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目 A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875&run=13

马金凤 女, 乳名金妮,原名崔金凤,1922年生,曹县东关人。著名豫剧表演艺
术家,“豫剧功勋杯”演员,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系河
南省政协委员、洛阳市政协副主席、洛阳市豫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
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她从小接受父亲的严格训练,始学河北梆子,7岁与父同台演出,被誉为“7岁红”。
8岁随父去河南,9岁随义父姓更名马金凤。先后师承马双枝、管玉田、燕长庚、翟彦
身等人。唱腔先学祥符调,后学豫东、豫西调,幼年扮演武生、须生,10岁改旦行,
14岁正式登台演出。因勤于苦练,20岁时即蜚声河南梆子剧坛。代表剧目有《穆桂英
挂帅》、《花打朝》和《花枪缘》。1953年春,率商丘地区人民豫剧团演出至南京,
在剧作家宗词的协助下, 将演出4小时的《老征东》改为两小时的《穆桂英挂帅》,
突破传统程式,由青衣兼蓄刀马旦,突出穆桂英这一人物形象。年底到上海,拜京剧
艺术大师梅兰芳为师,成为梅兰芳唯一一名外剧种弟子。受梅兰芳指导,使穆桂英这
一巾帼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1956年,随剧团调入洛阳。同年晋京演出《穆桂英挂帅》,
轰动首都剧坛,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其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
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
“二八板”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
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造诣深厚。其特点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
她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
人物需要的“帅旦”这个新的艺术行当,成功地塑造了气宇轩昂、雍容大度、巾帼英
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
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穆桂英挂帅》,称赞演出成功。后该剧影响全国,
盛演不衰。尤其那“五十三岁又出征”的成套唱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花打
朝》中,成功塑造了程七奶奶这个泼辣、幽默、果断、豪爽的人物形象,1963年,晋
京演出时剧作家老舍题诗祝贺。曾多次获戏曲会(调)赛演员一等奖。在60余载的艺
术实践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形成“马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代表剧目《穆桂
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拍成戏曲艺术片。2005年,被文化部授予终身艺
术成就奖。

安作璋 1927年春生, 曹县人。1944年秋,随流亡学生辗转到皖北阜阳,后入山
东第二临时中学读书。1947年,考入齐鲁大学文学院历史系。1951年,毕业后分配到
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任助教。1955年,晋升为讲师。1980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先
后担任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史学会副
会长、山东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并受聘为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等职。1955年,上海人
民出版社出版其第一部史学著作《汉史初探》。1959年,出版专著《两汉与西域关系
史》。“文化大革命”中,遭到隔离、批斗等不公正的待遇,但坚信共产党、坚信科
学,白天挨批斗,晚上在家伏案攻读、写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科研成果得
以问世。1978年至1990年,除修订、再版旧著外,又陆续出版《班固与汉书》、《秦
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秦汉官制史稿》、《齐鲁英杰》、《中国史简编》、《刘
邦评传》、《简明中国历代官制词典》、《后妃传》、《中国将相词典》等专著和教
材, 并发表论文40余篇,共约500余万字。其中,《秦汉官制史稿》一书,1985年获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的《中国史简编》,1988年经国家教委审定,
列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通用教材。《刘邦评传》于1989年、1990年,分别获山东省教
委、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大型地方史十卷本《山东通史》,主持大
型丛书《山左名贤遗书》的整理研究工作。1987年,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1988年,
被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对国家有突出贡
献的专家”称号。

王沂青 1929年2月生,曹县郑庄乡王厂村人。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始,
先后在中共常州地委、徐州地委工作。1956年,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学习。同年11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系党支部书记、总支委员。1985年,
晋升为副教授,先后担任外文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曾担任中国公共外语教学研究
会理事,1992年离休。著述有高校理科用《英语》4册,高校理工科用《英语》4册,
教师参考书《英语》4册,《英语科普阅读文选》3册。相继发表论文《谈谈李耳王性
格的发展》、《科学与中国》等10余篇。

刘新节 1929年12月生,曹县青堌集镇人。1944年4月,在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做文
书工作。同年7月,考入冀鲁豫边区第三中学三级。1945年8月,参军入冀鲁豫军区第
五军分区军政干校学习。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月,在复程独立营任见习
参谋。 1947年7月,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十三团连文化干事。同年10月,任政治
处技术书记。1949年8月,任第十七军第四十九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1950年1月起,
先后任贵州省兴义军分区政治部秘书科秘书、副科长。1954年10月起,先后任第四十
九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1959年1月,到解放军长沙政治干校学习。1960年,
留校任一队政治指导员;1964年,任四大队副政治委员。1971年,调湖南省国防工业
政治部任副主任。1974年,任湖南省吉首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83年,任湖南省军区
正师职研究员。1984年离休。曾参加定陶、淮海、渡江、解放西南及康藏平叛等战役
战斗,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获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各一枚。

王家献 别名佳宪, 1930年5月生,曹县阎店楼镇赵岗村人。1941年6月起,先后
入山东省立第14联中、 国立第22中学、南京第4中学读书,1947年,考入上海交通大
学。 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不久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1月,
入杭州笕桥空军第二预科总队学习; 8月,任新疆军区运输部参谋处参谋。1956年,
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运输处科员,后任科长。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
大革命”期间下放到哈密化工厂劳动。1978年,任哈密地区工交科研所所长。1980年,
任新疆农垦总局工交处副处长。1984年,任新疆农垦总局工交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高级工程师。曾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986年,参加世界银行对新疆建设
兵团综合开发项目贷款谈判。 主编《新疆军垦交通史》3卷,30余万字;《兵团工业
交通志》2卷,25万字。

叶贵清 女, 1935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青岛医学
院医疗系,同年参加工作。历任曹县人民医院内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
任医师。1979年,入山东中医学院西学中系西学中专业深造。1980年,任曹县人民医
院副院长;1987年至1991年,任院长。政协曹县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撰写发表论文
十多篇,参加了《疾病解疑手册》的编写。曾多次被评为菏泽地区及曹县先进工作者、
“三八”红旗手、模范共产党员。1986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87
年,被评为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医务工作者,
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989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系曹县专业
技术拔尖人才。

张明立 1936年5月生,曹县人。1961年大学毕业,分配在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
育大学)任教。1987年起,先后晋升为副教授、教授。曾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
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委全国体育教材委员会体育统计教材组组长,北
京体育大学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教材委员会学科组副组长,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统计
与测量研究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曾参与全国体育统计教材的编写工作。著
有《常用体育统计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程序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等书。

孙长庆 1937年10月生, 曹县人。1955年于菏泽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地
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勘探系金属地质专业学习。1961年,毕业分配到广东省有色
金属地质勘查局工作,历任地质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享受厅级待遇)。曾兼任广东省资源委员会委员、广东省
地勘行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黄金协会常务理事等。曾领导和主
持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地质勘察工作,探明了多处大型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矿产基地;
“九五” 末期曾获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颁发的地质勘察一等奖。1992年10月1日,获
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证书。

赵树立 1937年12月生, 曹县阎店楼镇祝口村人。1957年考入山东工学院。1961
年,分配到济南试验机厂,先后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研究所副所长、高
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988年,获山东省和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1年,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管设计研制成功新产品6种,参加设计研制成功的产品11
种, 有6种新产品分别获国家、山东省、济南市奖励。在全国和省、市有关学术会议
上发表论文5篇。 曾先后兼任济南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
等职。

孔 灿 1938年2月生, 曹县人。中共党员,教授。196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
数学系, 先后在菏泽师范专科学校、曹县第一中学工作。1979年2月,调入菏泽教育
学院,1984年5月任副院长;1996年9月至1999年8月任助理调研员。系菏泽地区第一、
二、三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审委员会教育系统评委,菏泽地区数学学会理事长。先
后发表《选参数一般规律初探》、《中学数学中的同构思想》、《试论初等数学中的
关系思想》等10余篇论文。参编《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思想方法》(任副主编),
主编《解析几何》。1991年,研制《智能化数学评估系统》,通过地区科委主持的专
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长期的教学与管理实践中,潜心学习和研究管理理论。
198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系统修研了管理理论,并取得优异成绩。发表
《运用系统论原理,实现学校管理的整体优化》、《实施教育的系统观》、《精心组
织,加强管理,发挥贷款效益》等文章,被收录于《中国管理科学文萃》、《跨世纪
改革发展战略》等大型文集,并多次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多次被评为菏泽地区优
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业绩被收录于《曹州智星》、《中国数学教育名典》。

邢子烈 1938年8月生, 曹县朱洪庙乡人。1963年8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同年
分配到菏泽地区农业局工作,历任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经济作物站站长、农业环保
监测站站长。1996年12月,晋升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曾兼任菏泽市政府农业科技
顾问、山东省西甜瓜专业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菏泽地区的农业
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65年至1968年,在定陶县建立农业科技队,繁育大量棉花小
麦良种,促进了粮棉增产。1977年至1981年,在繁育推广“鲁棉一号”良种工作中作
出显著成绩, 推广面积占全区棉花播种面积的95%以上。主持和开展了多项农业科学
技术的开发、试验与推广,并获重要成果:“‘鲁棉一号’加速繁育和推广”获农业
部技术改进集体一等奖;“菏泽地区综合农业区划”获省农业区划成果一等奖;“菏
泽地区万亩小麦中产变高产开发试验”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菏泽地区种植业区
划”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夏玉米综合丰产技术开发试验”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撰写了《菏泽地区综合农业区划报告》、《菏泽地
区种植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报告》、《菏泽地区淮河污染调查报告》等各种调查报告10
余篇。与人合著了《山东小麦》一书。多次被省、地评为科技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
党员。1999年退休。

朱保民 1938年9月,曹县普连集镇人。中共党员。1960年,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
1965年7月,毕业分配到国家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舰船研究院科技部综合计划处工作。
1984年起,调院财务处、综合计划部,先后任计划助理员、工程师、副处长、处长、
总经济师、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等。先后编制
了多项重点科研项目统筹图,组织全院财务人员培训,讲授管理会计课程,推动全院
财务管理电算化,组织适应全院的电算化软件编程,先后编写和参与编写了《科学技
术管理讲义》、《财务工作干部专业必修课教程》(主编),并发表财务管理论文多
篇; 组织和参与了广泛的课题调研, 完成了《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制度创新研究》及
《军工科研单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研究》等软科学课题研究多篇。先后多
次受到国家六机部、中国船舶总公司(前身为六机部)和院的奖励。1996年,被国防
科工委评为“八五”财务管理先进工作者。

郑效忠 1938年9月生, 曹县邵庄镇郑庄村人。教授。1957年9月,考入山东工业
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固体力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
题,即“七五”规划中风力发电机组结构计算、“八五”规划中长江三峡水轮机振动
计算方法和研究。系《振动与冲击》杂志编委。参与的《螺旋压力机的动态特性研究》
课题,2000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

丁一汇 1938年10月生, 曹县普连集镇丁堂村人。童年随父先后在亳县、南京、
上海等地上小学。1951年,考入上海市江湾中学。1963年,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
业地球物理系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1967年,毕业分配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工作,先后任研究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1979
年6月, 参加在印度举行的国际夏季风科学试验;同年10月和1981年12月,先后赴美
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大气科学系和夏威夷大学气象系工作,同美方合作研究全球热带气
象旋(台风和飓风) 发生发展的条件及季风爆发的原因。1982年1月,回国任中国科
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六研究室副主任, 同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5年3月,任国家
海洋局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兼国家海洋预报台台长。同年12月,赴美国佛罗里达州州
立大学同美方合作研究冬季风问题。1986年9月,任中国气象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并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气象学院、南京气象学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任兼职
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至1990年,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0名,发表学术论文近
百篇, 出版专著7部。在国内外气象组织中,任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委员会顾问委员会
成员、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
成员、中国气象学会副秘书长和气候与长期预报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气候变化协调组第一工作组组长等职。

王秀珠 女,1938年生,曹县人。1960年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聊城师范、
师专任教,致力于现代文学的教学研究。1982年,调山东经济学院,致力于基础写作、
大学语文和财经古文的教学研究。1994年,晋升为教授。先后在《光明日报》、《大
众日报》、《北师大学报》、《管子学刊》、《山东经济》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0
多篇, 其中获奖论文8篇, 收入论文集20余篇。 参与编著《简明经济百科辞典》和
《新编大学语文》,出版专著《实用文体写作学》、《管子经略思想研究》、《齐国
经济史》、《职教创业者》。其中《管子经略思想研究》获山东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
秀著作奖;《职教创业者》获中宣部、文艺报、中国作家协会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全
国文艺笔会”二等奖;《齐国经济史》列入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获山东
省第四届“精品工程”入选奖、山东省教委文化特别贡献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特等
奖;《中华杂技艺术通史》被列入2006年全国“图书精品工程”重点图书项目。其业
绩先后被《曹州智星》、《山东作家辞典》、《山东社会科学名人辞典》、《中国高
等教育专家名典》、《中国专家大辞典》和《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概览》
等收录。

张存芳 女,1939年11月生,曹县韩集镇人。1960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中文专
修科,分配至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从事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1962年,调单县工作。
先后在单县第二中学、第六中学、卫生学校任政治理论课教师。1979年,调回菏泽医
学专科学校,在马列主义考古室任教,先后担任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
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任中共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兼马列主义教
研室主任。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12月退休。
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灵活,受到学生的欢迎。主编教材《马克思主义
原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书由黑龙江人
民出版社出版,《卫生法学》一书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参编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读物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导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党员党性修养手册》
(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导引》(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
等10余部。撰写论文10余篇,其中《三代教师家庭两重生活天地》被收录在《知识分
子与社会主义》(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瞻仰丰泽园》发表在《菏泽日报》;
《论“三优”工作的重大意义》被集录在《三优获奖论文集》一书,并获省政协科教
文卫委员会和省计生委员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1985年,被评为模范教师。1986年,
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7年,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1988年和1989年,被评为先进
工作者。

刘汝温 1939年生, 曹县梁堤头镇人。1956年,考入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1960
年,毕业分配到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从事农作物育种、栽培研究。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1978年恢复工作。1986年,调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
学研究所工作,1987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曾任鹤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总农艺师、所
长等职。编写的《胡麻》一书,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先后在国家级学术刊物
上发表论文36篇, 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2篇。为报刊编撰科普文章200余篇,
被4家杂志社、报刊、科技社聘为通讯员。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
奖1项, 省滩涂经济开发奖一等奖1项,地、市级科技成果奖4项。系河南省作物学会
理事,政协鹤壁市委员会委员,鹤壁市农学会标准协会常务理事,九三学社成员。

赵仕忠 1941年4月生,曹县梁堤头镇人。1960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电子工程系。
1965年7月毕业, 留校任教,任山东大学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
山东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为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编写的《脉
冲与数字电路习题分析和题解》,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李志杰 1941年生, 曹县大集乡人。中共党员。1957年,在曹县第一中学读书。
1965年,于天津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分配到济宁市水利局。1976年,调菏泽地区水
利局工作。1980年,调入菏泽地区水利勘测设计院,先后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
程技术研究员,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先后完成了大、中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施工、监理等40余项。其中东鱼河小流域治理规划、单县徐寨闸、东明县谢寨防沙闸
工程设计等5项获得省、 厅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986年,参加菏泽电厂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制工作,主持完成菏泽电厂厂址水文勘测报告,创造性地提出菏泽市城区东
郊稀遇洪水位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菏泽市城区东郊1957年洪水位的实地勘测调查,从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成功解决了菏泽市城区东郊稀遇洪水水位理论计算的难题,为菏
泽市东郊其它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准备了重要技术依据。1993年,主持完成菏泽市洙
赵新河疏浚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为菏泽的水利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00年,
在东鱼河治理施工中任工程技术总负责人,被菏泽市人民政府荣记二等功。

高振明 1941年7月生,曹县大集乡大寺村人。1960年,考入山东大学电子工程系。
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1986年后,相继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后任电子工程系通信
教研室主任。系济南电子学会理事、《山东电子》杂志社特邀编辑。先后发表论文数
十篇。在国家实施“七五”、“八五”计划期间,曾作为负责人,承担省级科研攻关
课题2项,承担委托科研项目5项,被收入1992年出版的《当代科学技术发明家辞典》。

卢洪娥 女,1941年7月生,曹县人。中共党员。1963年7月参加工作。1963年7月
至1968年12月, 任曹县普连集中心校少先队总辅导员。1968年12月至1979年5月,任
曹县侯集联中教导主任。1979年5月至1984年7月,任菏泽市城关教育科主任。1984年
7月至1992年5月, 任菏泽市职业中专教务主任兼会计。1992年5月至2001年12月,任
济南军区联勤部副处级干部; 2001年12月退休。1959年3月,被团省委授予青年跃进
红旗手, 获奖章一枚; 同年,被山东省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获奖章一枚。
1960年5月, 参加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兵积极分子大会,受到毛泽东接见并
合影留念,荣获“五一”劳动奖章一枚、奖励“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支。

王成义 1941年12月生, 曹县王集镇袁白庄村人。1965年考入山东农学院,1970
年7月毕业,到鱼台部队农场锻炼,任副排长。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
12月,到山东农学院工作,先后任山东农学院团委书记,山东农业大学社科部党总支
书记、文法学院副教授。1972年初,负责全校学生工作,筹建校团委和各系、各班级
的团组织。1982年,获团省委颁发的“共青团干部荣誉证书”。在全国第一个普法五
年计划期间,在泰安市首期法律培训班负责宣讲“十法一条例”。在任社科部党总支
书记期间,建议学校设置“农村经济法”专科专业,并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丰
富和发展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学科。编写《人生修养学》、《新编农村实用技术全书—
农村法规卷》、《法律基础参考资料》、《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概论》等教材和专著;
参与编写《法律基础教程》、《简明法律基础教程》、《新编高校党课教程》等教材,
单独或合作发表论文10余篇,同时参加国家教委、省教委、省法学会及学校有关课题
的研究。为中国法学会会员、山东省法学会会员、泰安市法学会常务理事、泰安市仲
裁委员会仲裁员。

侯保荣 1942年1月生,曹县韩集镇人。著名海洋腐蚀与防护学家。1967年,毕业
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4年,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以及中日海洋
腐蚀环境共同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暨青岛市腐
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山东省第九至十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侯保荣是中国海洋
腐蚀环境研究和海洋腐蚀与防护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30多年来,发表论文152篇、专
著3部、 论文集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7
项; 获国家专利授权21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件,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9件。侯保荣
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广泛的好评,独立撰写的日文专著《海洋腐食環境と防食の科
学》,被日本专家认为“奠定了海洋腐蚀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
本教科书和指导手册”。199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年,被
评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1年,被中共青岛市委聘为“青岛市党外知识
分子联络员”;2001年,被中共山东省委聘为“山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2002
年,获“青岛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2003年,获“青岛市劳动模范”和“山东
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袁宝琮 1942年11月生, 曹县阎店楼镇人。 1962年考入山东师范学院数学系,
1966年毕业。参加工作后先后在梁山县第三中学、前集中学,菏泽师范专科学校附中
教书。 1979年6月,调入菏泽教育学院,曾任学院学报副主编、教务处主任、招生安
置办公室主任等职。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系菏泽地区数学
学会理事。先后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参编教材10余篇(部)。其中,参编的《初等
代数解题研究》(任副主编),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合著的《张量与旋量》,由
山东省科技出版社出版,获菏泽地区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合著的《质点与随机引力
场间的能量——动量交换力》,发表于《山东师大报》,获菏泽地区优秀学术成果二
等奖。1999年,获“菏泽地区优秀教师”称号,并多次被教育学院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和先进工作者。

韩金铭 1943年8月生,曹县庄寨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系。参加
工作后曾先后任菏泽地区教研室政治教研员,中共菏泽地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副科长,
中共菏泽地委讲师团副团长、教授。曾兼任山东省政治学学会理事、科学社会主义学
会理事、社会学学会理事、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等。
长期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与研究工作,潜心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积极参与十一届三中央全会以来党中多次重要会议与文献、重大部署的宣传教育辅导
讲座。参加了《山东省乡镇党校读本》、《共产党员三个基本教育读本》、《中共党
史三百问》、《股份经济新论》、《WTO简明知识读本》等20多部书籍的撰写与编辑。
撰写社科方面、经济方面、社会学方面、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等多学科理论文章30多篇,
并在报纸、刊物上发表。其中《试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周
恩来精神是全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改革开放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
时代》、《伟大的旗帜 科学的体系》、《两大成果 一脉相承》等文章先后被收入中
国蓝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的《经济改革理论探索》、中国世界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等
大型文集、文库。多次被省市(地)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授予“优秀理论工作者”、
“先进工作者”、“十佳理论工作者”等称号。2003年12月退休。退休后,整理编印
了个人诗词选《泉鸣集》,收入半生诗作三百首。

丁富荣 1945年1月生, 曹县庄寨镇丁寨村人。1964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
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学习。 1970年3月始,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5年
10月至1987年12月、1995年5月至1996年5月,两次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工作进修。
1997年, 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教授。2000年7月,赴比利时鲁文大学工作
进修一年。主要从事核物理实验、核物理实验方法和辐射物理的教学;从事核物理和
核技术应用,加速器离子束分析,离子束混合及离子束材料改性,团簇离子与物质相
互作用的非线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论著
《辐射物理》,200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袁家安 1947年6月生,曹县孙老家镇人。1978年,考入山东农学院农学系,获农学学
士学位。198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菏泽地区科技情报
所工作。1984年,任副所长、党支部委员。1987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93年,晋
升为副研究员。1998年,任所长、党支部委员。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系山东省科
技情报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情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发
表了10多篇论文和著作, 主持和参与了6项科研工作。1992年主编的《化肥农药农膜
药械实用指南》一书,获菏泽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先后发表在《中国情
报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情报科学》、《科技信息》等刊物上。所著论文及课题
研究曾多次获奖,其中论文《运用经济杠杆是情报经营管理工作改革的突破口》获山
东省第二届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浅析地市情报所的发展方向和途径》获山东省优
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科技情报机构的人才缺乏及对策》获山东省科技情报优秀学术
论文二等奖;《谈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的人事管理工作》和《地市级科技信息网络和
信息资源的建设》分别获“全国秘书情报现代化管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课题项目《夏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技术》获菏泽地区星火一等奖,《快速秸杆还田试验
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菏泽地区计算机检索终端研建》获菏泽地区科技
进步二等奖;《菏泽地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总体规划》获菏泽地区科
技进步二等奖。

田浩存 1948年5月生,曹县古营集镇人。在定陶第二中学、曹县第一中学读书,
因“文化大革命”动乱而失学。1967年10月参加工作,担任教师。恢复高考后,1977
年底考入山东大学, 1982年1月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就职于中共菏泽地委党史
委。 198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编研科副科长、科长,编辑,机关党支部
副书记、书记。1988年12月,任中共菏泽地委党史委副主任。1989年3月至1990年3月,
带队下乡包村,任单县工作大队大队长、临时党总支书记。1993年10月,主持地委党
史委工作。1995年6月至2004年6月,任中共菏泽(地)市委党史委主任。1993年5月,
晋升为副编审。 1997年11月,晋升为编审。2005年1月,任政协菏泽市委员会常委、
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筹建委员会、陈列委员会委员。兼任
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出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
党史研究咨询专家组成员、菏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出版专著、编著《邓小平与冀鲁豫》、《黄河归故风云录》、《鲁西南地区革命
史》、《菏泽地区党史大事记》等20多部;发表论文《论鲁西南战役的战略地位》、
《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30余篇;发表专题文章、人
物传略70余篇。获省、市级优秀成果奖20余项。部分作品被《光明日报》、《大众日
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和重点推介。被选拔为地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在年度考核中,连续11年获优秀特等次。业绩被收入《鲜红的党旗》、《世界华人名
人大辞典》 、 《世界名人录》等多部典籍。获“全国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6年6月28日, 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全国党史系统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
导接见,并合影留念。

谢随民 1949年6月生,曹县常乐集乡人。1968年8月参加工作。1971年3月,入山东医
学院医疗系学习。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分配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任教。 曾任教研室主任、教务科科长、教务处副处长等职(期间,1986年2月至1987
年1月在上海医科大学高师班进修)。2004年12月,晋升为教授。系中华医学会会员、
山东省营养学会会员、菏泽市心理学会会员。
讲授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和临床营养学等
多门课程。治学严谨,教学效果良好。2003年度,被评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优秀教师。
主持和参与科研、教研项目12项,其中山东省教育厅课题“老年前期营养与疾病”、
“医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讨” 研究和卫生厅课题共3项。研究成果分别受到省、
市、 校奖励6项。2000年9月、2001年8月,获山东省教育厅二、三等奖2项。2004年6
月, 获山东省医学会二等奖1项。主编、参编著作15部,主编《预防医学》和《医学
心理学》分别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和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杂
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其中《789例铅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刊登在《中
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第4期;2004年8月,在《中国临床健康》杂志上发表的《学
龄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已选入美国化学文摘和荷兰医学文摘。
1988年至1992年度、1997年、1999年度,被评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先进工作者。1999
年4月,被评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

朱巧云 女,1950年4月生,曹县韩集镇朱胡同村人。1960年,考入山东省东明县
剧团。1969年,调到开封地区豫剧团,后任开封市豫剧团团长,领衔主演。中共党员。
国家一级演员。出身于梨园世家,从小学艺,以花旦、刀马旦应工,兼演帅旦、闺门
旦,能文善武,戏路宽广。后拜师常香玉,艺术上日臻成熟。被誉为“当代豫剧皇后”。
主演过《白毛女》 、 《朝阳沟》等现代戏,更擅长演古装戏。主演的《红灯照》、
《女中魁》、《包公误》、《穆杨会》、《血染宋宫》、《于宽爬堂》等,由中国唱
片社先后灌制唱片。主演的多出剧目被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1981年,在电影戏曲艺
术片《包公误》中饰段红玉。1982年,在电视戏曲艺术片《穆杨会》饰穆桂英,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专题介绍她的唱腔艺术。1983年,在电视剧《电影开拍之前》饰苗青。
1984年,在河南省首届菊城杯表演赛中荣获优秀演员奖。1986年,在电视戏曲艺术片
《陈妙常》中饰陈妙常。1987年,在电视戏曲艺术片《豆腐李招亲》中饰刘霞妹,获
全国第三届戏曲艺术片金三角奖。1988年,在电视戏曲艺术片《血染宋宫》中担任主
演。1991年,在北京中南海演出《焦裕禄》时,受到江泽民、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
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在河南省第二届和第三届戏剧大赛中均荣获一等奖;在4
省14市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990年,获第二届“香玉杯”艺术奖;
1991年,获河南省豫剧青年演员广播大赛“梨园奖”;1993年,获中国豫剧十大名旦
金奖;1995年,获中国戏剧表演奖最高奖“梅花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
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开封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开封市政
协常委,开封市妇联执委,河南省先进工作者,开封市劳动模范,开封市专业技术拔
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其艺术成就和先进事迹已被编入《当代戏
曲表演艺术家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
华人艺术家名人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创业功臣》等文集。

宋聚轩 1950年7月生,曹县安蔡楼乡人。1970年11月参加工作。1977年,考入北京大
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1月,毕业分配到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任秘书。 1982年7月,主动要求调入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工作。先后任中文系教师,教
务处副处长,基础教育部主任,中文系主任。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晋
升为副教授。 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4月,任菏泽学院中文系主任。系政协山
东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后,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曾获得山东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先后主编、 参编《中国现代文学》教材5部,与人合著《教育实习教程》一部。发表
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国家级报刊转载、收录、引用。其中《试论郁达夫的消极思
想》一文的主要观点被收录于《中国文学研究年鉴》,《〈社戏〉二题》一文被收录
于《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出版专著《中国现当代女作家传》一部。曾多次获得
学校和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主要业绩分别被《世界名人辞典》和《当代中国人
才库》 收录。 1998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颁发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
2000年,被评为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1年,被评为菏泽市优秀教师,并多次
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王存兰 女,1952年7月生,曹县孙老家镇人。1960年,在本村上小学。1971年,
高中毕业后回本村卫生室担任乡村医生、 团支部书记。1974年9月,入济宁医学院医
疗专业学习。1976年12月,毕业分配到菏泽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由医师先后晋升为主
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2002年7月,任妇产科主任。系中华医学会菏泽妇
产科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菏泽妇幼保健分会委员,兼山东中医药大学、菏泽医
学专科学校教授。参加工作后一直在妇产科临床第一线,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
研和技术培训工作,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市临床进展学术交流会。结合临床学习运用古
典及国内外医学文献,了解掌握国内外中西医学校动态以及先进经验,运用中西医结
合理论知识治疗各种疑难病症,获国家专利2项、科研成果2项。1999年,协助完成国
家二类新药(宫宁颗粒)临床试验工作。“一次性水囊引产器”、“胎教对讲器”分
别被菏泽市知识产权局评选为银奖、创新奖。“温经活血散治疗原发痛经的临床研究”
等成果被市科委评为科研成果荣誉奖。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4
部。主编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常见急重症治疗学》和任副主编《中西结合痛经治疗学》,
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王尚荣 女,1953年12月生,曹县桃源集镇人。1973年7月参加工作,在曹县桃源集乡
长岗庙联中任民办教师。 1975年9月,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1976年11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菏泽农业学校工作,历任教师、讲师,教
研室副主任、 高级讲师、基础部主任。2002年2月,任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农学部基础
课教研室主任、 高级讲师。2005年6月,任菏泽学院园林工程系副主任,教授。系菏
泽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菏泽市科技示范镇专家组成员、菏泽市电台“金土地”节目
特邀顾问、山东省食用菌协会会员。
承担食用菌栽培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撰写了
《白灵菇富硒栽培技术研究》、《麦秸栽培姬松茸高产技术研究》、《食用菌蕈中硒
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菏农969号菌株特性及袋栽技术研究》等16篇论文,发表
在《中国蔬菜》、《中国食用菌》、《食用菌学报》、《理化检验》等核心期刊上。
主持完成山东省IAILⅡ课研课题“秸秆过菌还田工程技术研究与推广”、“菏农2000
滴灌新技术研究与推广”、“杂交木耳与平菇周年栽培模式研究”、“纯培养颗粒菌
种生产工艺研究” 等6项成果,2项获菏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菏泽学院科研成
果二等奖。撰写《食用菌栽培学》著作两部,均正式出版。“袋栽菇类的补水装置”
等两项专利, 分别获国家专利局授权。 “速生林地栽培绿色菇菌工程模式研究”、
“食用菌蕈多糖的提取”、“课题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等项目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结合课题研究与技术推广,在全市8县1区的60多个乡镇建
立240多个示范点,无偿为农民举办平菇、双孢菇、香菇、木耳、鸡腿菇等6大系列栽
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菌渣发酵处理技术等专题讲座,并利用节假日到栽培
户较集中的行政村作现场技术指导。同时把带有普遍性的难题,通过市电视台“田园
风”栏目及市电台“金土地”节目,向全市及周边地区菇农做技术解答,被农民誉为
“菇类保护神”。1994年,获全国农业学校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2001年,获菏
泽市首届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分别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山东省十
大杰出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2004年,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
获菏泽学院“十大名师”称号。2006年,被聘任为菏泽学院首批学科带头人。

谢富德 1953年12月生, 曹县人。12岁开始习武,曾拜于梅花拳名师蒋文斌门下
练习梅花拳10余年。1980年,在曹县体委任武术教练。1981年,担任曹县体委、曹县
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大型气功班教练。 1982年秋, 进北京学艺,在天坛练习八卦掌。
1986年,拜师于刘兴汉门下,为程氏八卦掌第五代传人,赐名“永全”。同年,将程
氏八卦掌传入曹县。20多年来,他收入门弟子30余人,先后任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北
京武术协会八卦掌研究会委员、高级教练员、曹县京城八卦掌研究会会长、中国武术
六段。

李鲁燕 1954年5月生,曹县青堌集镇人。1968年6月参加工作。1970年12月应征入伍,
在解放军六一四五部队任战士。 1975年10月,在菏泽地区商业局工作。1979年9月,
考入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学习。 1983年7月,分配到中共菏泽市(地)委党校工作,
历任教务科副科长、社会教育处副主任、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先后被评为助教、讲
师、副教授、教授职称。中共菏泽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从事经济及管理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党校业务骨干和优秀理论工作者。
分别在《中国改革》、《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
省级以上刊物约30篇。主编和编著著作多部,分别由天津出版社、长征出版社、红旗
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金融证券知识读本》、《创新理论与全新经营》等著作被选
为菏泽市公务员知识更新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指定教材;《建立新型国有资
产管理体系》获省新闻协会二等奖。著作《新编工业企业管理概论》、《管理干部必
读》和论文《职工下岗与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等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浅析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等文章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
奖;《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运作的新机制》获市社会科学一等奖;多篇论文获菏泽市
理论文章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 多次获省、市党校系统“优秀教师”称号;连续3年
被评为菏泽市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并入选菏泽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田振龙 1954年11月生, 曹县孙老家镇人。1973年参加工作。1979年,毕业于山东省
农学院园林系林果专业; 同年7月,分配到菏泽市(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先
后任良种室主任、 副所长。2001年8月,任所长。1987年12月,晋升为工程师。1996
年12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4年,晋升为应用研究员。
在开展林业科研、推动林业技术创新和加快林业科技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
的工作。 先后引进和汇集了杨树新品系26个、泡桐新品系37个,牡丹新品种240个。
培育出泡桐“中林3号” 脱毒苗木,对菏泽的泡桐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主持
开展了牡丹品种筛选、繁育、催花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和牡丹太空育种研究。近年承担
国家、省、市重大课题11项。获13项科研成果,其中3项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0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 发表论文8篇。1997年、1998年,被中共菏泽地区农业委员
会党委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2001年, 被菏泽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林业先进工作者。
2002年,被菏泽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林业产业化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山东省林学
会评为山东省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2004年,被山东省林业局评为山东省优秀林业科
技工作者。2006年,被菏泽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林业先进工作者。