供销等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兴办农业服务实体,国家原有的事业费
暂不减,开展有偿性服务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改善工作条件,扩大服务规模。对于新
开办的农村服务实体,信贷部门要提供方便,工商管理部门要给予照顾,税务部门要
对支农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加快壮大集体经济的步伐,力争“八五”期间集体统
一经营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0%以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只能靠集体
自身的积累。主要途径有: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从种养起步,开发集体统
一经营项目,由小到大,逐步积累资金,使集体经济滚动发展起来;发展服务事业,
实行有偿服务,以此积累集体财力,走“服务—积累—再服务—再积累”的路子;管
理、经营好集体所有资产资源,建立严格的财物管理制度,使集体财产由小到大,逐
步发展;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劳务积累制度,使用集体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开发自然
资源,兴建有一定规模的渔场、林场、果园、苗圃等,用活劳动创造出各种形态的固
定资产,形成集体经济的生长点;按照合同约定,收取各业承包金或集体提留,行政
村可把集体无力开发或开发利用层次很低的闲置资源,承包给租赁给个体或联合体经
营,收取承包金,用发包得到的收入增加集体积累,等等。通过这些途径,培植集体
经济的生长点,并促使其快速成长。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县乡综合改革,按照计划经济
与市场调节要结合的要求,逐步建立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农工贸科一体化的新型县
域经济格局。要本着简政放权、搞活基层的原则,扩大乡镇级职能,县有关部门设在
乡镇的机构,除少数不宜下放的外,应全部放到乡镇管理,逐步办成经济实体;乡镇
的机构设置不强调上下对口,上级主管部门不得对此乱加干预;实行双重领导的机构,
干部的调动、任免、奖惩,应征得乡镇党委同意;要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
推行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精简行政人员,逐步使县级管理部门由行政管理型变为管
理服务型,把精兵强将推向农村经济建设第一线。七、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
生产条件农业综合开发,是合理利用资源,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
重要环节,也是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八五”期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
的重点是“四荒”(荒地、荒滩、荒坑、荒水)、“两低”(中低产田、低产林果)、
“两资”(黄河故道和太行堤水库两大资源)。要按照集中整治,成片开发的方针,
做到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旱、涝、沙、碱、渍综合治理,农、林、牧、副、
渔全面发展,科、物、资、贸、政配套服务,治一片,成一片,开一方,富一方;要
大力推广应用已有的开发成果,发扬不怕困难,勇于向大自然进军的拼搏精神,加快
开发步伐,变害为利,变废为宝,把资源优势尽快变为经济优势;要鼓励社会各方面
的力量,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提供各方面的优惠条件,争取更多县外资金;要建立和
管好农业开发基金,做到专款专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按照抗旱与防涝并重,
开源与节流并重,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针,积极搞好水利工程的配套,经过二至三年
的努力,全县实现园田化、林网化、水利化;要按照综合治理,讲求实效的原则,制
定好农田水利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落实水利积累工制度,每年每个劳
动力用于水利建设的基建工、义务工不得少于15个工日;要认真抓好小流域治理、整
修排灌体系,扩大引水送水能力;要重点抓好现有机井的维修、更新、改造和配套建
设,不断增打新井,到“八五”末,全县达到50亩地一眼井;同时积极发展引河灌溉,
普遍推广节水灌溉,形成井灌为主,河灌为辅,以井保丰,以河补源的灌溉格局,到
本世纪末, 使全县95%以上的农田成为旱涝保收的丰产田。要教育农民改变传统的粗
放耕作方式,大力推行整平土地,精耕细作,配方施肥,选用良种,秸秆还田,增加
土壤有机质,不断培肥地力。要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组织农民购买农业机械,
大力发展农机化事业,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使农业生产逐步做到播种、植保、灌溉、
收获机械化。1995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7万马力以上。八、继续坚持科教兴农
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赖于科技进步和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
者素质上来,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八五”期间科技投入占农业投入的
比重要逐步达到20%。科技因素在农业增长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要进一步发展以科技为中心,以物资作基础,以行政领导作保证
的“科、物、政”三结合的集团承包,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承包、领办、联办开发项
目,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县乡两级今年起要继续建立和完善科技承包领导小组,成立
承包集团,制定粮食产量和经济利益指标。从今年起,农业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一
律要分配到乡镇工作,县直有关部门所需技术人员,必须从在农村工作三年以上的技
术人员中选调,已经在县直农业部门工作的农业院校毕业生,要采取多种形式,分期
分批到农村从事2-3年的农业科技工作。 在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工作的学农的大
中专毕业生,要归口到农林水部门及其企事业单位工作,下决心解决人才分布不合理
的状况。实行“绿色证书”制度。35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必须参加系统的农业科技培
训,对合格者发给“绿色证书”。获得证书者,有权优先承包适度规模的农田、果园、
养殖场、乡镇企业等,优先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优先获得农业贷款、优良品种和其他
生产资料。没有取得“绿色证书”的,一般不能担任行政村领导职务。努力提高农民
的科技文化素质。要不断增强对教育的投资,加快校舍改造,改善教学条件,扩大教
学规模,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本世纪末,95%以上的教师政治、业
务素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网络,通过兴办职业教育,举办技术讲
座和培训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教育和培训,造就万名农业科技大军。到“八五”末,
达到县有培训中心, 乡有农技学校,村有2-5名取得职称的技术员,每户一名科技明
白人,8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经过5个月以上的系统培训。大力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
用。树立大科技兴大农业的思想,不仅依靠科技兴种植业,还要靠科技兴林、牧、副、
渔、工各业,要在全县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立体种植、间作套种
和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科学配方施肥、以助壮素为主的化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
畜禽疫病防治、青贮氨化饲料、黄牛快速育肥、杂交改良、人工植黄、胆汁引流、速
生丰产林和经济林栽培、农林果畜产品保鲜和加工等先进技术成果,使农业生产力水
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九、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小康,是九
十年代农村工作的总目标,要求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坚持“两手抓”
的方针,在集中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进行社会主
义思想教育。要在广大农村经常不断地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奔小康
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国家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农民的思想觉
悟和道德水平。今年开始,每年冬季要集中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
育。要坚持思想教育、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摆架子,不搞形式,不走
过场,通过解决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使社会主义深入人心,并成为发展经济、
实现小康的强大动力。加强阵地建设,搞好移风易俗。要按照小康标准及其主要指标,
增加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种健康、积
极、向上的文体活动,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
活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婚丧嫁娶
中的一切陈规陋习。 积极搞好殡葬改革, 大力推行火化,力争本世纪末火化率达到
100%。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五好家庭和争当先进个人活动,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
新道德、新风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在全县深入进行普
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执行法律法规,保障农民的合
法权益。普遍推行“以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实现村级管理的制度化、法
制化、规范化。进一步健全党员、村民议事会制度,更好地发挥群众参政议政的作用。
要重视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的管理体制,自上而下地层层制定、分解、落实责任和措施,把“社会治”和“综合
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上下左右贯通、覆盖全局的工作机制和网络。要坚持打防
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的同时,切实抓好
预防犯罪的工作;结合“二五”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守法的自
觉性。要大力开展群防群治,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预防犯罪的工作和对敌斗争,继续加
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警素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坚持不懈地搞
好计划生育。人口与小康息息相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能放松计划生育。
要深入持久地开展计划生育法制教育,提高大家的人均观念和人口意识,用政策法规
来约束人们的婚育行为,并逐步使计划生育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
织和专业队伍的作用,把节育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每一个育龄妇女。提倡张榜公
布,接受群众监督。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足额征收超生费,加强管理,堵塞漏
洞。要不断改进节育手段,加强设施建设,“八五”期间做到服药、上环不出村,男
女扎、引流产不出乡。坚持以教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辅之必要的突击活动。积
极推行人身保险,养老保险,解决无孩户、一孩户的后顾之忧。坚决实行计划生育一
票否决权制度,对完不成人口计划的单位和个人,在评先、入党、提干、调资、晋级
等方面一票否决,以求在全县形成计划生育光荣的社会风气。切实加强村镇规划、建
设和管理。坚持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重视节约土地,搞好水、电、
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方便、整洁卫生,
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集镇。注意保护环境,防止和逐步减少污染。要正确引
导农村建房,切实加强规划指导、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建造经济、实用、美观的住
宅,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十、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实现小康是一项庞大的社
会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实现小康当
作农村一切工作的总目标,总抓手,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保证小康目标的实现。切
实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班子建设的重点是选配好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
任。让那些政治上坚定,思想觉悟高,办事公道,商品经济意识强,富于开拓精神,
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注意发现和培养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
解决好“断层”和青黄不接的问题。继续开展支部达标升级活动,重点解决少数“软、
懒、散”班子,采取内举、外聘、挂职等办法,为其输送领导骨干。并在全县树立一
批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支部书记典型。到1993年底,全县村级组织建设要达到
中央提出的基本要求:有一个能够贯彻法律、法规、政策,履行自治职能的村民委员
会;有一个具备集体经济实力,能够较好地发挥统一经营职能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
有能够发挥作用的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改革和完善乡、村干部培养和
选拔制度,广泛推行聘用制。今后乡镇补充干部,可以从优秀村干部、乡镇企业负责
人中选聘,对连续任满两届、政绩突出的聘任干部,可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经批准录
用为国家正式干部。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威信高的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要优
先选拔到上一级领导班子,上级委派回村任职的国家干部,可以向上浮动1-2级工资,
也可按政绩大小给予奖励。继续实行村干部退休安置制度,建立村干部人身、财产保
险制度。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要进一步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由“外
行”变为“内行”,由领导型变为服务型,使每个干部都成为一名懂经营、会管理、
勇于开拓的实干家和领导者,以取得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主动权。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
风,下决心从“文山会海”里解脱出来,解脱繁琐的行政事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拿出新的对策和措施,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各级干部的公仆意识,使大家忠心耿耿、勤勤恳恳
地为人民服务。各行各业,社会各界要真正确立“农村发展我发展,我为小康做贡献”
的观念,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于服从于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搞好全县农村齐心协力
奔小康的大合唱。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各级干部,一定要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 团结带领全县130万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创业,为实现小
康而努力奋斗。
1992年1月1日

中共曹县县委 曹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摘要)
曹发〔1992〕52号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
深度和力度。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精神,认真清除“左、旧、小”
的思想束缚,牢固树立敢闯、敢创、敢冒、敢试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大改革开放的
力度、广度和深度,以开放带开发,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开发促发展,推动全县经
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八五”末,全县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到35家,争取达到50家,累
计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 年出口供货值突破3.5亿元。到本世纪末,利用外资和出口
创汇分别比“八五”翻一番,力争出口创汇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家;过500万美元
的企业达到5家;过1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0家。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都要按这个规划
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二)实施全面开放,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的要
求是:全面推行对外开放,实施重点突破。全县要大胆实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政策,
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从今年起,县里创办一处5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
区,第一期可以先搞1.25平方公里。借鉴试行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的某些政策,在软
硬条件上逐步形成国际投资仿真环境。开发区内成立正科级管委会。在土地征用、劳
动人事、财税金融、工商管理等方面享有县的管理权限;全县各级都要在资金、物资、
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开发区的发展,尽快把开发区办成我县外向型经济示范区和先
进技术中心区。(三)加强对外宣传,广泛招商引资。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把宣传曹
县做为重要任务。定期到县外、国外召开各种形式的新闻发布会、经贸洽谈会、产品
展销会、侨胞联谊会,扩大我县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为了加快开放,除办好驻京驻
济办事处以外,要发挥各部门、各乡镇的积极性,由部门和乡镇拿人、出钱,县里给
牌子,增设县外(包括国外)办事联络机构,增加出县、出国考察学习。出外团组和
驻外机构都要增强联络功能,随时宣传曹县,洽谈项目,推销产品,增进与外商和侨
胞的感情,带回国内外市场信息。要利用每年一度的国际菏泽牡丹花会,更多的邀请
外商、港澳台和海外侨胞到我县观光,不仅要搞好热情接待,而且要开展好经贸交易,
使他们对我县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四)多元化开发房地产。县里成立房地产
开发总公司,对全县的房地产开发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充分发挥基本建设、土
地管理、房地产经营三位一体的协调服务职能,放开搞活房地产业。要广泛筹集国内
外各种资金,特别要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项目,搞好单项开发和成片开发。既
要“引凤筑巢”,以开发带项目,发展生产经营企业,也要“筑巢引凤,以凤引凰”,
搞好生活、服务、娱乐和标准厂房、商业铺面房、写字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开对外
租赁经营。对外商来我县开发房地产,在土地使用方面,价格从优,方法灵活。既可
实行土地有偿转让收取地上设施租赁费,也可采取土地租赁和先建后租的办法。在经
济技术开发区内,房地产的转让出租,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五)用足用活税收政
策,鼓励外商加大投资。本着先让利、后互惠互利的原则,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开发区
内的企业项目,认真执行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收的所有政策,试行开发区和特
区的优惠政策,并按曹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征收外商企业
所得税。同时,工商统一税赋不能高于国内同类企业,纳税有困难的按有关规定给予
减免工商统一税的照顾。(六)广开筹资渠道,大力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了确保
对外开放的资金需要,金融、财税和有关部门要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对开发区
和外商投资企业所需资金列入专项贷款计划,各家银行允许交叉贷款,允许外商投资
企业自选开户银行。要大胆利用外资,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广泛
开展与国际大财团、大商社和跨国公司的合作,特别要在利用台资和侨资上有所突破。
需要信用担保时,金融财税部门要积极参与。同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县外企业来我
县投资办厂,联合开发。开拓证券市场,扩大发行量。“八五”期间,政府发行债券
1亿元,开发区和企业由银行贷发债券1亿元。债券采取保本保息或高于银行息的办法,
允许采取灵活的还本付息分红方式,允许债券上市交易。积极向上级行和有关部门争
取资金,积极从县外融进资金。对筹集资金有贡献的银行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七)
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依法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违反
涉外法规条例、干预企业内部事务的,企业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擅自到外
资企业乱装卸、乱收费、乱罚款或寻衅闹事者,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决制止,从
严惩处。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外资企业,只要不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开发区
有关规定条文,其生产经营活动可放开进行。对外资企业的收费、集资、摊派、罚款
等由县对外开放协调小组批准。对外资企业所需能源、原材料、运输、劳务等由经委、
计委、外经委优先保证供应,并按我县国营企业标准计收费用。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改善外商投资的硬环境,积极配合国家搞好京九铁路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内
公路网络;加速电厂改建步伐,九三年上半年开通3000门程控电话;加强和完善磐石
宾馆、县政府招待所的建设和管理,使外商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八)大力兴
办海外企业,发展劳务输出。有条件的乡镇、行业和企业,都要积极到海外和国内开
放区兴办企业,多渠道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千方百计承揽国际工程项目,海外企业要
增强信息、联络和投资功能,积极向县内投资兴办企业,加快我县国际化的信息交流
网络、筹资引进网络、贸易推销网络和经济合作网络的形成。对兴办海外企业和进行
劳务输出的,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尽全力支持,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保证,
在税收、费用、设备出口等方面给予优惠。海外企业开业起5年内利润外汇额度全留,
免收所得税, 从第6年起,外汇额度实行倒二八分成。劳务输出所得收入也要给予减
免税照顾。(九)积极支持外贸企业走实业兴贸的路子。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外
贸企业为龙头,以生产企业为依托,组建大型贸、工、农、技一体化出口企业集团。
要加强与国外贸易伙伴的联系,积极争取与他们合资合作进行生产经营,创办各种形
式的外商投资企业。“八五”末,全县经贸系统要力争兴办自属企业10个,其中二资
企业5个, 组建自营出口集团3处,年出口供货值达到0.5亿元,有关部门要对外贸企
业实行倾斜优惠政策,按照有关规定,对亏空大、困难多的企业,千方百计支持他们
摆脱困境,对经贸系统兴办的自属企业,从投产之日起,三年内免收工商统一税,企
业留利用于归还贷款。(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增加出口创汇。实施全方位多
元化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扩大对外出口,逐步形成创汇农业、
创汇工业、创汇第三产业三大出口生产体系,“八五”末,出口供货值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重由去年的17.3%提高到30%。要加快老企业的“嫁接”改造步伐。“八五”期
间要有20%以上的企业采取引进外资或先进技术的办法, 实行整体嫁接、单项嫁接、
“多枝”嫁接,实行一厂两制或一厂多制。下大力气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
口产品的质量、 档次和附加值,在技改投资中,要安排30%以上的资金,用于扩大出
口产品生产,对年创汇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由县进行表彰奖励。按照贸工农一体化
的生产格局,大力巩固和发展芦笋、桐木、青山羊、鲁西黄牛等12个出口商品生产基
地,使之尽快成为我县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十一)加强内外贸结合,建立充满生
机和活力的流通体系。充分利用我县处于两省交界的有利条件,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
场,坚持内外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快县内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
设,尽快建立起大型高档、功能齐全的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支持非外贸系统经营
出口产品,支持外贸企业多种经营,鼓励集体、个体参与对外贸易,形成全民经贸的
强大合力。(十二)搞好涉外人才培养,加强经贸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以财求才,
以才发财”的人才观念,不拘一格发掘本地人才,招聘引进外地人才,用好现有人才。
采取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工作,特别是曹县籍大学毕业生,
要积极动员他们回来,为家乡建设服务。加强对现有涉外人才的培养教育,定期选送
他们到县外国外进行考察学习。每年选用一定数量大中专毕业生到大专院校学习经贸
知识,回来后对口安排工作。近期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经贸干部轮训。职业中等学校
要试办经贸专业班。尽快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好、开拓能力强、通晓国内外业务的经贸
队伍。(十三)重奖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有功人员。对引进外资、技术和项目的港澳台
胞、海外侨胞及其他们在国内的亲属,按其贡献大小,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办法和
奖励数额,按曹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和《关于引进人才、技
术和调动现有科技人员积极性的优惠政策》执行。(十四)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
性。对在生产经营中,发明创造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的有功人员,按曹
县人民政府《关于引进人才技术和调动现有科技人员积极性的优惠政策》给予重奖,
并在政治上给予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十五)加强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推进
对外开放。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全面振兴曹县经济、提前实现第二个翻番的战略任务来抓,在
计划安排、工作部署、力量投入、思想作风、政策措施上,来一个大的转变。县设立
对外开放协调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定期解决对外开放中的实际问题。各部门都要把
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情,全力合作,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只准服务,
不能设卡。要围绕改革开放搞好舆论宣传,联络服务,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大胆支
持和保护改革开放者,允许他们在改革开放探索中犯错误,不允许不改革开放。各级
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要求,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创
造条件组建经济服务和经营实体,为振兴曹县经济做出贡献。1992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